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本计算的背后[原创首发]
《荀子•王制》中说“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以此论当前所谓“教育产业化”,则大亦哉!国家赖教育成就其富足、文明,百姓以之为求生发展的救命稻草。如果仅仅出于部门利益,或者以国家经费不足,让家庭承担其难以承担的成本,学生只是感恩父母,而对国家,尤为漠然,甚或因掠夺而心生怨恨,国民教育则失却了基础。教育成本的高额计算,在教育依然依附于政治缺乏自主性。教育亦难成为服务,而只是一种管制手段,甚或社会分层的过滤器,外部不自主,内部不竞争,对上献媚,对下肆虐。学生与学校之间缺乏博弈的条件,也难以实现帕雷托最优的均衡。教育成本无论如何计算,不能只说国家为此付出多少,而不看百姓为此致贫、蒙羞或被拒之门外。作为垄断部门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既劣又差,而以各种借口遏制私学兴办和文化传播,其情其理何在?须知,孔子之伟大在力行私学,有教无类,使得文化由上层贵族社会把持而散播民间,终成文化复兴之大势。今读书诸君何不深思而呐喊之?! 由此一言,深感equality大侠文采功底之深厚,眼光之犀利,希望和你有更多的交流。对君所提出的问题,谈一点管见:
1.“上溢而下漏”这一点,下漏在一定地区和一定阶层是属实的,上溢就不太符合当前的情况,近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很大部分是有国债和贷款得来的,所以,国家总体钱并不多,至于外汇储备,这是应该的,腐败的财产转移,这对国家的财富并没有增长,而是财富的转移。
2。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一点更是言重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力不是在削弱,而是在逐渐的增强,从经济增长和我们的外交可以看得出来。所以君暂时不必担心我们有亡国的危险。
3。鄙人认为教育产业化在当前的中国是要不得的,会引发更深层次的教育不公平和人作为人的片面发展,国家不会这样做的,当前来看,政府的行动是谨慎的。
4。“国家赖教育成就其富足、文明,百姓以之为求生发展的救命稻草。”国家的富足是靠科技,靠各层次人才,国家的文明靠的是高素质的公民。所以教育应该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并行,当前的社会大的偏向是教育陷入了功利化的深渊,这是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我们高速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包括离婚率等社会深层次的问题。
“百姓以之为求生发展的救命稻草”。这一点鄙人不敢苟同。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深入和各种禁锢的重新解开,“百姓的”选择正日益多元化,就我眼光所及,当前群众的选择有实用化的倾向,分为两种:第一部分是农村人,他们看到大学或更高的教育不能带给他们相应的回报,也就是楼主所说的收益已经不能弥补成本,也就是说不划算的情况下,让孩子选择他们认为更好的方式从事他们认为合适的职业;另一部分是城市人,凭借先天和在人才市场的优势,他们觉得应该让孩子接收更高层次的教育,以能进入更好的市场和选择更好的职业。这就是教育经济学上所说的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所以我以为把教育视为救命稻草的时代随着开放已经不存在了,不受教育能吃饭,有饭吃的不再以此为目的而去受教育。 引用第0楼equality于2007-01-13 23:00发表的“教育成本计算的背后[原创首发]”:
学生只是感恩父母,而对国家,尤为漠然,甚或因掠夺而心生怨恨,国民教育则失却了基础。教育成本的高额计算,在教育依然依附于政治缺乏自主性。教育亦难成为服务,而只是一种管制手段,甚或社会分层的过滤器,外部不自主,内部不竞争,对上献媚,对下肆虐。
学生不会因为教育成本出自谁而只感恩父母对国家默然,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家庭和学校还有社会共同的责任,况且现在来说基础教育基本由国家承担,国家在为教育公平正做着以前任何时代都没有过的努力,即使是大学也由国家负担一大部分,学生不感恩父母和国家是人文教育不成功的结果,是有很复杂的因素在里面的,现在不感恩父母的人也很多;而国家对教育成本的分担问题没有做到最好也是因为各种计量因素的困难和国家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中国的教育历来都是政治的附属物,为政治服务的,几千年来除春秋战国外无不如此,而当时的教育百家争鸣也是由于国家的不统一。现今教育也是经济良好运行的手段,这一点应该看到。这是有当前的中国国情和长期社会心理决定的。教育也正由以前的管制手段而逐渐成为一种调节手段,而后会变为服务手段,当然这是有条件的,当政府职能转变后才能真正实现。对于外部不自主不敢同意,不是事实,内部不竞争,对上献媚,对下肆虐这是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残留,是早而有之的。 zhaoshua兄知言善论,偶论做解读,避免误解。
1、"上溢”不在多少而在“溢满”是指国家财富超过GDP的速度增加,其滥用,可以从审计风暴和好大喜功的项目管窥一二。
2、“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若此处指什么亡国,确属不当。我的意指是国家内部的认同和内聚力,外部的软硬实力和对于和谐世界建构的贡献问题。
3、“百姓以之为求生发展的救命稻草”——用稻草表明教育对于百姓人力资源提升和自由发展的重要性而言。所谓“不受教育能吃饭”,窃以为期期不可。 “不能只说国家为此付出多少,而不看百姓为此致贫、蒙羞或被拒之门外。作为垄断部门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既劣又差,而以各种借口遏制私学兴办和文化传播,其情其理何在?须知,孔子之伟大在力行私学,有教无类,使得文化由上层贵族社会把持而散播民间,终成文化复兴之大势。今读书诸君何不深思而呐喊之?!”
