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top 发表于 2007-1-2 22:23:32

看到前面那个研究生的话题,大伙儿也聊聊感想吧(好贴有奖:)

偶看了是觉得有感触,发个帖子灌灌水,简单谈谈看法,大牛们指正,批评。。:
(偶自己水平很烂,只是想抛砖引玉罢了:)

我个人觉得在研究生阶段要努力追求的素质有:

1。 科研手段技能
   我想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应该是非常多研究性学科所必须具备的吧?我在社会学科的各个院系的图书馆
看到的统计方面的书都非常多,包括偶最近在看的邓恩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大量用到数理统计方面
的知识:最基础的回归分析到Time series。有一次偶要找一本非参数统计的书,最后居然在心理学系图书
馆找到。贝叶斯分析在计算机领域也有很出色的应用;偶生理学实验室的朋友,整天就在那边捣鼓s-plus和
matlab(嘿嘿他们用matlab来写统计model)。。。
   我感觉数理统计研究方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

2。英语阅读技能
   我想这个应该每个研究生都体会深刻:英语是学术界的通用语言。互联网啊,学术论文啊,都被英语
主宰着,看文献一定是基本功了,偶碰到的无聊来自多偏远的越南,非洲国家的兄弟们,好像人人都会讲
英语,交流起来很方便。

3。再有就是科学精神
   我觉得作为研究人员,不同于艺术创作者,应该努力排除自己的主观情感,努力做到价值中立,客观
公正,具有实证精神--无论人文社会还是自然科学领域。
   再有就是学术的精神,这个偶没有资格谈,不过看了佩雷尔曼的传记,偶只有无限佩服。觉得科学家
总应该有一点点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的,有一次偶和几个公司的研究人员一起等偶的一个老师来吃饭,看到
一辆破的不能再破的车停在偶们身边,然后他钻出来了,大家都惊呆了,晕倒,这是一个世界顶级学者开
的车啊。在场没有一个人不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的。老师已经是非常杰出的学者了,但是却是系里面工作
到最晚的,让我深深敬佩。

嗯,以上是想到的一些看法,很主观,大家指正~~

zjiacai 发表于 2007-1-2 23:27:30

基本同意楼主的看法,不过个人以为科学精神好像应该包含于科研能力之中。另外,科研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项个人综合素质的凝结,单单说科研为技能似乎有失全面,不知楼主意下如何?
另外,我觉得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算是对楼主的一点补充吧:

1、科研能力
望文取意,研究生应该是为以后的科研做准备的。因此,科研能力应该是读研期间必须首先抓好的一项。没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基础,可以说研究生算是白读了,当然某些只想拿文凭的人应排除在外。良好的科研能力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是历史专业出身,仅以历史专业为例):第一,阅读史料的能力。拿过一段史料,应该从中读出很多东西。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应该象破案一样,把个中诸因素条分缕析,并能将其综合考察,达到一种内在的统一。第二,理论创新能力。做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突破前人,缺乏创新意识恐怕只能使研究在圈圈里打转,与世无补。当然,要使研究生能够做到这一点,恐怕有点苛刻。但是,创新意识还是要有的。用一位老师的话说,在文章里应该能看到你的痛苦挣扎。我想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就应该可以了吧?

2、社会能力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要想做好学问,除了要有扎实的功底外,良好的社会关系也是必要的。记得一位师兄曾跟我说过,科研能力再好,没人推你,可能也没用(原话记不清楚了,大概是这个意思)。我们毕竟是身处社会中的实实在在的个体,在关门造车的同时,还应该打开楼门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以有利于科研能力的提高。在这里强调社会能力,是想给它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不是让你钻营,否则你也就失去了做研究的资格。

科研能力和社会能力相辅相成,不要问其关系到底是怎样的,我会说它们就像鸡蛋与鸡一样,到底谁先谁后,难以分辨。不过有一点应该可以肯定,它们就是在这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成的辩证关系中不断向前推进。

