林行止专栏 各谋其利有进展政治矛盾难解决
林行止专栏 各谋其利有进展政治矛盾难解决中国与南韩建交十五周年,从去年双边贸易突破一千三百亿(美元.下同)为建交年的十五倍上看,中、韩经贸的确为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经济利益;两国经贸关系的密切,从「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超过三万家,投资金额累计达三百五十亿」可见。复活节假期前笔者在青岛,浮光掠影的印象是韩国人已是该市最大的外资,长期定居的韩国人在十万左右(该市人口不足三百万),许多广告都以三文(中、韩、日)出之,而韩文招牌到处可见……,韩国人已成为山东一带的重要外来投资者。近年中、韩两国高级官员往返频密,一些酝酿已久的问题如「中韩自由贸易协议」及「中韩经贸合作长期发展规划」,温总理此行肯定有具体进展;至于去年中韩贸易逆差达三百五十亿的问题,由于双方「互补性」不强,看来解决不易。
温家宝此次出访的重头戏在日本,在刚于三月底结束的「两会」记者会上,温总理指去年十月日相安倍晋三访京,是二国关系的「破冰之旅」,他的访日希望是「融冰之旅」─如果没有这种期待,他便可能不会出访了。不过,从当前的形势看来,温氏也许只能「溶化」突出水面的「冰山」,水底的庞大冰块是不易融解的。
安倍去年上任后,中、日「双方频频释出善意」,以温总理此次访日为例,日方不但罕有地邀请他在国会发表演说,而且获天皇接见;据说出于中方的要求,温氏还会与学生及农民「交谈」,同时拜访创价学会(佛教组织,有近千万家庭会员;公明党为其所创,但现在二者「互不相干」)。中国希望更全面地了解日本,预料中、日「文化交流」会更进一步。
在务实层面,中、日的经贸关系必可通过今次访问有重大发展,据这几天来日本报章的报道,日本会把重工业节约能源的科技转移给中国,亦将协助中国绿化以防沙尘暴,这些与减低大气层温室效应及改善环境污染有关;另一方面,日商将被邀请参与兴建核电站及多条「子弹火车」的投标……。至于商谈如何加强双边贸易,当然更是不可少的例行公事。经过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中国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至中国爆发反日群众示威重重波折后,两国贸易已明显放缓,虽然○五和○六年分别录得约百分之十二的增长,但增长率只及中美和中欧贸易增幅之半。
中、日亦会加强军事合作,不过,这种合作只限于海上救援及建立通报渠道以避免「擦枪走火」上,两国海军及海岸防卫队可能设立「热线」,国防部高官则会互访,而中国海军年底将正式访问日本,五星红旗在东京湾上空飘扬,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不过,比起日本和澳洲签订军事协约(三月十三日,其时论者指出「美国围堵中国的军事圈已成形」)及和印度进行多次「战略性对话」,日、中的军事关系仅属初阶而已。
中、日不少棘手问题,看来绝对不能通过这次访问获得解决,这也许是温总理未启程安倍首相已希望今年内再访北京的原因。中、日间不易解决的困难,经济上的主要是东海油气田之争,而政治上则有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四月七日《经济学人》报道中、日关系的通讯,透露中方只要求安倍在位时不去参拜,「下任后搬去神社长住亦没问题」。此说若接近事实,足以显示中方过去话说过头,现在无法收回、修正,只有「求神拜佛」日相不去神社。笔者不止一次指出中国领导人公开要求日相不可参拜靖国神社,是最失策的外交手段,「勿对枪炮不到的地方发号施令」,因为在这种情形下,没有一国元首会闻京乐起舞的。论者指出,没有强烈价值观而个性固执「不信邪」的小泉在位时多次参拜神社,并无深层含意,只是针对中国的「指手划脚干涉日本内政」的「反弹」!
据马挺博士去年十二月四日在本报的〈保守主义─丘吉尔与安倍〉一文分析,安倍的外公岸信介是「保守反动政权的化身」,安倍本人的政治基础是右翼保守势力,与岸信介同源,这种政治背景,充分反映在安倍推行「教育再生」以重整传统价值及修宪扩军上。在保守派看来,参拜靖国神社是「首相的常年活动」;安倍极力想和中国加强合作特别是经贸关系,而不参拜靖国神社令中国领导人脸上有光肯定大开方便之门,给予种种优惠,但安倍至今仍回避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去靖国神社参拜,并非不可想象,因为他既可能藉此挽回其在蜜月期后直线下坠的民望,更可能是他有右翼保守分子遗传基因所促致。
温总理访日后,安倍应迅速回访,只有通过频繁的「恳谈」,才能平安度过连串敏感日子─今年是中、日建交(关系正常化)三十五周年,但老百姓关注的是七.七芦沟桥事变即日本侵华七十周年,亦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起一连数月的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这些重大日子若无意外,已可视为二国领导人互访的成就!
信报财经新闻 林行止2007-04-1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