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aul 发表于 2006-11-29 12:23:53

代课老师:在清退中去往何处

代课老师:在清退中去往何处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黄胜利(作者其他文章) 日期:2006年11月29日    



文章内容:
  近期,由于甘肃一位代课老师的遭遇被媒体披露,乡村代课老师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其实,自今年3月份教育部发布清退代课老师的通知后,代课老师的去留问题一直存在。
  两名代课老师的处境
  10月底,记者见到康天赐时,他正忙着带自己的母亲上医院看病。康的母亲已生病9年了,给母亲买药看病,已成为康天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就在记者见到康天赐的前一天,康为了筹集给母亲看病的钱,将家里两头牛以1500元的价钱卖掉了,而康的同事告诉记者,这两头牛本可以卖2000元。
  今年是康天赐执教的第25个年头,从18岁高中毕业后,康便成为了一名代课老师。康天赐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个老师让他现在当得这么累。
  康天赐供职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范河希望小学。学校有170个学生,设有学前班到五年级,作为学校主力老师也是惟一代课老师的他,一直负责学前班和五年级的课程,而现在由于工作经验丰富,他还肩负起教务主任的工作。康天赐的工资开始是一年300元,现在一年2000元。
  康天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上高二,每年的读书开销少说也得5000元,小儿子上了初二。“我一回到家里就感到压力,在学校的时候才能放松。”看上去很乐观、脸上经常挂着憨直笑容的康,跟记者说起家里的这些负担时,表情顿时黯淡下来。
  康天赐家里种了十来亩地,平时主要是妻子料理家务。为了帮家里干活,康每天天微亮便起床,喂牲口、挑水、给地里上肥,干完这些活后,康再去学校。
  面对家里的现状,康也想过放弃执教。但“家里有什么困难,包括经济上的,村里乡亲都很乐意帮忙”。村里人对康天赐的尊敬,让他放弃了这个念头。
  多年的努力工作,康天赐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至今,他已获得十多次“优秀教师”、“单科成绩名列镇里前矛”等荣誉。就在今年的教师节,他再次凭借出色的工作,被伯阳镇镇政府评为2006年 “优秀教师”。
  去年,康天赐就已经知道国家开始逐渐清退代课老师,“一想到这些年,自己热爱过的职业,我非常不舍。”但康天赐知道,一旦清退到他头上,他也只能离开自己工作多年的岗位。
  已于去年遭清退的代课老师陈青义,在他所在的伯阳镇西平村小学任教了27年。
  “非常遗憾”,这是陈青义对他自己遭清退命运的一个总结。
  27年的从教生涯之后,陈青义没有获得任何清退补偿,而至今,村里还欠他500元的工资。村里对此说法是,村领导换了届,这不归现任领导管。陈也找过学区领导,得到的答复是,这事以后再说。500元的工资就这样不了了之。
  高中毕业的陈青义,谈起自己多年的工作,觉得问心无愧。“陈老师书教得好,家长都舍不得他离开。”西平村农民刘星明告诉记者。
  在遭清退后,陈青义找过伯阳镇学区领导,学区领导让他到离家30多里外的一个偏远小学去代课,并答应每个月发300元的工资,但心灰意冷的陈拒绝了。这对于陈青义来说有点不现实,一旦去这么远的地方教书,家里农活就基本上没人干了,而300元的工资显然不够维系家里的生计,“领导其实怕我闹事。”陈说。
  统一政策与现实矛盾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矛盾:对于代课老师,国家政策是清退,而一些偏远贫困地区却不得不聘用代课老师。
  10月26日下午,记者从伯阳镇石门小学出发,翻山越岭,途径崎岖山路,经过一个多小时后,到达了石门小学的另一个教学点——九亩园小学。
  九亩园小学,开设有学前班、一、二年级,共有12个学生,学生在一个教室上课,是典型的复式教学。孩子们读到三年级时,再到石门小学去上学。
  九亩园村地处偏僻,这使得九亩园小学作为一个教学点存在了下来,但老师一直成为这个学校最大的问题。
  身为两个孩子父亲的苏玉平,是今年上半年被学区聘请的代课老师,学区答应一年给他发3000元的工资。苏是这里的第6位代课老师。
  苏玉平之前的代课老师,也大都为本村人,但近年来,工资经常拖欠,导致代课老师都干不长。
  “工资少,还不发,村里没人愿意来代课。”苏玉平说,九亩园作为伯阳镇最为偏远的山村之一,没有公办老师愿意来这任教。至今才领到1000元工资的苏玉平,很想学区承诺的一年3000元工资能否到位,对于明年是否代课,他观望着。
  与九亩园小学拖欠代课老师工资相比,伯阳镇穆湾小学张湾教学点代课老师的工资,有一个固定的来源,即通过张湾村全体村民集资。
  颉亚洲自1998年来,就一直是张湾教学点的代课老师,现在村里每年支付他1000元的工资。张湾村总共192个村民,每人捐资6元钱,作为颉亚洲教书的报酬。
  而这个固定的工资来源,是张湾村村长王金生的无奈之举。
  张湾教学点也是从学前班到二年级的复式教学,学生共有20人。由于张湾村离穆湾小学有4公里多的山路,所以学区将这个教学点保存了下来,而学校至今还是1978年建的土房,校舍已被评定为危房。
  王金生为了解决张湾小学缺教师的问题,曾找过学区领导,但得到的答复是张湾村地处偏僻,公办教师不愿意来。王金生基于答复,他建议学区让本村的一位公办教师回张湾执教,但最终学区以“调老师是学区的权利,不是村长的要求”为由拒绝。
  最终,王金生决定让村民集资支付代课老师的工资。但这个决定让大部分村民非常反感,“义务教育是国家的事,教师工资还怎么要个人来承担了?”村民不解地问。