一点感想,请多批评!

jinse 发表于 2007-1-3 10:22:15

除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较好的表达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是重要.
最重要的一点是:身心要健康!

myyesky 发表于 2007-1-3 10:34:00

我认为,由于类别不一样,要求的能力重点也不一样。我认为,研究生至少应当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基本的科研(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能力;
2、基本的创新能力;
2、一门以上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4、基本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能力(书面表达和语言交流);
此外,作为素质,还需要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yiqihouba 发表于 2007-1-3 14:05:10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念研究生的目的很重要,是为了拿它当升官发财的跳板还是喜爱这个专业要为之奋斗?什么种子结什么果。如果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熬着文凭到手就是了,其他的也不必多说了。如果是从心里喜爱这个专业并且要把它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自然会主动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不但不觉得苦,而且还会自得其乐。
2、掌握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科学需要创新,前提是要有充分的知识积累。孔子说过,举一反三,孺子可教。作为一名研究生,应当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要有鲁迅先生说过的:拿来主义。面对着众多不同门类的相关知识,要会挑选和吸收,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得失、去追求科学的结果而不是某些人想要的结果。
3、我们学习科学是为了造福于人,所以研究科学就离不开和社会打交道。为人处世也是一门科学。研究生作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才的后备力量,要两手都要硬。既有深厚的科技专业知识,也要有聪明睿智的处世态度。就像爱迪生一样,即会发明创造,也会与人合作,将发明创造转换为生产力,即造福了社会,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也给自己带来了实际的生活改善,并且给自己积累了大量的经济实力,为自己的下一步科学研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4、只要是金子就会发亮的。不患人不知,惟患学不至。面对生活要学会面带微笑,自信才会自立。生活中充满机遇,做好准备,张开智慧的眼睛,准备好大显身手吧。

以上几点仅作参考~~

wubingfan 发表于 2007-1-3 18:52:44

陈寅恪在50年代对他的学生有两条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身体要好,二是外语要好。这大概是陈先生基于自身感受而发的。陈先生中年时视力即出现问题,晚年更是双目失明,无论是查找资料还是撰作都极为不便,幸好凭着先生早年游学与研读的功底,才得以在后期凭助手的帮助完成大量著述。以陈先生从事的研究尚且认识到外语的重要性,我想自然科学领域的同学想要接近世界级的科研水平,外语不好是不可想像的。而人文社会科学大抵也不能幸免,除却古文字学吧。西方的研究思维与体系对于中国的每个学科都有裨益。不能直接对话是可惜的,本人为糟糕的英语水平痛恨不已,错过了与几位外国学者当面交流的机会。
至于各学科的学理与工具各不相同,素质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还是相通的,即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人文社会科学的很多文章都是翻空出奇或陈词滥调之作,实在没有多大的价值。不是为求得知识,也不是为了求得致用,而是为求得名声与实利。自然科学有没有,我看也不少,起码这几年医学上和计算机上的研究浪费了国家不少的金钱。
各个学科的研究内容不同,作用不同,不能以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科,我指的是实用性,有的学科实用性不强,有的学科现在看不到实用性,但是整个的社会取向和学术追求都以谋权得利为第一要义,学科怎么不造假,又怎么不腐败。作为研究生,我想应该能分辨学术的取向。
我也认为创新是学术的生命,无创新,学术死,但这种创新应该有依托,有科学的规划,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一味追新求奇,甚至慕怪,就远离了学术的本义,甚至成为学术的反动,学术的垃圾了。
研究生也是不光是从事科研,也必然与社会发生关系。但这个关系过于复杂,我以为,中庸即可,愤激与自闭都不可取。社会结构的变革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但勉力去做有益的事就好了,与人为善,应该不会错。

