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如旧友
(原创首发)久违的书,回到自己手中,就像碰见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著实让兴奋。
朋友拿几本书还我,意料之外,原本以为只有《东方论》,没想到还有《万历十五年》、《一市秋茶》,我都忘了。她毕业快一年,硕士论文也是昨天才第一次看到,看扉页的题签,去年八月写就的。
《东方论》别人要借是我主动索回的,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还一直以为就在书堆里呢,看到黄裳的《一市秋茶》,想跟朋友说这书可以给她,突然心生一念:还是留下来吧。
《一市秋茶》约十年前买的,完全因为作者大名,黄裳(可不是著《九阴真经》的黄裳,不过宋朝真有个道士叫黄裳)的名字是在郑培凯的课听到的,课程的名称是:“历史如诗亦如戏”,特别吧。当时只知道黄裳是个戏评家,就留意他的著作,在书单上看到《一市秋茶》就订了,书到手上,比三十二开还小些,像口袋书的大小,内容是遊记,有点失望,因为想看看他听戏的经验,这是我第一本黄裳的书。后来在台北买了他的《前尘梦影新录》,讲的是他藏过,而文革抄家时让人给夺走的一些书,凭记忆写出书的提要,刻工等,是目录兼版本的著作,看了后大为欣赏,为的是他竟收藏了许多明清之际的书,正是我想要知道的。于是再回头看看《一市秋茶》,发现黄裳确实功力深厚,写遊记把历史文化都融了进去,而谈的多是明清两代的掌故,当然是有那些藏书的缘故,我佩服地不得了,以后就刻意留意他的著作。后来,黄裳以写“书话”名家,从他的书话里我学了非常多晚明的知识,而他写张岱、柳如是等明末人物的论文,也让传主活了过来,这非得有深厚的根基才行。
现在我有了近年出版的《黄裳文集》一部六大册,把他在一九九七年前的著作都收进去了,就把重复的书送人,有本《榆下杂说》送给了学长(老实说今天可后悔了)。《一市秋茶》这几年都没让我装进箱子,不知为何?横躺在其它书的上面,封面尽是尘埃。会介绍给朋友看,可能因为黄裳是经验老道的记者,可以参考如何写深度报导吧?原本没想要拿回来,现在回来了,也不想让它再走了。纪念我与黄裳结缘的起始,十年的老朋友。 这几本重量级的书到现在还没有兄的读后感呢,兄给补上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