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 “班下属县”如何解释?
在阅读《三国志·魏书》时看到杜畿传里有这样一句话:“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繇役,随时慰勉之。”其中“班”字作何解释?谢谢! 挨板子去了。。。。。。。。。 “班下”应当是同义连用,为颁布下发或布告等义。以下是《汉语大词典》的相关解释:
班2.颁布。《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游牝别羣,則縶騰駒,班馬政。”(SWB按:《吕氏春秋·仲夏纪》引此句,高诱注:班,告也。)《晋书·刑法志》:“四年正月,大赦天下,乃班新律。”《朱子语类》卷九十:“今學中儀,乃禮院所班,多參差不可用。”
下:14.颁布;发布。《战国策·齐策一》:“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宋叶適 《丁君墓志铭》:“凋年,先下穀直,刻銘秤旁曰:‘買物之權,惟利銖兩者亂之耳。’”
文献中多“班下”连用,如《后汉书·桓谭传》:“今可令通义理明习法律者,校定科比,一其法度,班下郡国,蠲除故条。如此,天下知方,而狱无怨滥矣。”(第959页)《三国志·魏志·三少帝纪》:“当班下远近,使知本末也。”(第147页)
“班下属县”,《二十四史全译·三国志全译》第282页译为“颁布命令给所属各县”,应该没错。
不知当否,请louselice^_^兄及大达批评。 引用第2楼swb于2007-01-03 13:07发表的“”:
“班下”应当是同义连用,为颁布下发或布告等义。
以下是《汉语大词典》的相关解释:
班2.颁布。《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游牝别羣,則縶騰駒,班馬政。”(SWB按:《吕氏春秋·仲夏纪》引此句,高诱注:班,告也。)《晋书·刑法志》:“四年正月,大赦天下,乃班新律。”《朱子语类》卷九十:“今學中儀,乃禮院所班,多參差不可用。”
下:14.颁布;发布。《战国策·齐策一》:“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宋叶適 《丁君墓志铭》:“凋年,先下穀直,刻銘秤旁曰:‘買物之權,惟利銖兩者亂之耳。’”
文献中多“班下”连用,如《后汉书·桓谭传》:“今可令通义理明习法律者,校定科比,一其法度,班下郡国,蠲除故条。如此,天下知方,而狱无怨滥矣。”(第959页)《三国志·魏志·三少帝纪》:“当班下远近,使知本末也。”(第147页)
.......
呵呵,難怪swb 君為Gossudar兄所稱本坛精擅语言学之高手,佩服。
未免灌水為版主不喜,稍提一句,狗尾續貂:此處“班”即“頒”(其實乃是同源,班頒一向音同;說文頒作攽、“攽,分也”;釋班為“分瑞玉),這是“布”的意思:廣雅“班,布也”;郑玄注周禮“頒,布也”。南北朝之前多言“班下”,之後多言“頒下”。實則同一。 引用第3楼停云于2007-01-03 13:48发表的“”:
此處“班”即“頒”,郑玄注周禮“頒,布也”。南北朝之前多言“班下”,之後多言“頒下”。實則同一。
我也這麼想。不過,「南北朝之前多言“班下”,之後多言“頒下”。」時間上則不敢肯定,但停雲兄這麼說,一定有其依據,能否多給大家解釋解釋。呵呵!我才是狗尾續貂。 偶基本同意诸位“班”诠“頒”,但的确很少见到两字因历史时期不同而异的情形,也很少见到“班下”的很多用例,孤陋寡闻。 引用第4楼yngwie于2007-01-03 14:01发表的“”:
我也這麼想。不過,「南北朝之前多言“班下”,之後多言“頒下”。」時間上則不敢肯定,但停雲兄這麼說,一定有其依據,能否多給大家解釋解釋。呵呵!我才是狗尾續貂。
呵呵,別人不了解俺,yngwie兄還不了解,俺是胡言亂語慣了的,而且就這一句還是被兄發現了,呵呵。
不過這裡“班”是“布”的意思,應當無疑。班下的例子swb兄擧過了,基本上都在南北朝之前,如前後漢書中頒下是比較少見的,;至於颁下,在宋人文集中曾見過一些,查了查書,五代史亦有,此后甚少見到班下。而三國志中“班下”與“頒下”混用,還是“班下”為多。所以俺才胡説了一句,當然若真的要弄清楚這個,得再查查索引與辭典一類,呵呵。哪位有興趣不妨查查看,呵呵。
另外,其實樓主只要查查專書辭典,不難釋疑。如张舜徽先生主编 的三国志辞典網上似乎已有
http://www.duxiu.com/book/000/000/324/684/5E7EE67A3F63B398FB57233744FD4067.htm
剛剛去看了看,就有“班下”與“頒下”哩,呵呵。 引用第2楼swb于2007-01-03 13:07发表的“”:
“班下”应当是同义连用,为颁布下发或布告等义。
以下是《汉语大词典》的相关解释:
班2.颁布。《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游牝别羣,則縶騰駒,班馬政。”(SWB按:《吕氏春秋·仲夏纪》引此句,高诱注:班,告也。)《晋书·刑法志》:“四年正月,大赦天下,乃班新律。”《朱子语类》卷九十:“今學中儀,乃禮院所班,多參差不可用。”
下:14.颁布;发布。《战国策·齐策一》:“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宋叶適 《丁君墓志铭》:“凋年,先下穀直,刻銘秤旁曰:‘買物之權,惟利銖兩者亂之耳。’”
文献中多“班下”连用,如《后汉书·桓谭传》:“今可令通义理明习法律者,校定科比,一其法度,班下郡国,蠲除故条。如此,天下知方,而狱无怨滥矣。”(第959页)《三国志·魏志·三少帝纪》:“当班下远近,使知本末也。”(第147页)
.......
