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帆 发表于 2007-1-9 00:05:25

西轴合资之痛

作者:CCTV.com   文章来源:CCTV.com   点击数:286   更新时间:2007-1-8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1月07日


[焦点访谈]西轴合资之痛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2001年,德国FAG轴承公司与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富安捷铁路轴承有限公司。通过合资-控股-独资的“三步走”策略,该合资公司的技术、品牌、市场最终全部被德方控制。

   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地处宁夏银川市,是大型国有骨干企业。他们产品中的铁路轴承一项,合资前占全国市场的40%,利润占全公司的40%。他们的NXZ商标是国家驰名商标,利税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支柱大户。

   2001年,本着“市场换技术”的意图,西北轴承与德国FAG公司合资,合资公司中,中方占股份49%;德方占51%。中方以土地、厂房、设备、品牌、市场及生产资质入股,德方出资852万欧元。合资公司投入运转,但人们很快就发现,FAG公司前两年并没有进行技术改造和有效管理,同时还架空了中方管理人员。第一年,合资公司亏损980万元,第二年,又亏损1300万元。

   连续两年亏损后,中方没有资金继续增加投资。这时,德方立即出资买下中方原来的49%股份,合资公司变成独资公司。改成独资后,富安捷公司的产品迅速通过了美国和英国认证,开发了国际市场,生产检验技术得到提升,原来的亏损也变成了赢利。中方丧失了品牌、市场、生产资质等多年打拼的成果。

   西北轴承的工作人员认为,当初谈判时草率签约,盲目求成埋下了日后失败的苦果;有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为了政绩,急于求成,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像西北轴承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并不鲜见,有些地方已经成了外商吞并中资企业的一种套路。

[详细内容]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焦点访谈》。

  从1980年5月1号,第一家合资企业诞生以来,我国累计利用外资6000多亿美元,兴办几十万家合资企业,他们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有些地方的有些企业在合资过程中,也走过了一段弯路。原国有企业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就在反思自己的合资之路。

  解说:

  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地处宁夏的银川市,是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当地人都叫它西轴。他们的产品中铁路轴承一项,占全国产量40%,;利润占全公司的40%,他们的NXZ商标也是国家驰名商标,地税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支柱大户。1996年他们成为轴承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后,在2001年又要成为宁夏工业里的首家合资公司了,合资对象是德国的FAG公司,要合资人家有先决条件,就是要控股。

  李树明 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最难谈的一个焦点就是关于控股权的问题,德方当时提出来就是说他必须控股,如果不控股他就不来。

  解说:

  妥协的结果是中方占股份49%,德方占51%。

  李树明:

  他就比西轴多了两个点,但是这两个点就恰恰决定了合资公司所有的经济运行。

  解说:

  答应了控股条件谈判成功,中方以土地、厂房、设备、品牌、市场以及生产资质入股,德方出资852万欧元,当时合6000多万人民币。合资公司投入运转,但西轴人很快就发现不对了,企业是双方的,怎么什么都没有中方说话的份?

  李柏如 富安捷铁路轴承(宁夏)有限公司原中方副总经理:

  从来没有听取过你的任何意见。

  记者:

  也就是中方在这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在那边基本没用?

  李柏如:

  没有任何人听取过。

  记者:

  那这个副总在那儿干什么呢?

  李柏如:

  给我安排的最具体的一件事是什么事,修它那个FAG公司的围墙。

  记者:

  所有这些和财富有重要关系的这些环节,你有发言权吗?

  翟建华 富安捷铁路轴承(宁夏)有限公司原中方财务主管:

  没有。

  记者:

  任何发言权都没有?

  翟建华:

  对,任何发言权都没有。

  记者:

  也就是说这个钱怎么花全听德方的?

  翟建华:

  对,对。

  记者:

  资金要调走也听德方的?

  翟建华:

  对。

  记者:

  跟你打招呼吗?

  翟建华:

  不打招呼。

  解说:

  其次,在技术上也看不到什么进步。

  记者:

  您在富安捷干了多久?

