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重磅消息——调控、降温势在必行!
A、中央将严厉调控 股市不能永远逆政策运行中央财经大学贺强:CPI达到5%,中央就会动真格的调控
4月12日,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教授认为,一旦CPI增幅达到5%,政府将出台严厉紧缩措施调控,“黄金十年”的说法没有数据支撑。
贺教授,您能否为网友解读一下当前的宏观经济?
贺 强:2007年,还能不能保持经济高增长,低膨胀的局面,我们需要具体分析。
2007年,温总理定的GDP指标是8%。整个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定的增长指标才7%,所以指标定的是很低的,实际上肯定大的超过。
指标定的低一点有什么好处呢?一个是好完成,另外一个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今年,如果物价控制的不能好,GDP运行我们认为在10%以上。
我们现在一直在关注各种指标,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包括物价。根据各种指标的情况,今年最后可能还在10%以上,也可能比10.7%稍微有所回落。
为什么会比去年低一点呢,就是我们对物价目前比较担心。目前,推动连续的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实际上就是调控两个指标,其中主要调控的是固定投资规模,还有一个是信贷规模。去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到了30%以上。
主持人:根据今年1-2月份的数据,投资增幅只有23%。
贺强:对,去年下半年连续大概3个月都增幅在30%以上,最高一个月是33%。不仅温总理讲了今年要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调控,实际上我记得去年的 8月份大概是,我们的胡总书记都强调了,一定要把固定资产压下来,因为不压下来直接导致经济过热,美国不一样,美国是消费大国,我们是投资,投资增幅太大经济会过热,所以管理层也担心,推出了一系列的调控,这是一个调控的指标。
第二个,去年为什么连续推出政策调控,为了调控第二个指标,信贷规模,因为信贷规模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密切相关的,信贷规模一放大,固定资产投资也放大,信贷规模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里面大概占60%甚至70%。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靠信贷支撑的。那么去年头三个月,信贷的规模突然放大,整个商业银行贷款1.62个亿,去年是2.5万亿,3个月占了一多半,所以引起了管理层的紧张,连续推出收紧货币政策调控,去年主要是调控这么两个指标,主要目的还是防范经济过热。
那么今年呢,这两个指标继续在宏观调控的关注之内,继续关注、继续调整。
而且今年可能多了一个,物价。去年为什么不关注呢?也在关注,但是主要的调控目标不是它,因为去年的物价一直走的很平缓,特别去年2月份已经跌破 0.9%,3月份中国0.8%,其他4个月,除了12月,几乎再一个物价走低,所以出现了高增长低膨胀的局面。那么去年12月,物价突然蹿了,这一蹿不要紧,银行利率马上变,去年当时银行利率是2.52,物价到2.8了,引起了关注。所以今年以来前三个月连续推出利空政策,我觉得除了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还有房屋价格。1月份呢,物价稍微有所回落2.2,正利率了,但是正利率0.32的百分点,没想到2月份马上物价一报又蹿到了2.7,没两天突然又加息了,加到了2.7,2月份物价是2.7,银行利率调到2.7,变成了正利率。那这次为什么推出收紧货币政策调控呢,而且这么频繁呢,所以很多专家预测3月份的物价可能还是比较高,所以有些专家估计可能占到30%。
主持人:不少研究宏观经济的学者都认为,今年还将有一次加息。
贺强:是的,如果物价高上来,肯定还要再加息或者再提高准备金率。还有一些专家估计今年还有六次这样的做法。
现在,多项宏观运行数据还没有披露,但我估计今年信贷规模肯定前三个月也是放的比较大,否则,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不会这么频繁的运用。
而且一般前三个月信贷规模都在放大,为什么呢?银行一季度上市,大量的集资,增加资本金,然后扩大业务,是不是跟这个有关,这个值得研究。
另外是不是银行愿意在一季度放款,因为按整个年算的话一季度放款最高,是不是跟这个有关,现在因为数据没出来只是简单的估计。
这样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对股市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贺强:股市也不可能永远逆政策运行,随着股市越炒越高,政策越收越紧,每一次推出利空政策都是低开高走,但是不可能永远如此,有哪次推出这么高的利率政策,因为不可能永远是低开高走,只不过经济背景支撑他,上市公司业绩支撑他,所以他总体市盈率不断配套,现在已经上40倍了,但是相比2001年45%点的时候,市盈率是低的,所以比那个时候的风险是低的。
那您觉得经济周期是不是也会受这个影响,就是经济增长周期也会受影响?
