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发展与展望
http://www.dajun.com.cn/gusfengk.htm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仲大军
2007年1月11日
近些日子我国股市经历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惊心动魄,新年开盘的第一天成交量居然放大到1200多亿,股指大幅起伏,一天之内股指跌宕上百个点,深市几百个点,沪市两度上冲2800点。种种迹象都暗示着中国股市孕育着巨大的躁动。
但这股躁动的力量来自何处?它又为何躁动?我在数篇文章中已经指出,自2006年拉开的这一波股市上涨,一是对5年熊市的报复,二是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已经积聚到了足够的资金实力。那么这实力到底有多大?最近吴敬琏先生的一席话可以加以解释,那就是当前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有8万亿元资金留在市场,在乘数效应下,等于有30万亿元的热钱在市场中兴风作浪,这导致了去年的房地产热和当前的股市狂潮。
如此巨量的资金存在,怎能不导致股市狂涨!但这种疯狂式的上涨有没有它的合理性呢?我在《股市暴涨与通胀压力驱动》一文中已经指出,适当的股市上涨有利于缓解实物消费领域的通货膨胀,给热钱以出处。当然这也是无奈之举。
而证券业的研究机构可是醉心于股市的大牛,国信公司今天在上海发布新年投资报告,认为2007年沪市上涨的高度应在3600-3800点之间。对于市场上目前两种决然不同的意见,孰是孰非?下面我从宏观和远期两个角度对中国股市的未来走向做一判断。
一、中国是个极具投资实力和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国家
为什么说中国在这个历史阶段是个经济仍然高增长并极具投资实力的国家呢?主要是因为中国今后十年仍然面临着新增人口的压力,另外,中国是个低工资、低生育但高储蓄的国家。这几个因素再加上外国直接投资使中国在这一历史阶段的投资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先看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低生育率对家庭储蓄产生的影响,由于只有一个孩子,抚养程度较低,使得家庭的抚养支出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家庭的储蓄率。由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就进入了低抚养率(老年人口也比较少)历史阶段,这种状况使我国得以积蓄下足够的资金用于生产建设投资。
看一下我国的人口出生表,就可以发现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就进入了一个出生高峰期,从1985年到1995年这10年间,我国每年平均出生人口大约2600万,这个时期出生的孩子到了今天大都开始工作,这就使我国的劳动力供应在今天达到了顶峰。人口和劳动力的增加必然导致经济的高增长,因此,在下一个10年里,仍然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
从低工资角度看,由于劳动力供给充足,市场性的选择就把工资压到了极点,再加上中国企业员工缺乏劳动权利的保护,劳动收入更是一直处于极低状态。这导致了我国出现了西方国家历史上都未出现的现象:资本收入大于劳动收入。
这种情况使中国企业的储蓄占GDP的比例在近些年里直线上升,从1996年的13%上升到2006年的大约22%。企业有了钱便可以大手大脚地投资,由此导致了我国的投资率在近几年里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连续几年占GDP的45%以上。
由于我国是个工资收入较低而劳动收入水平更低的国家,这导致我国的收入分配拉开了较大差距,低收入者由于钱少不敢消费,而高收入者由于钱多,消费不了,只有储蓄起来。这就使我国的储蓄率也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峰----每年大约占GDP的50%。如此高的储蓄率所产生的结果,除了投资就是出口和资本输出。因此,我国近些年里既是资本大量外流的国家,又是资本大量进入的国家,但惟独不是股市活跃的国家。
二、中国是一个资本大量外溢的国家
近些年里,中国不遗余力地在招商引资,但实际上中国本身的资金已经多得不断地外溢。这个外溢的数目有多少,让我们来计算一下。中国每年吸引直接投资500亿美元,但近六七年来,中国每年平均购买海外的政府债券大约在500亿美元左右,两者数目几乎相抵。
然后就是中国的资本净流出,具体表现在外贸顺差上,最近六七年里,中国的外贸顺差在4000亿美元多一点,平均每年600多亿美元,相当于每年流出近5000亿人民币计算的GDP,这是中国资本以实物形式的大量外流。再加上资本转移和海外投资,这一块中国每年资本外流量保守地估计也在500多亿美元。
这两块加起来,中国每年流出大约1万亿人民币的GDP。但是近几年由于人民币升值,吸引了大量外部投机资金涌入中国,最近三年里至少有2000亿美元的投机性资金以各种方式进入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抵消了国内资金的外流。如此算来,中国近六七年间每年的资本净流出在300-400亿美元之间。
这还是在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外部投机资金大量涌入情况下产生的结果,如果不是人民币升值预期,那么我国这些年里资金外溢的程度会更大!
