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专题:夫妻创业,让事业见证爱情——20对夫妻的创业经历
夫妻创业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开夫妻店的两口子总是让人羡慕,他们不仅每天生活在一起,就连工作也不分开。小到路边大排档,大到享誉世界的国际财团,夫妻搭档无处不在。本月17号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与之邻近的14号则是风靡万众的情人节,真可谓双喜临门。作为关注创业与公司快速发展的新锐杂志,在这个喜庆的月份里,还有什么比创业与爱情更适当的话题呢!
详细
本专题主要文章来自《中国电子商务》
杨进发金梅央夫妇:西子湖畔的两岸情缘
一个是全亚洲的“拉链大王”,一个是初出茅庐的小经销商。起先,金梅央对这个台湾商人很不满意,“他总是把我的利润压得很低”。
详细
倪捷胡继红夫妇:学者从商
胡继红曾经开玩笑地问丈夫倪捷:“你难道不怕我有朝一日携款逃跑吗?”倪捷笑笑:“如果你会卷款逃跑,那我会认为这个地球要爆炸了。”
详细
方立军陈秋红夫妇:方法论之实践者
他们俩把全部积蓄数到一起,总共20万零一点,接着算了一笔账,如果公司开业拉不到业务,公司至少可以撑8个月。他们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钱花光了,创业失败了,就重新去打工挣钱。
详细
庄崧冽李若帆:雕刻时光的温馨与浪漫
对于夫妻一起创业的经验,他们比较爱注重分工配合、互相协作,认为创业需要理性、热情,要从心底喜欢、认可自己所做的事情。
详细
约瑟夫·冯、唱燕夫妇:触动第六感官
对于约瑟夫·冯的电脑音乐所具有的非凡创造力,唱燕的欣赏之情甚至多于约瑟夫·冯自己,每当约瑟夫·冯演示完一段音乐后,唱燕就会缓缓道来丈夫的电脑音乐而约瑟夫却微笑不语。
详细
苑永萍陈锡林夫妇:定位胖人时装
在车上,与他谈及苑总有点像《穿PRADA的恶魔》里的“女魔头”,一样的精明强悍、精力充沛、严苛认真。他竟煞有介事地点点头评价自己的母亲:“是啊,从设计到管理她都门清儿,跟她说话感到很紧张呢!”
详细
徐智明高志宏夫妇:“龙之媒”广告业天马
虽说是私营企业,但徐智明夫妇不想让企业按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运作,希望在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他俩的目标是做“百年老店”,总觉得“夫妻店”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详细
盛永贤于青灵夫妇:生意需要大智若愚
俩人约定:明确分工,市场和渠道完全归盛永贤负责,茶品和价格归于青灵负责,互相不得插手对方的业务。
详细
陈肇基胡敏仪夫妇:谁不喜欢小玩意儿
“折腾”上海最新锐的时尚之地“8号桥”的一家家居用品店——这家家具店专门从世界各地收集独一无二、极富创意色彩、甚至达到博物馆收藏级别的家具,原件进口放在门店销售。
详细
梁国平林继珍夫妇:公司就像另一个孩子
她理解丈夫。“梁老师智商极高,情商却很一般,即使有话也都在心里”,看似“无情”,实则“有意”,而共同创业,不过是他们多年来恩爱生活的一种自然延续。
详细
王琳孙倩夫妇:创造物流传奇
我不知道这些头衔对于这对夫妻意味着什么,王琳看出了我的疑惑:“一个企业只应该有一个核心,孙倩适合创业,我适合管理,她现在已经淡出管理了。”
详细
于海涛张丽秀夫妇:冷门+专业+早起步=成功
从二人的语速上就可以看出两人不同的性格,张丽秀快人快语,容易激动,但逻辑性不强,而于海涛语速缓慢、有条不紊,逻辑性很强。
详细
赵敬李红夫妇:中关村里的一条船
他们的员工也受这对夫妻老总随和、互助、和睦的感染,在公司似乎找到一种家的感觉,除了认真工作,还很注重团结、友善,下班后还常常可以看到不少人还呆在公司里加班。
详细
王振荣刘景来夫妇:好人好运
很难把王振荣看作一位残疾人士,爽朗的笑声,干练的言辞,讲究的着装,除了走起路来身体会随着跛腿晃动,45岁的她比很多同龄的女性更加健康快乐。
详细
刘洪坤赵晓蕾夫妇:与\"畅想世纪\"创造未来
相对于其他平面设计师往往自己单兵作战,独立创意,欢乐也不得不自己一个人独享,他们夫妻二人总能一起分享,无论困苦还是欢乐。
详细
周大虎黄嫣娴夫妇:怀念睡地板的日子
这是令人羡慕的一家。夫妇俩每天一起开车上班下班;中午,在员工餐厅,职员们经常看见他俩在包间里一起吃饭。屈指算来,15年的创业历程,俩人也一直是这样携手走过。
详细
江三波田影夫妇:独立卡通品牌的个性
刚开始,右岸只有一个员工,就是他的妻子田影,既是主力设计师,又是财务和后勤保障。田影是黑龙江人,天性豪爽,激情而张扬。而江三波是广西人,他们的结合被朋友戏称为典型的“南北合作”。
详细
林斌吴绍文夫妇:公关是一种境界
尽管两个人都出身“名门”,但还是遇到了很多麻烦的事情,林斌经常忙完公司的事情之后又要忙着帮着吴绍文做项目,这一年是他最辛苦的一年。
详细
向贵成王蕊夫妇:70年代人的个体创造
“这是我能够想到对她的最好回报。” 向贵成端起酒杯悠悠的说。王蕊在天津长大,家境优越。而向贵成来自湖北省三峡岸边的穷乡僻壤秭归县,门不当户不对,我总觉得她嫁给我很亏。”据说他们家新买的房子的房产证上也是王蕊的名字。
详细
王级仁苏光荣夫妇:小马桶大志向
从当初的优越生活到之后甚至借钱支持王级仁,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五年里所经历的事情和所受的委屈甚至比前半辈子还多,在王级仁的心里,这些都是烙印,铭刻的有点传奇和悲壮。
详细
夫妻创业,让事业见证爱情
http://cimg2.163.com/catchpic/A/A6/A67C24634F1E25DA69D1D602FFAE65B8.jpg中国电子商务第2期封面
李国卿@主笔
王云、丁小磊、裴瑜、简印@本刊记者
2006年12月暖冬。周末午后的阳光透过会议室的玻璃窗暖洋洋地落了一地。大家聚在杂志社加班,要为下一年特别的一期确定封面选题。最后获得一致通过的是—— “夫妻创业”。
夫妻创业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开夫妻店的两口子总是让人羡慕,他们不仅每天生活在一起,就连工作也不分开。小到路边大排档,大到享誉世界的国际财团,夫妻搭档无处不在。
本月17号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与之邻近的14号则是风靡万众的情人节,真可谓双喜临门。作为关注创业与公司快速发展的新锐杂志,在这个喜庆的月份里,还有什么比创业与爱情更适当的话题呢!
爱情的商业力量
任何一本MBA教科书都不会讲爱情在商业中发挥的力量,但在生活中人们却往往愿意把这两者牵连起来。
默多克与邓文迪结婚后,媒体上有一则据说是引述新闻集团消息来源的说法:“不容讳言,默多克一心打算反卫星电视打入中国,如果他娶了邓,也就‘娶’了中国市场。”对此,老默报之以大笑。
虽然夫妻搭档的创业永远都显得有点不“专业”,但在现实中,这是许多创业者别无选择的第一选择。也许在事业小成之后,人们逐渐只会关注那个站在前台的人;可是设想一下最初,说句笑话,还有比自己的另一半更现成、更便宜也更值得信任的搭档吗?
徐智明与妻子高志宏经营着广告圈里人尽皆知的“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在全国7个城市有直营店。回顾创业之初,对于夫妻搭档创业的优势,老徐仍然颇有感触。首先运营成本比外聘经理低,24小时随时可以讨论工作,而且夫妻生活的磨合过程减少了工作中的磨合,沟通顺畅。其次就是分担压力。1997年贷款出书,重压之下的徐智明时常顿足捶胸、从噩梦中惊醒。他至今难以忘记的是,当自己无法承受压力,终于终于不住流下“不轻弹”的眼泪时,妻子拍着他的肩膀轻声说:“没关系,还有我呢!”回想起当年同甘共苦的创业史,徐智明笑称沉稳内敛的妻子有着“温柔的坚定”。
商界从直观来看,是一个由男人尽情张扬自己力量与个性的世界。但细察其精微之处,爱情“温柔而坚定”力量往往也能成为决定成败的主导因素。1997年5月1日,22岁的孙倩嫁给了大她8岁的王琳。那时,王琳正经历第三次破产,欠债30多万元。三次破产的经历,让他不敢再去冒险,就选择了去外企工作。一年之后,正是在颇有大观园里“凤姐”之风的妻子主导下,王琳开始了他的第四次创业。这一回,他们两口子做成了山东物流的龙头。
孩子是爱情的结晶,公司是事业的结晶,而结婚35年的梁国平与林继珍夫妇说,飞箭软件就是他们的另一个孩子。把对于爱的最深沉的感情贯注于事业,这大概要算是爱情所能发挥的商业力量的极致了。王琳夫妇给公司取名“佳怡”,这也正是他们给女儿取的名字。孙倩曾经对员工说:“很多企业的员工都怕老板,但在这里不存在,我怕你们。你们要是干得不好,就会有人骂佳怡物流,‘佳怡’是谁,那是我女儿的名字,就等于骂我女儿。”
这样一种破釜沉舟、义无反顾的创业精神,也只能存在于夫妻搭档之中。
夫妻兵团的创业拐点
公司自有公司的理路,夫妻搭档的公司也不能乱了公司管理的章法。一俟夫妻创业稍有眉目,管理问题就会像小雀斑一样不停地长出来。只有拐过这个岔路,公司才能真正走上坦途。
通常最先遇到的是两口子分工的问题。从具体的受访案例来看,那些创业成功的夫妻往往有着基于互补性格的分工。
来自台湾的“拉链大王”杨进发与过去自己旗下最强势的小经销商金梅央结婚后,一起在西子湖畔创办了“两岸咖啡”。在婚前的共事中早已领略老婆厉害的杨进发始终认为,他和妻子两个人是最完美的组合:“她是一个天生的CEO,而我,大局观不错。”金梅央有杨进发佩服的“执行力”,无论他什么样的念头和想法,她总是能提出一个准确的时间,排出详尽的计划,落实到具体的操作。
比较起来,盛永贤与同是来自云南的妻子于青灵的夫妻分工在执行的过程却不是那么顺畅。他们眼下在济南经营着最富盛名的 普洱茶庄,但在创业历程中,也经历过一次重要的磨合。本来夫妻俩各有所长,分工明确,不过感情因素总是非理性的。那是在开张后不久,盛永贤准备在一个好地段买下一个店面,以他多年的市场经验,这无疑是最佳选择;但于青灵出面阻拦,出于完全非专业的谨慎。盛永贤讲不通道理,只好放弃,那个地方马上被其他厂商所购买。“我都快后悔死了,我们因此丧失了一个很好的扩展机会,让别人占了先机。”这导致他们店面目前的接待能力和货品储备,无法满足现在的客流量和销售量。
由此,俩人约定:明确分工,市场和渠道完全归盛永贤负责,茶品和价格归于青灵负责,互相不得插手对方的业务。
严格说起来,盛永贤与于青灵的这次磨合不只事关分工,更是对于公司决策流程的梳理。夫妻是两个人,关键决策如果意见相左听谁的?当然要看在这个领域谁更为专业和资深——这就又转过头来涉及到了分工的合理性。
夫妻意见相左并不总是发生在关键决策时刻,日常工作也会涉及,比如用人,那就不是简单地为了商机和效率一个人说了算的问题。在佳怡物流,王琳夫妇对这个问题考虑得很清楚:“我们选拔干部,有的我看上了,她看不上;有的她看上了,我看不上。这样我们产生分歧。结果,我们讨论后得出一个原则:选拔干部,必须是我们两个人都看上了才能选拔。”他们很可能因此牺牲了一个优秀的人才,但却保持了管理上的一致,这样员工就不会因为夫妻分歧分裂成两派,引起公司不团结。整体的不团结要比失去一个人才可怕得多。
令人不无伤感的是,最终这对夫妻搭档还是以一人的淡出来完成了对创业拐点的跨越。七年半的创业,孙倩完成了“拼命三娘”的历史使命,可以多陪陪小佳怡了。佳怡物流的日常打理则交给老公王琳。和记者交换名片时,王琳道歉说夫妻两人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职务要互换一下,但新名片还没印好。“一个企业只应该有一个核心,孙倩适合创业,我适合管理,她现在已经淡出管理了。”王琳解释说。
夫妻创业的公司作为家族企业的一种原始粗放形式,相比于普通公司,在其成长过程中要做出许多独有的妥协,或者说创举——这确实不好遽下断语。但在我们的采访对像中,也有一对创业夫妻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在自己的公司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起初,为了不让自己的公司被人看作家族企业,“龙之媒”特意外聘总经理协助徐智明工作,高志宏只做业务。后来因为外聘总经理的突然辞职,高志宏才临时救场,做起了“夫妻店”。但在合作中他们渐渐明白,只要有合理的组织结构,找到最适合的位置,关键在于胜任,不必拘泥于是不是夫妻。但作为一家“现代企业”,公司明文规定,徐智明和高志宏的亲戚不能加入“龙之媒”。创业的第三个年头,公司开始实行员工持股。目前,公司30多名员工,有一半的员工都持有股份。
经营公司与经营感情
为了更深层地了解这一特殊创业群体,记者们对每一位受访者特别询问了他们对于情人节的期待,比如送什么礼物,有什么计划之类。并非完全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几乎不过情人节。
繁忙是一个普遍的理由。对于创业的夫妻来说,他们共同的事业就是他们的爱情。这两者水乳交融,以至难分难解;互为表里,只能彼此印证。
今年是金梅央与杨进发相遇的第17年,结婚的第15年,共同创业的第14年,一起经营“两岸咖啡”的第5年。在她嫁给这个台湾商人并与他共同创业的这些年里,金梅央接连生下了4个可爱的儿子,现在又幸福地等待着她生命里的第6个男人的降临。金梅央努力地做一个完美的母亲,也在小心呵护着钟爱的事业。这个40岁的杭州女人,不可思议地完成了两份一样都不容易的工作。
所谓“不可思议”,就是一定有过人之处。公司要经营,感情同样也要经营。感情经营不善,自然殃及公司。徐智明总说自己和妻子是24小时夫妻,每天在一起工作的时间早已经超过8小时,同时还生活在一起。但夫妻搭档所特有的这种优势关非总像乍一听起来那样甜蜜。
有一对IT圈内的成功夫妻,两个强人,尽日为工作而争吵。有时就在中层会上吵得不可开交,属下员工面对两位老板目瞪口呆,无所适从。日常工作自然也受影响。有好友劝说女方:“为什么不回家歇着,或者另起一摊,不比天天吵架好?”女强人至此才还原女人本色,说出实话:“只有和他一起工作,我才能天天见到他。不然的话,公司这么忙,连人影都摸不着。”
在北京门头沟与丈夫刘景来一起创办过“好运粮店”和“中企导航”的王振荣快人快语地对记者说,她认为夫妻搭档最大的“利”是信任度高,最大的“弊”是天天在一起。因此如何为感情保鲜是关键。秘诀就是:要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要有个人空间。
自从公司业务上了轨道,他们就开始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生活。刘景来闲暇时喜欢上网,说到他创办的介绍门头沟地方民俗的“门头沟论坛”,不禁神采飞扬。
感情经营的好也会带来“附加”的商机。王振荣自打去年从 澳大利亚“开拓个人空间”考察回来后,就迷上了薰衣草,寻思着找一块地皮,建立一个大面积养殖的“香草庄园”,建成门头沟区独特的旅游景点。虽然丈夫还不大同意,但王振荣没有死心,已经开始在家里盆栽试验了。
也曾有20多对夫妻创业者向王琳夫妇请教,为什么他们的既能把企业做得这么好,还能相爱如初?王琳认为,首先要搞清楚家庭和事业哪个更重要。在企业经营中,夫妻产生分歧是难免,但不要因为经营理念的分歧就产生情感的矛盾,这样一来,不能充分信任的感情自然产生的是无力的经营。所以,这对成功的夫妻创业者有一个原则:创业过程中一定要知道,对于夫妻,感情比成功更重要。
报道夫妻创业的想法萌发于一个暖洋洋的冬日,经过记者们两个多月辛勤地南北穿梭,终于在2007年的春天到来之际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情人节过后是新年,愿这些饱含祝福的文字给一连串团聚的日子增添一些精彩亮点!