贺 强:肯定也是会受持续的利空政策的影响,一开始搞一年搞两年,推一个政策推两个政策可能对经济周期影响不大,因为有惯性,但是随着积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最关键的就是膨胀问题,如果物价没有走得特别高,那么宏观调控政策不会收的特别紧,经济还会保持一个旺盛的势头。如果通胀率明显升高,那么宏观调控就会动真格的。加入物价上涨突破5%,那肯定就动真格的。
通胀率上涨百分之多少,这是月度指标,物价是年度指标,那么通胀率到底多高危险呢,这也是相对的。有时,物价上涨5%甚至比上涨10%更危险。比如说1993年,那一年,物价上涨了10%,但当时银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是10.98%。
经过8次利率下调后,现在的存款利率比较低。尽管已经上调了,但是还是比较低,所以物价稍微一涨就会形成负利率,历史条件不同了,所以,现在物价如果再达到5%的涨幅,负利率相当大。
过去我说过,1994年全年的通胀率达到21%点几,这么高,现在如果再这么高,社会就乱了。因为现在下岗职工比那个时候多得多,整个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如果涨到4%、5%,那管理层肯定就紧张了,必须要推出更加严厉的政策。
所以,我认为物价是今年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因素。
但是,目前的物价走势比较复杂,为什么比较复杂呢,就是说它不仅受国内因素影响,还受到了国际因素的影响。
2004年,我们当时物价连续攀升,主要是国内因素影响,由于当时给农民以实惠,给粮食价格让利补贴提价等等,这个跟物价的攀升有没有关系呢?现在可能没有人这么分析,但是我只是提出疑问。我再提一个现象,就是当时7月份,物价攀升到了5.2%,曾经有一个专家对物价结构进行了分析,95%以上的物价上涨因素来自于食品价格上涨,也就是说其他成千上万的消费品上涨因素加一块不足5%,所以那个时候物价明显攀升对比上半年,主要是食品价格,而食品价格主要受到粮食价格的影响。
2004年上半年时,物价没怎么涨,是不是与农民得的好处有关呢,给农民的利益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有利有弊。农民种粮比在城里打工有利,但是可能对于副作用可能也有。但是下半年物价,04年下半年连续回落,马上就回落到正常水平,为什么呢?当时及时宏观调控的作用,这个时候宏观调控比较早,很及时,及时抑制了物价的上涨趋势,但是实际上还有一个忽视不掉的因素,就是三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积极性,04年底粮食大回收,而中国一汇率,粮食一大回收粮食价格就下滑了。
粮食,在统计里权重最大,粮食下滑物价肯定下滑了。
2005年,农民积极性仍然很高,粮食又是大丰收,粮价走低,所以物价也走低。2006年一年基本是这样。
然而,为什么去年底突然物价起来了?同样是粮食大丰收,可是前两年粮食大丰收物价走低,可是这一年却抬高,主要的因素不是国内,是国际的粮价暴涨,特别是准基因大豆,导致我们豆油不断的提升。鲁花花生油,本来超市卖66元/桶,一个月之内,价格不断攀升,76、86、96,到100多了。国际的粮价暴涨,引发了国内在粮食大丰收的情况下粮价暴涨,对农民是利好的,但是另一方面也是撬动了物价,所以在今年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未来物价走势中,可能除了要关注国内的宏观调控力度,要关注国内的粮食价格走势,更重要的还要关注国际的粮价走势。前不久好象说国际粮价有所回落。
主持人:那么您所说的今年GDP维持在10%以上,是以CPI不达到5%为前提吗?
贺强:对,差不多吧,而且CPI现在马上差不多能蹿到5%这么高了。
主持人:那么即使这样,您对经济周期的乐观看法也只敢看到2008年,是这样吗?
贺强:对,现在是只能看到2008年。因为2008年以后,说实在的没有依据,没有数据依据,预测经济不能瞎猜,必须用数据说话,用现实的数据预测未来。
因为2008年奥运会召开以后,可能有很多的变数,比如房地产价格会涨会跌?股市会如何?有很多的变数,那么现在不可能完全分析到位,因为没有数据支撑,说这黄金十年,在中国的历史上,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从来没有过连续十年,最多计划时期一年,不超过一年马上经济过热,进行打压。那么这一轮周期,就是 2004年之前,那么最多是一年半到两年,马上经济过热,比如1992年大搞市场经济,到1993年下去以后也就一年半。
B、国务院的一份报告 政府给股市降温势在必行!
2007-04-12 18:0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预示政府要给股市降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近发表报告指出,在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难以解决的背景下,宏观调控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稳定证券市场。有分析指出,鉴于中国股市疯狂上涨的局面,以及政府要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做准备,国务院这份报告的出台预示着政府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为股市降温。
报告认为,货币供应量偏大,为资本证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容易推动相关需求过快扩张,引起虚拟经济过热和泡沫,对宏观经济稳定十分不利。因此,稳定资本证券市场,是国际收支不平衡条件下宏观调控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中国股市在经历了2006年高达130%的涨幅后,一直传言即将出台的股指期货成了市场上投资者们新的遂利点,但在太高的股价位置推出股指期货,极易导致股市的大跌。为了给股市降温,政府除了动用舆论工具宣传,还有就是通过政策打压。央行在4月5日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原本希望遏止过热经济,但沪深股市显然没有受到这个因素影响,连续六天双双上涨,沪指已越过3400点扬。
股市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财富效应刺激下,进入股市的居民剧增。据中国央行调查,一季度,在居民拥有最主要金融资产中,持有基金和股票的比例,分别比上季提升6.7和12个百分点,迭创历史新高。目前,中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超过16万亿。这个“笼中虎”跑到哪里,哪里便可能出现巨大的财富效应。
“今年以来的大牛市,是乱拳打死老师傅。”民生证券深南营业部总经理张志民表示,新股民胆子大,风险意识极差,因此什么股票都敢买。经历风浪的老股民反而没有赚到钱。那些有着严格选股流程和纪律的基金,则更难以分得一杯羹。
此外,尽管大非小非减持公告满天飞,但是,这并不妨碍相关公司股票创出新高。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因为在牛市氛围下,新增资金的涌进速度和规模,远远大于减持的资金。但是,一旦热钱撤走,说不定减持就是压垮牛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还指出,宏观调控的重心之一是规范政府投资。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出现增长过快苗头,业内普遍预期前3月GDP增速会超过 10%。因此,报告认为,当前稳定经济增长的重点是规范投资增长,特别是政府参与的那些投资的增长。通过严格执法和必要的行政处罚,约束各级政府在规章制度范围以内推动投资增长。
宏观调控的另一个重点是为引导住房需求,报告认为,对房产调控的关键是稳定房价,合理引导居民住房需求。要加快发展住房租赁;此外要加快廉租房制度建设,保障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努力增加二手房供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