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我们与先进技术国家的差距
由于工作很忙,很少上论坛来贴东西了,今天在“中国机械社区”论坛看到一位网友的观点,感想很多,也很感动,转过来分享。form:http://bbs.cmiw.cn/forums/106017/ShowPost.aspx
首先我要说,中国的制造业不发达。我是学机械制造的,谈一些我的体会。
当我和厂里的师傅们在为了使数控机床提高一级精度而不分白夜进行调试、翻译德文资料时,当我费尽千辛万苦又没有假期和加班费、满身污垢,满手是伤,操作失败了无数次但最终第一次加工制造出精度达到预计的0.0001毫米要求的样品时,我兴奋了一阵子,但紧接着又有了失落感,因为那台加工中心的数控机床是德国造的,数控计算机部分是德国造的,加工软件还是是德国造的,就连一把车刀,一个钻头,都是日本造的!除了厂房,没有一样工具是中国制造!就连厂房也是借鉴了外国的经验。
同胞们,你们不是搞这个的也许没有深刻的体会,我要加工一件精度为0.0001毫米的零件,所需的工具,就是上述外国制造的东西,这些工具的精度要比产品的精度高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几百倍!一把用于高精度加工的小小的钻头,咱们就是做不到啊!买日本的要好几千啊!没法子啊。不要以为会一些photoshop之类的时尚软件就沾沾自喜,一整套RO/E正版软件要将近8000万元啊!给你你连安装都不会装,别说使用了,什么是差距?
前几年上大学时我们学校的大厅里看新闻,个个系的都有,当电视播放日本大学生制造了一个机器人拿到德国与德国大学生的机器人比试时,我们机械系的学生都傻了眼,那个机器人就是现在大家知道的可以双脚保持平衡自我行走的那种,不过没有外壳,学这行的我们一眼就看出它身上布满的控制器、马达、线路,镜头一闪而过,更多的是机器人不靠任何帮助自行双手翻跟头,90度鞠躬,双脚蹦跳前进,别的系的同学和老师都露出笑容“真好玩,太可爱了”,而我们系人除了惊讶,还有发自内心的...害怕!真正的害怕,这个差距太大了,这就是制造业,自动控制,材料学,的成就,我恨日本,所以我才害怕。
外行人不懂这个差距有多大,我这样说,如果战事爆发,中国的制造业还与外国有如此差距,你,还有我,就只有小米加步枪跟人家打了,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虽然可以逆向制造,但就像台湾买武器和大陆自己生产武器的形式差不多,没有用的。
现在社会好像越来越偏重对国计民生不起关键作用的产业了,什么房地产开发,计算机,软件,商业,搞得好也行,少数人把房子炒得越来越贵,这种发财之道没什么值得骄傲的我跟你说!说白了就是缺德!计算机普及了,核心制造技术我们又会多少?软件更甭提,黑客不少,可人家软件又好又便宜,你怎么竞争?搞电脑的人太多了!不要以为科幻片都是真的,实际中电脑不会打仗,真正接触的是机器!电脑差距还不是很大,打起仗来,当导弹不准,子弹卡壳,坦克熄火的时候,你还有我还有大家,就真得拿着大刀往前冲了,我不想这样,你呢?
不要看到靓车就发晕,先不谈20出头的女孩为国家创造了什么生产价值才能换来改装悍马越野车,要是查老底,中国有钱人有几个原始积累阶段不是靠违反规则的手段来的,敢说不违背良心的又有几个?
越有钱和能力就越有责任为国家为人民出力,你再看中国现状,有多少有钱宁可买日本十年前的技术生产的轿车在同胞面前炫耀也不把钱投入社会,来之于民归之于民?外国闹水灾就一个劲儿表现善心?他们有他们的道理,这一点他们不跟外国人比素质,反过来还嫌国人素质低。每当我看到外国车是,我的心里是愧疚,对不起大家的感觉,因为我是搞制造的,可我知道咱们祖国连汽车外壳的曲面精加工都困难更甭提发动机了。快点懂事吧,醒醒吧,别再沉迷于GDP又增长了,你看看咱们制造的产品的质量,心痛啊!别再像不懂事的孩子似的围着跑车看个不停,拿着超薄随身听等外国造的数码产品到处炫耀了,那是人家淘汰的技术,一个国家的支柱,脊梁,是制造业!