在高储蓄率和高流动性的情况下,如果股市依然沉寂,那肯定是不正常的。于是,自2006年以来,我国股市终于一反常态,开始了报复性的上涨。当资金不能继续外溢,就只有在国内市场上进行表现。而这种表现就是连续几年的房价上涨和2006年和2007年的股市大涨。
三、中国货币量增长的前景以及对资本市场将产生的影响
目前国内的资金十分充足,每年的广义货币量都在以平均18%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的广义货币M2已经达到35万亿元左右,其规模已经接近GDP的两倍。如果广义货币的增长速度继续以18%的速度增长,那么当我国的GDP在10年后的2017年达到50万亿元的时候,广义货币量将达到140万亿元。
这是一个既不保守也不夸张的估计。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我国的GDP也在不断地进行价值膨胀,十年间由于人民币升值因素导致的GDP价值扩张,将使我国的GDP在十年后达到8万多亿美元。这一规模将超过日本,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第二经济大国。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然后我们再来看我国的资本市场建设。当2007年第一个交易日沪市股指站上2700点的高度后,沪深两市的市值估计已经达到了9万亿元,而当股指上涨到2800点时,沪深两市的市值已经突破10万亿元,其规模已经接近香港股市。并且,我国两个资本市场的市值规模已经达到我国GDP的50%。如果以目前发达国家的状况看,市场达到GDP的水平甚至超过GDP的规模,那么中国股市还有一段距离。
2009年,我国的货币总量将达到50万亿元左右,GDP将达到26万亿元。按这种资金规模如果有5万亿储蓄资金转移进股市,便可以将股指推高到4000点,将沪深两市的市值打到30万亿元。因此,不用从10年的眼光看问题,只从5年间的变化看中国股市,便可以看出未来股市的发展态势。
目前,香港股市的12亿港元市值规模刚刚跻身于世界各大股市的第七名,而就目前沪深两市的发展态势看,一年之内,将把香港股市甩在身后。中国股市的目标是在5年内跻身于世界前几名的行列。
未来十年,估计到2017年时,我国上海股指估计将达到8000点,2020年股指估计可达到10000点。这一前景既不渺茫,也不容易。中国还要时刻警惕各种金融投机造成的风险。
四、未来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十年,
中国要面对风险防范
未来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十年,也是中国股市发展的关键十年。如果中国能平稳地度过这十年,中国将走入一个平稳的增长期和发展期。
那么,从什么角度说未来十年将是一个不平静的十年呢?首先值得关注的是资本市场泡沫化,第二是汇率变动和国际投机,第三是国内经济减速。
先来讲第一个因素。由于这一历史阶段我国的资金相当充足,很容易导致证券市场出现炒做过度和泡沫化。如果泡沫化程度相当严重,会直接影响到实物经济。
第二,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升值是一个普遍现象,当这个国家发展起来后,当这个国家摆脱掉急需外汇而导致的畸形低汇率之后,其货币必然与其货物的真实价值相回归。而在其货币价值升值的过程中,外部的投机资金必然进来参与。在这一时期,这个国家会出现资金充足而富余的现象,但一旦这个国家的货币升值结束,外部资金会转移到其他地方,由此会造成这个国家的资金链断裂、资本市场退潮、实物经济受影响等现象。因此,中国要特别注意这一过程的风险。
第三,中国经济的周期问题,我国进入本世纪后,经济进入了又一个高增长的历史阶段。目前看,这一波高增长已持续了四年,估计将在2008年之后回落。实物经济层面发生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资本市场,特别是宏观经济变化对企业效益带来的变化很可能影响到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热情。
因此,未来十年,中国股市所面临的几个基本问题需要当局在宏观面上采取稳妥的手段来加以防范。
------------------------------------------------------------------------------------------
参考文章:
郎咸平再出惊人言论 称QFII是更厉害的庄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 01:23 信息时报
股市改革、银行改革……在过去几年,我国的金融改革如火如荼,但在近日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培训中心主办的“第二桶金.财务策划论坛”上,著名学者郎咸平再出惊人言论——中国引入QFII是想倡导长期投资和基础研究的,可是,其实QFII是比国内庄家还要厉害的庄家,是互相勾结的庄家。
银行改革:不是太晚而是早了
