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ell
发表于 2007-2-27 10:44:37
汉字的繁与简
隔壁读书区有两个帖子,一个是提倡恢复使用繁体字,另一个是坚决反对恢复使用繁体字。参加论辩 的双方各持己见,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也无意想说服对方,但都没有关注到对方论辩的焦点。更有甚者,个别论者意气用事,动不动使用粗话、脏话,让人看了很不舒服,连继续参加探讨的兴趣都丧失了。呵呵。
人真是奇怪的动物,总是喜欢已经习惯的东西,甚至把习惯的东西想当然。正如在股市上,大家总会找出很多的理由支持那只曾经给自己带来好运的股票,甚至一直关注这只股票。有些古人应该也有这种奇怪的习惯,喜欢重复做过的事情,不然怎么会有守株待兔的典故?所以,对自己习惯的东西充满感情,期望它不要发生变化,这本是人之常情。
对待汉字的繁简态度,其实大多是从自己的习惯生发出来的。在繁体字环境下受教育的人大多维护繁体字,反对汉字简化,而在简化字环境下读书识字的人,则大多接受简化字,反对恢复使用繁体字。维护繁体字的人大多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由繁体字承载的,传统文化不可废,繁体字当然也就不可废除或者简化了。而支持简体字的人则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认为简体字方便经济,繁体字费时费力,是不可爱的老古董,因而坚决反对繁体字。不过,根据目前的观察,维护繁体字的大多并不会为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主张回归到以金文或篆体为汉字规范,拥护简化字的也往往抗拒进一步的汉字简化。70年代末期,当局曾经推出“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简称“二简字”。按理说这些二简字自然更加经济实用,更加省时省力,应当得到简化派的欢迎才对。可是,隔壁那些维护简化字的却认为那些“二简字”是失败的,尽管他们并没有说出为什么不喜欢“二简字”。这么说来,汉字的简化,并不是经济省力、有利于普及教育这种表面的说辞这么简单的。
毛泽东说过,“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共同的拼音方向”。50年代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曾经在《光明日报》上有过一个专栏《文字改革》,上面曾清楚地指出,原来简化汉字的目标,是最终实现汉字拼音化。而1958年正式实施,采用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正是“为实现汉字拼音化积极准备条件”。毛泽东的见解不一定全对,值得商榷。不过,70年代的“二简字”,其实就是朝汉字拼音化方向的进一步发展。如原先许多民间流行的别字都成为学习的规范了,如“菜”字写成“艹才”,“宣”写成“宀一”字,“演”为“氵宀一”,等等。
支持汉字简化的人大多认为繁体字笔画多,写起来费时费力,不利于普及教育,而简体字则笔画少,写起来快,有利于扫除文盲。不过,简化字方便利于普及教育,主要还是个想当然的说法,似乎尚未有科学的统计研究证实。至少现在看来,使用繁体字的港、台,教育普及程度都比使用简体字的大陆高。俺每年班上都有3-5个来自港台的学生,俺允许他们使用繁体字答题,在统一的考试时间内,他们写的字并不比大陆学生少。这说明只要习惯了,繁体字照样可以写得很快。而且,更重要的是,当初参加过扫盲班学习简体字、并顺利毕业的那些农民兄弟,几年来由于整天只能和土地打交道,没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文字材料,文化生活极其匮乏,他们当中很多人现在又成了文盲了。所以,教育的普及,与简化汉字没有必然的关系。文字贵在使用,不使用或者没有机会使用,绝大多数人都会很快忘记的。记英语单词如此,学汉字何尝不是如此?文盲再度在乡下出现,个中的原因,大家不难想出,但是绝对不是因为汉字难学!
从构造角度看,汉字有表形的,如“日月水火土”等字;有表意的,如“明坐尖歪”等字;更多的是形声字,如“认们简刚”等字。汉字在形成过程中除了有由繁到简的变化外,也同时有过有由简到繁的变化,而形声字的形成则是汉字繁化的最好例证。在汉字形成的早期,同音假借是最常用的办法之一,即借用同音的字去表示别的意思。举例说,“然”字最初的意思是“燃”,下面的四点表示的是火,火上烤肉大概连犬一块儿烧了。后来人们借用了这个字去书写“突然”,“不以为然”中的“然”字。后一个“然”用多了,就可能与原来的意思混淆,于是后人中有好事的就给原来的“然”加了个火旁成了“燃”。所以,有人可能会说,汉字的繁化是“同音字多”的罪魁祸首。但是,世间哪一种语言没有同音字啊?交流出现障碍了吗?很少听到啊~!