学习了学习了,我的古代汉语几乎就要不及格呢,以后还请几位老师多多指教。
还好,我做的方向跟这个关系不大,要不就要跳河了 胡言亂語也要有點本事啊,看到樓主的題目,我也如您這麼想,但只是印象中如此,真要如您和swb學士般,真找材料去推敲,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因為瞭解,才想給您出個題目,多講講,那不是很好嗎?嗯,說起胡言亂語,您在別處還真是如此,我已痛加駁斥,呵呵!再這麼客氣,真不像喜歡莊子的人囉....
louselice 兄這麼說,跳河的人真要不少了,我也是其中之一。不過,天氣太冷,便免了吧! 術業有專攻,您不也說了嘛!呵。^_^ yngwie兄不知,我的古文还是在高中(国中)学的,大学没有选上我喜欢的哲学专业,只好学了英语,做了一阵糟糕的翻译,现在又开始学习语言学,但是古文不过关,只好绕开了,其实用当今的理论来研究先秦时期的语言现象,是很有价值的工作,我只有羡慕的份了。今后有文献解读问题还要请以上诸位多多指点,先拜谢了^_^ 听楼上诸君一席话,喜得我抓耳挠腮,学习了
东汉后期宦官内亲专权,大肆迫害当时名士,桓帝便“班下郡国,逮捕党人”,班下为颁布法律之意
《晉書》卷二○〈禮志〉,頁629“案如辭輒下主者詳尋。依禮,庶子與尊者為體,不敢服其私親,此尊祖敬宗之義。自頃陵遲,斯禮遂廢。封國之君廢五廟之重,士庶匹夫闕烝嘗之禮,習成穨俗,宜被革正。輒內外參詳,謂宜聽胤所上,可依樂安王大功為正。請為告書如左,班下內外,以定永制,普令依承,事可奉行”。班下应译为颁布(制度)之意。
另:yngwie和停云二兄提到班下和颁下不同时期提及,似乎是否与不同时期避讳或语言习惯有关?期待高手指引!
引用第9楼louselice^_^于2007-01-03 15:19发表的“”:
yngwie兄不知,我的古文还是在高中(国中)学的,大学没有选上我喜欢的哲学专业,^_^
汗,俺忍不住又要灌水了。當時因爲遠離心愛的生物而被弄進哲學專業,俺還難過了好一陣子。沒想到louselice兄竟然……,至佩。
錢兄呀,提到班下和颁下不同时期提及,yngwie兄是抱作學問的態度而有所保留的。其實俺已說起班與颁早就可通,而且只是多與少的關係,並非有與無。不過是想做個引子,希望能得高人再度出手而已。看來果然不可妄言,犯戒必報,好痛好痛,嗚…… 引用第11楼停云于2007-01-03 15:31发表的“”:
汗,俺忍不住又要灌水了。當時因爲遠離心愛的生物而被弄進哲學專業,俺還難過了好一陣子。沒想到louselice兄竟然……,至佩。
.......
