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企的下一步
[评论]中国私企的下一步杰夫•代尔(Geoff Dyer)
当汉克•保尔森(Hank Paulson)去年9月首次作为美国财政部长出访中国时,他停留的第一站不是中国的权力中心北京,也不是金融大厦林立的上海,而是浙江的省会城市杭州。
许多世纪以来,以西湖和茶叶闻名的杭州一直因其精巧雅致的氛围,而受到艺术家和诗人称赞。但保尔森来这里却另有原因。
这座城市目前是中国蓬勃发展的私营经济的中心之一。作为高盛(Goldman Sachs)前任董事长,保尔森希望人们关注已在该地区得到释放的创业活力。
过去20年中,私营企业的崛起是中国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中最重要、也是评论最少的方面之一。
中国私营企业的确切数量难以计算,但据经纪公司里昂证券(CLSA)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推断,私营部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目前占中国GDP的70%,其雇员人数占劳动力总量的75%。
私营企业在两个地区尤为活跃——深圳的周边地区和浙江省。
深圳和广东省其它工业城市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要将其活力归功于毗邻香港的优越地理位置,以及港台企业家对该地区的大力投资。
相比之下,浙江则更多地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成功范例。杭州拥有一些它引以为荣的企业,其中包括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万向集团、在某些领域能与可口可乐(Coca-cola)抗衡的软饮料集团娃哈哈(Wahaha),以及获得雅虎(Yahoo)10亿美元投资的网站阿里巴巴(Alibaba)。
浙江省还拥有义乌和温州等其它工业中心。义乌批发市场可能是全球最大的批发市场(尽管充斥着假货),而温州则占据着中国制鞋业的大部分份额,同时也是打火机、领章和性玩具大型生产商的故乡。
当地商人表示,浙江繁荣起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被忽视了。这里没有吞噬能源和吸引北京关注的大型国有企业。与此同时,由于该地区自然资源稀少,加上耕地有限,人们必须更大程度地自谋生路。
万向创始人鲁冠球表示:“中国人有时会开玩笑说:哪儿有人,哪儿就有中国人。这句话套用在浙江人身上就是:哪儿有市场,哪儿就有浙江人。”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表示,他们天生就是做企业的。
直到1988年,政府才允许私营企业存在。在此后的很多年中,私企在法律上仍面临相当多的不确定性。
娃哈哈创立之初在杭州的一所学校里卖软饮料,并由国家控制,因为政府当时不允许私营企业经营此类业务。直到1999年中国修订相关法律后,宗庆后才买下当地教育部门的控股权。目前当地教育部门仍持有该集团44%的股权。
麦肯锡(McKinsey)上海办事处负责人欧高敦(Gordon Orr)称,近年来的法律变化使局面得到了极大改观,现在私营企业家在创办新公司时几乎不会受到限制,除非涉及电信、金融或传媒等受到严格监管的行业。
然而,仍有两个重大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影响私营行业的发展。首先是政治气候。在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担任国家主席期间,官方言论对私营企业家给予了巨大鼓励,并首次允许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
但自胡锦涛主政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将工作重点放在减少社会不平等方面。一些观察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私营行业面临着全新的政治压力。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China Mergers & Acquisition Association)会长王巍表示:“经过15年的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不满情绪已经大大上升。私营部门必须再沉默一些。”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黄亚生(Yasheng Huang)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对私营部门的态度仍有些矛盾,因为成功商人可能最终对其权威构成挑战。他表示,中国大力吸引跨国公司的原因之一在于,它们在政治上的威胁较小。
另一个不确定性是融资渠道。在浙江等地区,多数私营企业的创立资金都来自朋友、家庭或“地下银行”,而非通常将贷款对象集中在国有企业身上的国有银行。
有迹象表明,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工商银行(ICBC)表示,该行的贷款正越来越多地集中于中小企业,其中大部分是私营企业。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正在筹建面向中小企业的新机构。
然而,中国内地股市中的上市新股,仍主要为国有企业保留。如果大量私营企业想要突破只雇用少量人员的作坊式经营模式,它们将需要借助资本市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