  任学军 磨工:

  我在富安捷干了三年,合资之后。

  记者:

  生产铁路轴承的时候,您当时看到用的图纸是哪儿的图纸?

  任学军:

  是原来我们西轴厂的图纸。

  记者:

  还是原来西轴的图纸?

  任学军:

  对。

  记者:

  生产设备是哪儿的设备?

  任学军:

  还是我们以前的设备。

  记者:

  西轴的设备?

  任学军:

  对,它没增加设备。

  解说:

  当初合资协议上,对方还有100万欧元的无形资产技术投资呢,这到底是什么呀?

  李柏如:

  我就没见到这100万欧元的无形资产是什么东西。

  解说:

  就这样公司的经营不但不能发展,而且迎来的是迅速的亏损和萎缩。

  李树明:

  他当年亏损了1400万,这是他给我带来了49%的亏损,大约是六七百万的亏损,这是一块。再一个就是说,他对我公司直接造成的影响,就是我减少了大约1.5亿到2亿的销售额。

  解说:

  对于亏损原因双方各执一词。

  记者:

  我们注意到合资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出现了连年的亏损,您觉得这个亏损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戈尔格·霍夫曼 富安捷铁路轴承(宁夏)有限公司总经理:

  轴承等于是我的销售价格,就是不能来承担我自己的生产成本,包括我自己的原材料这块,就是这整个加起来,会比我的销售价格要高,所以当时我们的决策就是我要尽可能减少我的产量。

  李柏如:

  对中国的国情根本就不理解,对银行,包括上级政府,方方面面的关系。

  记者:

  市场。

  李柏如:

  对,市场。

  解说:

  第二年又亏损1300万,连续两年亏损后,面临的是双方要增加投资,问题就出来了。

  李柏如:

  先是合资,他是51%,我们是49%,这是维持了两年,这两年全力以赴的亏损,头一年亏损980万,第二年亏损1300万,到了第三年要求双方按比例配股增资。

  记者:

  他提出来增资?

  李柏如:

  是,要流动资金。

  记者:

  咱们这边增不起?

  李柏如:

  增不起,增不起只有把我们所占的49%股份卖了,到第三步就是他独资了。

  解说:

  你出不起钱,就只能卖给我,马上合资就变成了独资,这个独资可不仅仅是股份卖给了人家,随着流走的还有更大一堆宝贵的东西。

  记者:

  整个一个西轴连设备,带品牌、带市场、带技术全部卖了2900万?

  李树明:

  对,再加上原来的3100万的设备费,加在一起就是6000万。

  记者:

  而你这49%的股份拿回来2900万,也就是你正常运行时候的一年半左右的利润?

  李树明:

  对,应该是这样的。

  解说:

  改成独资后,这个富安捷公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品迅速通过了美国和英国的认证,开发了国际市场。从德国富安捷公司提供的图片对比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从厂区面貌到生产检验技术,从合资时的亏损到现在的营利,整个是旧貌换了新颜。

  记者:

  刚才看到一张旧的2003年的是吗?

  陈新苗 富安捷铁路轴承(宁夏)有限公司生产支持总监:

  对。

  记者:

  你是2002年来的?

  陈新苗:

  对。

  记者:

  这个车间是从什么时候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陈新苗:

  2004年的年终。

  记者:

  什么时候开始动手改造的呢?

  陈新苗:

  2004年年初开始改造的。

  记者:

  也就是说改变成独资的开始就进入了改造?

  陈新苗:

  是。

  记者:

  通过您刚才放映的图片和我们到车间的参观,一直到看到产品的实物,发现从2003年年底结束了合资之后,整个企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们想问的是,这一切的变化为什么不能发生在合资期间呢?

  戈尔格·霍夫曼:

  整个公司的改善不可能一步完成,我必须是逐渐地循序渐进地来完成这个改进。

  记者:

  可是我们现在看到还是这个厂房,还是这些工人,还是这些设备,你们生产的产品已经开始开拓国际市场了,并且前景良好,我们也有疑问就是这种良好的市场前景,在双方合作的时候,为什么没能出现?