也希望它为接下来的整整一年带来某种启发。
杨进发金梅央夫妇:西子湖畔的两岸情缘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西餐厅,有各种各样中国的元素穿插其中——中国的景色,中国的装饰,中国的色彩。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咖啡西餐连锁品牌慢慢有了雏形。简印@本刊记者
金梅央正在幸福地等待着她生命里的第6个男人的降临。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她嫁给了一个台湾商人,一起创办了“两岸咖啡”,还接连生下了4个可爱的儿子。
在迎来“两岸咖啡”的第1000家门店之前,她先要迎接的是人生中的另一份意外厚礼——又一个会叫“爸爸”、“妈妈”的声音,他们俩的第5个儿子。
金梅央努力地做一个完美的母亲,也在小心呵护着钟爱的事业。这个40岁的杭州女人,不可思议地完成了两份一样都不容易的工作,她说她所有的力量在于背后的那个男人。
“如果与他并排而行,手里没有握着他的手,今天我还是会不习惯。”这是金梅央和他的丈夫杨进发相遇的第17年,结婚的第15年,共同创业的第14年,一起经营“两岸咖啡”第5年。
他是董事长,她是总裁兼总经理。在西子湖边,他们一起端起手中的咖啡。
当“拉链大王”遇到江南女人
这从一开始就是一段奇妙的两岸情缘。
一个是全亚洲的“拉链大王”,一个是初出茅庐的小经销商。起先,金梅央对这个台湾商人很不满意,“他总是把我的利润压得很低”。之后,她勇敢地去和这个牛气的供货商叫板,同时拼命做大自己的销量。直到有一天,“拉链大王”派出他所有的下属,都在谈判中招架不住这个江南女人的时候,“拉链大王”自己也已经被征服了。
杨进发始终认为,他和妻子两个人是最完美的组合。“她是一个天生的CEO,而我,大局观不错。”
金梅央有杨进发佩服的“ 执行力”,无论他有什么样的念头和想法,她总是能提出一个准确的时间,排出详尽的计划,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你很难想象一个女人身上这样的耐力”,在“两岸咖啡”创办的头两年,金梅央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只睡3、4个小时,在全省各地来回地跑,“就连一个男人也扛不下来”。
“他对市场的敏锐度特别高,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我很崇拜他。”金梅央则在任何场合从不掩饰对丈夫的仰视,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很真诚。
所以,在董事会的重大决策时,他们两人不会表现出任何的分歧。即便是金梅央不很认同的策略,她在表达完自己的想法后,总是放心地把决定权交给杨进发。
“到目前为止,我相信他走出的每一步。”当他们决定要在“两岸咖啡”里主攻高档西餐之前,金梅央也担心,这会是钟爱自己饮食的中国人喜欢的吗?丈夫告诉他,做中餐,我们怎么做得过“张生记”?咖啡与西餐,本来就是天然的搭配。
金梅央说她会时刻提醒自己,工作的时候他们不是夫妻,只是上下级的关系。“他是我的一面镜子,让我时刻清楚自己的得失。”
49岁的杨进发相信,自己的阅历和经验是有用的东西,他更容易把握住商业社会里的一种逻辑。有一段时期,大陆的发展就是台湾70年代创业高潮的翻版,好比有了一本历史的教科书,他更明白什么时候该如何做。
用“西湖文化”挑战星巴克
2001年3月,金梅央的咖啡店全杭州第一家开张的时候,旁边就有一家星巴克,也是新开张。
从一开始,她就不怕直接的竞争。这是她和丈夫一起想到的,速食文化不会成为餐饮的主流。他们一齐喜欢中国文化的东西,尤其一齐喜欢杭州,喜欢到甚至想到把杭州的风景搬到喝咖啡吃牛排的客人面前。
于是,在金梅央说她想在“两岸咖啡”里设计一些水景,搭一座小桥,摆上青瓷坛子,插进几朵荷花,再从高处垂下几条杨柳。杨进发说真好,就这样办。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咖啡厅,有各种各样中国的元素穿插其中——中国的景色,中国的装饰,中国的色彩。他们也是这样慢慢清晰起来的,做出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咖啡西餐连锁品牌。
现在,他们的“两岸咖啡”已经遍布全国,在杭州、上海、重庆、山东、广东的市中心,都能找到那个熟悉的“彩虹桥”标志,除了咖啡西餐厅之外,他们还开发了铁板烧和日式料理两项品牌。
“2010年,我们要把‘两岸’开到西雅图去。”杨进发不认为这是狂想,“它一定会火”。他希望跟那些美国人推销一种文化,一种来自东方的文化,一种中国式的江南文化,更确切地讲,他希望是“西湖文化”。
“西湖文化”的创意是妻子给他带来的灵感,他会认真听她讲述本地人的习性、脾胃、生活态度,然后把握揣摩,决定公司的下一步战略。
在娶了一位西子姑娘当老婆之后,这个台北的男人发觉自己越来越“杭州化”了。有的时候,他甚至认为自己比妻子更爱这座城市。他从台湾专门请来的企划,在编写他们的企业杂志的时候,花费了一半的页面在介绍“西湖十景”。
“旅游局会非常高兴我们在花钱替他们做宣传。”他开玩笑地说。
“我们是一对连体婴”
当他们希望给自己的咖啡店寻找一个新名字的时候,“两岸”,几乎是天赐给夫妻俩的一个礼物。
那一天,走在西湖断桥边的时候,金梅央回头望见了美丽的夕阳,看到桥对岸的风景,突然冒出这样几句:此岸、彼岸、两岸。杨进发说,“两岸”,多美的名字,我们就叫它“两岸”吧。
2003年,结束了与“上海上岛”之间的侵权诉讼之后,他们把原来经营的“上岛咖啡”全部改名为“两岸咖啡”。一对从海峡两岸走到一起的爱人,从此开启另一段“两岸”情缘。
笃信佛教的金梅央相信,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缘分。
他们对自己的事业都很执着,“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让我走,只有成功”,他们对自己决定下来的事情非常坚持,比如要在2008年之前,开出两岸咖啡的第1000家门店,比如走自己的西餐专业路线。
“一定要让它不断生根,就像百年老店同仁堂一样。”金梅央觉得,两个企业的目标和精神是一样的。有人估算过,那个时候,“两岸”的员工人数会越过50000人。
员工说,很少看见这么敬业的老板,他们对自己的事业很投入。他们培育起了一棵大树,拥有了自己的成就,也让很多跟着他们干的人实现了自己的职业梦想。
他们时常会说出同一句话,想到同一个问题,他们称两个人的关系是一对“连体婴”,互相称对方是“工作中最好的搭档”。在公司里,财务是金梅央管的。“从结婚一开始,他赚的钱都是给我用的。”
“两岸咖啡”的Logo是一座彩虹桥,下面还有一句话:“成功沟通,始于两岸”。金梅央觉得,人与人之间都是在不断的沟通下,才能建立互信,生意伙伴是这样,朋友之间是这样,夫妻之间也是如此。
每天晚上,从踏出店门那一刻开始,金梅央就开始回归到家庭的角色。他们在回家的车上,谈论的不是价格、成本、加盟商,而多数是他们两个人的圈子——家人、朋友、孩子。
“儿子告诉我他又去吃海鲜烧烤了,这个星期他都去了3次了。”每天,金梅央都要跟她其中3个在国外念书的孩子打电话,他们都把她当朋友一样。
这个时候,她是最幸福的。
倪捷胡继红夫妇:学者从商
胡继红曾经开玩笑地问丈夫倪捷:“你难道不怕我有朝一日携款逃跑吗?”倪捷笑笑:“如果你会卷款逃跑,那我会认为这个地球要爆炸了。”坦白地说,同样的问题换给胡继红来回答,答案也是一样:“这么知心的人如果跑了,世界也就覆灭了。”韩杨@本刊记者
1983年,中科大的硕士研究生倪捷突然爱好上了社团活动。那年寒假,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小组的组长,倪捷和各高校的同学们一起,打算到安徽安庆考察微机在企业中的应用。
临近春节,车船票紧张,作为安庆本地人的大三学生胡继红被同学拉进这个小组。那是一个富有激情的年代,年轻的大学生们诉说着各自的理想、分享着对社会的关注、为科技在生产中的有效应用而激动。
从小到大成绩出色的胡继红很快被组长倪捷那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所吸引。倪捷思想活跃、重思辩、发散型的思考方式往往跳跃很大。而胡继红属于典型的收敛型思维,重逻辑推理,有了想法马上可以落实到事。
截然相反的思维奠定了互相吸引、互相欣赏的基础。如果这可以算是一段故事的开头,那这个开头一定是富有隐喻的。如今,作为绿源电动车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倪捷与胡继红夫妇分工明确:倪捷的任务是“高点强攻”,主管企业的发展规划与科技研发;而胡继红的工作是管短平快,“眼睛朝下看”,主管企业管理和日常工作。
在纷繁的商业社会里,倪捷和胡继红的学者性情以及对理想的执着,也许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最简单但最有效的成功之路。
携手走过二十余年,幸运的是,彼此始终并肩而立。人生命运或有起伏,但有一点始终未变:那就是对科技运用于生产的痴迷。而这,正是他们年轻时的理想,他们如今为之奋斗的事业。
两套房子和三次选择
有一套三室两厅、三楼最东边的单元房曾经属于倪捷夫妇,但他们一天也没有入住过。1988年末,执教于宁波大学的倪捷和胡继红,由于双方均是硕士学历,顺利拿到了全校最高的分房积分。
那年的春节,两人偶然去到倪捷叔叔的企业里参观,理工出身的夫妇俩立刻感到现实带来的冲击。工科的应用在于实践,他们惊奇地发现在企业里,知识可以如此鲜活生动地转化为技术,这样的诱惑让他们兴奋不已。同时,细心的胡继红也发现,工厂缺乏技术人才,一个简单的线路都没有人去设计。几乎没有太多的考虑,夫妇俩辞去了大学的教职,进入企业工作。
学校分的房子、稳定的教职,倪捷夫妇放弃得毫不犹豫。在他们看来,物质生活始终是次要的。而让他们快乐的是,在工厂里,所涉及的机械、电子、化学、冶金知识他们虽然并不懂,但凭借融会贯通的本领,不仅很快掌握了知识,科研成果还获得国内外大奖。
这一干就是八年,虽然他们都很欣赏叔叔的杰出管理创意,但由于企业经营理念上的冲突,他们又一次选择出走。没有考虑后路,三天之内打好包,倪捷和胡继红从外地飞回金华老家,开始了中年待业的阶段。
这样的决断包含着知识分子的单纯,同样也有潜意识里的自信。虽然暂时没了工作,但有技术在手,胡继红说从来不认为自己会饿死。胡继红跟着同学卖起了保险,而倪捷则进入金信,成为主抓科技投资的光杆经理。
还好,他们等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项目。八年奋斗两个人无暇顾及其他,此时才终于买上一套房子。在新房的小地下室里,他们开始钻研着如何能将已有的电动车技术投入大生产。
绝不能放弃
胡继红至今还记得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如何把电力系统合闸的手工操作变成计算机操作。她说在大学时代所受的科学教育中,一个工程师最大的理想,就是将电和机融合在一起。
而电动车正好符合这个理想,将电能转为动能。平时因坡多桥多,她骑车累得总有体力透支的感觉。当她骑上自己组装好的电动车时,突然感觉好像解放了自己一样。她从内心认可,觉得这是一个好东西。
而倪捷的考虑则更深远。当时国家正在号召避免污染,使用新能源,他也见识过上海冒着机车浓烟的早晨。电力相对便宜,研发电动车也许正是未来的出路。
1995年,把最初的研发落实到厂房建设的时候,最初获得的120万风险投资几乎已经用光了。而接下来,迎接他们的,是一个长达五年连续失败的过程。
胡继红把这五年当作上了又一个社会大学。在最初,她连报表都看不懂,无形资产、折旧、铺货、资金周转这些到底是什么,她也根本不知道。每一次摔了一跤,就赶紧总结经验。外人看来,背着五年亏损的压力肯定很难熬,可身处其中的胡继红却觉得整天忙忙碌碌,反而不觉得沉重,虽然“辛”苦但不“心”苦。工作时是快乐的,她总觉得解决了手头的这个矛盾,接下来就一定是成功的。
最初产业发展不成熟,电池系统也很不稳定,人们并不知道电动车的概念,产品根本卖不掉。倪捷就天天骑着电动车,跑到老年人聚集的小公园,天天“忽悠”老头老太。其实,正是这一批体力已不再强壮、需要接送孙子孙女上学的老年人,成了电动车的第一批消费者,这让倪捷夫妇看到了希望。
面对五年的亏损,投资商已经等不及了。胡继红清楚地记得投资商宣布企业改制的那一天,2000年3月24日,她的大脑激荡得很厉害。项目不做就太可惜了,销售已经初见成效了。当时电池质量仍然不好,但有很多消费者甚至愿意重新掏钱更换电池,那这说明人们对电动车的认可,产品仍然是有希望的。
倪捷和胡继红迅速决定,要买下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企业。投资商答应可以分期付款归还当初的120万投资。胡继红回忆说也算运气,当时正好赶上工商银行刚刚推出个人消费贷款,他们立刻抵押了房产。合作愉快的几个骨干也酬来资金,形成股份。胡继红的母亲将儿女召集在一起,一声令下要求赶紧拿钱支援,存入银行的钱里甚至还有一元两元的单张票子。
企业已经亏了五年?难道真的不担心风险吗?可夫妇俩恰恰是反向思维:在叔叔的企业里奋斗了八年,自己创业又做了五年。人生能有多少个十三年啊?现在如果任五年心血付之东流,难道还要再去从头重新创业吗?人生最难熬的是无事可做,既然当初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一路走下去。
胡继红最爱“天道酬勤”几个字,而恰恰在他们凑钱的几天内,销售势头就很好,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商业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倪捷说是“商道酬诚”,做生意讲的是“诚意”、“诚心”和“诚信”。
理性与理想
倪捷在中科大时的很多同学现在都在美国。当初经常聊天深谈的小师弟张亚勤如今还是微软的全球副总裁。倪捷胡继红夫妇虽然选择在国内创业,但即便是做生意,他们还保有一种学者的纯真性情。
最初创立绿源电动车时,人们认为这对夫妇俩这么高学历来做企业,一定是诚心诚意的。别人对他们信任,他们也信任别人,认为所有人都像自己一样言出必行,结果也曾为此吃过亏。
他们有重逻辑、有讲道理的习惯。不管是和经销商打交道,还是企业内部管理,胡继红总需要别人讲出道理来,谁说的有理按谁的意见行事。这样单纯的学者思维反而在复杂的商海里保持了稳定。
他们崇尚信息管理的好处,从企业还在很小阶段时,他们就量身定做ERP管理系统,既保证了软件成本、生产成本的降低,也让失败率不低的ERP系统和自己的企业配合生长得严丝合缝。
他们很少花时间搞政府关系,也不做大量的刻意宣传,因为他们觉得企业真正的好是务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是产品受到用户的欢迎。“这个观点是九阴真经,只能正着练,不能倒着练。”
他们的办公室墙壁全都是通透的大玻璃,开放式的办公环境不仅仅让管理者可以知晓员工的工作情况,而且他们也希望员工能看到老板勤奋工作的样子,因为“任何人都应该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电动车的上游产业是电池行业,虽然自己也有生产和研发的能力,但倪捷却坚持70%左右的电池采用外购,这样也许挣钱会少,但垄断无疑会扼杀创新,他更希望看到电池行业的充分竞争带来的快速发展。
电动车行业难免遭遇政策瓶颈,但倪捷似乎并不在意“商不与官斗”的规则,反而更愿意把这当作公共话题,认为“公共讨论是市场经济的清道夫”。北京、福州、海口、珠海、广州,他或写作万言书,或出席听证会,甚至还曾把政府部门告上法庭。如此一来,倪捷似乎总是处在新闻的“风暴眼”之中。但恰恰是外面狂风大作,内心却依然执着平静。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番境界?
夫妻是亲人
胡继红曾经开玩笑地问丈夫倪捷:“你难道不怕我有朝一日携款逃跑吗?”倪捷笑笑:“如果你会卷款逃跑,那我会认为这个地球要爆炸了。”坦白地说,同样的问题换给胡继红来回答,答案也是一样:“这么知心的人如果跑了,世界也就覆灭了。”
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易,而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夫妻作为创业伙伴,信任成本才能降到最低。两人多年来的合作默契,秘诀在于互相保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个性上的互补。
对胡继红来说,其实夫妻不是情人,而是亲人。所谓亲人,是无条件的。她有时候也笑说,自己看丈夫的心态如同看待儿子一样。他的成功是自己的骄傲;而一旦他遭遇挫折,自己恨不得付出一切地帮助他。
“社会虽然给了人们太多的自由,但代表不了亲情。亲情是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情,它靠互相理解,互相修炼,才能一步一步感受到,体会到。”虽然他俩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送过对方礼物,也只是在女儿的安排下一家人共同过 情人节,可这样的相知信任,未尝不是另一种层面上的浪漫。
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时候很多,分歧的时候也不少,但解决的方式一定是讲道理,从不说傻话。探讨是理性的思路。相形之下,彼此的关心则要感性很多。倪捷最想对夫人说的一句话是:“要保重身体,保持健康。”而胡继红的想法则是两句歌词:“想唱就唱,要唱得漂亮;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前路漫漫,风雨未知,胡继红有几分感叹,“大胆往前走吧,莫回头。该怎么做,就放手去做就好了。有什么后果灾难,我们一起承担!”
方立军陈秋红夫妇:方法论之实践者
新婚伊始,创业之路也刚刚起程。拿到第一单合同的晚上,两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依然空荡荡的办公室兼新房,煤气和水还没顾上买,他们就并肩坐在阳台上,静静地看星星王云@本刊记者
方立军和陈秋红决定立下婚约时,只见过两面。
一次是2002年大连广告节会场门口,短短几分钟,彼此没留下什么印象。第二次是2003年3月,方立军请外地来京办事的朋友吃烤鸭,陈秋红恰好坐在邻座,两人没说几句话,却偷偷地相互瞅了几眼。在朋友们的撮合下,方立军试着给陈秋红打了一个电话,那一晚,两人一直聊到深夜。
原来,广西姑娘陈秋红和方立军有着相同的从业轨迹,毕业后先在珠海东方企业集团广告部工作,随后被派驻沈阳、长春。他俩在时间上相差两年,而方立军在工作一年后,就辞职到北京工作。人缘颇佳的方立军一直和旧同事保持联系,才促成他和陈秋红的相识。
两人约好五一在北京“第三次”见面,没想到“非典”爆发,只能继续以短信和电话诉衷肠。很快他们在电话里盟约,等“非典”过后就结婚。
创业从新婚开始
回想当时,方立军笑着说,一共就见了两面,加起来不到三个小时,看起来很冲动,但是他们对这份感情深信不疑。2003年12月,他们回珠海领了结婚证。为了解决两地分居难题,这对新婚夫妇意愿达成一致:辞掉工作,开始自己创业。
他们俩把全部积蓄数到一起,总共20万零一点,接着算了一笔账,如果公司开业拉不到业务,公司至少可以撑8个月。他们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钱花光了,创业失败了,就重新去打工挣钱。所以结婚要一切从简,春节过后,公司立即开业。
接下来的日子紧张而忙乱。从珠海返京后,立刻照 婚纱照,举行婚礼。房子是租的,所有家具都是房东的,行李是旧的,只添置了一床新被单。
随后,他俩在华腾园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一间用作小夫妻俩的卧室,一间是方立军的办公室, 客厅可容纳六人办公。创业生活正式拉开序幕。
其实,方立军的创业梦想是一场题目为“做自己想做的人”的讲座引发的。演讲者是风驰传媒总裁李践,他用8年时间创造了资产从20万元增长到1.7亿元的奇迹,并形成一整套“行动成功学”理论,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培训师”之一。从那一天起,方立军就开始思考,自己究竟最想做什么?在《广告导报》和《现代广告》近4年的记者生涯中,方立军发现媒体在帮助别的公司做传播时是一个平台,但媒体本身也需要跨媒体传播,特别是对于互联网媒体等新媒体,他觉得这将是一个机会,便开始有意识的积累人脉。
在公司刚成立后不久,网易的一位市场部经理找到方立军,说网易想办一份网络营销内刊,请他帮忙出主意。得知方立军自己开了一家公关公司,网易市场部经理突然提议:“你来做这个业务怎么样?”方立军怔住了,网易会不会是公司的第一个客户呢!他表示愿意尝试。对方要求他立即做出方案,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
第二天正赶上公司搬家到华腾园,房间里空荡荡的,定做的家具还没送来,连个凳子都没有。方立军把自己的书码到一个联想电脑的包装纸箱里,坐在上面开始敲键盘,写方案。
下午四点,他突然想起来第二天要去网易提案,投影仪、笔记本等设备都没有。他赶紧和陈秋红打车寻找最近的商店,赶在商店下班前,买到一台带打印和复印功能的传真机。第二天闹钟一响,方立军吹吹头发,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用现买的塑料拉杆夹装上白纸黑字的竞标方案,奔向网易。合同当场签订。晚上两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依然空荡荡的办公室兼新房,煤气和水还没顾上买,他们就并肩坐在阳台上,静静地看星星。
稳固的四角架构
在与网易的合作中,方立军发现网易的媒体公关做得并不好,但当时服务网易的公关公司是在业界排名至少前五位的大公司,方立军要与之竞争令人难以想象。但他还是向网易提出自己的想法,愿意先做一套方案给对方看看。
方立军坦言,他用了一套笨办法,从网易拿到网易和新浪、搜狐、TOM等竞争对手的剪报,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将它们在财经媒体上的传播情况做数据整理,并把每个月传到媒体上的文章做成目录,分析得出:网易在媒体公关传播上输于对手。他们又针对2003年全年十几种广告类媒体刊物做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网易在广告类媒体传播上同样输于竞争对手。然后,方立军以数据为基础,制定网易的公关计划。
2004年6月9日,方立军终于得到向网易副总、总监和市场部经理展示方案的机会。当他拿出厚厚一大本目录时,所有在场的人都露出吃惊的表情。三个月后,方立军拿到了网易的行业媒体公关项目,那是公司资金运作最困难时的一场“及时雨”。
方立军给自己的公关咨询公司命名为“智捷天成”,寓意是大智若愚、捷足先登、天道酬勤、成功在握,这不仅是公司的主旨,也是方立军做人的理念。公司定位为网络媒体等新媒体做跨媒体传播服务,基本不做企业项目。因为自己创业受益于一场讲座,方立军也想带一个团队,进行有关中国广告、营销、公关、传媒业的培训,打造“业界第一”的品牌活动。
2004年8月,“中国方法论坛”正式启动,高峻、贺超兵、陈一枬等广告界领军人物纷纷走上讲台,分享经验、智慧和方法,在业界引起极大反响。随后方立军和陈秋红又创办“中国方法网”和博雅天成广告公司。可资源共享的四角架构模式很快形成良性循环,当时公司里仅有4名员工。
公关咨询公司第一年就收回成本,目前除了网易,还有三四个固定客户。2006年全年营业额达到400多万。2007年将从的媒体服务向咨询服务升级,预计营业额将突破 600万。广告公司独立和第五届方法论坛盈利是方立军07年的目标。“十年之内智捷天成要成为中国最有竞争力的公关咨询公司之一!”
