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偏方
那是个火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街上到处都贴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巨幅标语,还有扎着毛刷子一样的羊角辫,有着红红的脸蛋的姑娘肩扛锄头,下面写着到农村去,到农村去的字样的招贴画。整个社会像一个上了太足发条的破钟,带着一种盲目的冲力剧烈摇摆着。无数的城里青年如滚滚洪流般地涌向农村这个百炼成钢的大熔炉,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们带着无穷的热情和梦想涌向了大片贫瘠的土地。我们村里也来了一批下乡的知识青年。村里的乡亲们夹道欢迎那辆载着知识青年的大卡车,就连很多年没有出门的老人也出来卖呆了。
这些知青刚到农村都很好奇,出去干活的时候也特别卖力气,即使手上磨了很多水疱也不喊疼。可是没有过多久,他们高涨的热情面对无边的荒芜的田地,慢慢地就像一个个一点点泄气的皮球。
首先是吃的不好,每天是玉米面贴饼子和熬白菜,一个星期所谓的改善生活就是买上两斤肥猪肉炼一点猪油掺在白菜里。再加上强体力劳动,知识青年原先红润的脸蛋慢慢地就有了菜色。对劳动的懈怠情绪在知识青年中像瘟疫一样的弥漫开了。
慢慢地就有人说肚子痛不上工了。生产队长外号叫“老敢”,一开始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还挺关心病号,尽量照顾他们,慢慢地随着病号的逐渐增多看出了一些名堂,最后他说肚子痛不去上工可以,但是必须到卫生所扎针,这一下,说肚子疼的人有是就捂着肚子拿上农具往田里走,他们宁可去干活也不愿意被扎上那种不知道什么年代生产的青霉素了。
一个夏天的中午,知青点里有名的滑头外号叫“蚂蚱”的突然昏厥了过去,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知青们叫来了队长“老敢”,“老敢”绕着躺在地上口吐白沫的“蚂蚱”转了一圈,翻开“蚂蚱”的眼皮看了看,抓着头皮想了一会儿,一拍大腿,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对站在一边专门掏厕所的村老李大声地说:“这家伙病的不轻,不过没有关系,我有个偏方,专治这种病,你去村东头那个多年不用的厕所里舀一勺大粪水来,灌在蚂蚱的嘴里,我保证他一下子就醒。”老李踏着咚咚的脚步声急忙地去舀大粪水了。
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直躺在地上口吐白沫的“蚂蚱”突然睁开了眼睛,来了个鲤鱼打挺,拨开围拢的众人,飞快地跑出门去,消失在外面的阳光里。
(本人曾在报纸发表此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