由于音、意的变化,许多字后来不那么规则了,但是形声字仍是汉字中最易触类旁通的部份。但在现行的简化字方案中,有些部分却增加了学汉字的难度:“发”(繁体,发展的发)和“发”(繁体,头发的发)简化成“发”,增加了一字多音;“干活”可以是“干(繁体,干事的干)活”也可以是“乾(繁体,乾湿的乾)活”;(四字皆繁体)“鸡对汉欢”本多是形声字,其中(繁体)“欢”字虽繁,一旦记住了就对学(繁体)“□鹳”等字有帮助,但记住(简体)“欢”字却既与记(简体)“鸡对汉”无关,也帮不了没变成(简体)“邓鸡”的(简体)“□鹳”。。
简化字能完全取代繁体字吗?不能!秦始皇“书同文”以来两千多年形成的浩瀚古籍书海与文物多在繁体字的囊括之下。有些文字,例如“冰(水字加一点)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的对子,只有用繁体字才读得明白。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在现在的大陆,古典书籍也往往会用繁体字印制的缘故。要完整地学习中国文化,至少要认识繁体字。这么一来,简化字只是平白给本来就已经够多了的汉字总数中又添了几千字,徒增学习中国文化的难度。换言之,简体字的颁布施行,某种程度上起到隔绝传统文化的作用。尽管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是如果从54时期到70年代一直持续进行的批孔、破四旧来看,这种看法也不能说没有一点根据。不过,从一般书生的善意角度看,简体字所造成的混乱,估计可能也不是当局的初衷。嘿嘿。
robertchrs
发表于 2007-2-27 11:01:35
爱好此话题的兄弟姐妹们可以积极参加讨论,精彩的回帖多多礼品哦~~
钱一文
发表于 2007-2-27 11:31:55
唉,该说的话在那两个帖子中我已经说了,再补充一些:
1、或许希冀恢复正体字如我的都是老古董怀有思乡症,类似当年的康有为、辜鸿铭
2、惯性或惰性使然,现在用惯简体字的人不习惯,让他们再学正体字如同当年入蜀,有这功夫哈不如干别的
3、不过真如毛润之所希望,汉族这个名称也就死了,我还去当胡人吧!!
鉴定完毕!!
swell
发表于 2007-2-27 14:57:50
看清楚哦,我可以没有呼吁大家都要学习繁体字。俺只是就事论事而已。你不使用是你 的自由,当局要不要恢复使用是当局的策略。
俺在上面说过,简体字尽管使用起来可以增加一丝丝的方便。但是,这种方便是有代价的,什么代价上面也说了很清楚的,呵呵
康有为、辜鸿铭是怀旧的老古董?新鲜的见解啊。不过,这要看你站在什么角度看这两位。站在老佛爷的角度看,他们还是老古董吗?
凡是不妨多多从其他角度想想,似乎完全没有必要以专家自居,动不动就来一个鉴定完毕。俺说你动不动就“鉴定完毕”,是不小心看了你在别人的帖子上的回帖发现。
不过,可能你真的是专家大师或者学界泰斗什么的,如果是的话,那我太荣幸了,但心里虚虚的,得赶快闪人……
slough98
发表于 2007-2-27 15:46:44
谈几点拙见:
1.swell姐认为汉字的繁简和教育的普及并无必然联系,这一点偶完全同意。当然,关于两套书写系统学习效率的比较还需要更细致的统计工作。不过,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说,简体字的优势还是明显的。如常用的16*16点阵用来显示繁体字就不清晰了,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相应的技术成本。这方面还是请论坛里这方面的专家来谈谈吧。从承载的文化信息量看,繁体比简体丰富得多,比如“醫”是会意字,上半部指针灸用的针,下半部指酒,周代人就认识到酒的医疗作用,中医常用酒做药引子。简化后“酒”这部分就没有了,字体蕴涵的文化信息也就少了。
2.swell姐谈到汉字简化并非只围绕文字本身的实用功能进行,这一点很重要。作为一项语言政策,语言文字规划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其实,毛泽东对文字改革的态度是经历了一番变化的。早在延安时代,一些中共领导人就积极支持北方的汉字拉丁化运动,这种支持其实与“五四”时期许多名家对汉字的看法有关。鲁迅在《汉字和拉丁化》一文中就写道(《鲁迅全集》第五卷556页)
大众语文的音数比文言和白话繁,如果还是用方块字来写,不但费脑力,也很费工夫, 连纸墨都不经济。为了这方块的带病的遗产,我们的最大多数人,已经几千年做了文盲来殉难了,中国也弄到这模样,到别国已在人工造雨的时候,我们却还是拜蛇,迎神。如果大家还要活下去,我想:是只好请汉字来做我们的牺牲了。