花与花盆的完美选择
方立军酷爱养花,办公室和家里到处生意盎然。他最爱一盆兰花,清雅脱俗的兰花配上青花笔筒造型的花盆,令他爱不释手。好花要配好花盆达到完美统一,方立军说,这很像他与妻子陈秋红的关系。
在工作上,方立军负责管理、策划、客户谈判等,陈秋红主管行政、财务、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和公司各项活动。方立军坦言,妻子在管理上更人性化,利于执行。而既是夫妻又是合作者的角色,处理问题时,可以互相提醒,直言不讳,一般人无法替代。
一次举办“中国方法论坛”时,酒店方面临阵毁约,把场地租给了别人。当时,全部的请柬、通知已经发出,各方面都已就绪,更换场地谈何容易。方立军怒不可遏,学法律的他坚决与酒店对抗。而陈秋红立即到酒店周围寻找新场地,但附近的会场都太小,她冷静地和酒店负责人协商,请酒店帮助寻找新场地,双方合作将损失降到最低。最后,与会人员在该酒店聚集,由大巴统一送到另一处酒店,那一次论坛非常成功。“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当柔弱单薄的陈秋红语气坚定地安慰方立军时,这个内蒙男子在心里对妻子充满敬意。
新婚两年就是共同创业的两年,方立军和陈秋红渐渐有了默契。他们购买了西大望路金港国际花园同一层的两套房子,门对门,左手是公司,右手是家。她们不会再当着员工面争得面红耳赤,尽管一步之遥,也不会再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到生活中。
谈到夫妻搭档创业,方立军觉得“站对位置”最重要,决不能不分彼此,发生错位。尤其在方向规划上、在用人上,必须“一个声音”。公司奉行开放式办公,方立军的办公室也仅仅是靠近阳台的一套书柜和写字桌组合,公司也会不定期举办座谈,畅所欲言,力求透明化的良好氛围,使员工保有健康的心态。
方立军告诉记者,他非常看好新媒体的跨媒体传播及网络营销的发展前景,他也在积极地培养和培训人才。当年给他带来巨大震撼的李践讲座光碟,成为全体员工的必修课,“做自己想做的人”的命题演讲是新进人员的考核关键。
方立军说,他还有一个梦想,希望有朝一日开个花店;陈秋红的梦想是开一家肯德基加盟店。会议室里“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几个大字异常醒目。
庄崧冽李若帆:雕刻时光的温馨与浪漫
当初一次小小的旅行成就了两个人幸福的爱情,一个小小的咖啡馆也成就了两个人的共同事业与梦想裴瑜@本刊记者
深夜,城市的大街依旧灯火通明。透过一个一个酒吧,咖啡馆晶亮的玻璃门窗,看见里面坐满了男男女女,他们手里握着各色的杯子,饮啜着咖啡的浓情,上演着又一批咖啡爱情。而这时,你会感觉仿佛触摸到了城市的脉搏。城市的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味,包括城市里的爱情。?
对于一些白领来说,咖啡馆也成为了除家庭和上班地点以外的第三个好去处。生活在一辆叫做“疲于奔命”号的生活列车上,而喝咖啡既可以优雅地释放“压力”,又为他们找到了一个适合的借口彼此交换信息,在这种喜爱的背后潜伏的是对悠闲与生活情调的认同。
九年前的冬天,在北京大学东门和清华大学西门之间的成府街上,一家名曰“雕刻时光”的小小咖啡馆在这个极富有人文气息,经常有学人、出版商、艺术家和广告人在这里来来往往的小区里悄然开张,同时也演绎了一场台湾小伙和湖南妹子的爱情。
咖啡与爱情
李若帆,昵称小猫,北京服装学院装饰设计系毕业,娴淑安静,勤劳认真。庄崧冽,别号庄仔,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活泼热情,总有一大堆的点子和创意。
庄仔和小猫是在大三的假期、一趟开往新疆的列车上认识的。近一个月的旅行,除了一起领略了乌鲁木齐、伊利、喀纳斯等地恬静而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致,还成就了他们的美丽爱情,一年后他们就结了婚。由于当时刚毕业,合适的工作也并不太好找,还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他们开始了自主创业。
之所以选择投资咖啡馆,一个原因是很孩子气的,因为他们觉得可以在自己的店里免费喝东西,一个原因则比较现实,因为当时北京酒吧多,能够安静看书的咖啡馆几乎没有。于是,庄仔拿出家里的十几万元做资本,在毗邻高校、文化氛围浓厚的成府路胡同里租了一间小房,前面是咖啡馆、中间是厨房、后面是住所,把家里的藏书搬过来,雇了3个人调咖啡和收银,一家不到10张桌子的咖啡馆就开张了。?刚开始办的时候就像是在玩儿,没考虑那么多。但开业后一年半一直在亏损,来的人很少。到了三四个月的时候,本钱已经花完了,庄仔只好到电视台作节目编导,打工来贴补它。慢慢撑到两年以后才逐步收回了成本。小挫折也是接连不断的。刚开店时图便宜买的咖啡壶和空调没多久就坏了, 装修店面时要操心消防、卫生等好多细节,一个营业执照办下来跑得好辛苦。
不过年轻时的精力与热情足以让人忽略一切劳苦。回想起当时,现在更多的反而是快乐和幸福。
从自己做房屋设计,联系施工到开张后亲自为客人调咖啡,煮意大利面,甚至自创饮品与菜谱,为每道菜精心起名字,每一个过程似乎都洋溢着温馨和欢乐。
虽然喜欢咖啡,但对咖啡知识开始也是一知半解,于是他们就看各种书或者回台湾到各种咖啡店去看、去学。“那时台湾的咖啡店就已经很普及了,比现在的北京还要普及。”
菜单是手写的,为了防水,小猫还费了好大劲用透明胶一条一条的粘。每道菜也都自己起名字,自己开发,自己做。有点像现在法国的家庭小餐馆,当天开发出的一道菜第二天、甚至当时就可以卖。当天店里有什么东西,就会在店外的小黑板上写出来。如果客人一定要点某道菜,而店里当时没有原料,比如番茄意大利面,他们也会自己出去买番茄然后回来做。
“很多客人都觉得当时的东西好吃,一来因为确实东西都很新鲜,二来确实都是自己用心去做的。而现在很多都是照食谱做,和那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小猫感慨地说。
那时的咖啡不到十种,还有自创的柳橙冰茶等等。一个在 留学的意大利女孩是他们的老顾客,还亲自教他们做意大利面。
“那时也没有什么星巴克,环境也比较放松,没有说明天就要挣很多钱或者你每天都要赔很多钱,大家都是一种比较放松的状态。我们随时会关店然后一起出去吃涮羊肉,回来时有时还会发现客人在外面等着。现在根本不可能了。”
提起当年的客人和环境气氛,小猫也很怀念:“可能是年代的背景,那时IT刚刚在中国兴起,人们也都有很多梦想,客人们也特别爱挤,聚在一起互相认识、聊天,谈艺术,谈哲学。人与人之间的感觉还是比较亲近的,不像现在这么有距离感。”
电影与书墙
那时的店里还有一台21寸电视机,常常会放一些法国、台湾、日本的电影。毕竟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庄仔也一直都有解不开的电影情结。“电影是一种综合的元素,会带给人思考与感动”。而这一无心插柳之举后来成了雕刻时光创立之初的一大特色。
雕刻时光另一特色应当说是那成排的书架上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书籍:电影、哲学、文学、广告等等,特别是电影类的图书更是多的让人惊喜。你可以像是在图书馆坐一整天而不会有人来打搅你,喝着咖啡,在安静的环境里,自由自在地看书,聆听美妙的爵士乐和轻柔的钢琴曲。而书墙这一创意,却也是当年一开始打算开书屋,由于营业执照比较难办于是转开咖啡馆的延续。
雕刻时光逐渐形成了连锁店的规模。虽然北大店在2001年时就拆迁了,旧址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到今天,书墙却也早已成了每家新开的雕刻时光咖啡店的一道独特风景。热情、古典的枣红色窗帘,木质地板、桌椅和整个咖啡馆是墨绿色的基调也作为雕刻时光的传统延续下来。
后来开的魏公村店、五道口店、香山店和丽都店等几家店各有特色。北京理工大学南门的魏公村店秉承了创业伊始的朴素学生格调,木质地板和桌椅、安静陈列的手工艺品、老书、 老照片和留言册。五道口店被命名为雕刻时光同文馆,因为临近北京语言学院,国际色彩很鲜明。香山店开放式的大庭院让闲坐的人与香山的风景更贴近。丽都店还聘请专门设计师,陈设了沙发、地毯和大包间,营造出有一点享乐色彩的贵族情调,开始尝试着消费群体从学生向商务人群的转换。
开店的成本也一路飙升,五道口店和丽都店差不多达到了90多万元。经营的模式也从夫妻店升级到了股份合作,并吸引一些投资商来投资入股。2002年,艺丰雕刻时光咖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开始从财务、市场推广、物流、人事等作全方位的正规管理。
当初一次小小的旅行成就了两个人幸福的爱情,一个小小的咖啡馆也成就了两个人的共同事业与梦想。事业在两个人的努力下,像一粒种子,在阳光的沐浴下渐渐成长。
创业,与你分享
咖啡馆经过几年的运营已进入模式化的管理,小猫为公司的董事长,庄仔为公司的总经理。夫妻创业的一大优势就是在财务、职务上,可以灵活调配,自由协商,省了许多你争我抢的力气。
对于公司的发展情况,庄仔和小猫还是比较满意的,他们立志要做本土最好的原创咖啡馆。不过文化型咖啡馆在北京也越来越多,也有自己的员工出去做,虽说以前不到20万就可以开,现在的门槛高一些大概要50万左右,但竞争和淘汰的还是很激烈的。面对愈演愈烈的竞争,庄仔保持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如果赢,就赢在我们一直保持原创,并随时在更新、升级、调整。如果输,可能会输在发展速度不够快,产品、服务不够细致,创造力不够强,资金来源不够充足上”。
人才总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源。店员的独立思考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雕刻时光比较看重的一个环节。但竞争对手也在频频挖人。“我们培养一个店员至少要3个月,一个店长要花1年多。最难的时候一家店里10个人走了4个,我们只能从头再来”。如何控制人员流失,庄仔认为优良的工资、奖金、保险制度、晋升机会和培训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自认为比较喜欢安逸爱偷懒的庄仔说,自己不喜欢竞争,但承认竞争的存在,虽不属管理型人才,喜欢混合型思考方式,比较注重创造力、创意,但也会努力做好自己该做好的事情,在公司管理方面主要做些前瞻性、大布局的工作,注重品牌的经营与维护。
对于如何保持工作的热情,小猫说:“过了30更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作为一个70年代的人,自己还是比较执着,看重责任感的。”
除了一同经营咖啡馆,两人还结合兴趣各自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庄仔注册了自己的文化公司,希望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而小猫自己的杂货铺生意也在2006年升了一个新台阶。不过现在的两个人已没有了当初开小咖啡馆的悠闲,日子越来越忙,责任也越来越大了。没有周六周日,也不怎么过节,因为任何节日对他们来说都是生意,“比较喜欢平常的日子,比较悠闲”。
对于夫妻一起创业的经验,他们比较爱注重分工配合、互相协作,认为创业需要理性、热情,要从心底喜欢、认可自己所做的事情。
虽然几乎从来没过情人节,“情趣不一定非要在情人节不可,其实每一天开开心心、彼此珍惜就好”。只要有时间他们会一起吃饭、看电影和旅游。他们的生活智慧,体现在了平常。?在中国的咖啡消费量正逐年上升,虽然中国的咖啡文化还远未形成,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咖啡是一种情调,有人把它作为时尚标签,也有人说现在的城市正进入一个咖啡爱情的时代。这样说的理由,不仅因为当今城市爱情故事大都发生在酒吧、咖啡馆里,还因为这些故事大都具备了咖啡的特色:香醇可口而又便捷,洋溢着浓情蜜意的浪漫情怀。?
在雕刻时光的留言簿里,这许许多多的友情、亲情与爱情在九年前的冬天,就已经开始上演。
约瑟夫·冯、唱燕夫妇:触动第六感官
在电脑音乐的海洋里,他们二人的合作几乎是天衣无缝的丁晓磊@本刊记者
2004年1月8日,最先进的德国激光技术将航天英雄杨利伟化成三维影像瞬间投射在巨大荧幕上,用电脑制作出来的充满神奇意味的乐曲环绕在礼堂上空,台下静悄悄的,所有人都忘记了鼓掌。这是发生在全国政协礼堂《奔月》高科技艺术晚会上的一幕,而这一幕的策划人是著名作曲家约瑟夫·冯和夫人唱燕。
2005年5月15日,《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举行。开幕式结束以后,很多世界500强的企业负责人冲到艺术总监约瑟夫·冯和制作人唱燕面前,激动地握手、合影,这些叱咤风云的企业领袖今天被这对夫妻的创意击倒了。
这是我所见过的头衔最多的夫妻,而且这些头衔前面都有“全球”或者“国际”的字眼,让人不免对这二人肃然起敬。但他们二人却极其开朗、热情,给人一种见面熟的感觉。这对夫妻,就是第六感官科技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作曲家约瑟夫·冯和主持人、自由撰稿人唱燕。
一见钟情,演绎跨国恋情
约瑟夫出生于香港,却在英国长大,在大学预科前曾学习物理、数学的他,却以世界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考进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吉他专业,直至研究生都一直与古典音乐为伍。后来他到冰岛任音乐学院的古典吉他系主任。而那段时期,唱燕是在中国文艺团体的一名年轻舞蹈演员,两个人天南海北,互不相识,随着1987年约瑟夫的第一次访华演出开始了两人的浪漫之旅。
1987年中国政府邀请约瑟夫所创办的“北欧四重奏乐团”来到中国进行北京、深圳、广州三个城市的巡回演出,唱燕作为挑选出来的主持人在北京与约瑟夫·冯邂逅。唱燕身上那种舞蹈演员具有的优雅高贵的气质,加上她那柔美的嗓音,一下子迷住了约瑟夫·冯。在约瑟夫·冯一次次爱情猛攻下,1989年,在音乐之城维也纳他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刚到奥地利,唱燕接受奥中友协主席邀请出任中奥文化交流大型演出的节目主持人,获得一致好评,成为奥地利首位华裔女主持人,并受到了奥地利总统基辛格的接见。而约瑟夫·冯则沉醉于电脑音乐创作的海洋里,成为国际电脑音乐协会(ICMA)副主席,引领着未来音乐的发展潮流。对于约瑟夫·冯的电脑音乐所具有的非凡创造力,唱燕的欣赏之情甚至多于约瑟夫·冯自己,每当约瑟夫·冯演示完一段音乐后,唱燕就会缓缓道来丈夫的电脑音乐而约瑟夫却微笑不语。
交相辉映,夫妻合二为一
约瑟夫·冯夫妇创业成立公司似乎是没有办法的举动。1999年第25届国际电脑音乐节在北京举行,作为主席的约瑟夫·冯带着夫人唱燕来到了北京进行策划筹办。但与政府签约进行合作必须有一个公司作为资质,于是约瑟夫·冯夫妇注册成立了第六感官科技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既然成立了公司就得像模像样地经营起来。与大多数夫妻不同的是,他们之间居然很少有观点对立的时候,以至于让他们想一个他们曾经因为企业经营的问题发生矛盾的事都让他们费尽脑筋,结果说出来的唯一事例还是有关生活方面的。诚然,这夫妻俩是非常恩爱的,在他们的北欧艺术空间,我发现除了两张唱燕的个人照片以外,其余的都是两个人一起和朋友的照片,而且绝大多数照片他们都是手拉着手的。夫妻俩在经营上没有分歧还是和他们明确的分工和约瑟夫·冯本人的性格有关。唱燕的情商相当高,由于长时期的主持和撰稿工作,锻炼出她优秀的与人沟通和掌控局面的能力,于是,她在公司的经营上主要负责所接项目的舞台文本的创意和撰稿、与客户的沟通、人员的安排和进度的监督。而约瑟夫·冯则专心致志地做艺术总监,只有当客户是非常高端的国外机构时,他才会出面。约瑟夫·冯是位艺术特质非常浓郁的艺术家,对管理企业没有兴趣,他有着连绵不断的创意,其余的不太关心,这也许才是夫妻俩之间鲜有分歧的主要原因,用唱燕自己的话来说:“他(约瑟夫·冯)是‘第六感官’没有工资没有股份没有肉体的最重要的头脑部分。”
没有了分歧的阻碍,剩下的就是夫妻之间无可比拟的默契和信任了。“我们不需要太多语言,所以效率高。”而且在困难时期,两个人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更是促使二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约瑟夫·冯是北京2008奥申委《Olympic Green》特约作曲家,这首曲子要求约瑟夫·冯在三天72小时之内写出来,这本需要一个甚至更多交响乐团来完成的任务,交给他一人手中,其工作强度和压力可想而知。但偏偏老天和他开起了玩笑,由于处于夏天用电高峰期,在这72小时里,他的工作室停电四次,面对这种情况,唱燕甚至想到了完不成任务后如何变卖家产进行赔偿。面对困境唱燕的话确实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力量:“我不会因为惧怕压力困难,而让他放弃这样一个为了13亿人民尽力的机会,我们重返中国就是要把世界最尖端的高科音乐带给自己的民族,这样前提下直面困难只有解决,没有放弃。”
那时,约瑟夫·冯根本没时间吃饭喝水,唱燕就把饭打磨成糊状,喂给他,总是守候在身边,就这样,一首震惊国际奥组委的电脑音乐《Olympic Green》诞生在他们手中。
不可比拟的创意和资源
第六感官科技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近年来主要从事全球性论坛项目、国际间文化交流和大型开幕庆典的艺术总监、总监制、策划运营等业务。客户主要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欧盟商会等近50个客户,绝大部分是政府组织性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国际性的组织成为他们的客户呢?这源自他们作品的优良品质。由于约瑟夫·冯所掌握的世界最先进的电脑制作音乐技术和两人杰出的创意,追求完美品质“第六感官”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惊喜,这样的效果使“第六感官”名声大噪,于是,越来越多的客户找上门来要求合作,所以“第六感官”根本没有市场营销人员,他们靠的是口碑相传。
“第六感官”一年就大概能接近20个单,其服务客户数量之多、范围之广、级别之高都是中国的文化公司无可比拟的。约瑟夫·冯夫妇掌握的尖端的技术和广博的资源成为公司的杀手锏。技术无需多说,约瑟夫·冯的电脑制作音乐的能力是世界闻名的;而夫妻俩掌握的丰富的人脉资源有一个别人望尘莫及的优势。约瑟夫·冯夫妇俩改建了一个被联合国、北欧大使们誉为北欧艺术空间的艺术工作室,在这里他们曾接待过千余位驻华使节、多国商会会长、政坛、商界和娱乐界的名流,这些人都成为他们的好朋友。于是,一有合适的项目,唱燕就可以请到别人请不来的重量级明星给晚会增添光彩。那他们是怎么样吸引这些名人的呢?依然是口碑相传。一个明星来过以后,爱上了北欧艺术空间,就会发动很多朋友来到这儿。就这样,约瑟夫·冯夫妇的北欧艺术空间成了中国国际交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你一定会想,既然公司的业务这么广泛和重要,他们的公司一定是规模庞大,人员繁杂。其实不然,他们公司只有近10个人。他们采取的是头脑风暴,创意即商业,主要是策划与国际公关。至于制作,采用外包的商业模式,即接到业务后,“第六感官”只负责整体的策划创意、监制执行,而具体的灯光、音响、服装、舞蹈、舞台搭建等均是与外面的公司合作。这样,既省了供养过多员工的经济压力,又使公司对市场反应颇为灵活。
如今,由于技术和资源方面的落后,在中国还没有一家文化公司可以和“第六感官”媲美。尽管如此,唱燕依然强调公司每一个作品的品质,丝毫不敢放松。这就符合了他们公司的理念:6=5、4、3、2、=1。这些数字代表什么?6即第六感官;5:创新、艺术、国际、科技、品质品味;4:诚实、真实、朴实、踏实;3:智慧、干净、清晰;2:自省、自律;而1代表他们奋斗的目标,做一个对社会具有贡献的善美之人。
其实这个理念更多地表现了二人的一种世界观,就如他们接受一家电视媒体采访时所说的:“改建废墟与锅炉房理念就是自身的身体力行来创造和谐,这是人与大自然,人与小动物,人与人,人肉体与精神的和谐。” 做企业就像做人,方法有异,而境界是一致的。
苑永萍陈锡林夫妇:定位胖人时装
“胖显瘦”是靓诺服装的定位,也是靓诺人气极旺的原因。而创业灵感来自苑永萍给自己的胖表姐做衣服——从此,她打定注意要给所有体胖的姐妹一个漂亮的承诺王云@本刊记者
直到采访结束,记者才知道开着白色小跑车接送的“司机”小陈,竟是靓诺派公司总经理苑永萍和陈锡林的儿子,留学回来在公司做设计。在车上,与他谈及苑总有点像《穿PRADA的恶魔》里的“女魔头”,一样的精明强悍、精力充沛、严苛认真。他竟煞有介事地点点头评价自己的母亲:“是啊,从设计到管理她都门清儿,跟她说话感到很紧张呢!”