  戈尔格·霍夫曼:

  在当时的情况下,当时的队伍,当时队伍的理念,包括整个公司的体系来说,当时要达到一个国际水平是不可能的。

  富安捷公司从2004年改为独资开始日新月异,但这些已经没有我们什么事了,除了西轴公司的损失之外,它作为西宁夏的支柱企业,我们还该关心一下宁夏的税收损失,据税务部门提供的数字,2001年没合资时西轴纳税额是3711万元,而合资的2002、2003两年纳税共67万元,这不能不让我们反省一下我们合资的目的是什么呢?

  李树明:

  我们原来西轴想的是,用我的市场,用我的品牌,用我的市场准入,来换你的技术这种善良的愿望,实际上这种愿望只是我们中方的一个良好的出发点。随着事情的发展不是按照我们的这种想法去实现的。

  记者:

  人家有这个愿望吗?

  李树明:

  那咱们就说不清了。

  记者:

  富安捷公司最早来到中国和西轴合作的时候,当时抱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愿望呢?

  戈尔格·霍夫曼:

  当时的意愿也是希望和西北轴承厂一起在中国铁路市场里面,这个领域里面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记者:

  我们的愿望是非常好的,也揣测对方可能也有这么良好的愿望,而我现在进一步想问的是揣测别人也怀着同样良好的愿望,我们做过分析、论证、调研,甚至用合同条款来约束他,做过这个工作吗?

  李树明:

  没有。据我所知是没有。

  记者:

  就是懵着一猜?

  李树明:

  想象着人家想来了,人家也想过来,我想着他来了,他是有他的所图。

  记者:

  是不是到了今天,都不能够准确地说出对方来跟我们合资的目的?

  李树明:

  现在都说不清楚,我现在都说不清楚。

  解说:

  在经历了这样的合资后,我们还该问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结果呢?事实反映出的是在当初谈判时,草率签约、盲目求成就埋下了日后失败的苦果。

  李树明:

  人家有一个专家组,人家的专家组把它(协议)做很精细,完全所有的合作条款,都是对人家德方非常有利的,然后这些东西做出来以后,我们没有认真地讨论,也没有把所有的合资条款一章一节地来去过一遍,而就是把这些东西做出来以后,翻译成中文以后,中方的代表就签字了。

  记者:

  我们既没有专家组,也没有律师团?

  李树明:

  对。

  记者:

  人家都有?

  李树明:

  对。

  记者:

  对于对方提出的合同条款,做过重大的修改吗?提出过意见吗?

  李树明:

  没有提出过修改意见,真正合资以后,我们把这些条款拿出来一页一页地翻,然后再做一些深入研讨的时候,才发现很多很多的问题我们都是吃了亏的,但是已经没有办法改变了,因为终归已经签字了。就是光我们中方代表当时签字的时候,在所有的当时每一页上都要签名,整整签了大约半天多的时间才把所有的字签完,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去看具体里面条款约定的是什么内容。

  记者:

  连条款都没有看清就签了?

  李树明:

  对。

  解说:

  这样的合资最后留给我们的只有教训,如果真能汲取这个教训也可以说是一个收获吧!

  王强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有大中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咱们合资企业在合资方面不能为了合资而合资,我们合资的目的是吸引资金,引进技术,增加财政税收,增加劳动就业岗位,如果这些目的达不到,合资就是一句空话。

  记者:

  从现在西轴的合资经历上看,您说到这几个目的有没有达到的?

  王强:

  我感觉到没有达到。

  记者:

  一个都没有达到?

  王强:

  都没有达到。

  记者:

  这个不能为合资而合资是个什么含义?

  王强:

  我感觉到还是为了政绩吧!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

  今天我们剖析西轴,就是希望提醒有关部门在合资中,一定要学会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还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让我们的企业逐渐成长为真正可以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

  好,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您的收看,并欢迎您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新闻线索,再见!

责编:马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轴合资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