观点001 发表于 2007-1-5 10:14:56

我觉得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是具备以下能力:
1.思考的能力。本科阶段学习主要是打基础,研究生阶段主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个核心命题下懂得怎样去分析,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如何去分析,理清头绪。
2.掌握技巧能力。学会主动掌握自己不具备的技巧,解决问题的技巧,甚至如何创造技巧
3.谦虚的能力。在大学同学面前,不同专业面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如何与别人沟通
4.学习的能力。虽然都经过多年的学习磨练,但在研究生阶段要掌握自学能力,提高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只是融会贯通的能力
   好像还有,一时想不起来了,再慢慢总结

铁栏杆 发表于 2007-1-5 10:49:15

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从高校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大局出发,加强对他们全面的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1.思想政治素质是导向 导向是旗帜,是方向。在研究生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首位。毛泽东曾经指出“学习再多,方向不对,等于无用”。在运用知识报效国家、实现成才的远大目标的同时,研究生会有许多困难和障碍,面对困难,研究生应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理想是人生的动力,也是人生的目标。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等于没有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导向,不仅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而且为其发展确保了正确方向。在研究生人生的奋斗目标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理想信念的支柱与动力。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将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奉献社会,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2.业务素质是核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在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主要从事科学研究,直接参与知识创新的活动。检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最终要看我们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能否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业务能力,才能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人力资源,才能推进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新的历史时期,研究生培养要把提高和增强研究生业务素质作为核心来抓,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专业人才的要求,推动科技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3.道德素质是灵魂 由于研究生始终处于时代发展的前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对整个社会道德有一种示范导向作用,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更好地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以及能否真正把自己的成果正当有效地应用于人类社会。因此,道德素质在研究生培养中处于灵魂地位。一项新的技术、新的科研成果既能为人类造福,也能为人类带来灾难,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果创造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4.心理素质是基础 人的主体性既来自于心理素质,也表现在对心理活动自觉掌握和控制上。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加强研究生心理素质教育,处于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地位。健康的心理素质,能使研究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真情实感,克服冲动,延迟满足,调适情绪,避免因过渡沮丧而影响正常思维,并能够使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真情地理解他人,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存异中求共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不断前进。
  5.身体素质是保证 国民的健康体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国力的标志。身体是无价之宝,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资本。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必须加强对研究生的身体素质教育。没有健全的身体素质,研究生就无法驶向人生和事业辉煌的彼岸。当他拥有了可以给自己人生和事业的成功带来的一切东西时,却往往因为没有好的身体,而成为人生的一大悲剧。尤其是现在,工作、生活和学习节奏快,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就很难以适应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因此,健康的身体就成了事业成功的保证,没有这种保证作为基础,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就难以迈出走向事业成功的矫健步伐。


请恕醉人无礼:

http://202.121.15.143/aspfiles/document/b51/ab510054.asp

贴主是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秋丽?

你的感想和她的文章一模一样

沙痕 发表于 2007-1-5 10:57:38

不可否认楼主的总结是最为至上的了,后来几人的想法已经是被社会奴役后带有颜色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对专门搞学术研究的一点看法,人各有志,但请别打着高尚的牌子招摇撞市,那是最可耻的。