  向村里人收6元钱的时候,是王金生最犯难的时候,大部分村民都不愿意交。每年从10月份开始收钱,王得费尽口舌,做大量的劝导工作,钱才于年底收齐。
  “为十几个学生派上一个公办老师,一年得花1万多元的工资,这不值得。”这是记者在伯阳镇采访时,听到比较多的一句话。
  像九亩园、张湾这些地处偏僻,孩子只能在本村上学的情况,学区得为他们保留教学点,而目前伯阳镇有6所一人一校,基本上都为代课老师任教。
  “这些地方,贫困落后,交通闭塞,公办老师派不去。”何念庄介绍到,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就近聘请代课老师,来充当廉价劳动力。
  实际上,国家规定农村教育23个小学生配一个老师。“现在伯阳镇缺教师编制。”针对这种情况,伯阳镇学区校长何念庄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从2002年到2004年三年间,上面没有向伯阳镇分配一个公办老师,直到去年才分配来了16个老师。
  “近几年,一部分小学开始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这也是造成教师紧张的原因。”麦积区教育局人事科科长胡导生也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就是在聘请代课老师的情况下,其工资学区也不完全负担,这就造成了像九亩小学一样,代课老师也难以稳定下来。
  聘请代课老师的费用,是由学区和学校所在的村协商解决,其支付方一种完全为学区,一种是学区和村共同出资,还有一种就是村独立支付。
  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代课老师任教的学校来负担其工资的情况也有,像康天赐的工资就是由范河学校来支付,这笔钱主要来自以下几部分:学校几分苹果园地的收入,学前班有限的学费以及上面拨给学校的办公经费。
  对于代课老师的看法,何念庄向记者表达这样的看法,一方面一部分代课老师素质不高,对孩子造成贻误,另一方面,现实状况决定,没有他们这些孩子将完全失学。
  会宁创举:给代课老师一条出路
  据甘肃省教育部门统计,2005年,在甘肃有3.2万多人,占到农村小学教师的28.2%。在一些人口稠密、经济欠发达地区,代课教师占的比例更大。
  在处理代课老师问题上,甘肃会宁县的创举,给我们打开了一个窗口。
  2001年,会宁中小学教师总数是6934人。代课教师1658人,其中县聘929人,乡及乡以下聘729人。
  基于代课老师所占比例高的现状,2004年,会宁县在2004年公开招考教师时,为代课教师开了一个转正的口子。县里规定,学历合格、拥有教师资格证的代课教师,可以参加这一年的教师招考。
  会宁县教育局局长高生云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考试结果显示,中师毕业生和非师范类大专毕业生参加考试531人,考取者223人;代课教师参加考试440人,考取者178人。同一张试卷、同一个分数线,而录取比例几乎差不多。
  但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困扰会宁的仍是县财政的紧张,新招聘的老师(包括代课老师),前三年的工资每月都不到400元,县里承诺第四年才可拿全工资。
  “代课老师的去留问题,其答案早已非常清晰。”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对记者如此表示。
  他认为,对于代课老师,教育部今年3月份表示了清退的决心,但实际上,教育部未能真正了解一些地区代课老师的不可取代性,对于代课老师的具体构成,如代课老师的年龄分布,教师资格达标情况,学历水平等情况,也缺乏一个清晰的认识。
  目前国内现状是,最贫困偏远的地方,只能是代课老师,只要从现实情况出发,代课老师就会存在,“国家应该有直面问题的勇气。”
  杨认为,代课老师的出路,其解决方法无非就是“转正、培训、妥善安置”。即对一部分年富力强的代课老师,能达到教师资格的,让其转正;对一部分年龄稍大的,教学水平较低的,为其创造条件,进行培训;而对一部分已经不适应教育一线的代课老师,根据他们的工作贡献,给予适当的补偿和妥善的安置。
  “但这些举措实施的关键,取决于当地的财政能力。”杨东平说。
  然而现在教师工资还是以县财政支付为主,对于西部一些贫困地区,县财政困难,让其关注代课老师,显然不现实。
  去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出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改革把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责任作为重点,实行中央与地方分项目、按比例的分担办法,明晰了中央与地方的经费分担责任,确保由各级政府完全承担起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
  对免学杂费和提高公用经费水平,中央与地方的分担比例,西部地区为8∶2;对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中央与地方的分担比例,中西部地区为5∶5;对贫困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全额承担;对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费补助,由地方承担。
  但此改革并没有涉及教师工资,杨东平对此表示,虽然国家加大了对西部教育投入的倾斜力度,但教师工资仍按现行体制执行,而实际上教师工资是占教育投入的大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代课老师:在清退中去往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