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内阁及中日关系浅见(原创首发)
安倍内阁及中日关系浅见(原创首发)2006年9月26日,安倍晋三开始执掌日本政权,从此开启了后小泉时代。安倍内阁上台后,对华关系出现了新的迹象,但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如何,关于这一问题,还应做一理性思考。
一.安倍就职演说
以笔者之愚,至今未见安倍就职演说中文稿,日文稿中最值得关注的应为教育再生问题。即日本意欲修改《教育基本法》,纠正二战以来的“自虐史观”,增强爱国心教育,并涉及到“女性教育”与“性教育”问题。从这一点上能够折射出安倍对于现日本教育的反对,并极力提倡一种能够使日本国民倍感荣耀的历史描述模式,甚至可以不顾历史真相。
另一值得关注的问题应属宪法修改问题。日本的现行宪法是战后美国占领下制定的,又被成为“和平宪法”。安倍在就职演说中,已扬言要修改宪法第九条,即将“放弃战争”改为“集团自卫权”,使日本拥有一直国防军,而非现在的自卫队。
二.安倍著作:《致美丽的祖国》
7月20日,安倍出版新书《致美丽的祖国》,全书共七章:①安保斗争;②自立国家;③民族主义;④日美关系;⑤日本与亚洲、中国的关系;⑥日本的少子时代;⑦教育问题。
在第五章中,安倍强调,处理与亚洲、中国关系,要保持政治、经济分离原则。而在这一点上,各亚洲国家是极力反对的。此书中,安倍将政治家划分为两种,一为“战斗的政治家”,一为“不战斗的政治家”,安倍誓做战斗的政治家,为日本的自立自强战斗到底。
可以说,这样的一个政治家上台后,日本势必会出现对外关系的新迹象,如如何对待中日间的历史问题与现实争端,这一点还需从其历史观中寻找答案。
三.安倍的历史观与战争观
安倍以往的言论无一不折射出他的“天皇史观”。安倍出身政治世家,外祖父岸信介是二战甲级战犯,曾出任日本战后首相。外叔为佐藤荣作,历任首相共7年零8个月,是日本战后任期最长的首相,也是日本战后政坛亲台反华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安倍的幼年时期受岸信介的影响极大,对其极其崇拜,希望做一个象外祖父一样的政治家。
在战争观问题上,安倍强调:日本是否发动过侵略战争,要考历史学家来判断。并表示尊重“村山讲话”,即承认侵略战争事实,但这并不表明安倍对我们所关心的历史问题会按我们的逻辑出牌。据报道,2004.8.15、2005.8.15、2006.4,安倍三次参拜过靖国神社。一些专家判断,在安倍任期内,对靖国神社的参拜将持续下去。
四.安倍内阁考察
安倍内阁的组成是日本战后历史上最值得关注的一届内阁,又被称为“超鹰派内阁”。18名内阁成员中(加安倍共19名),无一人未参与右翼组织,多者甚至参加三至四个右翼团体,这样的阁员组成,其间所渗透出的军国色彩可见一斑。
五、安倍访华与中日关系
安倍晋三在担任新首相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主动提出来中国访问,可见其对中日关系的极度重视。国内专家大多对此评价极高,认为安倍的访华是破冰之举,对中日关系的缓和作用极大,两国结成了战略性互惠关系。笔者认为,除此正面评价之外,有几点应引起国人警惕。如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安倍态度依然暧昧。访华后回到国内,日本国内媒体称其此行“获大成功”。安倍并声称反对中国“反日爱国主义教育”,从这一点上即可看出其历史观与中国及亚洲国家相差甚远。另外,中日之间关于领土纠纷,东海油气田开发等问题,仍是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瓶颈。
作为“新保守主义”的极力提倡者,安倍任内的中日关系究竟会出现何种走向,我想通过以上分析,情况不言自明。国人要保持时刻警惕,安倍只能是一个超小泉式的人物,中日之间仍会争端四起 政治和历史总有一种说不清的朦胧关系,日本那套小儿政治跟美国爸爸没学好,学英国又学不像,也就是右翼和倾向于右翼的几个政客还有些特色。不过,说几句国人可能不太爱听的话,靖国神社虽然里边有这样那样的争议人物,但国家为表彰为国献身的人士而设立的神社应该值得其他国家好好学学,日本这个符合东亚特色,至少值得国人借鉴。另外,日本最近几年的修宪运动的确值得东亚周边国家警觉,但个人以为它不过是寻求政治大国的一种政治手段罢了,现在不比以前,日本要搞军事强权还轮不到他,亚洲不是只有中国一个大国,小型军事强国实力也不见得就弱了多少,日本崛起——难! 另外阐述一下对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看法:所谓的“正式参拜”应该同时具备:1.在参拜时书写自己的政治身份;2.使用公费购买参拜时的祭祀用品;3.携带随员,乘坐公车。三木武夫参拜时未写职务、未使公费、未乘公车;正式参拜应始于1985年中曾根康弘。
国内关于将甲级战犯的牌位移出靖国神社的书法是荒谬的。所谓的牌位根本不存在,只是将战犯的名字写到名簿上,谈不到牌位。一旦写入,就成了一个靖国之神,不是单个的个体,何谈移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