lrp2cn 发表于 2007-1-6 16:06:13

偶也有一些感受,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那肯定是要培养的能力了,这我不再详述。
二、学术道德
   现在中国科学界的学术道德问题是比较严重的。我认为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职称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二是对学术不道德行为的惩罚不力。这对即将进入学术界的学生来说,学生道德的培养是非常必需的。
二、思想道德品质
   我们国家不是说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但是在这方面的教育却是非常的失败。现在尽管有的人已经本科毕业,进入研究室学习的阶段,但思想道德品质实在不敢恭维,受了那么多年的教育,都没有什么用。这有很多方面造成了这个结果,比如大规模的扩招导致的人员素质的下降,贫富悬殊差距的加强在社会公平等方面表现出的极大不公平等等。这对更高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培养业务方面的能力,有些从小就开始教育的还要再教育,而且在方法方式上有更高的要求。否则培养出来的人,有可能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四、奉献精神
   我说的奉献精神并不是什么很高层次的奉献,而是最基本的做人的素质,属于成材成人中的成人的范畴。现在的有些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做什么都讲钱讲报酬,我就纳闷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除了钱难道就没有别的内容了吗?比如现在在很多高校都给研究生提供助教助管的岗位,有的同学在助教助管的过程中,所做事情就非常局限在助教助管的事情上,有时候老师让搬一搬桌椅都觉得不高兴,地上脏了也不去扫一扫,老师让去扫还顶嘴,说你给我加工资呀。这是真的我所见过的。你不主动去做,那已经是十分的不该了,这样的答复真的让人大跌眼镜,让人痛心,这就是我们所教育出来的?
   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问题,长此以往,非常可怕,让人深思!
五、爱心孝心
   我把爱心孝心特地从个人素质里拎出来讲,就是想强调一下它。关心他人、关爱自己、尊老爱幼——这些都是一些我们要努力实践的。我们坐公交乘地铁时,车里经常播放“请给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小孩的乘客让个座,谢谢您的合作”等等诸如此类的提醒,但现在的有些人听了如同没有听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淡漠,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想要的吗?

   因此,我想对于研究生来说,学术方面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在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培养也不容忽视。

ivy 发表于 2007-1-7 03:04:37

补充几点:

1、专业基础知识
基础不扎实,科研有时真是纸上谈兵,尤其是对跨专业类的,有些跨度太大,如不能充电的话,不会有什么作为
2、试验该注意什么(我是工科)
试验是科研的一个基础手段了,然而在实际中却有很多人却忽略试验的基础,比如试验药品,当试验方案确定后一定要认真选取试验药品:厂家、品质、生产年代等,实际中同是一种药品虽然标同样纯度,但是在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不要迷信厂家的指标。亲身经历:90年代初的能够做出来是晶体(对),新的做出来的却是液体(错)——其它指标一样。
第二,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对试验结果会产生很大影响的主要原料的相关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测试
3、科研态度
科研是创造,不是抄袭,不是拿来国外论文照猫画虎就能填补国内空白、国内领先的(N多高校、公司等研究人员就是,鉴定会就是朋友聚会)
4、博学
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必须对自己研究领域的其它相关知识相当了解,经常和其它行业的人员探讨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5、和生产技术相结合
如果参加过产业化或中试就相当清楚至一点了,有时试验的失败,只是操作顺序等细节出现问题。

swiminair 发表于 2007-1-7 10:45:16

我只想做一点补充:

所谓大家说得这些知识,技能,精神。。。之类的,我觉得最关键的是:

学会做人!!

唯有此,上述的一切均可成矣!

pellucidwort 发表于 2007-1-8 10:01:38

我认为还应该要有如下几点:
1、创新能力;科学的生命力在与创新。
2、综合能力;科学不可缺少的要素。
3、博学能力;科学是没有分界的,多学科融合才有新发现。

pellucidwort 发表于 2007-1-8 10:03:30

补充一点,大家选学科一定是要自己喜好的学科。因为兴趣和热爱是一切的源泉。

camellia 发表于 2007-1-8 17:23:11

个人觉得研究生阶段应该具有的能力应该在一向几个方面:
1.为何而读?为了生计,找个好工作,还是升官发财之途径?
2.既然选择了读研,就应该忍受一些寂寞和孤独的情绪,因为你周围的人已经开始在为了所谓的事业和家庭而奋斗,而你却还在象牙塔里进行科学研究
3.怎么读?混混然地度过每一天,无所事事吗?力求让自己过得充实些才是不枉费了几年的青春和宝贵的时间。

一些愚见,望各位批评指正!!!

ssurf 发表于 2007-1-10 10:18:00

首先是发现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早在《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就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方向看旧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搞研究就要有创新,这才是硬道理。

这方面的脑力训练,我想主要就是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形成思维习惯。

其次就是耐受寂寞的能力。
范文澜有句话:板凳需做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实际上许多重大发现都是研究者多年抱着一个问题不放,最后取得突破。