也许苑永萍不会像影片中那位顶尖时尚杂志女主编那样,以神经质的超快语速对人颐指气使、凛冽跋扈,但十年里,她将一个20平的小店做成在北京拥有13家商场专柜、专卖店,外埠拥有几十家经销网点,年营业额突破千万的企业,定是付出了超常的艰辛。
从“还债”开始
苑永萍天生喜欢做衣服。小时候给布娃娃做,工作后主动给身边的朋友们做。她陶醉于大家惊奇的目光和赞美,总能在一夜之间把刚买来的布料变成一件款式新颖漂亮的衣服,那些别人看不上,不起眼的面料,经她的手一加工,穿起来就特别时髦。一传十,十传百,朋友、同学、同事、同事的姐姐妹妹们,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来找她要图纸,做衣服。
最初,也会有一两件不成功的,看着朋友穿上她设计制作的衣服,欢天喜地的表情,而那件衣服并不适合,甚至有几分难看,她心里特别愧疚,“就跟欠了人家的债似的!”她开始系统地学习裁减设计,那劲头比大学时学习还用功,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画的图纸可以用筐装。
在别人看来,她2分钟就能设计好的图纸,可能已经构思了一个月,画过上百张。
1996年,天天画图纸裁衣服的苑永萍有了创业的念头,她想把兴趣爱好当作事业来做,便借款在一个死胡同里开起了“靓诺服装店”。回想当初,苑永萍微笑着说:“我其实没有赚钱的概念,我只知道我喜欢这个,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办公司比做衣服可复杂多了。进入服装加工业的苑永萍完全两眼一摸黑。什么进货渠道、销售渠道一窍不通,人手少,很多事情要她自己去跑。半年时间供货渠道才逐步打通。尽管服装店位置不佳,服装却很快就能销售一空。但经验不足的她还是闯了一次“祸”。
一位媒体记者在老顾客的推荐下来采访,发稿前嘱咐苑永萍备足货源。但苑永萍还是被第二天的阵势吓坏了。一开门,20平米的小店就被挤满,门口还聚集了不少人,都是看着报纸来买衣服的。不到半天,所有库存通通卖光,连货价上的样品也被买走了。可顾客还是接连不断的往店里涌,没买到衣服的顾客开始不满,将苑永萍团团围住。苑永萍只得挨个请大家到里屋量尺寸、登记姓名电话、约好取衣服时间,连定金都没敢收。
那是北京最热的一天,苑永萍在小屋里一直蹲到晚上9点,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那晚她和丈夫焦虑地一夜没睡,她知道第二天情况会更糟,第一次为自己所作的事情感到后悔。天亮时,苑永萍终于灵光一闪,她和丈夫一起将胸围、腰围、臀围相似的顾客尺寸编成几十个号,开始制版,给工厂下单。不出所料,第二天顾客比第一天还多,而且一天比一天多。所有成衣都要写上顾客姓名电话才能挂到店里,不然就会被别的顾客“抢”走。这种情景持续了一个月才逐渐平息。
为什么“靓诺”服装如此畅销呢?
妙手裁出“胖显瘦”
“胖显瘦”是靓诺服装的定位,也是靓诺人气极旺的原因。苑永萍是从给胖表姐做衣服得到启发的。中年女性既要忙工作,又要操持生活,非常辛苦,却往往因为身材走型,买不到合适衣服而不再装扮自己。看到表姐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高兴地连说:“原来我也可以这么漂亮啊!”苑永萍打定注意要给所有体胖的姐妹一个漂亮的承诺。
她为200多位体胖者量尺寸,按照“胖点”不同分成几大类,再按类别“抠”款式。经过摸索和实践,苑永萍总结出一套裁剪新方法。以L/M/S为三组基本号,每号有AB两版,每版又设定几十个号型,每个号型精确到市寸。“量体套号”、“百款百号”打破常规的服装尺码,以人体自然的身材来选择,胸高加胸,胯宽加胯,再特殊的身材,也能找到合适的尺码。同时,在款式、花色和面料选取上经过多重巧妙设计处理,达到“ 减肥”效果。每每回想起开业时的狼狈情景,苑永萍都有几分后怕,但顾客的疯狂也正说明了市场的需求,“胖显瘦”这条路没走错。
“靓诺”的大部分顾客是“回头客”或经人介绍来的。影视演员方青卓由央视节目组人员带到“靓诺”挑选服装时,看着一堆衣服就是不肯穿。苑永萍费尽口舌才说动她试穿一件连衣裙。
方青卓大声说:“开什么玩笑,我这么胖能穿连衣裙?”当她站到镜子前却怔住了,半天冒出一句话,“你这镜子不是哈哈镜吧!”事后,方青卓跟苑永萍说:“当时真没看上你们的衣服,没想到穿起来感觉完全不一样。”此后,方青卓成为“靓诺”的忠实拥护者,还免费为其代言。
有一天,苑永萍在电视上看到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穿着“靓诺”的服装,国家领导人竟然会选择“靓诺”,她感到惊奇。后来,她受邀参加妇联的活动,不少女部长、女人大代表都穿着“靓诺”,她感到特别自信和骄傲。没想到遭到国家劳动部一位女领导的埋怨:“很多人都选‘靓诺’,一开会就‘撞衫’。上次我怕撞衫,特地穿了一件7年前买的,居然还撞衫了。这样下去,我们都不敢穿‘靓诺’了!”苑永萍听后心里委屈,却也意识到“品牌”提升的重要性。苑永萍对工作非常严苛。新老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技术考核,裁缝不经过2、3个月的培训,做的衣服不拆个几十次就过不了关。靓诺服装百款百号,导购小姐不能在三次之内说对顾客的号也要受罚。一批裙子,生产厂家用了十几个不合格衬里,一夜间几百条裙子被拆掉重做。
2007年,苑永把目光投向高级定制和联网成立售后服务中心,将“靓诺”做成国际品牌是她的梦想。
诸葛亮和刘备谁更高明
当初苑永萍开办“靓诺”时,丈夫陈锡林是坚决反对的。他觉得作为业余爱好,给自己、给朋友做衣服也就行了,生意和兴趣是两码事。但是执拗的苑永萍借款把店开了,老陈苦笑着说“靓诺”非把这个家毁了不可。从此,他半夜醒来,总能看见妻子在角落里悄悄地画图、打版。渐渐地,老陈理解了妻子的选择,默默地承担起家里的事。
苑永萍是个要强的人,凡事要做到最好。采购、生产、设计、质检、销售都亲自把关,几年来没休息过一天,不是在工厂,就是在卖场。生意越做越大,苑永萍经常为协调生产和销售而焦虑,时常半夜起半夜睡,累得前心后背疼,被诊断为心脏病症兆。老陈毅然从机电公司老总和农业局的重要岗位上辞职,全身心协助妻子的事业。老陈主抓销售管理,苑永萍负责设计生产,扬长避短。老陈还自学室内装潢设计,从华丽的展厅到简约时尚的办公室,以及各卖场、专卖店的 装修,都是他的杰作。
在公司员工眼中,苑总和陈总两口子感情很好,很默契。苑永萍说自己是急脾气,默契更多归功于丈夫的宽厚和包容。老陈曾 幽默地向员工们表明:“我永远是绿叶配红花!”如果自己和苑总意见不统一,以苑总为准。为了避免给别人造成“夫妻店”的印象,他一直拒绝在媒体前曝光。
在为这对夫妻拍照时,终于见到了老陈,高大魁伟,举手投足仍保有昔日国企领导的风度。对于放弃自己的事业,退守到妻子身后,他说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性格宽厚,也是理智的选择。企业发展必须有统一的声音,领导者不分主次,执行时难免造成扯皮和内耗。况且“靓诺”是妻子一手打造的女装品牌,无论是外形还是能力,妻子都是“靓诺”的最佳发言人。“看起来诸葛亮是辅佐刘备的,但谁能说诸葛亮不比刘备更高明呢!”老陈笑着说。
老陈说他最喜欢那首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变老……不管晚上工作到多晚,每天清晨5点,苑永萍都会起来准备丰盛的早餐,那是这个家最温馨幸福的时光。
徐智明高志宏夫妇:广告业天马
徐智明难以忘记,当自己无法承受压力,流下“不轻弹”的眼泪时,妻子拍着他的肩膀轻声说:“没关系,还有我呢!”王云@本刊记者
每天清晨6点,徐智明就起来照顾孩子,他要7点准时送大儿子去幼儿园。妻子高志宏通常要睡到9点才肯起,然后和徐智明一起吃早餐,一起去店里。晚饭一般由高志宏做,这时,徐智明正陪着两个儿子在客厅或院子里玩耍。
晚上,徐智明会给孩子们讲故事或者到自己的育儿博客上与一群妈妈交流心得。而高志宏则点支烟,工作到夜里一两点。
就是这两口子,经营着广告圈里人尽皆知的“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在全国7个城市有直营店。
24小时夫妻
徐智明总说自己和妻子是24小时夫妻,每天在一起工作的时间早已经超过8小时,同时还生活在一起。 他1987年考入 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毕业后进入广告公司工作;而高志宏小学、中学、大学皆与徐智明同校,198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北京市 邮政局所属的广告公司工作。
因为夫妻二人都在广告公司工作,急于从书中获取系统的专业知识。而当时国内广告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资料极其有限。既有广告行业的从业经验,又深谙中国广告人的需求, 夫妇二人借了20万元,开了中国第一家广告书店——北京广告人书店。
今天,“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位于朝阳区 华普花园A座,160平米的店面里陈列着4000余种专业书籍。而在1995年1月18日开业时,他们仅搜集到四五百种专业书,包括港台和国外的专业书刊、杂志,都是一本一本找来的。19平米的小店位于现在崇光SOGO对面的达志桥胡同里,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SOGO。小店在胡同最里面,被菜市场和副食店包围着。
“酒香也怕巷子深”,创业之初他们并没有钱用来做广告,如何提高书店在圈内的知名度,让读者找上门呢?徐智明开始背着大包,哪有行业会议,就去会场门口发传单,“简直就像是散发小广告的”。或者翻报纸招聘栏,一有广告公司的信息就上门推销。就这样,徐智明把信息一点点发出去,渐渐地,有人手持传单上门购书了。有些顾客甚至从新疆、杭州过来买书,尽管费尽周折,但看到想要的书都如获至宝,激动地连说:“真有这样的书店啊!”很多顾客感谢书店为广告行业做了件大好事,这让徐智明夫妇有了很强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打造“龙之媒”品牌
在广告公司是帮助别人传播产品、做品牌,徐智明和高志宏则把自己的书店当成广告客户来看待。争取用最少的钱,赢得最大的宣传收益。从创业伊始,徐智明就制定了一个三年规划:第一步,开店,造名气,树品牌;第二步,出书;第三步,举办广告专业培训等活动。随着全国各地“某某广告人书店”越来越多,徐智明夫妇主动放弃了原来的品牌,更名为“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
1995年起,徐智明开始有意识地搜集每一个购书者的名片,并开始邮寄会刊,这时他还没想到要实现会员制。直到1999年会员制开始正式实行。不仅有一对一服务、个性化服务,还可根据消费数额得到不同级别的服务。徐智明要将80-20原则贯彻到会员制的执行中来:用80%的精力为20%的客户服务,从这20%的客户身上获得80%的收益。现在服务还在不断升级,从会员制到数据库营销,再到公共关系管理,经过分析做针对性传播。
1997年夫妇俩开始策划出版“龙媒广告选书”系列,从书名到具体每一本书的章节、大纲都想好,再与专家确定,找了一批业界既有实务经验又有学术水平的作者写书。他俩借贷近60万元,一下子出版了9本书。这套书直到现在在广告界仍有口皆碑,很多专业广告人见到徐智明会说开玩笑:“我可是看着你的书长大的啊!”而一些出版界的朋友也会笑称,徐智明夫妇俩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竟敢一下子自费出9本书,真是“傻大胆儿”!然而就是这次“傻大胆儿”的行为,“龙媒选书”在特定读者群中已建立起了相当的认知度,也奠定了“龙之媒”的品牌。
此后,除了书店,徐智明还拓展了广告业服务机构培训中心和资讯中心两个机构,涉及的业务包括策划、出版、培训、网站、人才信息和猎头服务、专业信息服务等等,并相继在郑州、上海、广州等地建立加盟连锁店。到2001年,尽管“龙之媒”的品牌越来越响,但公司经营上发展缓慢,徐智明夫妇意识到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
经过分析研究,他们得出了结论——企业在没有做大的时候,要抵制“多元化”诱惑。“龙之媒”必须回归本业,只做书店,涉及领域从原来的广告图书,辐射到相关的设计、传媒和营销图书领域。“龙之媒”在这几类图书方面做得很专,“龙之媒图书销售排行榜”甚至成为许多综合性大书城进广告类图书的依据。现在“龙之媒”在全国有近5万名会员,营业额达千万元以上。全部书店实行信息化管理,在全国7个城市建立了直营店,其中有几个店是将前期的加盟店收回改成直营店。
不做“夫妻店”
虽说是私营企业,但徐智明夫妇不想让企业按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运作,希望在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他俩的目标是做“百年老店”,总觉得“夫妻店”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首先,公司明文规定,徐智明和高志宏的亲戚不能加入“龙之媒”。其次,在“龙之媒”不存在“丈夫管钱还是妻子管钱”的问题,财务部有专业人员负责。1997年公司开始实行员工持股。目前,公司30多名员工,有一半的员工都持有股份。徐智明认为小企业发展要求“稳”,股权越分散也就对投资和企业发展越保守。
起初为了避嫌,“龙之媒”特意外聘总经理协助徐智明工作,高志宏只做业务。因为外聘总经理的突然辞职,高志宏临时救场。徐智明头脑灵活、充满创意激情,高志宏个性沉稳、严谨,执行能力很强。两个人性格互补,在分工上则各取所长。徐智明负责业务规划、团队建设;高志宏负责制度建设和管理流程。通常是丈夫提出一个新奇创意,妻子高志宏经过多方论证,提出可执行方案。在合作中他们渐渐明白,只要有合理的组织结构,找到最适合的位置,关键在于角色的不可替代性,而不必拘泥于是不是夫妻。
谈到夫妻搭档创业的优势,徐智明颇有感触。首先运营成本比外聘经理低,24小时随时可以讨论工作,而且夫妻生活的磨合过程减少了工作中的磨合,沟通顺畅。其次就是分担压力。1997年贷款出书时,重压之下的徐智明时常顿足捶胸、从噩梦中惊醒。高志宏理性地开导丈夫说:“要么不做了,立即关门;要么扛下去,把心放轻松。我们做个选择吧。”徐智明难以忘记当自己无法承受压力,流下“不轻弹”的眼泪时,妻子拍着他的肩膀轻声说:“没关系,还有我呢!”回想起当年同甘共苦的创业史,徐智明笑称沉稳内敛的妻子有着“温柔的坚定”。
