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ing1984 发表于 2006-12-27 20:11:20

青神模式:关注留守儿童

 报告方: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执笔人:叶敬忠 宋思年 杨照

  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如果解决不力,对留守儿童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影响将是长期的,恶劣的。

  目前,在中国1.5亿农民工流动行为的背后,暗含着2300万留守儿童赖以生存、生活和成长之环境的剧烈变动。这种变动给留守儿童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那么该如何应对?四川省青神县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青神模式

  青神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属西部典型的农业小县。从2005年起,亚洲开发银行与世界银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部、中国扶贫基金会等部门和机构一同商议“中国发展市场”,并支持了以青神县妇联为主要执行机构的留守儿童保护和关爱活动。

  2006年3月,四川青神县妇联在获得亚洲开发银行指定捐赠青神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项目后,扩大了合作机构和范围,项目涉及3个乡4.94万人,14995户,7562名儿童,1965名留守儿童(其中在校学生3247名,在校留守儿童1350名)。

  通过调查发现,青神县部分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堪忧、学习成绩不理想、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在青神,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其中1.9%为单亲家庭孩子)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他们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型。留守儿童受侵害和发生意外伤害死亡的比例较高。留守儿童中,对未来生活从未设想过的占24.6%;认为现在读书无用的占4.1%;学习没有兴趣的占5.7%,一般的占25.3%。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属优生的仅占1.6%,暂后生占51.6%,其中有21.4%的留守儿童有过旷课、夜不归宿行为。青神县,78.3%的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差距;7..1%的留守儿童意志脆弱;25.3%的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感觉有点困难”,..3%的“很困难”。管中窥豹,中国的留守儿童问题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青神县关爱留守儿童具体是怎样做的呢?

  1.托管监护弥补爱的缺失

  在家庭的环境和氛围下,儿童逐渐由一个生物的人转化为社会的人。家庭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到儿童的成长和发育,这种影响有些是显性的,有些则是隐性的,在儿童的成长中会深刻地反映和折射出来。青神县致力于构建家长监护网络,包括“家长学校”和“托管监护”等内容。针对家长,“家长学校”首先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监护人情况;采取信函和家长会面授形式,聘请律师、农业、科技、劳动部门人员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家教知识、监护人权利义务、维权、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针对留守儿童,组织开展了“托管监护”活动,即动员有条件的村庄建立托管家庭。托管监护活动制定了详细的制度,与家长签订《托管协议》,并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建卡归档。托管监护为远离家乡打工的夫妇暂时地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多一些关爱,在学习上多了一些辅导,在情感上多了一些交流,使家庭功能缺位的孩子能够有较好的教育补偿。

  2.扩大学校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对于走读学生来说,从早上7点上学到下午5点放学,绝大部分的生活都是在学校度过,而对于住宿的学生来说,更是全天24小时在学校生活。学校教育必然是留守儿童教育和帮扶的重要途径。青神县在村级小学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老师由教师、热心家长、大学生志愿者等组成。同时开展军事教育、感恩教育、孝德教育、安全消防教育、自我防卫教育、乡土文化教育、同伴教育、环保教育等成长教育活动。

  青神县的留守儿童“寄宿制”教育是由留守儿童自愿申请、报批。寄宿制学校制定了晚自习考勤、就寝纪律检查、进出校门请假、登记、值班行政、教师巡查校园等制度。由值班教师、儿童、留守儿童组成的评选小组,对寝室的安全、内务和各留守儿童的团结、学习等方面进行定时或不定时考评。学校每周对寝室进行一次彻底的安全检查,尤其是学生寝室,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3.社区“亲情活动室”

  农村社区是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熟人社会,也是留守儿童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社区文化及社区成员的引导和监督,对留守儿童的行为表现和性格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青神县为了加强家长和儿童之间的联系活动,在全县建“亲情活动室”11个。每个亲情活动室和活动基地配备了价值2000多元的书籍和活动器材,安装亲情电话。每周末组织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开展活动和每个月开展的“六一”儿童节、“中秋节”、“春节”等大型特色活动。