2006年是中国银行( 4.93,-0.17,-3.33%)业体制改革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中行、工行纷纷上市,银行业集体上市的号角越吹越响。但郎咸平指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不是太晚,而是早了。他认为,银行改革是不可能单独进行的,只有企业质素持续提高,法治化建设持续推进,银行慢慢才会变好。但是,法制化和经济环境的改善,这两个前提都没有做到就随意进行金融改革有非常大的危害,因为国家货币政策实施的前提是银行的配合,如果把银行的股权都卖了,等15年以后,没有银行会配合政府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就会失效。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目前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比较浮躁,以为股份制改造可以解决任何事情,但实际上银行经营不好是经济规律的结果,如果把花旗银行放在15年前的中国一样会有40%的坏账。“为什么5年前高盛、美林不来中国收购银行,而今年却抢着收购?”郎咸平指出,这是由于他们看到了中国法治化建设已经开始,经济质量正在提高,而且现在的银行价格也是最便宜的时候。
QFII:比庄家更厉害的庄家
2006 年,QFII走完了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三年的试点历程,迎来了转折之年。截至2006年12月末,QFII中国A股基金的最新资产规模达到37.72亿美元,直逼300亿元人民币。QFII在中国的市场影响力正与它的规模一起与日俱增。
但是,郎咸平指出,中国股市引进QFII的原因是认为他们是做长期投资和基础研究的,想借此引进先进的投资理念,可是,其实QFII是比国内庄家还要厉害的庄家,是互相勾结的庄家。
“东方的老虎会吃人,西方的老虎一样会吃人,QFII进来后,同样会操控股价,这是香港市场已经证明了的事实。”郎咸平分析道,国际游资曾经炒作H股,当时由于香港联交所规定机构投资人持股量10%以上才需要汇报,所以并没有发现国际游资的炒作,直到2003年4月1日,联交所突然宣布5%以上持股量也要汇报,国际游资炒作才暴露出来,他们大部分持股都在5%~10%之间。
吴敬琏:流动性过剩导致牛市 30万亿热钱逼加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 02:08 东方早报
是什么让股市在疯涨?当年曾抛出股市赌场论的吴敬琏又一次“一剑封喉”———国内30万亿的过剩流动性资金在兴风作浪。吴敬琏日前在港指出,央行已然是力不从心,下一阶段加息已无可避免。
“望国内经济界和决策层都不要沉溺于‘加息情结’。”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当下加息不仅解决不了流动性过剩,而且会造成新的流动性,不可轻动。
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牛市
根据一项最新统计,截至去年年末,A股市场的场内个人和机构存量资金超过6778.8亿元,达到年初的3.02倍。其中,去年12月A股市场就出现资金“冲刺进场”现象,单向流入逾千亿元。
钱从何处来?吴敬琏日前在香港表示,中国境内目前的流动性过剩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中国目前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合8万亿元人民币,而央行只发行了2万亿央行票据冲销,即还有8万亿元资金留在市场,在乘数效应下,等于起码有30万亿元的热钱在市场中兴风作浪,这导致了去年的房地产热和当前的股市狂潮。“如果没有过度流动性的存在,这样的(牛市)过程是无法持续的。”前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也持“流动性牛市论”的观点。
可以试想一下,目前中国股市的市值刚突破10万亿元,而考虑到大多数法人股不太可能大规模出售的因素,可以流通的部分可能只有10万亿元的几分之一,按照谢国忠的说法,大约也就在2.5万亿元左右。而吴敬琏所说的30万亿元流动性只要有个1/5流进股市,即使考虑继续扩容的因素,6万亿元新增资金就足够股市再狂涨200%左右,达到7000点-8000点这样的疯狂高度。
“我估计在市场走到那一步之前,政府就会进行干预”。谢国忠说得相当坦白。
加息可能性有2/3
央行上海总部本月9日发布2006年上海货币信贷运行报告称,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形势分析,中国银行( 4.93,-0.17,-3.33%)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
流动性过剩问题显然正引起央行的高度警惕。继去年三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央行上周末宣布,将从2007年1月15日起再次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9.5%,以巩固调控成效。但在很多专家看来,上调一次准备金率也就能回收1500亿元左右,和当前流动性过剩的规模相比,只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央行也曾指出,在流动性较多的前提下,小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是一剂猛药,而是属于适量微调。以吴敬琏的30万亿元流动性说估算,如果仅靠提高准备金率,央行要连续提高200次才能将30万亿元回收完毕,而这显然是不可行的。