现在只还有“书法拉丁化”的一条路。这和大众语文是分不开的。也还是从读书人首先试验起,先绍介过字母,拼法,然后写文章。开手是,像日本文那样,只留一点名词之类的汉字,而助词,感叹词,后来连形容词,动词也都用拉丁拼音写,那么,不但顺眼,对于了解也容易得远了。至于改作横行,那是当然的事。
建国后不久,毛泽东提出:文字必须改革,走世界共同的拼音方向。(1951)胡乔木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写到:“毛主席作了不少指示,下了很大的决心,以致在一次会上讲要实行拼音化、拉丁化。后来毛主席的想法改变了,但汉字简化、汉语拼音方案,同毛主席的指导分不开。这件事的起因是毛主席同斯大林的谈话,斯大林提出汉字太难认,是否可以搞一个民族化的拼音方案,不一定照办别国的字母来设计。”
如果毛泽东对文字改革的态度没有转变,真的推行了汉字拉丁化,现在我们也许真的很少用汉字了。从技术层面上说,从音形结合的书写系统向表音型书写系统转换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古代典籍理论上也可以通过转码的方式得到继承,当然这种转码会碰到许多困难,但并非绝对不可克服。简化字在短时间内迅速得以推广显示出高效行政力量的巨大作用。
钱一文兄认为汉字是汉族的标志,推而广之,就是书写系统是民族的标志,书写系统的确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性,但民族性的本质并不是书写系统,土耳其的“国父”基马尔将土耳其语原有的阿拉伯文书写系统换为拉丁字母,但土耳其民族依旧是土耳其民族。而且汉字这种书写系统还被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使用,有学者还提出了“汉字文化圈”范畴,汉字并不是汉族唯一的、本质的标志。
3.汉字繁化原因很复杂,不能完全从记载、交流信息这个角度解释,也和文人在自我炫耀心理的驱动下造字有关。
文字改革需要政府力量保证实施,也需要科学决策。二简字的不成功正在于它很多地方不符合语言文字规律,比如把“象、像”都归为“象”,“蛋”简化为“旦”,然后到20世纪80年代才改回来,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我记得上小学时造比喻句全用“象”,也常常看到“鸡旦”,现在这种影响仍在,这类错别字是汉字简化造成的。
周恩来曾说对汉字拼音化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现在对此做出断然的肯定或否定都为时尚早。
回帖中多处参考了郭熙教授《中国社会语言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winwun
发表于 2007-2-27 16:00:28
楼上说得好。
我倒更奇怪,为什么少有人质疑横排代替竖排。
钱一文
发表于 2007-2-27 16:04:13
引用第4楼swell于2007-02-27 14:57发表的“”:
看清楚哦,我可以没有呼吁大家都要学习繁体字。俺只是就事论事而已。你不使用是你 的自由,当局要不要恢复使用是当局的策略。
我没说你赞同恢复繁体字!
引用第4楼swell于2007-02-27 14:57发表的“”:
康有为、辜鸿铭是怀旧的老古董?新鲜的见解啊。不过,这要看你站在什么角度看这两位。站在老佛爷的角度看,他们还是老古董吗?
站在历史长河中,他们是复古的反动者
引用第4楼swell于2007-02-27 14:57发表的“”:
凡是不妨多多从其他角度想想,似乎完全没有必要以专家自居,动不动就来一个鉴定完毕。俺说你动不动就“鉴定完毕”,是不小心看了你在别人的帖子上的回帖发现。
不过,可能你真的是专家大师或者学界泰斗什么的,如果是的话,那我太荣幸了,但心里虚虚的,得赶快闪人。。。。。
我最擅长鉴定人,鉴定过的八九不离十,专家? 我是搬砖的
春天来了
发表于 2007-2-27 17:02:33
我个人觉得:如果在简体的情况下,能把民国前的文化精髓完全继承下来,简体不失为一种选择。比如楼主举的对联,如果能用简体说清楚,也可以。现在讲效率呀!!!
但那似乎肯定又是不可能的!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哪个是鱼,哪个是熊掌?哈!
dudu12345679
发表于 2007-2-27 18:48:20
引用第1楼swell于2007-02-27 10:44发表的“”:
更有甚者,个别论者意气用事,动不动使用粗话、脏话,让人看了很不舒服,连继续参加探讨的兴趣都丧失了。呵呵。
.......
