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唐随笔
诗云: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唐人的古韵犹在,大国之风威哉,霸皇之相盛哉.大唐帝国的赫赫武功包容在诗人豪迈的文字里,飘洒于中原民族昔日的光荣中,自此而诞生了一个不朽的大唐神话.由腐烂的隋王朝灭亡开始,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唐,出现在世界诸国的面前,唐帝国延续时间之长,对后世影响之广,在中华2000多年的历史中都是不多见的.,唐的风韵,唐的开明,唐的文化,唐的一切一切,都成为后代中国学者乃至世界上其他国家学者所追求和探寻的无尽宝库
唐的影响,波及到后世的方方面面,一时难以尽论,单就其早期军事方面来说自大的举动主要有这样几点:
与北方的作战:唐建成了一支强大的作战精锐队伍,征服了长期为害北中国的突厥一族,灭亡了西突厥,完善了北部的防御机能,使丝稠之路畅通无阻,密切了中国和西方世界的交流和往来,。这种中原国家对游牧民族的反击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并不少见,如汉代和秦代都曾做过同样的事情,但真正能做到在较长的统治时期内对北方民族保持强势地位的王朝却仅唐一家而以,史实记载:隋文帝封突厥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启民统率东突厥部众,为隋守卫北方边境。六○九年,启民死,子始毕可汗立。这时,隋炀帝正在掀起天下大乱,割据势力纷纷出现,没有一路军马能够形成统一全国的力量,中国陷于四分五裂状态。始毕利用这个形势,大量招收来自中原的避难人员,组成了一支精捍的部队.接连征服了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等地方做为作属地,一时拥有带甲者近40万,成为北中国一支强大的势力.割据者如薛举、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之流,都开始向始毕称臣献媚,请求援助,始毕也给他们一些附加性支持,以助长其割据势力。从中原的分裂中谋得好处。隋炀帝曾企图用计谋分裂突厥,但是都被始毕一一识破,隋王朝的努力终归于失败,踞隋书所记炀帝的这种收买和破坏行动分别有数次,从赐封官爵到金银美女等等手段都曾使用过,但是始毕可汗一发现隋的这种策略就马上进行反攻,结果却是隋国的不少边将投靠到了突厥一边。隋文帝之初,中国因统一而强,突厥因分裂而弱,现在恰恰倒过来,突厥成为操纵诸割据者,制造战乱的中原强敌。在旧唐书中曾记录:炀帝于雁门为突厥所困,太宗应募而救援,几经死战,方保炀帝之安.隋末之时,来自北国的强大对手突厥已是心腹大患,不仅割断着中国和西域的联络,而且常常进行有南下入侵的劫掠活动。至中原大战毕,唐帝国建立之初,突劂人抓住机会大举入侵,唐王朝的边镇无力抵御,突厥的颉利可汗一路南下,破大震关,入晋州,已经威协到了唐的首都长安,唐太宗太宗亲率六骑到渭水,与颉利隔河相会,以诈兵之计方使其归退。这一事实充份体现了唐初突厥人军事力量强大。六二四年,唐帝国已经消灭了境内的诸割据者(朔方郡割据者梁师都除外),中国重新得到统一,国力恢复,中原开始对突厥采取主动,准备发动军事进攻。六二九年,唐太宗任命李靖,李勣、柴绍、李道宗、卫孝节、薛万彻各为行军总管,分六路出击,兵力共十 余万人,统受李靖指挥。突利可汗见势不好,率先入朝,颉利因而愈加孤立。六三○年,唐军大破突厥军,捕获颉利可汗。东突厥残部有些投薛延陀,有些逃往西域。由此确立了唐朝无上的权威,西北部各族纷纷来朝,唐太宗从那时起就被称为天可汗,旧唐书载:夏四月丁,御顺天门,军执颉利以献,自是西北诸藩皆咸请上尊号天可汗。唐君成为西部乃至漠北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以后唐朝皇帝都以天可汗的名号来统治漠北,以显上国之威。西突厥在657年为唐高宗所灭,至此,来自突厥的威胁解除。唐的北方做战成功。
朝鲜半岛的征伐战:首先这是一场侵略战争,因此失败也就不足为奇。强大的唐朝数次对小小的高丽进行讨伐,然而却并未讨到多少便宜,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战争的胜负并不总是以国力的强弱为主的。六四二年,高丽西部酋长泉(姓)盖苏文(名)杀高丽大臣百余人,又杀国王高建武,立高藏为国王。泉盖苏文专擅国政,用严刑立威望,高丽内部自然不能相安。唐太宗觉得有隙可乘,六四四年,唐王决定亲自率兵往攻。群臣多上书劝阻,褚遂良建议说,派二三猛将率兵四五万出战,即可成事,不必亲往。唐太宗不听,御驾亲征,派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战舰五百艘,载士兵四万三千人自莱州泛海向平壤。派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步骑兵六万及一部分西北方胡兵向辽东,两军合势并进。又令新罗、百济、奚、契丹配合唐军分路击高丽。六四五年,唐太宗率诸军自洛阳出发到幽州。李勣、张亮两路都获有战果。唐太宗亲到辽东城下督战,唐兵破辽东城,又取白岩城(辽宁辽阳市东北)、盖牟城(辽宁盖平县。唐军百计围攻安市城,守城人坚守不屈,这时候天气寒冷,草枯水冻,粮食又快用完,兵马无法久留,战无不胜的唐太宗只好从安市城下退兵回国。唐军夺得十个城,掳获辽、盖、岩三州居民七万人,算是这次战争的收获。这次高丽军坚壁清野,唐军冻饿而死者甚众,尸骨堆积如山,然而唐的君主仍不肯认败,公元六六零年,高宗派苏定方等人再次攻打百济,663年百济全境被占领,形成了合围高丽之势。六六八年,唐军攻破平壤,终建安东都护府,然而反抗的声音却一直不断,至武则天时代,唐的势力退出朝鲜半岛,高丽终于复国,唐帝国的一切努力化为泡影.