  青神县农村留守儿童“校外活动基地”———孝德教育基地位于瑞峰镇,占地约1000平方米,有供“五保”老人居住和留守儿童活动的生活用房约300平方米,有供老人和孩子们实践的劳动基地和果园。瑞峰小学每月组织留守儿童、学校教师、“五保”老人和社会各界人士到基地开展一次活动。活动内容有故事会、爱心捐助、节目表演、大扫除、亲情沟通等。目前,瑞峰小学已在基地开展活动5次,参加活动的留守儿童、老师、“五保”老人和社会各界人士1000余人次,让老人享受到了亲情,让留守儿童孩子受到了传统孝德教育。

  4.来自社会特殊的关怀

  目前中国农村有2300万留守儿童,这一庞大的特殊群体变得不再特殊,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青神县的做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宣传推广:召开全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宣传动员大会。在《眉山日报·青神专刊》、青神电视台、各乡(镇)广播站设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专栏和专题。二是调查建档活动:对全县0—18岁的留守儿童数量和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完成留守儿童建档工作,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1张成长档案卡,从而了解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学校负责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调查建档工作,乡镇负责非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调查建档工作,档案资料由乡镇汇总,制作电子文档,实行微机管理。三是要求乡镇、村庄、社区党员、干部了解本乡镇、村组、社区留守儿童和家庭的情况,为每个留守儿童落实联系人和托管家长,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义务辅导和监督,履行管理保护的职责,把对留守儿童的管护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四是企业捐助和帮扶。在企业开展为留守儿童家长提供就业岗位活动,如欣杰药业、裕华纺织等企业为留守儿童家长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中国移动为“亲情活动室”支持建立亲情电话;真诚油脂公司捐助多名贫困留守儿童上学等。

  在青神县构建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保护网络。青神县的措施有的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实践和分析,如托管家庭、寄宿制等,但至少为关爱留守儿童点亮了更多的灯盏。

  改进措施建议

  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我们有以下建议:首先,继续增加社区家长学校中针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项目,改变外出父母及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及观念。其次,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让留守儿童在校园中得到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在家庭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场所,如果学校能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他们家庭教育上的缺憾。第三,充分发挥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作用。社区文化及社区成员的引导和监督,对留守儿童的行为表现和性格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留守儿童人数较多的社区可以建立青少年或儿童活动中心,让儿童在这个共同的活动场所中增进了解、相互支持。第四,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多健康成长调动全社会的力量。

  还有,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积极制定和实施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计划与方案。要加快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庭附近就业的机会,使他们能在乡里打工或县里打工,从而可以缩短外出务工农民回家的周期。在乡村人口集中的地方建立幼儿园和诊所,减轻留守儿童监护人照顾孩子时的心理负担和劳动负担。

  另外,针对目前农村学校普遍的经费不足、人员流失、教学设施差的现状,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区的教育投入,制订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及措施,从根本上帮助学校走出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把留守儿童问题真正重视起来。同时,在这个领域政府和民间组织合作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最后,在城市的农村劳动力的用人单位应深刻认识、理解和关心务工人员家庭中的留守儿童问题,并创造条件使务工人员能更多地与留在农村的子女进行沟通、交流和联系,如与电信部门联系在务工场所安装临时电话厅;与邮电部门联系确定务工地点的通信投递地址;等等。

  总之,伴随着全球化以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传统的家庭模式因为城市的吸纳,正逐渐发生着改变。新的家庭结构正在重建,亲情疏远、观念冲突带来的家庭变化之阵痛不会即刻消失,与农民工进城密切相关的留守儿童现象,也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真正解决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而绝不仅为农民工自身或农村的问题。留守儿童有权和其他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教育权、健康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权,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执笔人叶敬忠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宋思年系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社会发展经济学家,杨照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神模式:关注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