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来港有变 香港加快应变
国企来港有变 香港加快应变向来看好港交所(0388)前景的投资银行高盛,昨将其评级由「买入」降至「中性」,因香港的领先融资中心地位正面临严峻挑战。国家的国企上市政策,似由走出去转为集中内地上市,香港必须尽速应变,才能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港股去年风光无限,尤其十月全球历来最大集资额的工商银行(1398)在港上市后,连纽约市长彭博亦点名,要警觉香港的急步直追。但还不到半年时间,市场已难掩忧虑,担心港股风光能否继续。
国际竞争烈 中央政策更堪虑
港股的其中一个挑战,来自国际股票市场的进取竞争。例如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前晚便破天荒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遥控举行开市仪式,继而宣布将推出首个中国股票指数,摆明要抢国企赴美上市。
国际争夺国企上市,无论是来自纽约、伦敦、日本还是新加坡,香港仍能放手应战,亦不乏优势,故这还不是最严峻挑战。
最值香港忧虑的,其实是国家政策的转变。过去多年,中央欲藉上市改革国企,提升效益,但内地金融建设严重滞后,中央只得鼓励国企「走出去」,到海外上市。
最能把握这股国企「走出去」风潮的,是早在十多年前已积极部署内企上市的港股市场,去年可说是收成高峰期,超巨型国企陆续在港上市,令港股在国际投资界,锋芒尽露。
但随着内地金融市场连串改革,包括股票市场的股权分置,内地有愈来愈多声音认为,已是时候将国企上市的焦点,放回内地,推动内地股市发展。此更可能已非讨论而已,因本港不少投资银行已指出,国企自去年底起再难获批到港上市。
中央若将国企集中内地上市,应是要鼓励内地股市发展,并纾缓民间资金过剩问题,可以理解。关键是,香港如何应变,补充港股发展动力,确保本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补港股动力 考港府业界魄力
此起码有三方面工作,必须尽速推行。其一,着力吸引内地民企来港上市;其二,积极在亚洲推广,吸引区内企业到港上市;其三,拓展新产品如商品期货。
特首曾荫权上月中誓言,五年后他卸任时,没有人会质疑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港股近年丰收于国企上市,正得益于十年前的耕耘;香港金融市场五年、十年后将会如何,便考验今天港府与业界的魄力、眼光与能力了。
香港经济日报 2007-04-05社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