过去200年,未来我不知道,反正这个现状是不会变的,别以为能赚钱就是本事,就值得骄傲,当有人炫耀知道见过多少名车,卖出多少房产,设计多少网页,得到谁谁谁的签名的时候,我承认那是你的劳动成果,但我会不屑一顾,我衡量人的能力只看它是不是真的为社会为国家创造出实际的价值,是不是真的提高了生产力,虽然我整天和冰冷的机器打交道,操作复杂的零件三维设计软件熬夜画图,而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500元,穿着老土,跟不上流行,不知道现在谁最火爆,上班挤公交,但面对别人询问我的情况时,我会毫不犹豫的全盘托出,才不管他怎么瞧不起我,因为我是搞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制造业工作者,一个为将来导弹打得准,子弹颗颗精良,坦克发动机无与伦比而努力的人,我充满着自豪,虽然我只挣1500。 不仅仅是机械制造。根源还是在我们学术界的浮躁。60年代没有任何外援和完全孤立、封闭的环境下我们可以自力更生造出“两弹一星”,而今浮夸造假的学术风气日盛。德日的技术人员、工程师有90%都在搞实际研究,所属论文都是实际研究的“心得”,数量少而精;只有10%的人在做基础研究,而且国家是大量投入不求短期产出的,学术论文只是一种学术交流的工具和方式,并不代表实际水平(当然也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仅仅代表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和研究进展及过程。反观国内,我们的研究人员都在干什么?99%的人都为职称在拼命“凑文字”,花钱买版面。杂志社是唯一受益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SCI和EI检索再多有什么用?10篇无意义的SCI检索也无法替代导弹上的一个零件革新。
国家的职称政策和者学术评价体系都应以“实际为社会贡献的价值”来衡量,只有这样才能利国利民,杜绝学术腐败。 免费读者老师说的是,我曾经和一位国外学校的老师聊天,她是知青,出国留学后在国外某大学任教,已经是副教授了,她一度很想回到内地,但是通过接触,她告诉我不打算回来了,她不理解内地高校的风气,内地老师除了搞科研,还要“跑”项目,也就是。。。。之类,太令人头疼了。她说,虽然外面科研压力大,但是人际关系简单,累点也认了。 前几天公司质量报上看到中国制造业落后日本二十年,有人说那是日本人谦虚的说法,应该是落后五十年,当时我看了文章想起中国制造产品的质量情况,一直没说话。 不健康的风气影响了学术,以及与学术有关的很多东西。
前一阵报一个重点项目,因为我的资历不是很牛 ,有人说:“**出版了一本专著,应该考虑请他参加……”。我说:“要么大家来过招,要么这个项目不要支持,我直接找老板出钱做。”
结果,真的没立项。
至于为什么我这么牛哄哄的,道理很简单,这个领域所有人我都认识,那人根本不算这个领域内的,但利用其领导身份,花了几万元,出版了一本纯抄袭专著。他敢跟我过招?
也许,我们还要长期努力~~~~~~~~~ ,但愿明天会更好。 现有的大环境如此。既然我们目前无法改变环境,就应该尽可能地去适应环境,当然前提是不违背自己的良知。
适应了环境,才有可能去做一些事情;不去适应环境,又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好去“愤世疾俗”了。
免费老师好久不出来了
就拿通用的流体仿真软件来说吧 国外都搞了好几十年了 国内到目前连一款也没有 连网格软件都没有 拿用的最广泛的FLUENT来说 连个像样的中文基础教程都没有对现在普遍用的复杂三维流体仿真 那两本FLUENT中文书过于简单 中国人连个像样的FLUENT大部头书都出不了 还能指望他出类似于FLUENT软件吗 ,大过年的,还是盛世欢歌吧,有些东西咱急也急不来 知耻而后勇,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人都有好逸恶劳的天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警惕呀. 看问题,分两面为好。
如果说国内机床业水平太差、质量太次,与世界水平差距过大,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国内机床企业应该关门歇业。即便他们不想,市场也会让他们倒闭。
从现实情况来看,也的确有这个可能。我国机床业,在1994-1998年连续五年亏损,同造船业一样,似乎积重难返了。无怪乎某些经济学家,如杨小凯就断定——‘(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造船等)一分钱不要送给外资’才行,甚至于‘送不出去,就加钱送,补贴外商’……
然而,1999年,机床业实现整体扭亏,虽然盈亏大抵持平,但终归没有全行业亏损。之后,进入WTO,在一片“狼来了”的声音中,国内机床业大举扩张,销售额、利润都翻着跟头似的猛涨……
(与此同时,造船业也迎来黄金时代,国内外订单不断,盈利猛涨,个个笑开了花。。。。。)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市场在汰优择劣?不。
一方面,是国内市场的迅速扩张,连带日本、我国台湾地区都在兴奋不已,另一方面,也是国内的技术、质量水平迅速提升。
在美欧日的严密技术封锁之下,我国机床业取得如此成就,让人欣喜。即便在国外禁运的,关系到国防安全的机床产品上,也大量取得突破,比如五轴连动数控机床。。。。
几年时间,国内机床业的产值增长十多倍,出口急距增长,这样的成就无论如何,是不可掩盖的。 给大家看一篇文章:
大连机床:昂首挺进世界机床制造业八强
2006年11月30日 09:30 国际商报
记者随东北振兴品牌行采访团来到大连机床集团,在生产车间看到用大型机床加工出的一个钢制足球:球面光滑圆润,花纹清晰逼真。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如此复杂的球体曲面竟然是在同一台机床上一次加工成型的。