现在徐智明已渐渐从书店的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除了到大学讲课、担任全国民营书店协会秘书长工作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们身上。而自称“工作狂”的高志宏以工作为乐,还在攻读中国传媒大学的博士学位。周围的朋友有羡慕他俩的,也有不理解的,两个能力强的人干吗非要“腻”在一起!“没办法,习惯了!”夫妇俩相视而笑。
创新无止境
随着出行成本提高,顾客来店频率降低,消费形态渐渐发生改变,书店也一直做着相应调整。从1997年的网站尝试,1999年建书店网站,2001年起可在网上书店下订单购书,到2006年,网上销售已占到营业额10%以上。“龙之媒”已经形成了实体书店、网络销售和会员俱乐部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
今年起,徐智明还将对网上书店做新的改版。首先是畅销专业书的“试阅读”,扫描书籍的目录、前言和十几页内容,便于读者购买。其次是销售型“数字书”,将市面上少见的纸本书或未经出版发行的书,制作成电子书,付费下载。还有就是用于专业内容传播的免费阅读的电子书,包括企业案例集、名人博客、“广告视频欣赏”等。徐智明夫妇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了效果逼真的浏览器,还能听到翻书时沙沙的声响。随着创意文化产业的兴起,他们认定“龙之媒”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龙之媒”的图腾是汉代瓦当上的一条青龙图案,龙头马身。《汉书·礼乐记》里有“天马来,龙之媒”,意为天马能招来神龙。徐智明笑着说:“‘龙之媒’定位是为广告业服务,我们虽不是神龙,但我们希望能像天马一样招徕神龙。”
盛永贤于青灵夫妇:生意需要大智若愚
一句玩笑萌发了他们心中的创业火焰,互补的技术让他们迅速壮大,创自己的品牌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丁晓磊@本刊记者
2006年2月14日,盛永贤在云南一个茶山上给妻子于青灵发了一个短信,用高山上的云雾、鲜艳的叶子和文字一起“泡”了一碗“普洱茶”,送给妻子作为情人节礼物。
夫妇二人的“天下普洱茶庄”开在济南茶叶批发市场。拜访他们时,欣赏女主人于青灵的茶艺是一种享受夫妻创业——看她熟练地涤器、置茶、初泡、正泡、分杯,每个动作都舒缓优美。她泡出的普洱茶红中带亮,颇似优质的红酒,品一口浓醇滑口、润喉回甘。
对于未来,夫妻二人的心头总是萦绕着一幅画面:一望无际的茶山,规模宏大的工厂,香浓四溢的普洱茶。“拥有自己的茶山和工厂是我们的理想。”说到这,盛永贤很是坚定,于青灵则露出了一丝羞涩的微笑。
两口子的茶庄
虽然于青灵毕业于农学院的茶学系,但在5年以前,这对家住在云南茶叶市场对面的夫妻居然一口茶都不喝。
台湾、香港陆续兴起喝普洱茶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夫妻俩第一次喝到了普洱茶,“觉得味道很怪,有点像中药。”但喝几次后,盛永贤的肠胃病神奇的好转了,这让俩人开始对普洱茶产生了兴趣,而后竟然喝普洱茶上了瘾,进而产生了依赖。
这种兴趣影响到了周围的朋友,一群人常在盛永贤家中品茗聊天,很多人让他们帮忙购买茶叶、茶具。一个朋友开玩笑说,“你们俩口子干脆开一个茶庄算了。”这玩笑让于青灵如梦初醒,“是啊!我就是学茶专业的,为什么不做呢!”非典的影响,却让俩人的创业计划暂时搁浅了,但2005年盛永贤的济南之行让这个想法又重新被点燃了。
那年6月,盛永贤到济南进行领导力培训,一下就爱上了这片土地,他和妻子商量想留在济南发展,于青灵同意了,尽管她已经是昆明一个家具公司的副总。“以前都是盛永贤为我放弃一些爱好,如今他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地方,我也应该成全他一次。”
于是,夫妻二人选择了具有32年历史的著名普洱茶企业——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做起了这个品牌的济南总代理。
男主外,女主内
夫妻俩各有所长,分工明确。盛永贤从1993年起就开始做销售,丰富的经验让他对市场极为敏感,创业时自然主“外”,在外开发经销商、铺设销售网络;而于青灵是茶专业毕业,又是云南第一批高级茶艺师,对于普洱茶,无论是从栽培、采摘还是运输、包装,有关茶叶的每个环节都很精通,因此主“内”,负责在公司给来访的客户讲解普洱茶文化、表演茶艺,以此感染消费者、促进销售。
不过,他们也曾经历出现因感情因素导致分工不清造成的损失。开张后不久,盛永贤又准备在一个好地点买下一个店面,但于青灵出面阻拦,她担心成本高、风险大,盛永贤只好放弃,那个地方马上被其他厂商的代理商购买了。“我都快后悔死了,我们因此丧失了一个很好的扩展机会,让别人占了先机。”这也导致他们店面目前接待客人的容量和货品囤积量,无法满足现在的客流量和销售量。
由此,俩人约定:明确分工,市场和渠道完全归盛永贤负责,茶品和价格归于青灵负责,互相不得插手对方的业务。
营销普洱茶文化
从2006年3月27日开业起,盛永贤、于青灵夫妇的“天下普洱茶庄”每天都有10多位客户来访,销售量也节节攀升。
普洱茶产自云南,夫妻俩人都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自然有很多信息源,市场反应迅速。但这红火的生意也不止源于他们的独特地缘优势,更重要的是专业。
按照盛永贤夫妇的理解,销售普洱茶,绝不仅仅是卖茶产品本身,而是在营销普洱茶文化。接待客人时,于青灵不仅给消费者泡茶,讲解普洱茶的由来和功效,甚至把二楼的品茶室装饰成一个普洱茶的小博物馆,收集她认为能够代表一定意义的普洱茶品,配上葫芦丝演奏的音乐,让消费者在品茗的同时获得对普洱茶全方位的感受。因此,虽然他们的茶标价稍高,但还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
而盛永贤所开发的经销商也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他们没有选择靠押经销商押金的方式挣钱,而是努力培养经销商带动一片地区的普洱茶市场。为此,他们对经销商只有一个要求——必须经过培训。所以,每发展一个经销商,于青灵都会去给他们做免费培训,并且帮助他们装饰店面、策划促销活动。如今,他们已经在山东开发了6个经销商,他们也从销售网络中尝到了甜头,仅从2006年3月底至12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他们的营业额已经超过了150万,并准备在春节前达到300万。
现在,看到“天下普洱茶庄”的生意日益火爆,市场里很多普洱茶商纷纷效仿。但对于竞争,盛永贤和于青灵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们说现在普洱茶的市场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块蛋糕还很小,普洱茶商应该在竞争中进步、发展,共同做大这块蛋糕,到那时竞争才会出现。
抱着这种想法,夫妇俩对前来学习的同行不仅欢迎,还帮助他们改进店面布局,进行培训,于青灵经常出去为茶艺培训学校免费进行培训。外人也许会觉得这对夫妻有点傻,但这对“傻”夫妻在济南茶叶批发市场打出了品牌,获得了云南普洱(集团)公司的资金奖赏。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大智若愚”。
尽管生意蒸蒸日上,但做品牌代理只是在资金缺乏时选择的一种创业模式,茶商的最终理想,大多是拥有自己的茶山、工厂和品牌。在云南买一个茶山大概需要1000万元左右,对于刚刚起步的夫妻俩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但盛永贤充满信心,“只要挣到300万”,就可以回云南开始更为绚丽的旅程。
陈肇基胡敏仪夫妇:谁不喜欢小玩意儿
一次欧洲旅行让他们萌发了创业灵感,夫妻俩过去就有收藏时尚创意家居的习惯,“为什么不能一边玩一边赚钱呢?”陈晨@本刊记者
上海等待第一个孩子诞生的地方,也是“上海档口”的掌门陈肇基(Willie Chan)、掌柜胡敏仪(Avis Woo),实现自己天真梦想的地方。
像所有的BOBOS一样,这两个原本来自香港的广告人,尽管早就过了童稚的年龄,但依旧孜孜不倦地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趣味,“折腾”上海最新锐的时尚之地“8号桥”的一家家居用品店——这家家具店专门从世界各地收集独一无二、极富创意色彩、甚至达到博物馆收藏级别的家具,原件进口放在门店销售。
广告业的神仙眷侣
Willie和Avis的家安在莘庄地铁附近一个花园小区。左边是热带风暴,右边是七莘滑雪场,直线距离都不超过1公里,可以视作延展的游乐设施,他们来看房时非常满意,于是交房后就迅速入住了。在这个面积多达200多平方米的家里,充斥着外星飞船般造型的沙发和像积木一样的椅凳。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功能奇特的小饰品:会发光的小鸭子,会说话的 机器人,会吐出纸巾的大猩猩,甚至连门的把手、衬角,都有可能是动物的尾巴、海里的植物。
到底是长大未成人Grup一族。尽管有着近二十年的职业经历,Willie看起来还是一个没长大的男孩。他不喜欢雕琢自己,衣着服饰方面,他可从来不讲究,无论一天内要出入哪些场所,他通常只穿同一条裤子和同一双鞋。早上起来,他甚至闭着眼睛套上一条牛仔裤,穿上一双休闲鞋子。
在Willie的家中能发掘出不计其数的趣致单品,搬家时整理出的两百个纸箱,其中有近半是从世界各地搜罗的新奇玩意——楼梯转角的冰块灯, 冰箱上来自跳蚤市场的卡通造型磁石,以“AHA”命名的凳子。有一种小机器人,是前几年去日本旅行的纪念品。为了能和它对话交流,Willie还在学习日语,“超过一小时不理他,它就要发出奇怪的声音来抗议,或者索性呼呼大睡停止工作。”
这对热爱旅行并热衷收集可爱小玩意的大顽童夫妇,却曾经是同一家4A广告公司(智威汤逊、DDB、李奥贝纳,他们都呆过)的创意总监。结伴去国外采风收集灵感,也和别人玩的花样不一样——穿着潜水服,在海水里扮成搞笑的土著首领,看着深海里的海龟、鲨鱼在头顶游弋,或者,脚蹬蛙蹼,在33米深的水下漫游,“足足游了8个小时”。
1998年,这对神仙眷侣从香港转战上海。拥有儿童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异想天开的创意几次在内地的广告环境中腰斩。“他们总是告诉我,不能涉及sex,不能涉及violence,只想做人家做过的广告”,Willie对此感到十分无奈。
Willie最不能适应的一点是,到了内地,所有的广告方案一定要经受住数字的考验。“无论我们拿出什么创意来,客户总是说,别急,让我们先调查再说。”
虽然喜爱广告,但最终夫妇俩还是对这种简单的重复工作失去了耐心。2003年辞职之后,两人去欧洲做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旅行。在旅行过程中,几个家居博览会吸引了两人的注意力。而且夫妻俩过去就有收藏时尚创意家居的习惯,“为什么不能一边玩一边赚钱呢?”
很快,“上海档口”在8号桥这个已废弃的 上海汽车零配件工厂里开张了。躲在角落里,一边是幽静的周公馆,一边是喧闹的重庆路,而两人名片上的头衔也不再是“创意总监”,而是“掌门”和“掌柜”,请来的伙计也被唤作“掌店”。
游乐园式创业
看起来,这里更像一个游乐园。
透过厂房的玻璃门,能远远望见其橱窗里那只硕大的“圆球”,仿若电影中常见的那种天外飞行物,可走进一看,发现原来是芬兰设计大师Eero Azmio1962年的作品“地球椅”,把玩得累了,还可以坐在名为“Pony”的小马造型凳上休息片刻。这只叫Pony的椅子,最初是EeroAarmio为自己的小孙女设计的生日礼物,却始料未及地在问世后得到众多成人顽童的热烈追捧。
此外,店里有无数古灵精怪的钟、铁皮机器人、杯子和其他小摆设,让人拿起来就放不下。
坐在上海档口,Willie一点也不避讳自己在商业上的不成熟。从内心里厌恶数据的他完全没有任何商业方案,没有调查,没有结论。店里包括税务、财务以及一切跟数据有关的工作,他全部打包交给了他请来的筹划师。哪怕问他今天营利多少,他也不过打开收银柜台,看了一眼,数也不数,说,“就这么多”。
一切都是随性而至。通常人们创业中遭遇的反复、煎熬,在这里都看不见。
这对夫妇的想法很简单——他们喜欢旅行并热衷收集小玩意儿,那么经营这样一家品牌家具店,可以销售来自世界各地的具有童趣的设计产品,并逐步形成自我设计、制作和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
Willie其实也喜欢自己动手。第一件作品“奶酪夫妻(Mr&Mrs Cheese)”就摆放在店里。有一天,他看着《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就突发奇想:“我就要做一个奶酪,让任何人都可以动它。”于是,他便将厚重的实木挖成奶酪的气状体,其柔和的曲面恰似刚做成的奶酪还粘着不可去掉的奶糊。为了这对背靠背酷似奶酪的座椅,Willie五次飞去广东工厂,经多次返工,图纸终变现实。“奶酪夫妻”仿佛也是Willie夫妇的写照,充满童趣又坚实可靠。
至于,喜欢的事物最终能否转化为真金白银,成功率有多高,Willie说他现在没有想那么远。开店不久,他们就有了一个小女孩,以至于Avis大多时候需要回香港带小孩。事实上,跟养女儿一样,他们对这家店也没有任何规划。“能怎么样就怎么样,开心就好。”说这话时,Willie像极了那个不愿长大的彼得·潘。
梁国平林继珍夫妇:公司就像另一个孩子
他们从没过过情人节,妻子对此早已习惯了。她理解丈夫。“梁老师智商极高,情商却很一般,即使有话也都在心里”,看似“无情”,实则“有意”,而共同创业,不过是他们多年来恩爱生活的一种自然延续裴瑜@本刊记者
他们从没有过过情人节,甚至早忘了结婚纪念日是在什么时候,就连惟一一次有关互赠礼物的记忆,也在上世纪70年代初识的那段日子。在外人看来,他们的日子的确似乎有些太平淡,然而从相识那一刻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夫妇二人已一起走过了35个春夏秋冬。如果说年轻人的爱情就是鲜花与烛光的浪漫,那么梁国平与林继珍的爱情,倒像是生活的棉被里牵连不断的一根线,爱情和事业交织在一起,生活由此变得坚固而温暖。
人生在世,不外乎两件大事,一曰成家,二曰立业。这两件大事又牵引出两个经久不衰的话题:爱情与创业。那么爱情与创业究竟谁占主导地位呢?换言之,是爱情的力量可以不断激励创业,还是创业的喜悦让爱情更坚实?
