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者不来 发表于 2007-2-28 16:24:37

春运的成因、影响及经济学思考

  ●春运的现象归结到一点,就是工作地点和求学地点与居住地点的分离
  ●城市化的目标是让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不再往返于城乡之间
  ●从长远来看,劳动力紧缺的地区应该着眼于让外来劳动力能够安心留下,为此,需要让农民工逐渐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资源和服务
  春运是中国特色的现象,是在外务工和学习的人们集中时间段回乡过年而形成的特有景致。春运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春运造成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远的,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该逐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面对因为春运问题
  形成的原因
  春运这一现象发生于春节前后,是针对春节而进行的全民大规模迁移活动。实际上,“五一”和“十一”长假,人们也大规模流动,但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都远不如春运。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也是家庭最期望团圆的日子,这正是春运形成的重要原因
  外出务工人员和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各类学生是春运的主体,他们的共同特征都是远离家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两个高潮期,一是1984—1988年,转移劳动力的数量平均每年达到1100万人,年均增长23%;二是1992—1996年,平均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800万,年均增长8%。此后,农村转移劳动力数量的增长速度呈逐年下降趋势,1997-2003年年均转移5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约4%。根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2005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2578万人,比上年增长6.4%。除了流动规模的逐年加大以外,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近几年,在外出务工劳动力中,跨省迁移的比例在40%以上。此外,农民工流动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向地级以上的大中城市集中。数据显示,2005年,外出劳动力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的劳动力占65.1%,其中在直辖市务工的农民工占9.9%,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占19.1%,在地级市务工的农民工占36.1%。对于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而言,工作与居住地点的远距离分离正是他们回乡心切的内在动因
  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的持续,高校中的学生数量急剧上升。他们常年在外求学,平时回家的机会并不多,而春节恰恰是一个传统佳节,正好也是寒假,因此,大多数高校学生会选择在春节期间回家乡与家人圆聚。与此一脉相承的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通常也会选择在春节期间回家过年
  可见,以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学生为主体的回乡人员在春节期间有着强烈的回乡愿望,并积极付诸行动,实现春节团圆的目标。在如此庞大规模的回乡人员面前,任何交通运输体系都显得脆弱。毕竟,这是一个远比平常运送量大得多的任务。据统计,2006年春运期间,全国已有超过20亿人次进行了大流动,再创历史最高记录,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的人口集中大流动。而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能力,尤其是轨道运输能力,也确实有限,数据表明,我国铁路运力不够,人均铁路只有0.5米。但对于长途运输而言,铁路运输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为其安全系数高于公路,更因为其价格低廉,速度快。因而,春运的矛盾集中体现在火车票难买这一问题上
  影响
  近几年,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民工荒问题,实际上与春运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民工当前的收入水平还无力承担城镇住房、子女教育和其他消费支出,更谈不上在城市定居,绝大多数农民工只是每年像候鸟似的往返于城乡之间。调查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大多数外地员工都要回家,等到春节过后再返回,或者到别的城市或区域去寻找更合适的就业机会。正是这种迁移,使得劳动力暂时与企业分离,使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构成了企业用工来源的不稳定因素。这种候鸟式的农村劳动力迁移显然不利于城市化的推进,而且也容易产生就业摩擦,这种摩擦无论对社会、企业还是劳动个人而言,都是一种不必要的付出。对于企业而言,由于劳动力的候鸟式迁移,加之对劳动力需求的急剧膨胀,每年春节过后,他们总要担心招工问题
  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从时间上看越来越迫切,具体表现在,企业招工时间越来越集中分布于春节过后更短暂的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春节过后半个月之内就有了较强的用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用工需求时间的紧迫性,一方面反映了用人单位生产和服务的急迫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对于劳动力供求的担忧。换言之,由于担心招收不到所需的劳动力数量,故而企业只能够把招工时间提前,以尽可能抢占有利的招工时机,甚至不惜通过给老员工以某种程度的关心、照顾,例如通过包车接送员工回家过年等方式,来维持相对稳定的劳动力供给
  从2003年到2006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在春节过后的半个月内招聘所需的员工。对比之下,沿海城市比内地城市更加迫切,从而愿意给出更高的工资水平。同时也可以注意到,2006年,内地城市企业招工时间迅速地向春节过后的半个月内集中,也就是说,他们也感到了招工困难的压力。由于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而企业用人需求相对旺盛,因而许多企业把新员工招收的计划都逐渐提前,旨在尽可能地招收到自己需要的劳动力。大多数企业在春节后的一个月内迫切地需要招收新员工
  经济学思考
  在一定程度上说,春运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有现象,也是一个可以逐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问题。春运的现象归结到一点,就是工作地点和求学地点与居住地点的分离。考虑到我国劳动力流动规模逐年增加,而且劳动力的流动是形成春运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因此,未来解决春运的努力方向主要是通过稳定用工来源而减少劳动力的流动。通俗地说,就是形成一种机制,能够促成劳动力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而无需再在春节时往回流动
  城市化的目标是让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逐步变成与城市劳动力一样,不再往返于城乡之间。对他们而言,重要一的点就是要实现在城市居住与工作,不再把工作与居住地分开。因此,政府和企业的努力目标就是要趁着民工荒的形势,努力创造有利于农民工在城市居住与生活的条件
  从长远来看,劳动力紧缺的地区应该着眼于让外来劳动力能够安心留下,为本地经济发展做贡献,而不是依靠候鸟式的劳动力迁移来实现。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为外来劳动力创造适于居住的软硬件环境,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农民工能够逐渐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资源和服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运的成因、影响及经济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