大连机床集团副总裁姜怀胜告诉记者,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九轴五联动高档数控机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的问世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制造技术的垄断和封锁。
大连机床集团集科研与制造为一体,是我国高效自动化成套技术与装备的排头兵企业。
中国第一台组合机床及第一条自动线在这里问世,中国机床数项技术和产品的国内第一由这里创造。
坚持以我为主实施海外并购
“十五”期间,大连机床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高点起步,定向合并”的原则,通过并购国外知名机床企业,与国外一流机床企业合资合作等方式获得大量的先进技术,使企业的技术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2年大连机床集团全资并购了柔性制造系统技术处于世界领先的美国英格索尔生产制造系统公司,这一举措在世界机床制造业引起极大的轰动,实现了中国机床企业并购发达国家名牌企业的历史性突破;2003年又全资并购了美国英格索尔曲轴加工系统公司,这次并购使大连机床在曲轴成套加工设备领域一举跨入世界领先行列;2004年成功并购控股世界铣削和镗削技术领军企业———德国兹默曼公司。大连机床集团一举拥有了他们96项专有技术、9项专利技术和技术开发力量及公司商誉、商标等无形资产。
在国内外项目招投标中,大连机床控股的3家海外公司多次战胜美国、德国等世界著名制造商,接连中标。去年3家海外公司全部实现赢利,今年销售收入可达到9000万美元。
近两年来,大连机床以控股的方式,先后与日本OKK、瑞士伊贝格、美国海尼格、以色列伊斯卡等世界一流的数控机床和功能部件生产企业成立了5家合资公司,使大连机床在高精度的立、卧式加工中心,数控机床防护和导轨防护,数控机床刀具等领域进入了世界技术领域的前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
消化吸收创新打造自主品牌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只有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才能形成自主生产技术和自主产品品牌。大连机床实行国外并购和合资合作,使企业很快拥有了多种机床和数控功能部件等产品的顶级技术,专用机床及集成制造系统等177项专有技术。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他们从技术人员培训入手,定期安排并购的国外企业技术高管到国内进行对口技术指导,派遣大量国内人员到并购的国外企业研修、学习,使技术人员与国际接轨。他们将国外先进技术大量移植到国内,通过消化吸收,实现国产立、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组专机床,柔性加工系统和出口高速车床的产品技术升级。大连机床还以国内专机公司为主,与并购的国外企业合作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迅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技术和产品品牌。
目前,大连机床已形成由博士后、博士等组成的200多人的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的研发队伍;由5个研究所、一个中试基地组成的技术创新体系,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近几年,大连机床已先后开发出“VD系列立式加工中心”,“HDS630高速加工中心机床”等新产品229种;拥有“高速加工中心多定位加工系统”等最新专利58项;拥有“组合机床及集成制造系统”、“高速加工中心及柔性单元”等核心技术124项;自行开发的高速加工中心、九轴五联动车铣复合中心机床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姜怀胜向记者介绍,通过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大连机床在品牌、技术、市场和人才等方面都已经与国际化接轨,在融资、引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2005年,全集团实现出口销售收入2.1亿元,出口机床2600台,比上年增长40%,其中高档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占出口总额的一半。目前,大连机床初步形成覆盖南北美、欧洲和亚洲市场的出口销售体系。集团商标“DMTG”的品牌形象得到世界同业的广泛认可。最近,美国金属加工行业在一项专项报告上发布了世界机床制造企业产值排序,大连机床以年销售收入9.35亿美元跻身世界前八强。
本报记者 侯玉
==================================
首先,就机床市场规模而言,中国是全球NO.1(不要怀疑,“世界大工厂”需要大量机床的),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国内企业大有可为。
其次,国内企业规模在扩张,盈利在上升,有人说不重要,我要问:搞科研、提升技术水平、吸引人才,这都不要钱吗?钱是重要的!!有了钱,就可如上面文章中提到的——去兼并国外企业,吸引国内外人才研发……
第三,我国的整体科技水平在快速提升,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一再提出:中国的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已经占世界的7%,而且名列世界第四,2006年,最多2007年,就将位居世界第二。在本国人授权发明专利数量上,也已经跃居世界第四。全世界的大国当中,没有哪个国家象中国这样狂奔不止的。
你能找得出第二个“中国”吗?不能!中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从1980年的一千篇,到1990年的过万篇,到2004年的过十万篇,2005年超过十五篇,这种百倍的增长速度,全世界的大国当中,没有第二个!!