对于此类问题,他们其实也许根本没有想过。不过如果这是一道数学题,他们却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法。
68岁的梁国平,以前是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研究员、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有限元程序自动生成系统(FEPG)创始人,现在是北京飞箭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妻子林继珍60岁了,做过北京教育学院英语教师,现在则帮着先生管理公司,负责人事和财务工作。
平实也是一种浪漫
如果按现在人的标准,他们属于知识分子结合的家庭,相识该是一场浪漫,生活中也应充满情趣。然而在上世纪70年代的特殊环境下,当时知识分子的境遇并没有那么乐观,人们的爱情基调大都从一开始也就非常质朴而平实。在那时的观念中,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努力工作、奉献似乎也就是生活中的第一要务。也许是受教育环境和时代的影响,质朴、努力、踏实工作,有社会责任感在他们身上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梁国平在越南长大,对数理逻辑有着天生的敏感和喜爱。下围棋、下象棋是他童年的一大乐趣,也是至今仍然津津乐道的爱好。他下 中国象棋尤为出色,12岁比赛时还拿到少年冠军,16岁时成为全国(越南)冠军。外表儒雅的梁国平骨子里却有一种“轻易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气魄。南开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热爱数学的他到了中科院数学所工作,那时林继珍还在京郊密云的学校当老师。经人介绍,梁国平的“聪明、踏实、认真”给了她很深的印象,也许正是这一点,这位形象清瘦且略显腼腆的才子一举获得佳人倾心,一年后结为连理。
没有婚宴酒席,没有华丽洞房,更没有蜜月旅行,一间宿舍,一些糖果,以及亲朋好友真诚的祝福声声,他们开始了平实而幸福的结伴人生。
梁国平是一个热爱数学、热爱工作的人,婚后家里有了贤妻的帮助,也便有了更多的精力在事业上,工作起来也更认真和投入。
早期他通过参与克拉玛依油田、邢台震预报、石油部数值计算方面等项目的合作,就逐渐意识到计算数学,不能仅仅限于理论,要更注意应用,一定要把数学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1981年梁国平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受到美国加州大学有限元创始人之一威尔森教授和他研究课题的启发,他花了近十年时间独立研发出高性能计算机数值模拟软件FEPG。并先后在1994年和1995年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成果如果只是一件成果,而没有转化为社会需要的商品投入运用,那就只能是一件表面光鲜实则有些令人心痛的摆设。
于是,梁国平开始筹划应用公司的形式来进行FEPG的继续开发和推广,让FEPG商品化。而这时他已年届六旬, 经过近一年的多方筹备包括亲自与投资方商谈,1996年梁国平技术入股,就这样飞箭公司前身——北京飞箭有限元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注册资本120万。公司致力于将有限元、有限体积等数值模拟方法广泛应用于地质、矿业、电磁、材料、化工、水利水电、机械、电子等行业领域。由梁国平担任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他与夫人的创业生涯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
与“飞箭”一同走过
多年稳定平和、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的生活,积淀的除了那种深厚的,虽然看不到,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感情与亲情,他们也早已成为彼此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默契的好搭档。虽然林继珍只是一位普通的教师,但看的出她是一位贤淑能干、知书达理、吃苦耐劳的优秀女性。周围的同事、朋友没一个不夸她好,都说“梁老师娶了林老师,真是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对于这一点,梁国平也会毫不犹豫地笑呵呵点头表示绝对赞同。
公司成立之初,林继珍还没有完全从教育学院退休,不过公司的财务、人事等工作都归她主管,参加董事会,也经常去单位处理一些比较琐碎的事宜,直到前两年正式退休,才把精力几乎全部放在梁国平和飞箭公司上。谈到当初为什么要加入公司,除了因为公司规模现在还小,资金不足,也曾找过专业人士打理公司但效果不太理想,他们至今仍在寻找好的与合适的解决办法。由她亲自上阵一来可谓是节约公司运营成本,二来按林继珍的话说,就是“看梁老师上了年纪了,如果他一个人在公司忙忙碌碌的太辛苦,有些心疼。我来了也可以照顾他,为他分担些。”时刻为梁国平着想似乎早已成为了林继珍的习惯。
公司成立后,梁国平负责的主要就是公司发展大方向的规划、技术团队的选拔与建设。林继珍任副总经理 ,主管财务、人事及其它一些日常事宜,分工比较明确。这样的组合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二人都是学者、教师出身,创业前几乎没有任何从商经验,一开始在公司的发展与规划上缺乏经验和魄力。
比如一开始时定位有些过低,筹备的资金也有些过少,以致于常因资金短缺的问题限制了公司的正常发展和运营,技术科研、人才培养资金的投入等等都常常遇到问题。而在美国,与飞箭相似的同类行业公司,每年仅技术维护的费用就成百上千万美元。
资金总是一个首要的大问题,一期投资很快就用光了。1999年,他们的公司吸引了一位台商加盟,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融资和重组,北京飞箭软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由于一开始的市场调研与分析不够,前几年的主要精力放在压力容器与电机类专用的两个分析软件,而事实证明由于市场的局限,这两类软件都卖的不好,他们也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觉得的确是走了很大的一段弯路,于是开始了新的定位与探索。
办公司前期总是在投入,以开发软件为主再结合一些咨询类项目,比如替摩托罗拉公司计算芯片温度场等等,不过这样的收入比例是比较小的。2003年再度筹款30万以后,经过考虑,梁国平决定公司的软件开发主要精力放在通用软件上,所谓的通用就是软件能够适应各种领域的多种问题,从产品界面到功能都不具备领域或工程针对性。并根据市场与发展的需要相继开发出了FEPG的单机版、网络版和并行版。
看似“无情”,实则“有意”
从那时到现在,飞箭软件已为包括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乐凯胶片公司、国家水电部、 地震局、 清华大学等在内的两百多家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采用,并支持用户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973项目和国家高性能计算项目。国外的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加拿大国家海洋研究所、丹麦气象局、德国慕尼黑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也成为了FEPG的用户,并广泛认可。而2003年,也正是飞箭软件正式开始盈利的一年。
现在的梁国平夫妇每天还是会一起上班,公司按他们的设想发展的也许还是太慢了些,资金也总还是短缺,在公司的运营管理与销售上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当然也一直在努力探索与改善。不过,好的迹象也有,现在开始有不少投资商找上门来咨询情况,最近一家上海的较大型投资公司的副总还亲自带人来公司看情况。为了配合调研,林继珍也用最短的时间亲自认认真真地做了一份商业计划书,梁国平也几乎天天到单位亲自指导技术工作并根据需要不断去完善、创新和研究。他有一个理想,就是把我们国家的软件,尤其是数值模拟的软件能够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让数值模拟能够用到各个领域,提高国家的经济竞争力与安全。而林继珍的愿望,可能就是陪着他、帮助他,直到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梁老师说了,‘只要我还能爬起来,就会去工作’,他觉得这是他应该做的,他就是这么一个认真的人”。对于从来没过过情人节、结婚纪念日、甚至生日,除了那台结婚前为了让她练外语送的收音机,几乎再没特地去送过对方什么礼物。林继珍似乎早已习惯了,她知道“梁老师是个智商极高,情商却很一般,即使有话也都在心里” 的这么一个人,看似“无情”实则“有意”,实实在在。“在饮食健康上他对我从一开始就很关照,刚认识时还常常用小酒精炉给我做饭吃,现在在家也常常做饭。”说起那些生活细节,林继珍也感觉暖暖的。
30多年了,两个人几乎没有吵过架,他们之间的理解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平实而幸福的生活从多年前相遇那刻起,一步步踏踏实实走过。今天两个人一同创业,似乎就是几十年共同生活的一种延续,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FEPG软件和他们的公司,就好像他们的又一个孩子,在两个人的付出与关爱中幸福成长。
王琳孙倩夫妇:创造物流传奇
孙倩对员工说:“很多企业的员工都怕老板,而我怕你们。你们要是干得不好,就会有人骂佳怡物流,‘佳怡’是谁,那是我女儿的名字,就等于骂我女儿丁晓磊@本刊记者
“我俩儿的名片正准备换一下,她应该是董事长,我是总经理。”在互换名片时,“佳怡物流”的董事长王琳说。我不知道这些头衔对于这对夫妻意味着什么,王琳看出了我的疑惑:“一个企业只应该有一个核心,孙倩适合创业,我适合管理,她现在已经淡出管理了。”
从1999年妻子孙倩首先创业,丈夫王琳辅佐,到如今的王琳管理大局,孙倩淡出管理,一共经历了7年半的时间。就在这七年多的时间里,“佳怡物流”从一个最初年营业额65万元的小公司成长为年营业额1.2亿元的山东龙头物流企业。这一切都得益于夫妻俩互补的性格和夫妻关系的合理协调,也许,只有真正和谐的夫妻关系才能产生巨大的商业力量。
为夫圆梦,妻子走上创业路
孙倩原为王琳手下的一名优秀的销售员,面对王琳的多次追求,她没有同意,但出人意料的是她居然在王琳破产后与他结婚。孙倩说:“以前我觉得他是老板,我是员工,我们地位不平等,不敢嫁。后来他破产了,我们平等了,我才同意嫁给他。”
结婚后,王琳仍旧踌躇满志,但因为角色的转换和三次破产的经历,他不敢再去冒险,就选择了去外企工作。这期间,孙倩怀孕生孩子,王琳专心工作,养家还债。这样平静的生活在1999年10月18日女儿王佳怡一周岁那天划上了句号。创业的想法再一次迸发了出来,而这次的主家角是妻子孙倩。
由于王琳曾有过发货困难的经历,再加上对 电子商务的喜爱,经过一番查询和市场调研之后,两人把目光锁定在物流上。
当时,“物流”这个词还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很多人不知道物流到底是什么,而且一般的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比较低,在没有人可以去合作的情况,夫妻二人开始搭档走上创业路。俗话说:“狡兔三窟”。为避免风险过于集中,王琳没有辞职,而是兼职辅佐妻子,自己依然在外企工作。孙倩则找了几个表亲,以包吃住不发工资的形式开始创业,而这些吃住的钱用的是王琳的工资。在给公司取名字的时候,夫妻俩不约而同地想到女儿“佳怡”的名字。
“妇唱夫随”,打造物流神话
能够长久地在一起的夫妻,很多是性格互补的,这一点在这对夫妻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创业后的两年的时间内,公司为了信誉付出了极高的代价,“赔出了信誉”,公司一直处于不赢利的状态。既需要为客户先垫资,又要养这么多员工,夫妻俩的钱全都赔了进去并债台高筑。但他们无法放弃,因为公司的名字是女儿的名字。
于是,孙倩对员工说:“很多企业的员工都怕老板,而我怕你们。你们要是干得不好,就会有人骂佳怡物流,‘佳怡’是谁,那是我女儿的名字,就等于骂我女儿;最后公司垮了,你们可以另谋高就,而我呢,自己的钱赔进去了,朋友的钱也赔进去了,我即使跳楼还要挨骂。”就这样,近200名员工含着眼泪不要一分工资跟她熬了过来。2001年11月,公司盈利只有3000元,她给每人一个红包,并在红包上写上感激的话语。这些员工成为孙倩念念不忘的“恩人”。可以说,创业初期和快速成长期,注重感情的孙倩作为灵魂人物对公司进行宏观的管理和把握,而具体、执行则由王琳负责。
如今,佳怡物流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物流百强企业第30位,现有员工1300余人,运力超过1000万吨。这样一个辐射全国的物流企业已经不能再像当初那样进行管理了,夫妻二人也深切的体会到并达成一致:孙倩淡出管理,王琳掌控大局。三次破产的经历和几年的外企的销售、管理工作经验,让王琳对企业管理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他希望在企业内行西方企业的标准化和结构化的管理模式,但他知道这个必须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作支撑。“佳怡宪章”就是他的研究成果,宪章包括:公司理念和宗旨;经营管理方针;组织建设方针;人力资源基本方针和政策;内控基本方针和政策;接班人基本方针和企业宪章修订等8项内容。这样,员工在宪章之内的事情都可以按规定解决,而王琳则是主管“例外”,即“条例之外”的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佳怡物流在这个规矩内快速发展,营业额连年翻番。
网络、人才,两大法宝打天下
佳怡物流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可为用户提供仓储、运输、配送一体化第三方物流综合服务的知名品牌,是山东省政府重点扶持的物流企业。这也许应该归功于王琳的三次破产。三次破产除了一些客观因素以外,与王琳一心想做大做强的思想息息相关。超负荷的高速发展一次又一次摧毁着王琳的雄心壮志。他们总结教训,在1999年12月提出了“全资铺设山东省各地级市县级物流配送网络”的目标和“成为山东省区域性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理念,决心踏踏实实地做企业。
于是,在2000年至2003年整整四年的时间里,他们只专注于山东省区域性物流配送市场,先后在山东省所有的地级市县设立连锁服务网点,实现了山东所有地级市县门到门24小时无盲点物流配送服务。虽然四年只做了一个省,但他们能够做到在山东别人送不到的佳怡能送,优势显而易见。山东模式成功以后,佳怡在安徽、京津冀、东三省、中部地区等全国12个省市复制山东模式,成功实现了华北地区无盲点物流配送并初步搭建了全国省际干线物流配送网络。扎扎实实,吃透一个地区再向另一个地区,是佳怡的一个核心竞争力,这样,凭借其广泛的配送网络,他们似乎不惧怕未来可能产生的价格战。
在佳怡物流的办公楼里,随处可见墙上挂着的中英文对照物流专业词汇表,不仅如此,佳怡的 图书馆里也总有员工在翻看资料。物流行业是一个发展不久的行业,员工素质普遍过低,而佳怡则成为山东最早招聘大学生的物流公司。佳怡物流还与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大、中专院校合作,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其中的优秀人才佳怡则聘为员工。有人说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看来,王琳夫妇深谙此道。但王琳也有自己的担心。第三方物流服务本来就是一个因地方保护而形成的一种物流形式,如果中国各省市的物流业务全部打开,那么他们的生存空间就没有了。佳怡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电子商务物流平台,而他们稳扎稳打的战略在全国基本实现物流配送网络还需要至少8年的时间,如果那时中国的地方保护主义没有了怎么办?市场不给他时间了怎么办?这些,只有用时间来验证了。
家庭比事业重要
曾有20多对夫妻创业者向王琳夫妇请教,为什么他们的企业做得这么好,而且还相爱如初?王琳认为,首先要搞清楚家庭和事业哪个更重要。在企业经营中,夫妻产生分歧是难免的,但不要因为经营理念的分歧就产生情感的矛盾,这样一来,不充分信任的感情自然产生的是无力的经营。王琳夫妇在这个问题上考虑得很清楚,“为了避免矛盾,我们选拔干部有一个原则:选拔干部,必须是我们两个人都看上了才能选拔。”很明显,他们可能因此牺牲了一个优秀的人才,但这样员工就不会因为他们的矛盾而分成两派,引起公司不团结。整体的不团结要比失去一个人才要可怕得多。
于海涛张丽秀夫妇:冷门+专业+早起步=成功
丈夫处于核心位置,妻子则是一个很好的执行者,俩人夫唱妇随,把济南金华汉针医疗器械公司发展成为山东最大的针灸、理疗器械批发零售商丁晓磊@本刊记者
看来2007年的春节,家在济南的于海涛、张丽秀夫妇要在天津度过了,“春节去天津和几个朋友谈谈合并的事,这样我们的资源和优势就能整合在一起了。”虽然于海涛说话沉稳老成,但还是可以听出来他无法掩饰的激动。
从二人的语速上就可以看出两人不同的性格,张丽秀快人快语,容易激动,但逻辑性不强,而于海涛语速缓慢、有条不紊,逻辑性很强。在采访过程中,张丽秀说着说着总会问一下于海涛,似乎只有于海涛认可了,她说的话才具有真实性。
可见,对于整个公司的把握,于海涛还是处于核心的位置,张丽秀则是一个很好的执行者,俩人夫唱妇随,把济南金华汉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发展成为山东最大的针灸、理疗器械批发零售商。
没媳妇不成?
很多时候,对于丈夫,选择妻子作为创业的合作对象属于一种无奈之举,于海涛就是典型的例子。于海涛原为济南市一家医疗器材供应站的仓库保管员,1999年由于单位效益滑坡,员工都无法拿到工资,看不到未来的于海涛和一个同事就萌发了一起创业的想法。
2000年10月,于海涛和张丽秀走入婚姻殿堂,但随后在创业合作伙伴的选择上两人产生了冲突。张丽秀出身于农村,兄弟姐妹都是夫妻一起做生意,家庭环境影响到了张丽秀的思想,她坚持要和丈夫一起创业。而于海涛经常看到媒体报道夫妻一起创业失败的例子,也亲眼看到朋友在夫妻创业后夫妻矛盾重重,一方退出的情况,所以他坚持选择同事作为合作伙伴。为此,两人经常吵架。
不过,于海涛尝到了苦头。也许是他和同事们在创业上心理准备不足,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困难,也许是因为自身家里的情况,业务员自己出去跑的业务,有时会装进自己口袋,回来对于海涛敷衍说业务没跑成。当然,“纸里包不住火”,于海涛还是发现了。既然不能共同度过创业的艰难,于海涛选择了分道扬镳。这次经历让于海涛摒弃了以前的观念,“看来没媳妇帮助不成”,他回过头找到了妻子,2001年底一起踏上了创业之路。
经过第一次创业的磨炼后,于海涛成为一个极其沉着的人,面对挫折,他已经学会正面面对。就在开始第二次创业前,手头吃紧的他居然带着妻子去爬 泰山,这事张丽秀都没敢和妈妈说。“人需要安静一下,透透气,对思维有好处。”于海涛依然得意于那次泰山之行。
回到家中,于海涛夫妇开始思考过去创业的教训,发现第一次创建的医疗器械公司品类过多,大而不全。“不专业”成为导致他们销售停滞的原因。于是,二人在医疗器械的市场里进行调研,结果发现了中医器械贸易的“新大陆”。针灸、理疗等中医器械不像西医器械那样贵重,前期的资金投入比较小,而且中医在现如今虽然看似逐渐衰败,但在西方中医却呈红红火火的态势。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国家的态度也让于海涛坚信,中医市场一定大有前途。但专业知识成为二人的拦路虎。于是,夫妻二人东奔西走,逛遍济南的大小书店,居然找到一本《针灸器械学》的书,“28元钱,我现在还记得。”张丽秀笑着说。买到书后,两人就没黑没夜的学习、背诵,到现在,他们屋里书柜中的一摞摞古朴的中医药方面的书让两人成为了外行人眼中的专家。
也许是天赐良缘,正在寻找店面的于海涛夫妇偶然遇到了一个正欲回大连的女子,需要转让自己的店面,而且“金华汉针”的营业执照可以过户给他们。急于开店的于海涛大为欢喜,立即办了各种手续。仿佛一切都是宿命的安排,他们的产品和“金华汉针”的名字不谋而合。2001年底,于海涛夫妇的“金华汉针”正式营业。董事长于海涛坚定地把总经理的位置给了妻子张丽秀。
专业定位,让冷门做“热”
实话实说,中医器械实属医疗器械中的冷门,但其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需求比较大,采购方便。只要是正规医院,都会有一个中医科,仅济南市就有十几家大医院。最主要的是,中医器械比较便宜,医院采购很便捷,不会经过很多繁琐的程序。于是,于海涛夫妇就先从济南市做起,慢慢延伸至整个齐鲁大地,如今“金华汉针”的经销商遍及山东所有地级市。在山东,“金华汉针”的市场份额占到了整个山东中医器械市场份额的近60%,年营业额近180万元。
其次,竞争对手少。由于中医器械是一个冷门行业,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而于海涛夫妇经过市场调研,创办了山东第一家中医器械公司。如今,“金华汉针”在山东已经成为一个经营中医器械的知名品牌,在山东已经没有人可以和他们竞争。其实,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北京的几个大的中医器械公司,由于地处首都,还有世界最大的中国中医院,在客户上北京的公司自然占尽优势。但“金华汉针”是山东本土的公司,凭借在本土的广泛的关系和销售网络,对于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已使“金华汉针”足可以和北京的公司相抗衡。当然,中医市场的这块 蛋糕还是很小的,他们之间的是关系更多的一起把蛋糕做大,而非恶性竞争。
再次,国家政策的倾向。虽然在2006年10月有人提出取消中医,但国家对此的态度很明确:不可能!不仅如此,国家在2005年投入5200万元的基础上,2006年再次投入5000万元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给予支持,中医不可能消失,而中医的死活关系到“金华汉针”的死活,中医的发展也将必然带动中医器械市场的发展。
最后,专业的中医知识。如果一个人说:“我要买粗点的针。”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具体是要什么型号的。而张丽秀马上就可以知道他要的是治偏瘫的那种针。虽然这个在内行人眼中是皮毛,但这种专业知识足可以让客户感到权威和信任。
如今,“金华汉针”的商品不仅遍及整个齐鲁大地,在深圳、合肥、长沙、内蒙、哈尔滨、四川乃至东南亚、非洲、日本、韩国等地区和国家,但做的还不够精细,下一步,于海涛就希望能够使固有的客户接受他们更为细化的产品。
在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于海涛还是看到了发展的瓶颈。由于他们的企业已经开发了中医器械的70%—80%了,已经遇到了发展 天花板了。怎么办?跨入另一个医疗器械品类,还用同样的模式复制到另一个品种上,这样一个品种一个品种的发展,公司的规模和效益就能出现大的提升。
这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于海涛夫妇春节到天津过的原因,和朋友的医疗器械公司合并,形成规模效益而且还不丢失专业服务,这不失为一种好的发展路径。但随之而来的股权比例问题等财物和管理权限上的问题,也许是于海涛下一个头疼的问题。
不过,经历过创业初期的磨合之后,于海涛相信,只要他们夫妇二人商量好,没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
赵敬李红夫妇:中关村里的一条船
如同许多中小企业一样,他们的公司还得不到明星企业那耀眼的光环,不过在中关村的创业大潮中,商业世界因为爱情的存在而显得格外生动裴瑜@本刊记者
有一个说法,“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事实上,近年来中关村确实因为“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闻名于世,美国新闻周刊甚至曾把中关村列为世界八大创新文化圣地之一。
中关村是创业者的乐园。如果拿破仑生活在今天,他一定更喜欢中关村。他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中关村的士兵会更符合拿破仑的口味——他们心中多少都藏有一份关于创业的激情,他们讨厌重复别人的生活,他们善于学习,喜欢创造,有自己的梦想。
在这泱泱的创业大军之中,还有一类公司和创业者,他们没有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更没有高学历、 留学背景和那么耀眼的光环,却也凭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勤劳在激烈的竞争中创出一块自己的天地:这是一群电子产品经销商。在现在的中关村,这样的商家大概有5000家,成一定规模,有几十名雇员,年营业额达2000万的也有近千家。
来自湖北的洪湖的赵敬和李红,也是其中的一员。他们在2001年的时候进入中关村开始创业,经过几年的经营,逐渐从一个小门市发展为拥有近30名雇员,年营业额过千万的北京新宇佳讯科技有限公司。多年的合作见证的不仅是事业上的稳步发展,还有这对夫妇爱情上的丰收。
做邮票生意起家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11年前,抱着“好男儿志在四方” 的信念,赵敬离开了熟悉的家乡,只身来到北京,凭着自己在中专时学的电力学专业和一两年的工作经验,在清华同方光盘公司找到了一份产品调适与改装的工作。在不久之后的一次聚会上,他认识了同样来自家乡洪湖的李红,他被她的能干与漂亮所吸引,她为他的才智与魄力所折服,于是两人渐渐走到了一起。当时李红在一家小的邮票公司做配货、销售的工作。那时的他们刚满20岁。
替别人打工终究不如自己做老板自由、舒服。一个月仅800元的工资对他们来说也的确有点紧张。如果有能力,为什么不一起出来闯一闯呢?于是后来他们都辞掉了原来的工作,各自拿出家里给的一部分钱,还向朋友借了一些,凑足一万,一起做起了邮票的生意。
1996年,正是 股票市场和邮票市场红火的时候。那时的他们忙得不亦乐乎。赵敬主要负责进货、在报纸上打广告这一块,李红则主要负责发货、管 理财务,两个人齐心协力,配合默契,就算辛苦也是开心。在他们的努力下,不到一年时间,不仅收回了成本还清了欠款,而且赚了近十万。
然而市场就像上帝那双看不见的手,除了赠予欢乐欣喜,还会给人承受风险与困苦机会。经济泡沫破裂后,股市下滑,邮票市场也开始萎靡不振了。到2000年的时候,他们已前前后后赔了数十万进去,至今家里还有许多没有售出的邮票。赵敬是一个爱思考的人,他冷静分析了一下当时的情况,觉得邮票行业的发展前景一时还不会那么乐观,毕竟集邮者是受经济环境和个人爱好所左右的,市场比较窄。于是他们决定退出,利用几年积累的近四十万资金去探寻一片新的领域。这时的他们,经历了磨合期,除了有共同创业的经验、信念与资金,也更有了互帮互助、彼此珍惜的深厚感情。
进军中关村
2000年的春节,他们回老家,开开心心地办了亲事。回京后,两人在中关村的海龙租了一个仅4平米,年租金近4万的小柜台,卖起了刻录机、VCD等存储耗材和光存储产品。就这样,他们进军中关村的第一个小小梦想实现了。之所以选择中关村,是因为当时赵敬看中了电子产品的市场前景与中关村的创业环境,况且自己上学时的专业和在清华同方的工作经历,也使他觉得比较有信心。
不过中关村企业的生命周期非常短,在1~5年之间大概有20%~30%的初创企业会倒闭,5年以上的企业一般都是能够立得住的企业了。竞争总是残酷的。在中关村创业则需要有更多的勇气、智慧和耐心。
凭借进货与销售的经验与能力,加上创业的热情与优质服务,他们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到2002年逐渐扩大为3个门市,之后还成立了新宇佳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万。此后的每年几乎都要再新开2个门市,到2004年时已扩大为7家店。然而到了2006年,他们关掉了其中的6家店,只保留一家作为与供货商联系的平台。这是为什么?
