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准备金率还要再来?
对于金融机构的分析师、交易员来说,他们或许再也不用为中国央行的“出其不意”而殚精竭虑了。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只要中国的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巨额顺差,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汇率等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都将继续他们现在的趋势,在今年剩下的时间内,如果中国央行继续多次上调准备金率、利率,甚至将人民币上浮空间继续扩大,都不用意外。
是的,法定准备金率周四再次在他们的上升通道上迈进了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周四决定,从4月16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0.5%.据测算,这次上调将再次冻结1700亿资金。
这是中国央行自去年6月以来第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是今年以来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常规化趋势在中国已经非常明显,它现在已经实实在在地沦为中国央行配合公开市场回收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事实上,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基本上都把准备金率上调作为一种流动性调控的手段、而非紧缩手段来看待。近几次中国央行调整准备金率,债市、股市、大宗商品市场,包括国际金融市场大都波澜不惊,而不象以前的如雷轰顶。可以肯定,明天的金融市场仍将我行我素,虽然短期利率可能因为新股密集发行而有所上行。
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中国央行出台货币政策策略上似乎有所改变,以往,中国央行上调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时,多是在趋热的经济数据出台后,并且市场预期沸沸扬扬下出台,而现在他们多是在经济数据出台前,就主动出击。
这在今年以来特别明显,今年新年第一周,中国央行就将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而这次央行再将调高准备金率,也是在一季度金融和其他经济数据出台前,可以肯定,今后相关的货币政策,都可能选择在关键数据出台前公布,而不是等市场预期形成之后。
事实上,中国央行频频使用准备金率,也是出于无态,一方面,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居高不下,在公开市场无法完全对冲外汇占款时,法定准备金也只好临危受命。
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央行的铸币税收益持续收窄,“雪球效应”形成的负债支出和刚性的资产收益之日渐缩小,直接影响了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操作,而利率相对较低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频频使用显然可以改善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
值得深思的是,在目前中国国际收支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加大公开市场操作、上调准备金率、暗箱操作货币掉期,都可以在“标”上回收流动性,但是,将由谁来治“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