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宗教]《资治通鉴》笑话两则
《资治通鉴》是本严肃的书,虽然精彩高潮事件跌出,但能有幽默感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阅读中常常很自然就想到司马光先生那一本正经的形象。但读到其中的两个片断时,我还是笑了出来,因为罕见,所以特别摘录。一、『泰山贼王始聚众数万,自称太平皇帝,署置公卿;南燕桂林王镇讨禽之。临刑,或问其父及兄弟安在。始曰:“太上皇蒙尘于外,征东、征西为乱兵所害。”其妻怒之曰:“君正坐此口,奈何尚尔!”始曰:“皇后不知,自古岂有不亡之国!朕则崩矣,终不改号!”』(卷113,AD.403年)
自前秦苻坚淝水大战(AD.383)失败后,北中国又陷入新一轮的分裂混战中,所谓后十六国时代,慕容鲜卑曾一度在河北恢复燕国(AD.384),但不久就被来自北方更野蛮的拓拔鲜卑(北魏)击败,被迫奔往辽西故地(AD.397),而部分被分割在黄河以南的慕容鲜卑成立了南燕国(AD.398-410),范围大约在今山东省一带。
王始先生虽然斗争失败,而且马上就要面对死亡了,但正如其妻评价的一样,开口还是“太上皇、征东(将军)、征西(将军)、皇后、朕、崩、改号”这类皇帝专用名词!初读之下,觉得这位王先生可谓顽固到底,非常可笑!虽然可笑之余又有那么一点可怜的意思在里面。
但想到约五十年前(AD.352),正是慕容鲜卑风华正茂走上坡路的时候,南下中原击败并俘获了大名鼎鼎的冉闵。冉闵就义前,燕主慕容?y责问他何敢枉自称帝,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得不称帝邪!”。
王先生的级别当然不能和冉天王比了,一个走下坡路的慕容鲜卑中不太知名的慕容镇就消灭了他,但其所处“天下大乱”的时代背景却是差不多的,能“聚众数万”也确实反映了当时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到了“兔子也要咬人”的时候了,所以当面对南燕屠刀,王先生这般侃侃而谈,算不算得上表现得同样大义凛然和对敌人的鄙视呢?我还真就看不清王始先生你到底该是可笑还是可敬了!还是孔夫子说得好“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而无论走上坡路或下坡路中的慕容哥哥们,老是碰到这样的人物,虽然或强或弱,是否在心里也会觉得非常的沮丧呢?
二、『魏累世强盛,东夷、西域贡献不绝,又立互市以致南货,至是府库盈溢。胡太后?L幸绢藏,命王公嫔主从行者百余人各自负绢,称力取之,少者不减百余匹。尚书令·仪同三司李崇、章武王融,负绢过重,颠仆於地,崇伤腰,融损足,太后夺其绢,时人笑之。』(卷149,AD.519)
李崇、元融两位做的实在是难看,一位是权臣一位是亲王,按理家里早就过了“大康”的水平,也是见过世面的人物,却还这般地贪婪,贪婪还罢了,还要不自量力,“颠仆於地”什么形象!寥寥数语当时情形却如同亲见,难怪胡太后要没收他们本以为到手了的“战利品”。估计李崇、元融两位应该没有读过“太阳山老大”之类的寓言罢,当时看到的只能是财物了,什么身份地位形象都抛之脑后了。
胡太后当时也是感觉良好,看我的府藏多丰富,让大家尽力去拿是自己的慷慨,把你拿到手的没收是我的权利,予夺尽在我一人掌握之中!成就感是不言而喻。太后可曾想到自己也是同样的顾头不顾尾。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并大力推广汉化后(AD.496),北魏的经济文化迅速达到了全盛时期,但同时已然埋下了颠覆自身的祸根,那就是南迁的鲜卑贵族更加快地奢侈腐化堕落掉了,而留在北方六镇守边的鲜卑化各族人民(高欢就是鲜卑化汉人)则是生活越来越困苦,南迁的当权者还鄙视和排挤六镇边民,认为他们是寒人武人,在仕进方面给予打压。这边GDP增长税收增加国库爆满福利品发不完,另一边没人管缺衣少食卖儿卖女饿死街头。财富分配的不公,待遇的不公,让六镇边民觉得自己越来越没有出路也就越来越互相仇视北魏当权者。
所以没过几年,北魏没有受到自己一直提防的外部柔然或梁国的进攻,而却被内部的六镇边民起来造了反,破六韩拔陵首先起兵(AD.523),然后是杜洛周(AD.525),上面那位章武王元融也被葛荣击杀(AD.526),胡太后则被攻入洛阳的军阀尔朱荣杀死(AD.528),北魏实际上灭亡了。
呵呵,第一则最好笑,我笑出了声。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如果不是螳螂挡车)?
2、“贪”字心中一把刀!!一人如此,一国亦如此!! 同意一楼,第一个最好笑 呵呵,难得看到正史书里有这种笑话.谢谢分享! "自古岂有不亡之国!朕则崩矣,终不改号!"
这位"始皇帝"确有可敬之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