一切源于2003年的那个春天。由于“非典”的袭击,中关村的很多门市都被迫关门停业近一个月的时间,赵敬和李红的公司也损失了不少收入。然而让他们发现的却是另一种契机——网络购物。从那时起,他们就开始了新的尝试。
当时,经销商的盈利模式基本以柜台坐店模式和渠道分销模式为主。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的营销方式,基本上,有成本低、传播速度快、空间和人流不受限制等特点,对于当时还没有太多原始资本积累的公司来说,也是一个相较于坐店和分销模式更加有效的销售模式。
“作为经销商,对于卖场是既爱又恨的,卖场就像给经销商挖的一个个大坑,经销商不去占坑,怕将来卖场有了人气以后没了位置,可去了之后如果迟迟没有人气,昂贵的租金又让大家恼火万分。” 赵敬说。
随着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中关村经销商的行列,大环境开始变了。生意变得越来越难做,利润越来越薄,周围的电脑城更是开了一家又一家,不寻找差异化的营销方式,很难再让自己能够在中关村这块土地上生存下去。
“现在的中关村,十家有九家都在做品牌代理,但我们坚持不做,因为一做代理就会受到限制,每月固定要售出多少,这样压力会更大了,反而更不容易把事情做好”。赵敬和李红逐渐把目光投在了电子商务上,在2005年还建了自己的电子商城购物网站,为节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相继关掉了6家店面,把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在电话、网络购物的建设上。
放开眼光,调整心态,寻找出自己的优势,准确定位,专注做好最值得做好的事情而不是盲目跟风,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花,代表一种心情
中关村市场的变化速度是中国最快的。作为创业者,除了要适应市场的变化之外,压力、机遇、困难每天都会来临,这时候必须有比较强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少中关村的创业者总结自己的经验时都提到了三个因素:一是要熟悉市场,二是要有一定的资金和持续的资金投入能力,三是要有好的心态。整体看来,赵敬和李红夫妇和他们的公司是在做好这三点的基础上稳步发展的。
这对性格达观,遇事沉稳的夫妻在工作上分工依旧互补而清晰。头脑灵活、眼光敏锐的赵敬主要负责公司大方向的决策与运营,做事负责认真的李红主要负责公司的财务管理和一些具体的事务。虽然有时也会发生分歧,但两人总会尽快商量、解决,从不拖到第二天。他们也尽量把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分开,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尽管现在的工作比较繁忙,压力也大许多,但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赵敬还是持一种比较乐观的态度,“如果赢,会赢在讲诚信、能很好地适应环境,注重宣传、资源利用、用诚信维护好客户关系,并寻找出适合自己的营销方式。如果输,可能就输在管理上,一些细节上的工作不够到位,比如及时更快更新网上报价与产品信息”。
面对即将到来的情人节,赵敬觉得送给妻子一束美丽的鲜花是最好的,“因为花能代表一种心情,花的颜色也能代表一种寓意,花虽然被摘下来离开了它的生长环境,却依然还有一种生命力,并让人感受到美丽”。
看着稳步发展的公司,虽然有些累,但两人的心情却是幸福而坦然的,他们的员工也受这对夫妻老总随和、互助、和睦的感染,在公司似乎找到一种家的感觉,除了认真工作,还很注重团结、友善,下班后还常常可以看到不少人还呆在公司里加班。
没有中关村中众多著名企业那么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可能也不会有想像中的那么久远的生命力和优良的抗风险能力,但是,这些经销商们却显示了中关村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赵敬和李红夫妇也一样,可能他们的公司还得不到明星企业那耀眼的光环,不过两个人的事业就像一条船,在中关村的创业大潮中不断向前航行,商业世界因为爱情的存在而显得格外生动。
王振荣刘景来夫妇:好人好运
夫妻搭档创业最大的“利”是信任度高,最大的“弊”是天天在一起,而感情是需要保鲜的王云@本刊记者
很难把王振荣看作一位残疾人士,爽朗的笑声,干练的言辞,讲究的着装,除了走起路来身体会随着跛腿晃动,45岁的她比很多同龄的女性更加健康快乐。
尽管行走有几分不便,热情的她还是迎来送往,闲不下来。当她带着记者楼上楼下参观,介绍公司每一处布局时,当她把丈夫发给她的情意绵绵的短信念给记者听时,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靠双手挣“好运”
真正的幸福从来不会轻易降临。
1993年,王振荣下岗了。当时孩子才两岁,丈夫所在的工厂也不景气,连房子也是租的。她把自己关在家里,冥思苦想了几天:自小患小儿麻痹落下的残疾,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她很难和健全人竞争,不如自谋职业,自己掌握命运。
在丈夫的支持下,经过市场调研,她在北京门头沟区创办了“好运粮店”,从此她晃动的身影时常出现在门头沟城镇的粮店、饮食网点、机关事业食堂……丈夫刘景来下班后就到粮店帮忙,承担所有的送货业务。
至今回想起1996年12月31日丈夫赶雪路给木城涧煤矿食堂送面的情景,王振荣依然心有余悸。当时“好运粮店”接到食堂紧急求救,没面了,矿区千余名矿工在等饭吃呢!木城涧煤矿在门头沟区大山深处,海拔400多米,从城镇出发正常情况要行驶1个多小时。然而那几天大雪封山,半尺多厚的积雪,更增添了崎岖盘山公路的行车难度,稍有偏差,就会有生命危险。一般的司机都不愿去,丈夫刘景来和一名车队队长押车进山,把面粉及时送到。据刘景来回忆,他们一路上心始终吊在嗓子眼儿上。
良好的信誉为王振荣争取到更大的发展机遇,周边几个大型企业食堂用粮都到“好运”进货。而思想活络的王振荣又主动争取到古船面粉在门头沟的代理权,门头沟区50%以上销售量由“好运”经销,包括一些国有粮店。
“好运粮店”在门头沟家喻户晓,说到经营策略,王振荣只说,“不舍不得”,她看不起斤斤计较,在秤杆上做手脚的商家。
近水楼台先得月
从1999年起,门头沟区出台了招商引资计划,前来办理执照、税务登记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好运粮店”离门头沟税务局很近,经常有人进来打听,不少朋友为了少跑冤枉路,还会请王振荣夫妇帮忙代理。久而久之,一位工商局的朋友建议:“你们完全可以办一个代理咨询公司啊!”
敢想敢干的王振荣立马购买电脑、复印机等设备,在粮店旁边的小门脸房里开启了注册、办照、税务登记等代理业务。“中企导航”是刘景来起的,意思是为企业服务、导航。令人惊喜的是,他们从未做任何宣传,仅凭口碑相传,前来的客户竟络绎不绝。
与中企导航咨询公司相比,粮店经营毕竟商业性弱,门槛低,利润薄。随着代理业务的增多,2001年夫妻俩把粮店转给了别人。后来新店主经营不善,粮店在粮油超市的冲击下倒闭。说起“好运粮店”的结局,王振荣夫妇非常惋惜。
由于行业需求,公司增加了代理记账和财务咨询,聘请了专业会计,王振荣专门参加会计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尽管现在“小广告”铺天盖地,但中企导航的业务量并未受到明显冲击,还成为门头沟工商局大厅里惟一一家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代理机构。他们没有什么“法宝”,惟有正规和诚信。
从好运粮店到中企导航,刘景来从协助妻子创业,渐渐变成与妻子协作,完全投身到公司中来。他负责工商代理业务,帮助企业注册登记、申办执照;再由王振荣接手代理记账、税务登记等,两人搭档提供一条龙服务。
相对于业内很多公司宁可赔钱也要多铺点的做法,王振荣有自己的经营思路,迅速扩张,未必能带来更多业务。目前,公司只有门头沟区和海淀区两个点,仅从记帐业务看,每月200多户的业务量已经非常可观。比起快速铺点,王振荣更希望能把原有的会计公司向 会计师事务所升级。
爱情保鲜三十六计
认识王振荣、刘景来夫妇的朋友都说,他们是性格极为互补的伴侣。王振荣将此解释为与生日密切相关。她在盛夏出生,性格开朗外向,大大咧咧,喜欢呼朋引伴,哪儿热闹去哪儿。刘景来生在腊月,性格保守内向,非常讲原则,即便是两个人开粮店,也要制定作息制度,严格执行。他不好烟酒,喜欢独处。
由性格决定,在创业过程中,王振荣是积极的开拓者,先头部队,总有新想法冒出来,被丈夫评价为“72个心眼走不到黑”。而刘景来每每要跳出来踩刹车,他奉行“一心不能二用”,宁可保守,绝不能冒进。结婚20年来,他们始终相互扶持,恩爱如初。
王振荣快人快语,她认为夫妻搭档创业最大的“利”是信任度高,最大的“弊”是天天在一起。因此如何为感情保鲜是关键。其实不光是创业夫妻,任何夫妻感情都要保鲜,秘诀就是:要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要有个人空间。
自从公司业务上了轨道,他们就开始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生活。刘景来加入了本田CRV车友会,经常和车友们自驾出游,闲暇时喜欢上网,说到他创办的介绍门头沟地方民俗的“门头沟论坛”,也会神采飞扬。而王振荣自打去年从澳大利亚考察回来后,就迷上了薰衣草,寻思着找一块地皮,建立一个大面积养植薰衣草、玫瑰、香草的“香草庄园”,不仅可以提取植物精华,还可以美化环境,成为门头沟区独特的旅游景点。这种大胆的“奇思妙想”当然首先遭到保守派丈夫的否定。但王振荣没有死心,开始在家里盆栽试验,她觉得“香草庄园”的未来不是梦。
从“好运粮店”至今,王振荣和刘景来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经常为贫困山区小学捐粮捐物,刘景来去西藏游玩,也不忘给当地孤儿院捐款。“我总相信善有善报!”王振荣和刘景来会心一笑。
杨进发金梅央夫妇:西子湖畔的两岸情缘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西餐厅,有各种各样中国的元素穿插其中——中国的景色,中国的装饰,中国的色彩。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咖啡西餐连锁品牌慢慢有了雏形。简印@本刊记者
金梅央正在幸福地等待着她生命里的第6个男人的降临。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她嫁给了一个台湾商人,一起创办了“两岸咖啡”,还接连生下了4个可爱的儿子。
在迎来“两岸咖啡”的第1000家门店之前,她先要迎接的是人生中的另一份意外厚礼——又一个会叫“爸爸”、“妈妈”的声音,他们俩的第5个儿子。
金梅央努力地做一个完美的母亲,也在小心呵护着钟爱的事业。这个40岁的杭州女人,不可思议地完成了两份一样都不容易的工作,她说她所有的力量在于背后的那个男人。
“如果与他并排而行,手里没有握着他的手,今天我还是会不习惯。”这是金梅央和他的丈夫杨进发相遇的第17年,结婚的第15年,共同创业的第14年,一起经营“两岸咖啡”第5年。
他是董事长,她是总裁兼总经理。在西子湖边,他们一起端起手中的咖啡。
当“拉链大王”遇到江南女人
这从一开始就是一段奇妙的两岸情缘。
一个是全亚洲的“拉链大王”,一个是初出茅庐的小经销商。起先,金梅央对这个台湾商人很不满意,“他总是把我的利润压得很低”。之后,她勇敢地去和这个牛气的供货商叫板,同时拼命做大自己的销量。直到有一天,“拉链大王”派出他所有的下属,都在谈判中招架不住这个江南女人的时候,“拉链大王”自己也已经被征服了。
杨进发始终认为,他和妻子两个人是最完美的组合。“她是一个天生的CEO,而我,大局观不错。”
金梅央有杨进发佩服的“ 执行力”,无论他有什么样的念头和想法,她总是能提出一个准确的时间,排出详尽的计划,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你很难想象一个女人身上这样的耐力”,在“两岸咖啡”创办的头两年,金梅央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只睡3、4个小时,在全省各地来回地跑,“就连一个男人也扛不下来”。
“他对市场的敏锐度特别高,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我很崇拜他。”金梅央则在任何场合从不掩饰对丈夫的仰视,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很真诚。
所以,在董事会的重大决策时,他们两人不会表现出任何的分歧。即便是金梅央不很认同的策略,她在表达完自己的想法后,总是放心地把决定权交给杨进发。
“到目前为止,我相信他走出的每一步。”当他们决定要在“两岸咖啡”里主攻高档西餐之前,金梅央也担心,这会是钟爱自己饮食的中国人喜欢的吗?丈夫告诉他,做中餐,我们怎么做得过“张生记”?咖啡与西餐,本来就是天然的搭配。
金梅央说她会时刻提醒自己,工作的时候他们不是夫妻,只是上下级的关系。“他是我的一面镜子,让我时刻清楚自己的得失。”
49岁的杨进发相信,自己的阅历和经验是有用的东西,他更容易把握住商业社会里的一种逻辑。有一段时期,大陆的发展就是台湾70年代创业高潮的翻版,好比有了一本历史的教科书,他更明白什么时候该如何做。
用“西湖文化”挑战星巴克
2001年3月,金梅央的咖啡店全杭州第一家开张的时候,旁边就有一家星巴克,也是新开张。
从一开始,她就不怕直接的竞争。这是她和丈夫一起想到的,速食文化不会成为餐饮的主流。他们一齐喜欢中国文化的东西,尤其一齐喜欢杭州,喜欢到甚至想到把杭州的风景搬到喝咖啡吃牛排的客人面前。
于是,在金梅央说她想在“两岸咖啡”里设计一些水景,搭一座小桥,摆上青瓷坛子,插进几朵荷花,再从高处垂下几条杨柳。杨进发说真好,就这样办。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咖啡厅,有各种各样中国的元素穿插其中——中国的景色,中国的装饰,中国的色彩。他们也是这样慢慢清晰起来的,做出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咖啡西餐连锁品牌。
现在,他们的“两岸咖啡”已经遍布全国,在杭州、上海、重庆、山东、广东的市中心,都能找到那个熟悉的“彩虹桥”标志,除了咖啡西餐厅之外,他们还开发了铁板烧和日式料理两项品牌。
“2010年,我们要把‘两岸’开到西雅图去。”杨进发不认为这是狂想,“它一定会火”。他希望跟那些美国人推销一种文化,一种来自东方的文化,一种中国式的江南文化,更确切地讲,他希望是“西湖文化”。
“西湖文化”的创意是妻子给他带来的灵感,他会认真听她讲述本地人的习性、脾胃、生活态度,然后把握揣摩,决定公司的下一步战略。
在娶了一位西子姑娘当老婆之后,这个台北的男人发觉自己越来越“杭州化”了。有的时候,他甚至认为自己比妻子更爱这座城市。他从台湾专门请来的企划,在编写他们的企业杂志的时候,花费了一半的页面在介绍“西湖十景”。
“旅游局会非常高兴我们在花钱替他们做宣传。”他开玩笑地说。
“我们是一对连体婴”
当他们希望给自己的咖啡店寻找一个新名字的时候,“两岸”,几乎是天赐给夫妻俩的一个礼物。
那一天,走在西湖断桥边的时候,金梅央回头望见了美丽的夕阳,看到桥对岸的风景,突然冒出这样几句:此岸、彼岸、两岸。杨进发说,“两岸”,多美的名字,我们就叫它“两岸”吧。
2003年,结束了与“上海上岛”之间的侵权诉讼之后,他们把原来经营的“上岛咖啡”全部改名为“两岸咖啡”。一对从海峡两岸走到一起的爱人,从此开启另一段“两岸”情缘。
笃信佛教的金梅央相信,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缘分。
他们对自己的事业都很执着,“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让我走,只有成功”,他们对自己决定下来的事情非常坚持,比如要在2008年之前,开出两岸咖啡的第1000家门店,比如走自己的西餐专业路线。
“一定要让它不断生根,就像百年老店同仁堂一样。”金梅央觉得,两个企业的目标和精神是一样的。有人估算过,那个时候,“两岸”的员工人数会越过50000人。
员工说,很少看见这么敬业的老板,他们对自己的事业很投入。他们培育起了一棵大树,拥有了自己的成就,也让很多跟着他们干的人实现了自己的职业梦想。
他们时常会说出同一句话,想到同一个问题,他们称两个人的关系是一对“连体婴”,互相称对方是“工作中最好的搭档”。在公司里,财务是金梅央管的。“从结婚一开始,他赚的钱都是给我用的。”
“两岸咖啡”的Logo是一座彩虹桥,下面还有一句话:“成功沟通,始于两岸”。金梅央觉得,人与人之间都是在不断的沟通下,才能建立互信,生意伙伴是这样,朋友之间是这样,夫妻之间也是如此。
每天晚上,从踏出店门那一刻开始,金梅央就开始回归到家庭的角色。他们在回家的车上,谈论的不是价格、成本、加盟商,而多数是他们两个人的圈子——家人、朋友、孩子。
“儿子告诉我他又去吃海鲜烧烤了,这个星期他都去了3次了。”每天,金梅央都要跟她其中3个在国外念书的孩子打电话,他们都把她当朋友一样。
这个时候,她是最幸福的。
周大虎黄嫣娴夫妇:怀念睡地板的日子
周大虎的创业想法和项目选择,离不开黄嫣娴的人生际遇,也许这是另一种相逢有缘韩杨 曹可臻@本刊记者
温州大虎打火机厂老板周大虎和老板娘黄嫣娴的办公室布置截然不同。
周大虎的办公室足有四五十平米,几乎和大虎打火机的产品展厅差不多大。墙上挂着一幅老虎下山的水墨画,真皮沙发上铺着一张虎皮。与丈夫张扬外向的风格不同,黄嫣娴言语不多,恬静平和,注视着丈夫的目光中含着笑意。确切地说,她的办公室其实不过是一张办公桌,和公司财务同在一间屋里办公。
多年前两人虽一同创业,但如今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丈夫管理日趋成熟,儿子从加拿大 留学归来也可以独当一面,黄嫣娴的具体工作只不过是管管财务。
这是令人羡慕的一家。夫妇俩每天一起开车上班下班;中午,在员工餐厅,职员们经常看见他俩在包间里一起吃饭。屈指算来,15年的创业历程,俩人也一直是这样携手走过。
睡地板的老板
1991年5月,黄嫣娴下岗了。眼前有三个选择:一是每月领取一定的生活补贴,二是提前退休,三是拿到5000元钱一次性买断工龄。
丈夫周大虎是个爽快人,与其每月领补贴不如自己创业。而创业总要有本钱,俩人一合计,领出买断工龄的5000元钱,打算做些小买卖。黄嫣娴家有亲戚在帮人加工打火机,投入小,有销路,夫妻俩买回原材料,招收了三五名工人,办了一个装配打火机的家庭作坊。
一开始,这只是妻子下岗再就业的工作。丈夫也不过是利用业余时间帮妻子做加工、跑销售。慢慢地,周大虎开始对打火机市场有了一些了解。在温州本地,一只打火机的成本仅需十几元,而当时,国际上的打火机售价就已经高达三五百元一只。精明的周大虎立刻嗅到了商机,相比在邮电局里四平八稳的干部工作,他更为打火机行业的前景动心。就这样,周大虎停薪留职选择下海,一家三口从刚 装修好的新家,搬进了租来的300平方米的破旧厂房。
厂房里有个7平方米的小阁楼,一家三口就挤住在这里。夫妇俩住地板,儿子要爬上隔板架出的“小窝”睡觉。吃饭有时就在街上凑合,洗澡要在炉子上烧热水,上厕所要去离厂百米远弄堂里的公厕……
老板一家吃住在厂房,和工人们一起辛勤工作,这种示范的作用不容小觑。而创业初期的艰苦年代里,温和的黄嫣娴从没有抱怨过,女主内,她话不多,是个埋头做事的人。丈夫周大虎主外,把握着发展的方向,努力奋斗着让厂子活下去,也不曾有过一句怨言。
惟一让夫妇俩感慨的是,搬进小阁楼里开始创业时,儿子还是个小孩子。等企业新建了厂房,终于搬迁回家住时,儿子小虎已经是个快高中毕业的小伙子了。
“虎”牌之路
1953年的中国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上山打虎运动”,当干部的父亲给儿子取了“周大虎”这个虎虎生威的名字。周大虎一定是偏爱这个名字的,否则他不会把儿子取名周小虎。也因了这份偏爱,他想让自己的企业配得上这个“虎”字。
有幸赶上短缺经济时代的周大虎和黄嫣娴夫妇,却很快遭遇了创业最艰难的时期。1993年,温州的打火机卖疯了,几乎每家工厂外,都有老外拿着现金等待提货。短短几个月里,温州打火机厂家一下子由几十家发展到三千多家。人们普遍的想法是高潮过去就是低谷,“过了这村没这店”,赚钱的机会既然来了,那就不妨“快捞”一把。于是粗制滥造的例子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在箱子里放上块砖头就让老外提走。
外面红火一片,可大虎打火机厂却几乎要关门了。钱容易赚,自然让人动心。可周大虎还是要讲质量、创牌子。渐渐的,熟练工人和大虎打火机的加工点禁不住诱惑,纷纷加入“快捞”的行业,而大虎打火机的生产几乎都无以为计。熟练工跑了,培养新工人;加工点不做了,培养新的加工点。
对周大虎来说,那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头。企业的经营决策,黄嫣娴都听丈夫的,在她的讲述里,更多了一份凶险。但同样的这段岁月在黄嫣娴的叙述里,更多了一份后怕:当时周大虎曾一周之内骑 摩托车三次遇险!
