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aul 发表于 2007-1-17 20:29:11

民企原罪的中国式分析

民企原罪的中国式分析



  关于变革中的中国社会经济问题讨论,有一种类型比较普遍。那就是在经过天马行空似的众说纷纭之后,因为现实利益的博弈和问题本身的特殊背景等,最后导致两种以上几乎不可能调和的对立观点出现。
  近期一波接一波的民企原罪探讨似乎也属于这样一种问题,但细细品味可以发现,对中国民企原罪问题的延伸探究,在以一种特殊角度作为民营经济观察切入点的同时,实际也在逐渐成为一个非常有实际意义的公司分析工具。换言之就是,独特的中国民企问题,有时只有从特殊的中国式分析角度才能真正解读清楚,当中国民企发展到一定阶段大量在海内外上市的背景之下,这种分析的价值将愈加显现。
  香港的证券市场融资为何会出现偏爱大型国企,而对内地民企在港上市则表现得较为审慎?这或许和前些年就开始出现的民企风波不无关系。随着欧亚农业、远东生物制药、上海地产、中国特纤、格林柯尔等诸多民企在香港证券市场纷纷凋零,民企的声望自然也是一落千丈。在没有涨跌停限制的香港股市中,泡沫和谎言堆砌出的神话破灭速度是很快的,以中国特纤的崩盘为例:2002年11月26日,在短短十多分钟内遭遇抛盘的中国特纤股价就从1元多港币跌至0.089港元。而根据2004年的一份中国特纤清盘资料显示,中国特纤的现金、厂房机器设备和其他资产合计仅剩10万元左右,可见投资者和银行贷款自然是血本无归了。
  其实不仅是在香港股市,在内地的A股市场上,一些民企资本玩家们捅下的窟窿和斑斑劣迹也是屡见不鲜。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历史的作用就是要对当前有所帮助”。而对于大中型民营企业资金链出问题的征兆,有人曾经历史性地总结出这样几个特征:突然开始高调频繁出现在媒体或者登上所谓的富豪榜,以及将总部迁出发迹地前往某某金融中心等。这已经在托普软件的宋如华、德隆的唐万新等身上得到应验。与资本市场和原罪无关但是却非常有趣的是,通过以上特征来看近期陷入银行追债风波的江苏某建筑民营富豪,莫非也是因为符合上述“资金链断裂规律”而被认为资金链出了问题?
  良莠不齐是数量庞大的中国民营企业整体现状的真实写照,对其过分神话和过分妖魔化的两种极端倾向显然都有失偏颇。企业运营发展的资金来源,银行和资本市场是两个重要通道。厘清近期由银行贷款、资本市场等相关问题牵扯出的民企原罪问题中的脉络、规律,不仅是一种更真实了解中国民企的独特通道,对于完善民营企业的整体发展环境也是有益无害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企原罪的中国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