羡慕停云兄,生物和哲学未必不相通,当今很多著名语言学家都是学物理、数学出身呢 哈哈,大家全来啦。
我大概看了一下,汉前后用的有一些。如一文兄已经说的——
《後汉书》曰:河内张成善说风角,推占当赦,遂教子煞人。李应为河南尹,督促收捕,既而逢宥获免。应愈怀愤疾,竟案煞之。初,成以方艰嗷通宦官,帝亦颇讯其占。成弟子牢循因上书诬告应等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於是天子震怒,班下 郡国,逮捕党人,布告天下,使同忿疾,遂收执应等。
又曰:桓谭(约公元前23—公元56)上书言:“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奸吏得因缘为市,欲活则出生议,所欲陷则与死比,是为刑开二门也。命可令通义理、明习法律者,校定科比,(科谓事条,比谓事例。)一其法度,班下郡国,蠲除故条。如此,天下知方,而狱无怨滥矣。”
又阳嘉元年(汉顺帝?),太学新成。诏曰:...帝从之。乃班下郡国。明年,...
王隐《晋书》曰:荀勖以魏杜夔所制律吕,检校太乐总章,鼓吹八音,与律吕乖错。始知後汉至魏,度渐长於古四分余,而夔依为律吕,故致不韵,部佐著作郎刘恭依周礼制尺,所谓古尺也。...... 遂班下太常,使太乐总章鼓吹清商施用。勖遂典知乐事。
总之,“班下”就是“颁布下达”是吧? 呵呵!我又被拒於門外一陣子,不知地震真有這麼大影響嗎?停雲兄老這麼客氣!以前引用史書,裡面有「頒」字,校稿者指出應作「班」字,我去查了,才發現不同版本間,頒、班二字都有用的,雖知可通用,但也沒去深究,看大家討論之後,才想起此事。如大家所指出,我也覺得「“班下”就是“颁布下达”」。我是真想知道「南北朝之前多言“班下”,之後多言“頒下”。」時間的斷限上是否可信,或如一文兄所推測,其中有「不同时期避讳或语言习惯」。或許,這事本無須或無法深究,本來便可通用,沒什麼太大原因。不過,這方面是外行(也沒有內行的),真想聽別人怎麼說的!
嗯,也想去開帖子,請教別人問題! 引用第14楼yngwie于2007-01-03 19:54发表的“”:
嗯,也想去開帖子,請教別人問題!
yngwie兄,這裡高人不少,俺們且稍等一二日如何?
另外,先糾正自己上面犯的一個大錯誤,俺只看了目錄卻沒看正文,行。看了兄的帖子只得從光盤中尋出张舜徽先生主编的三国志辞典,細看之下謬誤已現:
三國志中“班下”还有兩処,《魏書四三少帝紀》“班下遠近,使知本末也”;《高柔傳》有“班下天下,以禮為戒”
“頒下”有一処,卻非此意,乃作人名。吾又妄言矣,罪過罪過。
另:順便檢索一下(簡單核對過),除了樓上泓兄、一文兄提到的之外稍微補充一二:《後漢書》有“班下”凡六処,未見“頒下”,但有“頒”四處。
“宋書”有“班下”四処,“頒下”一処。
或者對兄有一些幫助吧,呵呵。 引用第15楼停云于2007-01-03 21:47发表的“”:
yngwie兄,這裡高人不少,俺們且稍等一二日如何?
呵呵,我也是這主意,只是自己要先問問,免得網路一時不靈,又過了好些時間。謝謝費神提供資料,嗯,你們治學工具真是多!我還很大程度還停留在土法煉鋼,有時查筆資料,都還得要牛年馬月才找著....呵呵! yngwie 兄说“牛年馬月”,我们习惯说“猴年马月” : ) 呵呵!只是隨印象引用,二種說法好像都有人用,只是,和兩岸用語習慣應無關,請louselice兄不要被我誤導了。google了一下,不知確否,僅供參考!如有錯訛,恕不負責。呵呵!
”猴年马月"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根据农历干支,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天文和古汉语专家认为,对“猴年马月”这个词的来历无从考据,复旦大学中文系著名古汉语专家骆玉明教授在查阅相关典籍后表示,这个词多半是来自民间的谚语。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月”是“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而在英语中,“猴年马月”被认为是“One of these years”。 那好,帮兄顶上去。
引用第16楼yngwie于2007-01-04 00:27发表的“”:
土法煉鋼!
呵呵,连这个都知道,佩服佩服。
另外,也不知道三国志辞典兄那边好不好找,如果需要pdg的三国志辞典,俺可以上传。呵呵。
可惜汉书辞典啥的都找不到了 ,汗。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