在瑞士出席国际清算银行会议的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即使在此次上调准备金率后,国内流动性仍然过剩,不排除采取包括加息在内的更多控制流动性措施的可能性。
吴敬琏表示,央行目前可以利用的行政措施已渐渐力不从心,下一阶段将无可避免的要加息。但他也指出,尽管理应如此,但作出加息决定的不在央行,因此很难说在未来半年内会不会加息。瑞士信贷亚太首席经济学家陶冬也预计,最近六个月内央行在上调1-2次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可能有1-2次的小幅加息。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则在最新报告中预测,今年央行会再度2次加息,每次27个基点。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则指出,调整准备金比率是央行目前较为偏好的流动资金管理工具。预期准备金比率于今年仍将上调三次,每次50基点,调高至11%,而利率于未来数月进一步上调27基点的可能性则为2/3。
泡沫崩溃绝非危言耸听
对于一片加息呼声,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却认为,目前国内经济学界仍然有着浓重的“加息情结”,凡是经济过热,必然去指望加息。“但加息能改变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么?”彭兴韵反问称。
彭兴韵指出,加息不仅对控制流动性无太多助益,而且会造出新的流动性。加息过后,将导致中美利差缩小,本就对人民币升值趋之若鹜的海外热钱将由此更大规模地涌入中国,“这无异于抱薪救火”。彭兴韵同时坦承,提高准备金率对控制当前的流动性效果也不大,“在我看来,只要汇改不取得新的突破,提高准备金率也好,加息也好,再怎么闹腾都解决不了问题。”
彭兴韵指出,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症结还是在于国际收支过大,改变的惟一办法只能是从减少国际收支入手,“别无他途”。“只有汇改才能治本,其他措施至多也只能治标。”彭兴韵表示,如果汇改不取得突破,未来几年流动性过剩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届时酿成的苦果将无法料想,“资产泡沫崩溃绝不是危言耸听”。
(早报记者 张明扬)
热钱酝酿2008年新亚洲金融风暴 中国需高度警惕
2007年01月05日06:45 来源:人民网
警惕2007热钱:为2008年酝酿新亚洲金融风暴?
张庭宾
在时间洋流从2006流向2007、2008的金融海洋上,突然翻起了一朵夺目的浪花,让世人有机会一窥海面下暗流汹涌的方向。2006年12月18~19日,泰国爆发“一日货币战争”——18日晚,泰国央行下令,从19日起,实施外汇无息存款准备金的系列举措,以增加热钱进入成本,缓解泰铢升值压力,预防热钱大进之后再大出之时的金融悲剧重演。
热钱当即犀利反击,19日泰国证交所指数(SET)暴跌14.84%,市值蒸发230亿美元,泰国央行当日宣布取消上述管制措施。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泰铢因热钱撤离暴跌不同,此次是泰国央行意在打“预防针”,但一日败北,还是让人大跌眼镜。毕竟当年泰国央行抗击了近两个月,如今卷土重来的热钱显然已更加强大,先拿泰铢“祭旗”。
这就引发一个巨大的悬念。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时,从泰国开始的一系列多米诺骨牌倒下至中国戛然而止。在金融基本封闭的中国内地坚强后盾之下,香港与投机热钱两度决战,热钱知难而退。如今,假如更加强大的热钱再度冲击而来,中国能否依然安然无恙?
中国金融“围城”不再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而,我们不能以中国昔日免于亚洲金融危机为由,推断出中国明日无忧。十年来,中国的变化惊人,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下称“工行”)之变最为突出——谁能想到,2006年12月25日,工行市值达到2142亿美元,已经超越汇丰银行,成为全球第三大的上市银行。29日,工行市值跃升至2511亿美元,再赶超美国银行,晋级“亚军”,距离市值“冠军”——花旗银行2740亿美元也仅一步之遥。
在中国“世界工厂”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过去两年中,中国的金融改革全面突进,与国际金融一体化加速,昔日封闭而独立的“围城”大半已不复存在——国际金融市场已直接或间接(通过香港)同内地银行、股市、汇市建立全面连锁反应机制。
此时此刻,这样的问题已不容回避:假如热钱再次冲击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内地能否置身事外?假如工行股价在香港股市大跌,内地股市和金融系统会发生怎样的连锁效应?一旦热钱发动新亚洲金融风暴,它们的套利机会在那里?中国如被动应战,怎样在这场零和(乃至负和)博弈中胜出?
