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全球化中国仅仅得到了一点面包屑
摩根士丹利:全球化中国仅仅得到了一点面包屑先看些数据:2003年中国出口了53亿双鞋(相当于为世界上每个人生产一双鞋),但中国企业可以获得的利润仅仅是总利润的20%,其余80%的利润都被拥有品牌和销售渠道的发达国家厂商所获得。
按照摩根士丹利一位经济学家的说法就是,中国仅仅得到了一点面包屑而已。
在中国本土企业由于缺乏竞争力而逐渐被逼至了附加值极低的世界价值链低端的同时,外资却占据了中国附加值极高的价值链的出口高端。
1993年之后10年中,中国工业机械的出口总额增长了20倍,而其中外资企业的出口比例从35%跃升到接近80%。
同一时期,在最能体现附加值的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的出口中,外资企业占据的比例更是达到了92%的绝对比例。其他高新技术的情况也基本如此。
外资在中国出口中的超高比例,与其他后发工业化国家如韩国、泰国等国的情况相比,相当的不寻常。有研究者由此认定,中国已经出现了\"外资替代效应\"。即正规制造业被外资取代的情况。
如此看来,中国不过是一个为外资提供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有着超低环保标准、超低社会责任标准的生产基地。
1990年代之后,由于在全球化浪潮中选择了激进的竞次战略,所谓打到底线的竞争。顾名思义,在竞次的游戏中,比的不是谁更优秀,谁投入了更多的科技,更多的教育,而是比谁更次,更糟糕,更能够苛待本国的劳动阶层,更能够容忍本国环境的破坏,一句话,是比谁更有能力向人类文明的底线退化。以竞次手段所获得的所谓竞争力,其内里是一个民族向道德野蛮状态的复归。好一个\"打到底线的竞争\",似乎正是1990年代后中国的全球化实践的最佳隐喻。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资本正在构建的全球经济体系中一个最廉价、最庞大的中转站。这大概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大陆型经济体但外贸依存度却奇高无比的背后原因。
然而,正当许多不求甚解的经济学家为中国的自由贸易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陶醉的时候,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却给他们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穷国的贫困并非由于缺乏自由贸易,因为贫穷国家的外贸依存度已超过40%--远远高于富裕国家的平均水平。这等于说,外贸依存度奇高所表明的,可能并不是这个国家贸易的发达程度,而是这个国家的贫穷程度。
中国的独特体制具有这样一种功能:它可以将全球经济竞争的压力向内转移并转移给它的底层人民,而在国家层面上维持一种强大的形象。个中奥妙,是长期生活在西方国家的人们所难以理解的。
所以,在中国凭借各种强劲的指标引得观者如云,并博得阵阵惊叹的时候,它实际上可能是在表演一套魔术。外资企业在流下了GTP后,席卷了大量的利润。不过,在一通让人眼花缭乱的东方功夫之后,我们也开始渐渐露出了最大的破绽,那就是:我们有一个逐渐消失的中产阶级,庞大得惊人的底层人口,消失和一群毫无竞争力的本土企业。这正是是我们在全球化图景背后,看到的另外一个中国。
那些陶醉在GDP数字游戏的人们该清醒了。不要再骗自己了。拿出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感,改变这一切吧!只有这样喷勃的红日才能从东方升起!强盛中国的梦才能真正实现。一个真正强大的中国才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