呵呵 ,swell姐的这句八成在说我呢^_^ 我工粗一个,下里巴人的嘴里的笑话自然上不了桌面。污染了那个帖子,真的很抱歉 。
swell姐的长帖说的蛮有道理。其实我倒也不反对学术届是繁体字简体字,只要不影响我就可以了,呵呵。
mcchan
发表于 2007-2-27 18:57:43
其实这话题在隔壁读书区已得到热烈的讨论 我也曾表达了自己支持的意见只是正如swell说的 某些人对讨论已流於意气 失去了继续讨论的意义对swell所说的我基本上同意 她的文字表达比我更好 更能说出我心中所想如果要我引经据点辩论某一话题 我可是哑囗无言 因我看书是水过鸭背 过目即忘但我可对从问题的思考中说说自己的感想:
1.我觉得繁体字和简体字应该可以正名为正体字和简化字 这的确是比较贴切的说法
2.中国文字的出现至今应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基本上在不断创造和不断由繁至简的演变着
但这个过程是用由下而上、民间俗成的方式进行 要求有它的规律性、合理性、接受性
文字的变化和书写的便捷要平衡 这样才会被大众所接受、所采用 所以它的变化是一点
一滴的、缓慢的 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情况下 它也会变得相对稳定的
但我们的先人为了生活的方便在书写时也简化了很多文字 不正规的例如为客人落单时
会把"饭"写成"反" 正规的会有行书、草书的出现 所以简化字基本上已在民间存在了
3.我自己在书写个人笔记时或处理私人书信时也喜欢用简化字 贪其快、省、便
但在正式文件上例如法律文件、公司报告等等 则必用正体字 因其字体上有足够的变化
不会让人容易误会文意和以为写错字 感觉上亦比较庄重的、正式的
4.传统上一个民族的基本定义是用同一种语言和文字 中国民族众多 地方语言众多
唯一能够维系、认同大家的就是书同文 这个书同文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而是有悠长的历史
文献说至算 在我心中 不管你是说闽南话、广东话 只要你是黄皮肤 能写读流利中文就是
中国人 你想否认也不能 相反能说流利普通话 但不能看中国字 我顶多说你是华裔
而且正体字已沿用数以千年计 它的变化相对稳定 它有大量的历史和文学作品做很盾
它本身就代表传承和正统 没理由放弃正统而另僻蹊径但由想全部人认同的
5.由於正体字也在不断的优化 虽然过程缓慢 但假以时日 正体字会变成现在的简化字也未
可料 但由於是民间一点一滴的形成 那种变化便无人会质疑了
slough98
发表于 2007-2-27 19:24:05
10楼的观点似乎有些把文字看得比语言还重要的意味。“在我心中 不管你是说闽南话、广东话 只要你是黄皮肤 能写读流利中文就是中国人 你想否认也不能 相反能说流利普通话 但不能看中国字 我顶多说你是华裔”
但还有这样的情况:目前中国仍存在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他们没有接受学校教育或只接受很少学校教育,他们只说方言,讲不好普通话,也不能流利写读中文,但他们当然还是中国人。在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的许多华裔,基本上不能说华语,但却认识汉字,能读懂中文。欧美的不少汉学家研究高深的古代典籍,却不能用简单的中文交际。所以,一方面要重视汉字的凝聚力,同时也要认识到不应脱离汉语(包括普通话和方言)孤立地谈汉字,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系统,在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上,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louselice^_^
发表于 2007-2-27 19:39:21
引用第11楼slough98于2007-02-27 19:24发表的“”:
10楼的观点似乎有些把文字看得比语言还重要的意味。“在我心中 不管你是说闽南话、广东话 只要你是黄皮肤 能写读流利中文就是中国人 你想否认也不能 相反能说流利普通话 但不能看中国字 我顶多说你是华裔”
但还有这样的情况:目前中国仍存在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他们没有接受学校教育或只接受很少学校教育,他们只说方言,讲不好普通话,也不能流利写读中文,但他们当然还是中国人。在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的许多华裔,基本上不能说华语,但却认识汉字,能读懂中文。欧美的不少汉学家研究高深的古代典籍,却不能用简单的中文交际。所以,在强调汉字的凝聚力的时候,不要忘记,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系统,在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上,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至少语言学家是认为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不是语言的载体,只是书写符号而已。
但是语文学家怎么看就不知道了。
在隔壁的帖子里,我提到了一点关于音素文字和语素文字的区别,slough98兄可能没看到,就这样的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似乎也不很普及,看来这个学科的确很冷僻。
如果表意文字那么重要,甚至关乎传统文化的传承,那么使用记音的文字的民族(英美法德之类)岂不是蛮夷之邦了?
