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力量更胜基金净值
品牌力量更胜基金净值2006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当全部基金年收益率排名最终亮相的时候,可以发现,与2005年相比,排名前十的基金之中既有老面孔,更不乏新秀。
虽然仅凭单只基金净值高低不足以证明基金公司的整体实力,但是,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表明,在中国基金业短短的8年历史里,市场格局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并重新进行排序,没有一家公司能够连续几年保持绝对的领先。而且,随着银保基金公司的设立、合资基金公司深度介入以及外资方股权比例的不断提高,竞争只会愈加惨烈,优胜劣汰已无可回避。
据证监会统计,截至2006年12月21日,基金单位份额5900亿,资产规模近8000亿元,基金新增开户数是A股新增开户数的1.5倍多。基金扩张的规模几乎是过去8年的总和。而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的相关数据来看,截至2006年10月,资产规模最大的前10家基金公司管理资产占比高达54.76%。也就是说,少数的几家基金公司已经控制了一半以上的基金规模。2007年,强者恒强的现象会更加突出。
中国基金业发展到今天,基金公司一味强调做高净值与做大规模已经远远不够。基金过去的业绩并不能代表今后的预期。如果投资管理水平不高,没有优秀的投资管理人才,规模大也许反而是坏事。就在国内基金公司一心一意地做大规模的时候,上投摩根第一个提出要限制认购,确保旗下基金的运作与超水平发挥,并以此奠定其品牌影响力。
事实上,就在嘉实策略增长一天发行419亿元的同时,也有少数小基金资产规模严重缩水,面临清盘危机,也是公司品牌与明星经理人正向效应的体现。“419亿元意味着92万持有人的信任和我们的责任”。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感言。
2006年年中,《福布斯》中文版首次为中国基金“选秀”,除了重点考察基金稳健收益的能力以外,基金经理的稳定性成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此外,基金公司整体业绩以及公司股东和管理层的稳定性也是考查要素,一年内股东以及核心管理层发生变动的公司都被排除在外。
如果不想做昙花一现的流星,就必须从浮躁中回归理性,打造基金综合管理水平与实力。“品牌恒久远”,中国基金业基业长青之路刚刚开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