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diok 发表于 2006-12-10 17:49:46

江南,思想的故乡

(原创首发)

朋友提到周庄。我想,到周庄似乎总得搭船才像回事,不知是现代动力船,还是摇橹的小船,像江南一带的乌篷,但这总让我想到江南水乡。有这种印象最初来自读周作人的一些文章,让我悠然神往,后来总会注意谈到江南水乡的文章。

朋友到周庄后,说周庄的风景如何如何,周庄的人情如何如何,我竟有似曾相识之感,觉得这种情景,一定在黄裳写江南的文章里见过,当然很多人也写周庄,不过那种韵味只有像黄裳这样的人能形诸笔墨,到现在我还在找那篇文章。

阅读明代文人的文章,总觉得生活在江南的那群人比在其他地方的人来得精彩。这或许跟当时江南经济发达脱不了干系,江南几个府竟可以担负大明朝庭一半以上的税赋,可想而知经济发达到什么程度了。与经济一起变化的是社会风气的由朴实走向奢华,这种现象已经有许多史家研究过了,几乎成为明史的常识。这种社会经济的变化,似乎是由江南开始而漫廷到各处的,晚明时有所谓“苏味”一辞,有二种说法,较常见到当时人的记载是指苏州的生活風格已经型成范式,其它地方纷纷模仿学习,换句话说,“苏味”就是当时流行的“时尚”。我认为地理环境的特性可能也是让江南的生活多采多姿的重要原因,那就是江南水乡如蛛网般的水道。而经师长提示可以注意晚明的冯梦祯,于是就把观察重心放在冯身上,冯梦祯主要活动的范围是江南一带,这些年来,我就和江南水乡结下深深的樑子。江南,成了思想上的故乡。

江南水道错纵,也是构成当地人生活的网络的重要地理因素,从上海、南京、苏州一直到杭州。而杭州可能是我要着力最多的地方,因为冯氏给从南京国子监祭酒解任上职后,就到西湖孤山定居,当时人说他的生活像“神仙中人”。冯氏给解职还曾引起不小的学潮替他抱不平,可惜他也没多谈这事,我也没能找到那个学生领袖的文集,所以对那次学潮还是不甚了了。

谈到杭州就没法不想到西湖,前有白居易,后有苏东坡使西湖名闻全国,而西湖孤山因宋朝林和靖梅妻鹤子的故事名气更大,西湖的确掳获全中国文人的心。冯梦祯在孤山筑了“快雪堂”,把家里弄的像人间仙境,另外还造了画舫,当时都很有名,三不五时就乘舫出遊,寻幽访胜,探亲拜友,如果到苏州,一定到天下第二泉——惠泉——汲水烹茶,还会装许多罋带回家,以备不时之需。不过我后来看到资料,说什么惠泉的水在万历年之前就不乾净了。

杭州古称“武林”,为了写搞清楚古代杭州的详情,买了清人丁丙编的《武林掌故丛编》,朋友看到,问:你怎么买武侠小说啊?丁丙、丁申兄弟是怪人,太平天国时杭州藏《四库全书》的文澜阁毁于火,他俩兄弟閒閒没事,竟然再把《四库全书》几乎给抄齐了,实在不可思异。近年丁丙的《武林坊巷志》手稿也点校出版了。好样的,丁丙真个是:功在武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南,思想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