这并非杞人忧天。截至12月29日收盘,工商银行(601398.SH,1398.HK)A股在过去5个交易日上涨幅度接近30%,市盈率达到41.2倍,市净率4.21倍;H股市盈率33.68倍,市净率3.33 倍。而同时的汇丰银行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13.45倍、2.07倍。
值此投资者高度亢奋之际,必须有人保持冷静的头脑,就工行内地、香港的市净率分别比汇丰银行高103%、60%给出合理解释。
市场人士目前提供的答案有这样几个:A.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商银行获益最大。这个回答将漫长的逻辑链条省略了,并不有力。而汇丰已进入内地,同样可以部分搭载“中国号”列车,并可能在中高端客户市场与工行竞争。B.工行上市后,公司治理水平提高,盈利能力将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高有利于内“守”,而“攻”取利润的能力非一朝一夕之功。C.工行的内地网点最多,价值最大。然而,这是一把双刃剑,在当今网络金融时代,营业点众多也意味着成本更大,包袱更重。D.内地股指期货即将推出,对工行股价有上推作用。这可以解释A股市盈率高于H股,却无法解释H股市净率会高出汇丰60%。E.中国内外资所得税并轨消息出台,有研究认为,工行的利润率可由此增加10%以上,但这个解释并不足够。
最后的理由是:一、2007年人民币较大幅度升值预期推动。二、工行股价已经出现一定高估,并且两者相互影响。
升值压力“醉翁之意”
人民币升值到底会对人民币资产价值的重估作用几何?从简单的汇率换算上看,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以美元计,净资产就上升1%。但现实并非如此,这种净资产的上升必须经过兑换完成,并变成实际购买力,方才有意义。鉴于工行绝大部分业务均在内地,至少在三五年内,其美元资产持有比例不可能太高,这期间,人民币兑美元的上升势头是否逆转还是一个问号。如果逆转真的发生,则现在推高工行的能量有多大,届时摔跌它的力量就有多大。如此先扬后抑,需要一个前提: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大幅推动人民币升值。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则先要给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入“罪”。如今这种舆论已经铺天盖地——世界经济已失衡,中国贸易顺差是罪魁,人民币低估导致贸易顺差,为赎“罪”,中国必须将人民币升值,而且是大幅升值。
在笔者看来,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首先,在WTO框架中,各国完全有权力选择各种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况且各种汇率政策的选择,并不存在谁更好、更先进的问题,只有更合适的差别;其次,所谓的世界经济已经失衡的判断是单向的,现在中美间的贸易不平衡确实存在,但中国的外汇储备购买了大量的美元金融资产,中美间双向是动态均衡的。
如果从中美经贸关系的现实收益来看,美国受益远超中国。简单举个例子,假定原来美国生产一双耐克鞋要支付成本20美元,从中国进口只要4美元,这样美国就获得16美元的净收益(减亏也是收益),而中国每双鞋获得的净利润可能只有20美分。如此,美方就获得了16.2美元新增收益蛋糕的98%,中方仅获得不足2%。
“中国制造”不仅这样巨大地补贴美国消费者福利,中国的外汇储备也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债,给了美国人丰厚的利率补贴——实际上,格林斯潘掌管美联储的18年,美国之所以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奇迹,经济周期理论几乎“失效”,究其根本,除了新经济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制造”给美国带来的巨大实惠。
为什么某些美国人士不仅不感恩,反而一再逼迫人民币大幅升值呢?原因不外有三:一、这给了贸易保护以口实,以逼迫中国企业支付更多的反倾销税、诉讼费,进一步侵蚀中国企业微薄的利润。二、逼迫中国购买更多贬值中的美元,为美联储增发货币买单。三、以此威胁利诱中国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空间,扩大资本项目开放,为热钱大进大出创造条件,以诱发中国金融系统,特别是国有银行尚待解决的隐患,制造一场新亚洲金融危机,以之摧毁中国的金融系统,进而遏制中国的战略崛起。
在工行上市之前,相信前两个是主要原因,而此后,第三个正在上升为核心动机。原因在于,2006年,中国证券市场的IPO募资额第一次超过了美国,令华尔街为之震惊。与“世界工厂”和美国金融虚拟经济高度互补不同,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将与美国金融市场产生竞争,换言之,某些美国人乐见一个中国“世界工厂”,但未必希望看到一个亚洲“华尔街”。
1985年日本“广场协议”之后,亚洲就曾经失去了一次成就“国际金融市场”的机会。
“定海神针”不容动摇