zhuce2003
发表于 2007-2-27 19:55:38
swell的觀點我贊成,呵呵,我也無興趣在那邊討論那個問題了。mcchan的觀點我也基本上贊成。
對louselice^_^的觀點,我認為各國文字無高貴低賤之分,表音和表意文字價值一樣。另外,表意文字對中國重要而不是對誰都重要,試想當“记音的文字的民族(英美法德之类)”他們把它們的文字變成漢字了,他們就無法面向他們的傳統了,正因爲他們的傳統是表音系統,他們現在還是表音系統,所以他們和他們的傳統連在一起的。文字是書寫符號,但是漢字這個書寫符號的意義不等同于表音系統的純粹符號,漢字符號本身就有文化意義,改動后就會讓它本來的意義消失。你是學語言學的,恐怕不用其他人向你闡述這個道理吧。
louselice^_^
发表于 2007-2-27 20:01:04
引用第13楼zhuce2003于2007-02-27 19:55发表的“”:
swell的觀點我贊成,呵呵,我也無興趣在那邊討論那個問題了。mcchan的觀點我也基本上贊成。
對louselice^_^的觀點,我認各國文字無高貴低賤之分,表音和表意文字價值一樣。另外,表意文字對中國重要而不是對誰都重要,試想當“记音的文字的民族(英美法德之类)”他們把它們的文字變成漢字了,他們就無法面向他們的傳統了,正因爲他們的傳統是表音系統,他們現在還是表音系統,所以他們和他們的傳統連在一起的。
建议读一下苏培成先生的《现代汉字学纲要》,另外唐兰先生的书也很值得参考。
其它就不用多说了。反正不是被凭空添一句,就是被曲解。
另外高丽的例子也是很有趣的。
感谢louselice^_^提供宝贵信息。
zhuce2003
发表于 2007-2-27 20:02:42
引用第14楼louselice^_^于2007-02-27 20:01发表的“”:
建议读一下苏培成先生的《现代汉字学纲要》,另外唐兰先生的书也很值得参考。
其它就不用多说了。反正不是被凭空添一句,就是被曲解。
建議你多讀一點繁體字古籍書,你的觀點自動會改變。
zhuce2003
发表于 2007-2-27 20:07:33
我有一個看法,也許不對,但還是說出吧,絕大部分的現代漢語現代語言學以及不太中國味道的古代漢語的研究多半是在破壞漢語自身而已。沒有什麽像樣的參考價值。
robertchrs
发表于 2007-2-27 20:09:05
引用第4楼swell于2007-02-27 14:57发表的“”:
看清楚哦,我可以没有呼吁大家都要学习繁体字。俺只是就事论事而已。你不使用是你 的自由,当局要不要恢复使用是当局的策略。
俺在上面说过,简体字尽管使用起来可以增加一丝丝的方便。但是,这种方便是有代价的,什么代价上面也说了很清楚的,呵呵
康有为、辜鸿铭是怀旧的老古董?新鲜的见解啊。不过,这要看你站在什么角度看这两位。站在老佛爷的角度看,他们还是老古董吗?
.......
钱兄的玩笑话,没有恶意,兄不要介意~~:)
robertchrs
发表于 2007-2-27 20:12:18
引用第6楼winwun于2007-02-27 16:00发表的“”:
楼上说得好。
我倒更奇怪,为什么少有人质疑横排代替竖排。
估计是方便吧,竖排今年不流行~~:)
louselice^_^
发表于 2007-2-27 20:15:01
引用第15楼zhuce2003于2007-02-27 20:02发表的“”:
建議你多讀一點繁體字古籍書,你的觀點自動會改變。
谢谢,我的专业不仅要看繁體字古籍書,还要看有关西周金文和甲骨文的资料,从而对当时的语法进行分析。所以你下次提出普及甲骨文的时候,我们专业弟兄都会支持你的。
现在讨论的题目,也许文化学家热衷于这些,但是我和slough98兄的观点是一样的。
唐兰先生的书,实在是值得一读。
louselice^_^
发表于 2007-2-27 20:17:00
引用第16楼zhuce2003于2007-02-27 20:07发表的“”:
我有一個看法,也許不對,但還是說出吧,絕大部分的現代漢語現代語言學以及不太中國味道的古代漢語的研究多半是在破壞漢語自身而已。沒有什麽像樣的參考價值。
看来你是传统的语文学家的代表,所以你说的话我都理解,不过我是站在你对立的一方——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