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止专栏 逆水行舟难逆市而行更难
林行止专栏 逆水行舟难逆市而行更难美国投资家、作家和外交家(曾出使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吕费夫(Edwin Lefevre, 1871-1943)最受欢迎的著作,大概便是那本七、八十年代笔者评介投资理论时经常提及的《一个股票炒家的回忆》(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它收录作者退出政坛后在《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的专栏「华尔街故事」发表的十二个短篇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生动地描述华尔街炒家翻江倒海的投机手法,论者咸认「我」是影射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华尔街「伟大炒家」李云摩(Jesse Livermore, 1877-1940;他数度致富数度破产患上抑郁症最后遗下五百多万美元财富吞枪自杀),惟作者「笑而不答」,不置可否。这本不足三百页的书于一九二五年出版,迄今不知「再刷」多少次─加上新序的版本于二○○六年一月出版。在吕费夫笔下,投资者的致命伤是「无知、贪婪、恐惧和希望」,这些与生俱来的人性,至今未变,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仍受这些「动力」左右。
显而易见,「无知」令投资者根据「财经演员」(股票经纪和分析员)的意见买卖(这些「演员」大多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雇员,他们的特点是很少也许从不如实地公布本身的投资成绩);「贪婪」使投资者屡欲以「刀仔」锯大树,对那些「在六个月内令十万元变为若干十万元」的投资计划发生兴趣进而把储蓄养老的资金押上去;「恐惧」令投资者一见「势头不对」便不问价位沽之哉,往往错失了跌而复升的获利机会;「希望」则使投资者相信「明天会更好」,于跌势已成的熊市初期不肯壮士断臂割掉损失,结果不问可知。
吕费夫同时指出「羊群本性」(herd instinct)是投资者通病,这便是香港市场人士知之甚详的「盲目跟风」,近半年来的申请新股狂潮便是显例,试问参与其间的人有多少了解有关公司的情况(他们知道的只是「新股上市价位必升」);「羊群行为」(herd-like behaviour)是某种股票、商品期货以至汇价暴涨急泻的动力,为经纪公司及相关行业的重要收入来源。
要采取什么态度才能克服上述这些长期痼疾(与生俱来的人性)?答案是不可能,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极少数有独立思考的人能冷静地采取与「羊群」盲动「背驰」的方法,火中取栗,这样做的人被称为「逆行者」(contrarian,翻查数本英汉字典,均不收此字;《新保尔格莱夫金融辞典》〔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Money and Finance〕则有整整一页的解释)。在「逆行者」心目中,「财经演员」不外是一班身无寸褛的「皇帝」,其言不足信,信其言的「羊群」─群众的集体行为带来好收成的因此甚为罕见。「逆行者」不追随「大势」,他们的着眼点在那些评论界和「大行」视而不见(原因多端,比如资本额太少或「没有生意往来」)的股票。
「逆行者」不肯跟风大有道理,因为学者的研究( 转引自莫狄亚的《行为金融》〔J. Montier: Behavioural Finance-A User's Guides〕)显示机构投资者买入的一组股票(包括大、小企业,价值股及增长股),其价格表现比他们卖出的差百分之十七,这等于说基金经理买卖皆错,照他们的指示「跟出跟入」的股民当然要吃大亏。在这种情形下,逆市而行的股民便有所得─最低限度不会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陪葬品。
逆大势而行而欲有所获,困难处不下于「逆水行舟」。「逆市者」做与群众相反的事,然而,不是群众看好你看淡便袋袋平安,这即是说,「羊群」东奔你西走,绝非大有斩获的保证;况且这样做等于你的行为被「羊群」动向所控制,而「羊群」未必全错。事实证明在牛市和熊市初阶他们的盲动带来利润的机率甚高─所谓「冇时准的钟每天亦有二次准确」,正是「羊群」投资成败的写照。
「逆行者」的特色是「自己思考」,那便是笔者常说投资者应做资金主人的意思;因此,当「羊群」向南而行时,你不是往北走,而可能东奔西突,亦不排除「随大队」向南推进,总之投资者必须凭己意而非「大趋势」厘定投资策略。大家知道,成功投资者的其中一项性格元素是有胆识,这是「逆行者」不可无的特质。逆向而行有时颇为孤独,会受家人友人讪笑,因此胆大敢挑战趋势,才有望成为有所成的「逆市者」!「相反理论」非必胜之道.二之一
信报财经新闻 林行止2007-04-0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