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者不来 发表于 2006-12-30 19:09:34

巴曙松:我国金融改革的趋势及建议

  评价我国2006年以来的金融改革形势,一个大的背景,就是在全面金融业开放的直接推动下,我国的金融业发生了全面的重组。无论是银行、证券还是保险,或者是货币政策操作,都出现了非常重大的进展,在这些领域的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分别是,工行、中行在海内外的成功上市;证券市场上股权分置改革到2006年年底基本完成,对证券市场主体100多家证券公司进行分类监管,进行清理的工作基本也告一段落;保险市场上,国十条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进展明显;货币政策方面,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是最为值得关注的动向。
  金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
  目前讨论的主要金融问题,无论是股权分置改革,还是国有银行改革,基本上是城市金融问题。当前农村金融是弱化的,金融存贷比是减少的,原因是四大国有银行除了农行以外,都收缩县级以下的网点,农业银行也是贷的少,存的多。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就是邮政储蓄,邮政储蓄现在整合为一个银行之后,也是主要从农村吸收资金向城市输血的系统。目前我国采取的农村金融改革方案的缺陷就在于,现在农村金融需求和我国金融供给不匹配。现在国有银行在退出,邮政储蓄在吸取资金。显然,商业银行这个模式不适合差异很大的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这些地区更多需要小额贷款,互助金融等的形式。商业银行这种运作模式必然向大的机构和地区转移。农村信用联社的体制缺陷在于,特别是省联社,并没有直接的投资关系,但是其既是有监管职能,也有行业管理的职能,还有行业协会的职能,也有一点行政管理和省政府任免官员的职能。这个体制有什么负面作用呢?第一,信用联社的统一调度资金必然导致向大企业集中,比如,原来农村信用社给农民贷一点款,现在只给优质企业贷款,变成集中化。第二个信用联社体制的缺陷,因为现在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由省政府负责,省政府交给联社,联社管理辖内的信用联社就把好的联社资源调给不好的信用社资源进行补充,形成负向激励。再一个就是监管上,基层是没有人监管的,那么采取什么形式?一个是依托信用联社,第二个是不批信用机构,这样导致我国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存在很大的空白,这个也应该成为下一阶段在城市金融改革告一段落的时候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和关键。
  政策性银行改革加速
  原来我国改革的主要对象是国有商业银行,现在三家政策性银行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进出口银行承担进出口领域一些政策性很强的业务;农业发展银行原来主要是粮棉油的收购;国家开发银行90%的业务是商业化的业务。这三家银行差异很大,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整的针对政策性银行规范的条例,来界定什么是政策性银行和政策性金融,这是下一步必须要明确的。目前可能采取的措施是,一将国家开发银行变成商业银行,按照商业化金融进行监管,其有限的一点点政策性业务可以采取单独核算,重点拓展中长期信用市场;农村发展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体,应该扩大发展规模和业务范围;进出口银行基本可以按照政策性业务运营。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迫在眉睫
  有人说我国资金过剩,有的说资金不足,其实更准确的表述是债务性融资过剩,股权形式融资不足。很多金融工具本来是需要贷款以外的其他多种金融工具支持的,但都是用贷款。现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应该是让所有不同规模企业都能找到相应的资本筹资的渠道,而目前深沪交易所,哪怕深圳的中小板也是中小企业里面相当大的企业,真正的中小企业下一步怎么发展?必须给其提供渠道,筹资是一个基本的权利,而中小企业中长期资金的缺口是很厉害的。这方面原来也做了一些探索,比如淄博交易市场,从评估来看运作的是不错的。下一步有可能为中小企业在一些地区设立真正的中小板、创业板和真正的区域交易市场。
  混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矛盾
  我国在金融体制监管里面存在的一些空白地区,目前应该做一个完善。在十一五规划里面第一次明确要搞综合经营试点,表明从官方角度正式放弃1993年确定的分业经营体制。但目前我国监管还是分业监管,市场主流的意见还是要坚持分业监管的体制。尽管我国金融机构在混业经营,金融监管机构还是在分业监管,这样就会出现监管的协调压力加大。目前有大量的企业在跨领域投资,但是作为一个整合的、全景的、并表监管的流程是没有的。所以必须有统一的、一致的金融法制框架才行,现在面临一个就是12月11号我国WTO过渡期结束,很多的国外的金融机构是混业经营,即使在国内是分业经营,这个不仅是对监管有挑战,对金融机构也有挑战。美国放弃分业经营的原因主要还是国际竞争的问题,因此在国际竞争中企业将处于劣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巴曙松:我国金融改革的趋势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