个人意见。

lijiangjun 发表于 2007-1-10 16:57:36

这个要看读研究生那个人的目的

假如是主要为了增加就业的筹码,建议那些同学多考专业证书,多锻炼自己的人际关系。

对于研究生来说
1.要有学术良心。不能和某些学术败类那样,成为权贵的走狗

2.长期吃苦的耐力。这是对那些真正想搞研究的人来说的。

caudev 发表于 2007-1-15 16:40:23

个人愚见如下:
1.热爱生活的能力。走上科研这条的道路的人,并不都是自觉自愿,相反大多数是无可奈何或者随波逐流的。那么,研究生教育不论是作为能力教育或者是职业教育,都得要求每个毕业的学生有热爱生活的能力,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热爱自己的事业,尊重自己的才能,坚持自己的选择。

2. 良知与良心。论者喜欢把德高望重的老者成为**的良心,那是因其潜心治学,品格高尚等原因。对初入门径的年轻学子而言,公德和良知应该是从事学术研究的起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出发,做的事情才经得起检验,才有长期坚持、默默耕耘的必要。

3. 学习和接受能力。学术研究需要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不管是统计、英语、科技查新、分析综合,还是资料的累积、学术交流、学术论文的撰写,都不是简单的技术活,而是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试错等,这个培训是长期的,也是自觉的过程。会学习更能有效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才有可能拓展你的深度、广度。

4. 竞争与合作。这是现代社会做事情的起点,有竞争才有动力,有合作才有潜力。生活的压力使人们首先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生存竞争,最好的情况也得居安思危,任何悲观主义的言说不能掩盖持此种言说的人骨子里的怯弱。有竞争也才有更快的创新,才有失败后的知耻后勇。合作也是必要的,尤其是跨学科跨地域的合作,这是竞争的必然结果。

5.探索与创新能力。这个不讲了,在各方面能力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这是必然要拓展和具备的一项能力。

hunucce 发表于 2007-1-27 09:47:56

说一些自己的看法,我是学理工的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要能在听报告,看文献,与同行交流是,敏锐的觉察出目前还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要重要,一个好的问题就是一个往往就是一个好的工作,一篇好的paper

第二点,与人协作和沟通的能力,研究生阶段几乎不可避免的要和不同领域、专业的人士打交道,要学会交往,才能获得最大的帮助,用以解决自己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点,动手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自己动手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特别是理工科的,动手做实验的本领一定要学好

第四点,文献获取与文献阅读的能力。很多研究生到毕业仍然不会查文献,不知道去哪儿找,甚至连自己专业的期刊都搞不清楚是哪个出版社的,文章质量怎么样。起码的检索工具要学会使用,如何利用网络来获得自己需要的文献,在现在看来是一项比较重要的能力。获得文献之后,如何看文献,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也需要自己不断的有意识的训练来提高。


当然,最重要的一条,保持对你所研究的课题和领域的强烈兴趣,没有这一条,你几乎不可能获得成功

louselice^_^ 发表于 2007-1-27 10:08:06

引用第18楼hunucce于2007-01-27 09:47发表的“”:
第四点,文献获取与文献阅读的能力。很多研究生到毕业仍然不会查文献,不知道去哪儿找,甚至连自己专业的期刊都搞不清楚是哪个出版社的,文章质量怎么样。起码的检索工具要学会使用,如何利用网络来获得自己需要的文献,在现在看来是一项比较重要的能力。获得文献之后,如何看文献,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也需要自己不断的有意识的训练来提高。

深有体会!不管是文科理科,很多研究生到毕业仍然不会查文献,总是发信找别人要。有些一google就出来的东西,非要问别人,还是要求别人上网给他在线解答,让人头疼。我遇到不止一两个了,甚至从理工科转过来的也如此,感觉现在有些人依赖性太强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看到前面那个研究生的话题,大伙儿也聊聊感想吧(好贴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