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攻》观后感
鲁迅同志说过:我都是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学习的。(当然,鲁迅同志已经自认为是属于很前卫的人群,因为当时喝咖啡是一种时髦活动)。同理,我准备把睡觉的时间挤出来看看时下大片。本来想找个《黄金甲》,观摩一下里面的大胸,都说是波涛汹涌,很壮观的干活。可左找右找都是枪版,这明显会影响到我对张艺谋所追求的宽阔胸怀的领悟,只能等碟版。说句实话,挺想看《面纱》的,不为别的,光听这名字就觉得挺有文艺气息,不像《云水瑶》,一听就象是琼瑶老大娘的作品。咱好歹勉强也是个有着文艺追求的四有青年,自然也得文艺一把。可周围的同志们和我相反,他们对于国外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东西非常的反感,根本就不下载这玩意儿。让我掏腰包去买碟,又舍不得。这时正好碰到一哥们电脑上有个《墨攻》,乍看了一眼,挺清楚,里头还有王志文。王志文咱清楚,他的业务水平很过硬,而且演心理变态的人物是他的拿手好戏。因此就拷了下来,准备好好欣赏。在刘德华出场之前,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影片。音质清晰,画面中肯,梁王的儿子小梁同志长的很有古典风范。王志文放下酒杯说道“螳臂当车,不如早降” 的台词功力,可谓叫绝,同时也充分表现了梁王对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恐惧,悲伤与无奈。不过对于“墨家军”的称呼,有点茫然,可能是一种当时很流行的称呼,比如孔子带着成千上百的徒子徒孙,到处摆摊砸场子,或许当时的人们会称呼他们会“孔家军”。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并没有说在刘德华出场之后,这部影片就不成功了。正好相反,在刘德华掀开他的头巾之后,一个伟岸的形象就渐渐的显现出来了。这部影片不再仅停留在古代题材上。导演、编剧、演员三位一体,将一部超现实主义意识流的爱国主义影片发挥的淋漓尽致。
首先请看刘德华身上的厚大的围巾。不知大伙儿去过北京没有,那儿有个挺神圣的地儿名叫天安门广场,上头竖着一根挺长的棍儿,叫人民英雄纪念什么的。下头是手艺人雕的画儿。里头就有刘德华,披着大围巾,剃着板寸儿,慷慨激昂,痛贬时弊,告诉人民群众:誓死不当亡国奴。导演移花接木,将刘德华放到战国时代来了。不过这也不难理解,《夜宴》套用的是《哈姆雷特》,《黄金甲》套用的是《雷雨》。《墨攻》的主创人员本着继承发扬的革命传统将五四运动移花接木了过来,可谓用心良苦。
其次好像里头有个外国人,具体这外国人跟刘德华是什么关系我不清楚,因为我对于意识流的片子一向采用意识流的方式观看。不过这个人物更加印证了我对于这个片子所要表现的内容的看法。我个人认为这个外国人的原型应该是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大梁,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将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大梁土地而尽自己的一份心意。这是什么精神?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最后影片的画面上刘德华带着一帮小孩儿往外走。小孩是啥?小孩就是祖国的未来啊。说得有文化一点,那就是革命的火种啊。至此为止,我可以断言,《墨攻》所要表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先驱的努力和心酸。赵国代表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梁王映射的是蒋介石同志。刘德华代表着革命先驱。刘德华同志发起了一场人民战争,将赵国侵略者赶出了大梁,但是革命的果实却被梁王窃取了。最后,刘德华同志带领着革命的火种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最终梁王的白色反动政权被觉悟了的人民所推翻。精彩!
非常感谢盗版的同志们,让我不用花钱就上了一堂爱国主义的教育课。上中学小学时看完一部这类题材的片子就要写观后感。年纪这么大了,还是不敢忘本,老老实实的写出来。还是那句话:思想工作不能放松啊! 呵呵,
楼主写得好!
《墨攻》我也看过,
用诙谐的语言这样写出来还真有意思!
建议斑竹加威望! 楼主对<墨攻>这部电影有自己独特的分析,特别是站在历史的高度看问题:至此为止,我可以断言,《墨攻》所要表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先驱的努力和心酸。
但是楼主也要懂得妙笔的版规,编辑一下自己的帖子吧,把字体设置为3号,希望楼主多来妙笔发经典帖子。
引用第2楼adang181017于2007-01-30 09:30发表的“”:
但是楼主也要懂得妙笔的版规,编辑一下自己的帖子吧,把字体设置为3号,希望楼主多来妙笔发经典帖子.
不好意思,下次改过 看了楼主的观后感,打算欣赏一下这部电影.也许能有不一样的体会 哈哈,思想够活的,不知楼主平日看事物的角度都是如此新颖 个人感觉伤城比墨攻好看 我看了,只有一个感觉,就是好人难有好报!挺伤感的。 看过《墨攻》,很多人都说没意思,全片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甚至给人的感觉是一个调的背景和流水账一样的故事情节。但是,看过以后思考过的人就会有这样的感觉,这部电影还是很有内涵的。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烽火连片的年代,小国之间的侵略变成唯一的一种历史进程方式,强国吃弱国,连年的战事不仅让百姓无辜的受苦,害怕,甚至连梁王这样的一国之君都害怕战争。
对于楼主所说的影片隐射新民主主义革命似乎有点意思,刘德华代表革命先驱,代表进步的力量应该说很有道理,但是梁王是不是代表蒋介石呢?虽然蒋介石对外也主和,但是跟梁王的主和并不一样,蒋介石的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让我们以为蒋介石就是惧怕帝国主义入侵者,其实没这么简单,当时老蒋也只是想借助国外(主要是美国)的力量助自己一臂之力战败共产党,而并非是惧怕帝国主义,而梁王确实是惧怕被赵国所灭,是纯意义上的投降主和。再说,赵国代表日本帝国主义也有不合适的地方,毕竟蒋介石当时怕的不是小日本,而是老蒋定位必须先“安内”再攘外,所以其所有政策出发点都是围绕这个。但是关键时候老蒋还是很有中国人骨气的,连共反日。所以说,梁王的主和和老蒋的主和还是有点区别的。
客观的说,《墨攻》是一部很有内涵的影片,但是里面刘德华的造型在那个时代是不是合适倒似乎有点意思。按当时那个年代-——战国,不管男女都应该是蓄发的,而刘德华却留起了三寸板寸的发型,是不是能被当时的人所接受?不要说那个时代了,就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候,都有“宁可断头,不可断发”的所谓的精神在。也许鲁迅是真的时代的先驱,留了板寸,但是当时的墨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做法就不知道了。刘德华在影片中似乎还差那么一点点的历史沉淀。
一部好的电影真的需要慢慢回味,体会,推荐大家看一下 个人感觉一般般
字体为什么要三号,这个规矩让我一直觉得很困惑。 以前版本的帖子字很小,看不清~ 思维活跃,影射史学,好. 《墨攻》充分印证了这样一句话:一只狼率领的一群羊打得过一只羊率领的一群狼! 楼主还是比较幽默的呢
这个片子我看完就觉得实在是浪费时间,现在的中国大片追求的是脱离现实到一个虚幻的故事里面花无数的钱请演员+无数钱道具衣装+无数钱投入广告+无数钱电脑特效=大片,现在看不到结合实际而肯投入多点精力和钱的片子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