工行得以上市成功,再一次显示了中国昌盛的国运。包括工行在内的中国三大行上市,正值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并酝酿对伊朗动武之际,石油危机连带美元危机一触即发。不少国际投资者为分散风险,向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转移了大量的资金,而三大行的上市刚好满足了他们这种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三大行上市,仅仅意味着它们向现代市场化银行转变开始,其曾经的隐患,除了政府已冲销的部分,其余并不会自动消失。事实上,随着人民币业务放开,汇丰等外资行将利用其成熟的经验和国际网络,与工行争夺高端客户;工行内部减员增效也尚未见大动作;其员工激励机制至少短期内还是奢望。简单地说,银行系统仍然是中国经济和金融中较脆弱的部分,接下来盈利能力的提升才是真正艰苦而细致的新“长征”。
在太平洋彼岸,随着高盛前CEO保尔森就任美国财政部部长,美国调整了国家战略,对外缓和中东局势,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回落;国内对通货膨胀更为强硬,房地产市场降温,美国经济开始主动调整。华尔街思路再次主导美国政治经济。
在全球资本市场,以华尔街为核心的国际热钱,很像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的铁蹄可以践踏别族的城池,掠夺他人的财富,不计后果,但对自己的发源地总是眷恋有加——除非他们失去了控制权。如今他们还会再次出击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他们曾在墨西哥、巴西、英国、东南亚、日本、俄罗斯等地屡屡得手。
如果他们真的要发起一场针对中国的“金融战争”,除了自身力量比10年前更强大之外,中国金融也已经更加开放:A.中国内地和香港股市基本实现价格联动,而资本进出香港完全自由;B.中国内地股市激活,2007年可能大幅跌宕,热钱进入中国不再担心投资收益率,尤其是股指期货推出时存在巨大的套利空间;C.目前香港实施的是与美元基本固定的联系汇率政策,而内地实施的是小区间浮动汇率政策,这里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隐患;D.热钱进入已较难控制,而热钱离场基本不存在障碍……况且,中国的资产价格已开始出现高估苗头,金融资产价格在2007年可能继续抬高。
当然,他们的眼前还有一个巨大的障碍,那就是人民币汇率的浮动空间还不够大,这使得他们撬动人民币汇率、香港联系汇率、内地股市、香港股市、中国金融资产价格之间杠杆的强度不够,另外微幅的人民币汇率空间对他们变现离场非常不便。
因此,2007年币升值幅度和汇率浮动空间是否扩大,已经成为中国能否预防和抗击亚洲金融危机卷土重来的关键高地,一旦这一战略要点失守,中国资产泡沫会加剧放大,而今,所谓“中国后奥运衰退”的舆论已经时隐时现……
可以想象,2007年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大于以往的任何一年,因为维持现在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不变,中国就拥有“定海神针”,而它也恰恰是热钱及其背后政治力量的“眼中钉”。中国需要为捍卫这根“定海神针”下最大的决心,因为不会再有什么比失去它的后果更加严重。
在2007年新年钟声敲响之前,泰铢惊变已经敲响了警钟,对于可能酝酿中的新亚洲金融风暴,中国需要高度警惕!(第一财经日报)
国际热钱“横扫”新兴市场A股明年有望领跑亚洲
多家外资知名机构认为,由于人民币升值和内地经济强劲增长吸引海外资金不断涌入,中国内地股市明年有望继续领跑亚洲。今年,内地股市的涨幅位居亚洲第二,仅次于越南股市。
热钱滚滚入市 股指将稳步走高
因人民币加速升值,资金源源不断流入股市,因此市场欲调还涨。不过,由于多头能量一时释放过多,故预计今日大盘震荡整理的可能性较大。后市还将走高。548亿不会成为天量
(责任编辑:胡立善)
上证指数虚高引发反思:谁来为股指期货护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 03:45 第一财经日报,陆媛
不断上涨的上证指数再一次面对市场关于“虚高”的议论,而相关部门的一些人士也认同了这种看法,中信证券(28.1,0.40,1.44%)等研究机构甚至建议停止上证指数的继续发布以降低市场风险并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006年上证指数涨幅为130.43%,2007年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摸高到2847点。证监会一位官员上周向《第一财经日报》谈到其个人看法时表示:“上证指数是虚高的,不能真实反映整个市场,当初规则的设计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形势,比如以总股本加权、新股上市首日涨跌幅计入指数等。我国股市的上涨主要是由股权分置改革和实体经济增长所推动的,其中还包括人民币升值等一些复杂因素。股市上涨是真实的,但上证指数是虚高的。这两个问题必须分开分析。”
