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关于内圣外王
关于内圣外王内圣外王是否具有普遍性?
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内圣外王是否是对每个人的普遍要求?或者从反面来表述:一个不以内圣外王来自我要求的人,其道德是否健全?
从儒家的观点来看,一个不以内圣外王、修齐治平为己任的人,从道德上讲毫无疑问是有缺陷的。不为学、不修身固然是小人,徒修己而不能安人也绝非君子。所谓“大同”,就是一个自己和他人都臻于道德的完美,各当其位,君子以修百姓宁的社会状态。毫无修身之意是自甘堕落,只求独善其身,不思兼善天下是自私的行径。这两种态度都是儒家所排斥的。
而对于道家来说,不以内圣外王、修齐治平来进行自我要求并不意味着道德上的任何问题。对于一个看破了世间荣枯变幻,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有所体悟的人来说,采取一种淡泊不争的人生态度,“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无可非议的。这是道家人生态度与儒家迥异之处,而儒家却无法对它抱有微辞*。而且实际上这种进路甚至还是很多儒者在进取之路受阻时,或时不我予时惯常采用的一种退守策略。道家不思利人,却也决不能被指责为“自私”。
从人我的观点上来看这个问题可能会比较清楚。儒家对人我区别得很清楚,其所求的是我、人两利,侧重点在利人,利人的前提是修己,利人的结果是成己。只有通过利人,才能达到人我两利,天下大同。而道家则反其道而行之:你认为利人而后方可利己、成己,这是放在区分人我的前提下进行的;我何不干脆泯灭人我,乃至物我两忘,混沌恍惚,复归于朴。取消这个前提,就无需利人,也无所谓利己,无利而无不利,这难道不也是大同吗?
*按:这里指后世儒家而言。先秦则不尔,孟子有非杨朱之事。但从《论语》中看,孔子对道家的态度似乎并非那么激烈。后世三教合流,儒家对道家思想的接受也是顺理成章。 兄还不讲此话题引伸一下,和谐社会为何要讲“内圣外王”呢?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愚以为,儒家从来所做的一切事,学问、事功,无不是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内圣外王当然也可以与和谐社会挂钩——内圣,就是人自身的和谐;外王,就是致力于社会的和谐。不过这样比附好像没有多大意义。
兄有些什么想法,不妨说出来探讨探讨? 儒学注重同一性
此一易于守成
所谓老成谋国
然如何革新应变
远未不足
启之于儒
可
终之于儒
或可
然始终于儒
大不妙
创业宜异
拓土宜新
法无定法
势无常势
维圣人可举儒法
而圣人不常在
侧凡人不必举之
故
听之即可
人可各性习也
以上 引用第2楼aiaia于2007-02-16 19:31发表的“”: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愚以为,儒家从来所做的一切事,学问、事功,无不是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内圣外王当然也可以与和谐社会挂钩——内圣,就是人自身的和谐;外王,就是致力于社会的和谐。不过这样比附好像没有多大意义。
兄有些什么想法,不妨说出来探讨探讨?
小弟也没什么别的想法,最近看《申论》中有人提过此题,所以发问,请教一二。 内圣外王,语出庄子天下篇,而却最能表征儒家之学。内圣,是内而成就圣贤之德;外王,是外而推行仁政王道。 王道已经式微,如今流行霸道、诡道。
引用第6楼yu_xin51于2007-02-17 21:00发表的“”:
王道已经式微,如今流行霸道、诡道。
小兔子不看春晚来此谈诡道~~哼哼,小心老板娘揍你pp。:) 从商业的角度不知是否也是成立的呢?
现在流行的儒商之流,为求虚名者多数吧。
现实社会中,怎么来做呢?
求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