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者不来 发表于 2007-1-7 18:40:18

盘点2006:中国家电行业的悲情时刻

  经历了多年的竞争与积累,我国家电业竞争不断成熟、市场秩序日益规范、企业实力显著提升、技术创新初获进展,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家电业正在迈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然而,在行业发展进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符。这既可以理解为行业发展的印记,也可以看成是全球化、市场化进程中的蜕变。笔者以为,这些不足和缺失注定会成为2006年中国家电业的成熟标志。
  顾雏军案开审资本玩家败落
  科龙顾雏军一案终于在2006年开庭审理。尽管在开庭之后,顾雏军或绝食,或揭黑幕,或慷慨陈辞,尽管这其中夹杂着闹剧和是非,却始终都不能掩盖“以资本运作、报表作假等手段,对科龙、美菱等企业造成伤害”这一事实。
  以资本运作为手段,描绘海市蜃楼,最终被现实所击败,更无法阻碍我国家电业前进的大方向。目前,海信对科龙的并购已步入全面整合阶段。
  无独有偶,严晓群,这位同是顾雏军老乡的企业家,也在这场家电资本并购的大潮中败落,小天鹅已回归无锡市政府,小鸭、长岭的重组也被搁置,正在寻找新买家。
  对于中国家电业而言,不欢迎资本玩家,更不支持资本玩家在这一领域长久地通过虚假并购对整个产业造成的繁荣假象。随着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成熟与完善,供资本玩家发挥的舞台和空间也越来越小。这无疑将推动家电业在今后的健康运营,这也许是“因祸得福”。
  NEC退市日系手机撤退
  随着NEC宣告退出中国2.5G手机市场消息的发布,标志着日本手机企业已全线退出中国市场。之前,包括松下、索尼、三菱等在内的诸多日资企业先后宣告退出中国手机市场。
  究其原因,日资手机的产品设计和功能跟不上潮流、终端促销远离市场、价格偏高不适合主流人群等固然是重要因素,而日资企业决策层远离中国、本土化策略没有真正融入市场才是真正的根源。
  相对于韩系企业的产品设计新潮、市场推广多样化、价格布局合理,日资企业的败退早在预料之中。然而,面对韩资企业的异军突起,国内企业又应该如何突围,原有的“广告、促销、渠道”三大法宝能否继续发挥其效用?还是在等待与观望中守候?
  日资手机企业的溃败还引发了关于日本制造业现状的讨论。近年来,以索尼为代表的日本制造业在中国市场上面临着发展烦恼:产品质量问题不断、歧视性售后服务政策受攻击。无疑,无论是中国制造业的进步,还是日本制造业的阶段调整,都是不进则退。
  洋品牌用台湾屏,CTR退市引风波,彩电业神经质?
  2006年国庆期间,一级市场外资企业的平板电视销量全面反超国内企业,引发了国内企业的关注。产品功能全、技术强、外观靓,关键是价格优惠,令国内企业自叹不如。随后爆出的“外资平板电视采用台湾屏”引发了业内舆论大战。外资企业能否采用台湾屏?台湾屏到底好不好?我国企业又应该如何应对?这一系列问题都折射出我国企业在平板化中的尴尬:不掌握核心技术、本土化营销优势弱化、全球市场越来越平。
  与此同时,流传较广的CRT电视将在一年内全面退市的消息也再度触发了国内彩电企业的神经。不仅所有的主流企业出面辟谣,还郑重其事的宣告CRT仍是市场主流,退市没有时间表。
  一方面,国内企业不惜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推动平板化浪潮。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又希望保住CRT现有的市场份额。而“平板无利润、CRT利润高”的事实则解释了其中奥妙。
  国内企业在平板上到底有何优势?CRT老本还能再吃几年?在CRT与平板之间,中外企业正上演着一出双城计。平板化方向不可逆转,只有时间可以拖延。
  叫好不叫座变频沦为鸡肋?
  在我国已经发展多年的变频技术经历了推广和积累阶段,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变频技术最为普及的空调业,近几年的市场普及浪潮并未加速变频化趋势,市场占有率一直居低不上。特别是在举国建设节能型社会的背景下,定频空调的风光再度盖过变频。最终,导致变频空调在国内市场上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以变频专家自誉的海信空调,多年来高举变频大旗,精神勇气俱佳,却面临着专业化与规模化的平衡难题。要在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实施规模化发展。坚持变频路线,就难以突破规模化瓶颈。无疑,海信空调必须寻找到新的发展路径,才能实现自身壮大。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经历了多年发展和积累的变频技术,要想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就必须要在短期内实现大面积的推广普及。海信显然势单力薄。
  饮水机99.3%有毒闹剧还是真言?
  浙江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饮水机企业祈禧,公然抛出两大“黑幕”:一是国内使用量高达99.3%的有热胆饮水机“全部有毒”,二是传统饮水机才是所有家用电器中耗电的“隐形冠军”。
  此事不仅遭遇了同行的一致反击,还惊动了国家质检总局出面辟谣。同时也拉动了我国水家电产品,特别是热胆饮水机产品技术标准的修订和完善。因此,事件本身的真相已无足轻重。
  事件背后,我们却清晰地看到了存在于水家电领域发展的混乱和无序,其必然面临洗牌重组。同时还折射出我国家电业在20多年的发展中正在面临来自标准化的困局:一是无标准可依,二是标准落后于行业的发展,三是有标准却不知如何推广。此外,家电企业的市场营销应当如何做,也缺乏相应的规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盘点2006:中国家电行业的悲情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