对上证指数因为自由流通股占比小的杠杆效应人们早有认识。最近大盘新股频频上市,使得指数的杠杆效应夸张到了极致,上证指数不能真实反映市场全貌。市场人士认为,上证指数的设计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指数的杠杆效应明显;第二,指数的风险过于集聚于少数行业或股票。上证指数以总股本计算的方式使得指数运行过度依赖于个别行业甚至个别股票。例如,上证指数中第一大权重行业金融行业占40%强(但其以自由流通股股本计算的市值占比仅有17.9%),金融行业如果出现调整,整个市场就有逆转的可能。因此,不能忽略这样一个风险,如果个别行业或者个别权重股如工行出现估值过高的情况下,其波动引起的杠杆性风险会加倍放大。
作为编订上证指数的机构,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一位人士昨日向记者表示认可上证指数虚高的看法,并解释说:“可以看看沪深300(2070.684,3.59,0.17%)(2071.036,3.94,0.19%)等其他的指数,得靠自己做判断,不能只看一个指数。”
上证指数与沪深300指数的相关性很高,几乎是在引领沪深300,这不利于股指期货今年春天的推出,一家大型证券公司的研究人士认为。他昨日表示:“上证指数的问题也是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不能完全算是过错。上证指数也曾在特别的环境下失真,现在只是比较明显了。如果如监管层所说,股指期货今年年初推出的话,那要在这么高的点位上推出,这对市场有太大影响。”
中信证券由徐刚、程伟庆、郗峰组成的策略研究组昨日发布一份研究报告称,应当停止发布上证综指,一方面可以杜绝利用工行操纵上证综指进而操纵A
股市场的可能,另外一方面用自由流通股加权的成份股指数替代上证综指,可以还市场系统性风险衡量基准的本来面目。
“上证指数的缺陷有可能将工行等个股的风险转嫁给整个市场,一旦工行从非理性上涨回归理性下跌,将刺破上证指数的虚涨泡沫同时对整个市场产生重大打击。”中信证券一位研究员解释。
据中信证券计算,截至2006年12月27日,由于总股本加权效应、股改除权效应等因素,上证指数虚增415点。
研究人士们还担心上证综指将加大股指期货的“可操纵性”,由于沪深300指数的行业分布比较均匀,权重个股比重较小的特点,被选为明年推出的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管理层希望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具有良好的“不可操纵性”。但是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沪深300指数与上证综指走势密切相关,目前两者相关关系维持在97%的水平,历史上最低也在85%左右。
史上第二大成交金额 港股国企指数惨跌418点
2007年01月05日08:1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李亚
在获利回吐盘的打击下,香港股市昨日扭转强势,恒生指数以下跌390点收市,成交金额高达765.12亿港元,是有史以来的第二大成交金额,仅次于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入市对阵金融大鳄所创下的单日最高纪录。而A股复盘后走好的消息也未能刺激国企指数表现,该指数当日惨跌418点,跌幅3.89%。
内地金融股成为股市下跌的动力。交通银行(3328.HK)下跌8.4%,中行(3988.HK)及工行(1398.HK)在创下新高后均下跌近4%。中国财险(2328.HK)跌6%,平安保险(2318.HK)更是下跌超过8%,中国人寿(2628.HK)则下跌4.425%至27港元。
“港股新年后的强劲表现,主要受热钱流入所推动。新年的前两个交易日,有不少主要股市包括纽约、东京及内地股市因假期休息,促使资金集中流入港股,热炒内地相关的概念。热钱短期内会否逆转的忧虑,将成为股市短期回吐或抑制短期进一步上升的借口。”香港东美证券联席董事曾永坚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曾永坚指出,有投资者开始怀疑股市大涨有否实际基础因素支持。半信半疑的市场状况,成为当日股市波动的主要原因。“以企业盈利增长能力计算,恒指2007年的预期市盈率大约13倍,反映现值并非昂贵。由于港股距离主要企业业绩公布期还有两个月时间,市场对企业盈利增长能力有质疑。”曾永坚指出。
凯基证券执行董事邝民彬则认为纽约股市投资信心不足也影响了港股昨日的走势,邝民彬说:“美联储12月份会议记录显示委员忧虑通货膨胀以及经济放缓同时出现,打击投资者信心,前日的美股交易因此抹去早段大部分升幅,这种效应也传导到香港。”
时富资产管理联席董事姚浩然则指出,港股升至现水平基数已增大,因此难免出现波动。不过,他认为第一季度环球经济表现是健康的。另一方面,美股或继续有收购合并消息,企业盈利的良好增长也会给股市带来支持。
香港道亨证券发表研究报告预期,恒生指数2007年底见22000点,国企指数则上摸12000点,比2006年底收市分别升10%和16%。“人民币升值、税制改革、A股市场持续复苏、内地经济强劲、行业加快整合、3G发牌,以及2008奥运等都是中资股走强的催化剂。”道亨证券指出。
道亨证券表示,恒指目前以2007年预测市盈率17倍交易,比5年来平均的15.5倍要高出10%,但仍低于历史高位的20倍;国企指数则以2007年预测市盈率21倍交投,虽然估值高昂, 但在A股市场持续高走下,相信会维持强势。
(责任编辑:郭玉明)
一次胆战心惊的考验:天价!天量!过山车!