好在他们坚持到了最后:1993年下半年,吃够劣质产品苦头的外国商人开始将目光盯住大虎。大虎打火机厂成为温州市首家质量免检企业,大虎有名气了!
原来3000家打火机生产厂家锐减到500家左右,大虎的订单又一下子多了起来。可新的问题又来了:产能跟不上了。大虎当时每天只能生产5000多只打火机,而订单数量却是5万只。很快有厂家提出愿意贴牌生产虎牌打火机。只要周大虎点头,每只贴牌的打火机可以净赚一到两元,一个月下来净赚可以过百万!
但周大虎有他的精明:“这只老虎我不卖!”其他厂家的质量和管理都还达不到要求,为了赚钱而砸掉自己的牌子不值。
去欧洲打官司
周大虎认为自己和夫人能够创业成功,靠的是性格的互补。周大虎是个急性子、个性强、脾气不大好;但黄嫣娴性格慢、人平和、总是让着点儿丈夫,俩人配合起来刚刚好。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互相扶持,睡了那么多年地板,大家都很珍惜这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一路走来的日子。而正是有了吃苦的基础,他们才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从开始创业的时候,周大虎就有一个愿望,想要把大虎打火机做成世界品牌。而随着中国制造的声名远播,遭受的阻力也越来越大。
欧盟对中国的打火机进行反倾销。作为温州打火机协会的会长,周大虎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打官司。官司胜算的可能性只有30%-40%,周大虎把行业协会的理事们召集起来开会说,还没有拼,怎么知道会输。如果争斗输了,输了也舒服。幸运的是,反倾销的官司打赢了。据新华社报道,这是全国民营企业入世的第一胜案。
官司打赢之后,很多人说凭借品牌效应,周大虎足足赚了几千万。但周大虎把这归结为温州人有敢为人先、不服输的精神。不管做什么事,你先认真去做,无形中认真做就会有回报。
事业心强,好胜心强,不管什么事情都要做好,这正是周大虎的个性。而大虎能否成为世界级品牌,周大虎盘算着还是有30%-50%胜算的希望。对设计、形象的包装和提升,是成为世界品牌的必由之路。
目前,虽然大虎也做部分的来料加工(OEM),但周大虎把贴牌生产控制在总产量的30%以内。在温州、义乌、杭州的繁华商业街,虎牌打火机设立了专卖店,虽然盈利不多,但有助于形象推广。云南的烟草制造业发达,虎牌打火机也和他们有合作,借助产品上的关联促进销售。
国外知名打火机品牌往往已经历经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具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基础。周大虎对此也做好了打算。他送儿子周小虎去加拿大学习企业管理和营销。如今,留学归来的儿子在外贸方面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做国际品牌我会尽100%的努力,我们大虎打火机要传上第二、第三代!”
江三波田影夫妇:独立卡通品牌的个性
不跟风,不随潮,独立,独家,以专一的姿态来面对整个市场,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一个企业的个性,也是夫妇俩的个性高永钰@本刊记者
1月26日傍晚,江三波风尘仆仆的从廊坊赶回了家,他的客户集中在北京周边。本来可以多呆些时间的,但是田影快要临产了,他必须赶回来。
他是一个商人,但更重要的,他还是一个丈夫和一个准父亲。
七十年代中期出生在广西,又在北京已经呆了十年的江三波,身上已经集中了南方的细腻和北方的粗狂,他所从事的设计工作本来一件细腻的事情,然而做完后,又会将北方人的大大咧咧习惯发扬光大。
2006年的岁末,北京,玉泉慧谷,公司,家。这几个词是江三波最近的常用词,走到哪带到那。
“南北合作”的创意公司
江三波把自己定义为设计师,而不是商人,尽管他的头衔是北京右岸视觉平面设计公司的法人兼运营总监。
在设计领域里,江三波的名气远远比他在商业领域里大的多,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流的设计师。江三波对自己在商业领域的位置做了一个大概的评价:“在设计领域我还是有些自信的,但在商业领域,我出去的时候都不敢让人称呼我‘总’。”
2002年的那个秋天,江三波终于结束了打工的设计生涯,注册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右岸。“严格来说,是一家创意设计公司。”
刚开始,右岸只有一个员工,就是他的妻子田影,既是主力设计师,又是财务和后勤保障。田影是黑龙江人,天性豪爽,激情而张扬。而江三波是广西人,他们的结合被朋友戏称为典型的“南北合作”。
既然有左岸,就有右岸。右岸凝聚着奢华宏大的文化象征:香榭丽舍大道、刚果广场、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等等;左岸则代表着卓尔不群的精神指标:罗丹博物馆、克吕尼馆、MK2艺术院线。从思想上说,左岸是先锋和理想化的,右岸是求实和物质化的;从经济潮流上说,左岸是守恒的、历史的,右岸是新兴的、发达的;从哲学上说,左岸是虚的,右岸是实的。
江三波并不知道这些。把公司取名为“右岸”,是因为当uart这个词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立即给了一个定义:有吸引力的艺术,姑且不论是先锋还是求实,是理想还是艺术,这个词就代表了他的原创个性,uart的谐音取过来就是右岸,这也是独创。
做原创设计
自2003年开始,动漫原创开始成为了江三波夫妇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曾经在网上有一篇广为流传的帖子《我们为什么哈韩哈日》,尖锐地指出中国动漫行业的落后,“因为国内没有我们需要的,我们才不得已转向国外,这一点希望你们记住,我们,是被迫的!如果中国真能有好动画,我们何必选外国的?”
江三波想要打破这种局面,他也的确做到了。黑丁hidboy 、墨妮mooni、 幸运屎头狗MK(luckdogMK)这些可爱并且市场上出现频率很高的动漫形象,都出自于江三波之手。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曾说,如果要追问广西文学何以能保持一种淳朴的性格和精神,则可能是与其少数民族地区纯朴的自然情怀相关。也许处于那种文化中的人们未必会作这种理解,但从我们的角度,还是能体验到那种未被现代商业主义过分洗劫的土地上流淌的本真品质。文学如此,人亦然。
未被现代商业主义洗劫、流淌广西血统的江三波认为,相对于结果,过程更为重要。
创意的大多数突破,来自于对未来坚定的远见:为一个特别的目标,许多别的领域中的创造性的技术可以被采用。譬如做广告业给了我们“脑力激荡”(brainstorming)的技巧——这是阿历克斯·奥斯本(Alex Osborn)的最初的想法,他是BBDO广告公司(Batten,Bar-ton,Durstine and Osbom)的创始人之一。
“我们不要关注设计作品是否成功,或者是否有哪些方面的精神,或者达到了某种目的,我们要把创造的过程完整的走下去。我想这个过程的价值超出了作品本身。”就如同原创的设计理论、人文知识、哲学、自然科学、专业设计的表达能力以及关于艺术设计学科以外知识,包括自身生活的积累、生活的体验这些都是启发设计灵感,达到设计原创的精神而形成的一个综合修养。
原创设计就是其设计中具有鲜明的主题概念,依据理论的知识、物质的来源并遵循设计原则的规律,赋予个性化特征和文化的内涵。这一点是原创设计的基础。
在十年之后,当江三波再次回味他的创作生涯时,依然充满了自信和乐观,高高翘起的嘴角,和宽松的衣服构成了他的基本轮廓。这符合他的原创思想,原创设计的中心价值应该是创造本身。创造本身应该是一个纯粹的设计、是一个属于原创性的设计概念。
我们做到了令人尊重
直到今天,北京右岸视觉也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立的设计风格,不跟风、不随潮、独立、独家,以专一的姿态来面对整个市场,以“不变应万变”。
这是一个企业的个性。尽管为此付出了代价,注册五年来,公司并没有实现突破性的发展,但在业内,“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做到了令人尊重。” 江三波夫妇的底气十足。
要生活还是要创意,这是个敏感的话题。
当初租了一间办公室,江三波、田影和另外一位朋友一起从做平面设计开始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自己今天的重点却在创意产业上,时代造就了他们的发展方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们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但是,正如在1月27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创意产业论坛上一位创意学的专家所说,“‘创意’目前是从概念向实质转换的过程,在还没有看到实质产品的时候,投资商是不会冒这个险的。”
无法回避的现实是,资金的短缺成为了近两年阻碍北京右岸视觉发展的主要原因。尽管在业内无人否认江三波的地位,但目前没有几个人敢把钱投在创意产业里。可江三波夫妇俩却一直坚守着自己“独创”的理想。
在这个冬天的傍晚,江三波常常会回家做饭,然后静静的陪着妻子和还未出生的孩子,这是他的支柱,田影则等着休养好之后还去继续她的设计,实现他们共同的原创理念。
林斌吴绍文夫妇:公关是一种境界
每年的情人节,林斌总要准备特别的礼物送给吴绍文,这一天还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中外结合”的喜庆日子,让这对“公关夫妻”多了一份浪漫的感觉高永钰@本刊记者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全文的写作中对“尊刘抑曹”这个主题都执行了“将欲显之,必先隐之”的原则。
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可能很难发现其中的奥妙所在,但是对于长期在公关一线的专业人士来说, 罗贯中就是一个记忆超群的公关能手, 从显性方面,它满足了新闻报道的需要和读者获得信息的需要;从隐性方面,它完成了企业传播相关产品、企业或品牌信息的目标。在不知不觉中上了他的圈套,达到了他塑造这个主题的目的。
于是《品三国》的易中天火了,而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也唱响了大江两岸。
林斌的案头上就摆着一本《三国》和一本《品三国》,尽管他认为自己的公关技巧距离罗贯中还很遥远,但这是一个目标。
林斌的资料夹里总是放着诸如博雅和蓝标等公关公司的介绍,了解自己,也了解竞争对手,这是每个企业的生存法则。
林斌是盛势东岸公关顾问公司的总经理,而他的妻子吴绍文是公司的客户总监,但吴绍文却比林斌出道早。
2003年底,吴绍文拿到了一个项目,也就顺理成章的从凯旋国际辞职出来自己单干,而那时候,林斌身份依然是思科华南区的系统部经理,从1996年初进入思科,他已经在外企呆了将近8年。
在很多人看来,夫妻同时在外企担任着重要的职务,而且都收入不菲,这样的金领一族出来自己创办企业的风险系数是相当高的。
有过很长时间在外企工作经验的林斌却又有另一翻感受,在外企打工有其规则游戏,越往上走,国内本土的人就越少,而且就算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外企打工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
况且,林斌在系统部不仅要负责研发,同时还要开拓市场,身份经常在工程师和市场经理之间徘徊,自然对于公关业务也是得心应手。
但公关对于吴绍文来说,简直就是轻车熟路。这位西岸奥美的客户经理有过多次突出的表现,在2002年加入凯旋先驱任高级客户经理,身份的转变和世界五大公关公司的丰富经验,对于任何客户都不会产生恐惧心理。
2004年10月份,盛势东岸正式注册,在注册前夕,林斌从思科辞职。
相信竞争,相信客户
北京的公关公司有六千多家,而广州只有一百多家,这就是林斌和吴绍文选择立足广州,逐渐辐射北京和上海的原因。
2000年是公关的分水岭,在这个时间段之后,人们对于公关的认识才逐渐清晰,但是怎么样消除消费者的戒备心理,这是公关的核心所在,罗贯中的“将欲显之,必先隐之”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读者从头至尾并不清楚他的这一目标,因此,也就有效地消除了可能的逆反心理。一篇写《三国演义》的文章分析了这种公关模式,这就像精神分析师为了进入病人的心灵深处,常先用催眠术使之解除心理戒备一样,它使读者接受这一信息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另一方面,这种深层的隐含使这一作品被普遍看作是纯粹的历史小说作品。
公司在创业初期的艰辛程度,常人依然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尽管两个人都出身“名门”,但还是遇到了很多麻烦的事情,林斌经常忙完公司的事情之后又要忙着帮着吴绍文做项目,这一年是他最辛苦的一年。
到2006年结束的时候,林斌和吴绍文盘点了一下,公司规模不大,只有十个人左右,但是一年做了近三十个大型的项目,营业额却超过了四百万。
六十年代出生的夫妻俩对于社会的冷暖有更深刻的理解,当五十年代末出生的一批人在攫取第一桶金的时候他们还在高校里做文、做设计,当七十年代及其以后的一批人昂首跨出国门时,他们选择留在了国内进入外企,一边适应着老外的生活,一边立足于本土求发展,这就是那一批人中很多人的心态。
平淡生活里的真情
现在的吴绍文经常要谈客户、做方案,而林斌也在忙着扩大“地盘”,前一段时间,他在北京感受了冬天的魅力,这里毕竟有很多大公司,而这里也是国内公关业最发达的城市,在这里设立一个分公司,既可以和同行们相互学习,也可以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吴绍文对这个主意也非常兴奋,在年底忙于操作手头项目的同时,年后会在北京继续施展一翻拳脚。
每年的情人节,林斌总要准备特别的礼物送给吴绍文,这一天还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中外结合”的喜庆日子,让这个小家庭多了一份浪漫的感觉。
“其实白天很多时间我们都是在MSN上交流。”做技术出身的林斌笑起来总有些腼腆,创业的日子是辛苦加兴奋的,经常能看到早上不到九点,夫妻俩双双爬上了MSN,一天新的生活又开始了。
2007年1月25号的凌晨两点,林斌趴在家里的桌子上赶写一份方案,而在淡黄色台灯的另一头,吴绍文做着预算,安静而又深沉。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