那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印度,看看他的数据,十多年间,国际排名,有什么变化吗?没有!我看了数据,在其黄金的九十年代期间,国际排名还降了一位。这就是他们的国际科技论文数量。这怎么能同中国比?!
第四,我国的产业在上移。我观察日本机床的发展,几乎是汽车、造船等产业同步。随着日本制造业的扩张,机床业也在扩张。
我国产业的整体上移,会带来高端机床的巨大需求,也逼迫国内机床业升级换代。近些年来,我国各行各业快速发展,2001年WTO“狼来了”惊吓汽车业、造船业等,但是,五年来,汽车、造船业都在快速扩张,虽然汽车与世界水平有差距,但不可否认在快速发展。最近看到消息,我国某汽车厂的生产线,全面采用国产机床。
近些年来,国防军工业取得不少突破,包括FWS10A、J10、052B、054A、Z10、KJ2000、ARJ21、神舟飞船等一系列成就,标志我国的武器,从二代到三代的整体跨越,这背后,也显示我国的制造和加工业的进步。(这些可都是在国外的封锁和禁运下取得的。)
我认为中国机床业的前景未必黯淡,虽然,目前与美欧有全面的较大差距。
国家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制定了装备制造业的振兴计划。相信在……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国家安全意识提高的背景下,这个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的。 楼上大约都是理工的吧?我是从事人文的,我们这些人骂起来比你们更狠!可有什么用呢? 当下:或许润雨细无声是最好办法了! 我也跟着哥哥来看看. 楼上的诸位,你们向“内行人”证实过这片文章所说的内容么?
这片文章,我最早在2002年之前看过,问过一个网友,比较”内行”的。记得当时他说了几个文章的错误,他说精度为0.0001毫米的零件加工不出来,加工出来也没意思,热涨冷缩也会抵消掉,很多设计需要有“公差”(大概是这个意思).双脚保持平衡自我行走的那种机器人,在航天和航空领域来说,十分普通。当时还想向他多求证一点的,但想到人家还很忙,有很多事做,就没多问~
总之,这片文章出发点是好的,但错误也不少。 楼上的兄弟,你知道纳米技术吗 看来中国需要进步的地方还有很多啊 說这有啥用。。。。。1500,在这社会裏1500能干啥?。。。。。。。。。。。。。。。。。。。。
不說别的,。。日本一箇熟手工人月入近1万多rmb,中国呢?呵。。是我的话我也很难撐下去。。。。。。。 走科研路,
迷茫中,
不知道要不要继续往上考。
迷茫已久,
高人指点。 中国的制造业还是说得过去的,但是基础工业就太差了,材料、设计理论等方面实在是太差了,我们的
改革开放将近30年,后15年中国损失和浪费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是某些领导的决策失误,把敌人当朋友,解散了许多科研单位,很多幸存的单位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处于冬眠状态;其二是外资企业挖墙脚,挖走很多优秀人才;其三高校风气不正,急功近利,对长期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才没有保护措施,打击了很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的积极性。制造业也损失了大量的优秀技术工人,其原因不外乎:企业待倒闭或下岗(没水平有人的没下岗);外资企业高薪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