唐初进行了军制改革,唐完善了隋的府兵制,扩大了募兵的规模,以节度使的出任地方的统帅,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共置府六百三十四,关内外诸府统归中央十二卫统率,一小部分归东宫六率统率。府分三等,上府兵一千二百人,中府兵一千人,下府兵八百人。统兵官每府设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三百人为一团,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民年二十服兵役,六十免役。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应用。兵士应征入府服兵役,兵部按路程远近给番。节度使总览藩阵军政大权,虽然在当时起到了攻固边防的作用,然而为藩镇做乱埋下了祸根,同时也使后来的宋朝皇帝吸取了教训,建立了庞大的官撩机构来制约地方的权力,间接的导致了军权和政权的分开,使得出现了宋朝虽文冠天下,然而沙场常败的可笑场面。以下为唐初的节度使划分关内、河南、河北、河东、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另外,除府兵外,还设立了如神策军和英武军,神威军等等名目的禁军,由皇帝亲信执掌,数目一度扩至15万。为日后宦官专权留下了天然的凭借。
在兵器和作战工具方面唐也进行了一系列动作:一,铠甲的变化,唐最著名的明光铠改革了过去简陋的铠甲做法,明确的将甲分为护胸,护背,护腿。护臂四部分,其材料也变为质量教好的钢铁,大大增强了唐军士兵的防护能力和做战能力。二唐样大刀的流传,由环首刀演化而来的横刀和陌刀曾在唐军中风行一时,横刀为战刀,多用于砍,刺,灵活而好用,颇受好评。两面开刃的的陌刀常用于军阵中,陌刀队列阵于前横向密进,大刀纷落敌阵,每击都讨得数人毙伤,所向无敌。有说法称日本的武士刀就是参考唐刀而制,略加变化而成,然而史料缺失,难以考证。三,剑,唐时的剑改变不大,但已退化成了身份的饰物,真正用于战场杀敌的并不多,“昔有大娘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剑成了民间娱乐常用的工具,渐渐的让位给了更加实用的唐刀。四。唐弩的改进,唐人将人力的脚踏弩发展为牛拉的机动弩车弩,不仅提高了机动性,也提高了做战距离和威力。装置 1张拉力 860公斤的巨弩,有 7个发射槽,最远射程超过 1公里,中间槽所用的箭有 1米多长。对比同时代西欧的弩箭,无疑要先进的多。
五。唐代船的发展,唐代造船技术已经相当精良,船身普遍使用铁钉钉合,石灰桐油添塞船缝,结构十分坚固和严密。此外,唐代还发明了轮桨、水密隔舱和水罗盘。轮桨的样子很像水车,安装在船舷两侧,每对为 1车,以轴相连,水手踩动轴上的踏板,轴转带动轮桨划水,是螺旋桨出现前最高效的推进方式。水密隔舱技术,则利用彼此隔绝的船舱,使漏水的舱室不至轻易危及整条船的安全,这项技术至今仍是船舶不可或缺的。精良的船只确保了水运后勤的补给对大规摸渡海做战提供了可能。
盛唐的武功之强,打破了中国的兵种弱化理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着对四周诸国的绝对权威,这在中国史上,乃至世界史上也是不多见的。盛唐的军事改革则不断的被后来的几个朝代乃至欧洲的一些国家所学习,7世纪的唐王朝永远是后世中国人所怀念的强盛时代。
此文网络上到处都是,希望兄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发文要有版权才行不然社会就乱了。 楼主是否编辑一下,看得我眼花哦!而且好像没有“原创首发”四字,呵呵! 网络小说俗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