2007年01月05日08:14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新年首个交易日股民在喜收“利是”的同时经历了一次胆战心惊的考验
天价!天量!过山车!
中国股市今年第一个交易日遭遇了过山车行情。上证综数、深证成指全天振幅分别达162点、294点。
当日早盘两市股指高开,沪指开盘即拿下2700点,随后一路上攻,10时54分更将2800点踩于脚下。盘中中国国航、中国石化、中国银行相继涨停。下午股指有所回落,尾盘股指急速跳水,沪指重回2600点,中行涨停被打开。市场人士分析,港股下午开盘急挫,国企指数大幅跳水,工行、中行、国寿午盘即开始振荡下跌,对A股投资者必然产生心理影响。事实上,昨日A股尾盘急跌主要是港股金融板块的牵引。
昨日上证综指最高上摸2847.61点;收报2715.72点,上涨40.25点,成交863.6亿。沪指盘中和收盘均创历史新高。深证成指收报6705.34点,上涨58.20点,成交355亿。两市成交量突破1200亿元,再度刷新了去年创下的900亿历史天量。当日沪市421家上涨,385家下跌;深市257家上涨,303家下跌。两市共19家个股涨停。
揭秘尾盘15分钟缘何大跳水
除了创历史新高和历史天量,昨日最让市场关注的是尾盘15分钟的大跳水。
昨日14时37分,工行突然直线下坠,中行等权重股相继打开涨停板,股指旋即展开尾盘跳水走势,工行瞬间跌幅超过4%,中行则由涨停板直至翻绿后,才由大单略微拉起,股指亦随之止跌,最终收出一根带长上影线的“倒锤头”。
从14时37分至14时51分,不到15分钟时间,沪指从2816点跌至2687点,跌幅高达131点。
尾盘暴跌原因何在?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这与工行等“大象”近期涨幅过快积累较多获利筹码有关。
摩根士丹利亦警告称,A股将在未来6个月内面临回调,资金推动的银行等大盘蓝筹股将首当其冲。
另有观点称,由于大盘蓝筹属于期指推出后的战略必备,主力必然围绕相关品种反复运作,不排除有实力机构调整品种结构。
平安证券投资策略部负责人罗晓鸣认为,银行股近期持续上涨之后,市场短线资金获利回吐,是昨日A股尾市跳水的主因。目前市场权重主要由银行股掌控,银行股权重已占到沪市总市值约40%,只要银行股一旦出现大幅震荡,大盘必定出现上蹿下跳的走势。
民生证券张志民表示,昨日尾市大幅跳水原因有三:一是银行股跳水带动权重股下跌;二是香港股市当日盘中大幅下挫的“传导”;三是两市成交放至1200亿历史天量,引发投资者对市场资金面的担忧。市场一旦稍有风吹草动,股指就可能出现大幅震荡走势。
前瞻----后市将向何处走
罗晓鸣分析,昨日两市成交量突破1200亿,刷新了去年两市900亿元的成交天量。目前两市流通市值约24000亿元,这一成交量相当于市场5%换手率。历史经验表明,若市场接连出现两次5%换手率,市场出现阶段性头部的可能性较大。如去年5月15日和16日两市连续放量,股指出现了一轮持续数月的调整。也就是说,如果今天两市成交量再度突破1200亿元,两市则极可能出现阶段性头部;若两市成交量维持在1200亿元以下,甚至一直维持在1000亿元左右,两市大盘走势还将持续造好,只是股指震荡的幅度可能更高。
相对乐观的看法则是认为元月行情仍将延续强势特征。“强势格局仍没有改变,短线有震荡,但仅仅是技术性调整。”申银万国市场部副经理钱启敏这样认为。
“当宏大的浪潮已经形成奔袭之势时,没有其自身能量的衰减,或者没有相当大的外部阻力,其上涨趋势将不可逆转。显然,我们还没有看到这两种状况。因此,元月行情仍将延续强势特征。”天相投资分析师认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