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ing1984 发表于 2007-4-7 11:35:29

福建居民收入结构生变的背后

对于福州的士司机老吴来说,刚过去的2006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这一年,老吴的家庭年收入首次突破10万元,其中,除了妻子2万多元的工资收入和他2万元的开车收入外,其余超过一半的收入都是炒股所得。
  “这几年,大家都在投资理财,炒楼、炒股、买基金,赚钱的路子越来越多了。”手里有了一些闲钱的老吴准备告别的哥生活,靠投资收入让自己提早“退休”。
  在福建,很多家庭和老吴家一样,家庭收入已不再单纯依靠工薪,经营性收入和股息、利息所得开始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角。据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统计,2006年,福建省个人生产经营所得比2005年增长11.5%,股息、利息所得收入更是同比增长53.5%;而在个人所得税总收入中,生产经营和资本利得合计收入所占的比重达48.0%,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比工资薪金所占比重高出1.9个百分点,这也是福建首次出现经营所得和股息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合计超过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收入。
  有关专家分析,这表明福建居民收入中工资薪金比例正在缩小,居民收入多元化的趋势日渐显现。



(随着赚钱的路子越来越多,福建居民收入中工资薪金的比例正在缩小。 CNS 供)

创业大潮又起

  一位财税专家认为,福建省个体、私营经济的新一轮蓬勃发展,是此次所得税结构生变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在福州,2006年是个体户扩编之年。据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处的有关负责人介绍,截止2006年12月31日,福州市共有逾9.3万户个体工商户登记在册,同比增长60%以上;而个体工商户的注册资金数额更达1639411.39万元,从业人员达200700人,分别同比增长了59.40%和6.66%。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新增的个体工商户多为下岗工人和进城发展的农民,他们已成为福建个私经济的新生力量。
  福州的杨先生去年开了一家小吃店。他告诉记者,自己下岗时已过不惑之年,在劳动技能、精力体力方面都很难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加上合适的工作机会比较少,经营小本生意成了他最好的选择。
  原籍福安市的黄先生不久前拿着全部积蓄、带着全家人从老家来福州谋发展,现在跟朋友一起做装修工程。“福州毕竟是省会城市,同县级市比起来,发展的空间要大得多。”
  事实上,随着福州、厦门等城市纷纷推出买房送户口的政策,黄先生的很多朋友也和他一样,把户口迁到福州、厦门等地。这些城市的不少新移民都是外地先富起来的农民和个体户,本来就有经商干个体的经验,看到城市里蕴藏着旺盛商机,自然就驻扎下来准备大干一场。
  如火如荼的城市扩容使得城市商业规模激增,这给个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商业平台。仅在2006年,福州就有27个商贸店面项目投入经营,总建筑面积达86万平方米。这些新投入经营的商业物业竞争激烈,有不少采取了免收前几年物业费和减免月租的方式进行招商。许多资金不很充裕的创业者,正是借着这些优惠条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投资理财意识渐入人心

  “这阵子我很忙啊,客户一下子从40多个增加到130多个,手上的活多得很。”福州某证券公司的客户经理朱先生告诉记者,2005年时,他还要天天出去游说客户投资股票,没想到2006年他的客户数量猛增,甚至很多连什么是股票都不大清楚的老人也来找他咨询、开户。
  2006年,中国股市迎来了一轮大牛市,股价一路上扬,不少股民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赚钱的并不仅仅是股民,还有众多基民。在福州一家外企工作的韩小姐去年初认购了一只股票型基金,一年过去了,这支基金的收益达到了100%。“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要让钱生钱,关键要有投资意识。”韩小姐说。
  在泉州,很多居民也纷纷赶搭股市、基金的快车。据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显示,2006年泉州农村居民财产性纯收入为263元/人,同比增加44元,增长20%,其中,股息、利息所得收入增幅最大,达到62元/人,同比增长了87%。“以前只知道拿钱买房买珠宝,或者干脆把钱放银行,头脑里根本没有买基金、股票这根筋。现在看身边的熟人都去开户了,我也想尝试一下。”一位南安石材老板告诉记者。
  某基金公司的一位分析师告诉记者,在福建,福州、厦门等地的市民投资意识尤为浓厚,和投资实业相比,他们更倾向于投资各类理财产品,如黄金、基金、股票等。对于券商和基金公司来说,福州和厦门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阵地,而宁德、三明、龙岩等原来信息较为闭塞的地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和福州、厦门等地接轨,渐渐融入这些城市的经济圈,投资理财观念渐入人心。
  上述分析师告诉记者,福建很多地方的居民工资收入水平在逐渐增加,民间资金相当充裕。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从福建股民的构成主体来看,唱主角的是散户,而在北京、上海等地,机构才是主力军。作为知名侨乡,福建省拥有大量在外经营的华人华侨,每年都能汇回大量的资金,这直接增强了福建民间的资金流量。再加上福建历来商业氛围浓厚、居民投资意识强,投资市场得到了有力的支撑。

居民收入增长后劲面临考问

  眼下,股息红利收入、房屋租赁收入已经成为居民收入增长的新亮点。家住福州鼓楼区的郑先生,现在每月工资有2000多元,太太一个月工资也有1800元,郑先生又拿出家里的一套两室一厅用于出租,每月可以收入租金1000元,租金已经成为他家的重要收入来源。与福州大部分家庭相比,郑先生的日子挺宽裕,不过,他也有自己的困惑。
  以往,每年存下来的钱,郑先生都会选择去买国债。可是今年,他发现买国债的人少了,以前一起买国债的朋友都感叹,买国债回报率太低,今年股市牛气冲天,应该去买股票或者基金。这让一向深信“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郑先生左右为难:是继续买国债,还是改当股民或基民?
  一位经济专家认为,目前很多人都面临同样的困惑,看到股市、楼市的行情在一波波上涨,不明就里的百姓拿出毕生积蓄放手一博,甚至很多不知道股票为何物的老人也把自己的养老金拿来买股票。因此,他提醒普通投资者,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要切实注意风险,不要盲目跟风。有关部门和机构也应该做好相关知识和理念的宣传、引导工作,为投资者阐明风险性。
  而另一项居民收入多元化的主力军———个私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后劲不足的考问。虽然福建创业的人很多,有志于创业的人更多,但是经营瓶颈问题仍束缚着他们。目前福建个体户的主体还是年龄大、学历低、技能弱的人员,很多都是下岗职工、无业人员、失业大学生,在资金、技术和公共关系方面都相当薄弱。因此,他们所进行的创业多属于生存型创业,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机会型创业。
  就在福州市个体户数量大增的2006年,素有福州“批发走廊”之称的台江区,也面临着个体经济退化、分散和萎缩的问题。福州市台江区地税局鳌峰管理分局的吴局长分析,由于近几年交通运输环境大大改善,台江已经不是各地商户的唯一选择了,因此台江很多批发市场的辐射范围和覆盖面大为降低,不少市场从原来覆盖全省乃至全国,萎缩至只能覆盖福州市,加上大卖场、超市等其他销售模式的冲击,台江的个体户们日子并不好过。对此,吴局长认为,台江的批发市场目前正处于重组、转型和再创业阶段,需要各项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持。作为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就业和增强民间经济活力的发动机,福建的个体户们需要更多政府部门的关心和帮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居民收入结构生变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