一起再说一点吧:
国家为之付出的教育经费一直一来都没有达到最低底线,即国民生产总值的4%,可能是因为委员里懂教育功用的少或是其他?我们不得而知。百姓为教育致贫、蒙羞或被拒之门外这个我还真是没有看到,我看到的只是小学毕业或没受过教育的远比现在的一大把博士挣钱多,时代不同了,要用动态的观点看问题了。我们的报酬跟我们的贡献到任何时候都是成正比的,只是各个时代的评判标准不一,得到的实惠自然有差别。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这个意思,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所作的事情而得到自己想要的,当前应该是这样。
至于公学多而私立学校少,这个是事实。归根接底还是我们的发展时间短,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时间远远少于美国的发展时间,这个是不能这样比的。比较应该用横断面来比。我们的老祖先们就给我们留了这么多,什么都要我们自己探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最感觉可惜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垃圾发展,错过了两次宝贵的赶超发达国家的机会。看看我们的电视剧吧,让人无奈的是穿黄马褂的古装片还是在愚弄着我们,无形中左右我们的价值观。问题是当官的所知太少,什么办法呢?
当前的情况是:公立学校远远的满足不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人们日益苛刻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一方面领导意识不到搂住所说的教育的好处和公学的弊端,另一方面办私立学校的处境艰难且发展不如我们所愿,主要还是资金的问题,当然也有办私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因素。这样导致老百姓没有对教育的真正的选择权。所以公民选择权问题才是教育的最终问题,在这个背后则是民主的问题,即决策由谁定,谁拥有权利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政治问题。
所以,所有关于教育的宏观问题都可以追踪到此,不是人民教师的问题,不是学校的问题,而是当权者的意愿问题,而当权者代表多大范围的利益决定着教育为谁服务。
至于呐喊,我想从我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我们没有作出宏观决策的权利时,呐喊的声音是微弱的。唯一我认为可行的就是:不论你在哪个行业,只要你踏踏实实的去认真为国家做贡献了,那么我们所期望的高质量的教育和教育公平就可以快一点实现,这是历史的潮流,也是民主化的进程,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所有人做的越好,经济发展越快,教育就有越多的投入,这个过程就会越短。我引用胡适的话说:少谈些主义,多作些实事。当代教育研究者恐怕最缺乏的就是这点吧。 呵呵,文学功底和理解力太差,有不当之处万请见谅,望兄以后不吝指点。还想和你多交流呵呵。
没想到网络大侠竟然功力这么高,甚是佩服,难得一见啊 1.百姓为教育致贫、蒙羞或被拒之门外这个我还真是没有看到——网上太多啦,任意搜搜看,放弃的、返贫的、挨饿的、自杀的……
2.少谈些主义,多作些实事——没有主义,是看不到问题的。
3.当官的所知太少,什么办法呢?——公民社会的形成可以有效遏制官僚的分利,回归公共利益本身。
4.我们的老祖先们就给我们留了这么多,什么都要我们自己探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要什么都怪罪祖先,也不能宣扬什么鸵鸟策略。 课本上有句话经常这样教导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理论来源于实践。 多谢equality大侠指点,领悟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