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
提起\"爱国\"这一永恒之话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都能说出各自不同的定义与道理,但似乎很难下一个绝对准确能让所有人都接受的定义,正因如此,才有了\"真爱国\"与\"假爱国\"之争,也有了\"愤青\"与\"精英\"之辩!在下一直都认为,爱国是一种情感,一种对祖国由心而发的真情流露,这种情感甚至很多时候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你身上流淌的血液和基因从一生下来就已经打上了深深的\"祖国\"的烙印,单纯就\"爱国\"两字来说,没有理性与感性的区别,它是一种情感,可以说都是\"感性\"的,但是网上所争论的\"爱国\"其实是这种情感的延伸,\"爱国的言论\"\"爱国的行动\",争论的问题其实是爱国的言行问题,而不是\"爱国\"两字的本身!
weida2006 兄弟的\"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一文写得不错,从自身的角度阐述了\"盲目爱国言行\"的危害,表明了要\"理性地谈爱国,理性地去爱国\"的观点,能冷静地看到目前国内不少人所存在的\"盲目爱国\"的问题,在此对weida2006兄表示敬意,下面也谈一谈鄙人对此问题的看法,关于\"理性爱国\"的问题.
中国几千年来都以\"儒家思想治国\",奉行的是\"中庸之道\",这其实正是一种\"理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谈到\"理性\",没有比中国更有发言权的,没有比中国的统治者更有\"理性治国\"心得的,\"理性\"很多时候成了一种\"传统\",成了一种\"文化\",看看目前在外国成立的\"孔子学院\",还有在外国很多人学习\"孔孟之道\",便可知端倪!
\"谈爱国,去爱国\",需要理性,理性地去说,理性地去爱,这其实正是\"儒家思想\"的延续,但是很遗憾,往往很多时候,\"理性\"并不能解决问题,历史如此,现实亦如此,自古中国\"理性有余,而血性不足\".
老蒋理性\"爱国\",\"9.18事变\",寄希望于\"国联\"的调停,让倭寇能自行退兵,所以有了\"不抵抗政策\",五天时间,辽宁吉林两省千里河山落入倭寇之手,几十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面对几万倭军一退再退,东北的乡亲父老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沦为难民!
汪精卫理性\"爱国\",看到了暂时敌强我弱的情形,一封\"艳电\",便成了倭国的走狗,沦为后世千人唾万人骂的\"卖国汉奸\"!等等
理性爱国本没有什么错,但要看是什么形势,什么情况,单纯的理性,在很多的时候等同于\"懦弱\",特别是在面对外侮之时,需要理性,但是更需要\"血性\",理性和血性并重的毛泽东看到了抗倭战争的正确形势,一篇\"论持久战\"指导全国抗倭军民坚持抗倭到底,血性的共产党人和抗倭军民八年抗倭,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也给倭寇以沉重的打击,终于迎来了1945年8月15日,抗倭战争就是\"爱国\",谁也不能否认,但是老蒋的\"理性\"和毛的\"理性\"根本不同,因为毛在理性的同时更有\"血性\",所以后来我们党得了天下!
再来分析当前的形势,我们理性吗?答\"是的,我们很理性\",能忍的忍了,不该忍的我们也忍了,\"炸馆\"\"撞机\"\"钓鱼岛\",如果放在美国身上你相信他们会忍吗?我们还不够理性吗?但是结果呢?外部势力步步为营,一次又一次向中国伸出爪子,\"台独\"的背后是什么?谁都知道,但以目前的国内情况和国际形势,我们选择了\"理性\",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恢复\"血性\".
国家需要\"理性\",政府需要\"理性\",但是如果民间也是一片\"理性\"的话,那前景就堪忧了,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是什么?更多的代表了\"血性\",青年一代是国之栋梁,国家需要的正是他们身上的\"血性方刚\",需要的是他们的\"血性\",央视的大戏\"亮剑\"\"玉碎\"\"施琅将军\"宣扬的是\"理性\"吗?不是,是\"血性\",国家需要\"血性\"!
我们要理性地去看待问题,但不能全部都理性地去处理所有的问题,比如领土问题,主权问题,就需要一定的\"血性\",倭国否认历史,参拜\"神厕\",插手\"台海\",意图夺我\"钓鱼岛\",政府的态度是理性的,抗议,谴责,反对,是理性的,也是正确的,但是民间的\"保钓\"\"抵制倭货\"是\"血性\"的,也是需要的,就是要通过\"血性的行动\"警告倭国,\"中华民族不可欺\",民间的\"血性\"难道不应该存在吗?
至于网上高喊的\"爱国\"\"抵制倭货\"\"核平倭国\"等等言论,我们先不论他的正确与否,作为一种言论,他的存在也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不能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否则那真的是\"万马齐喑终可悲\"了,对于这些言论,我们可以不把它们和\"爱国\"联系在一起,仅仅就当他是一种言论好了,至于\"反倭游行\"的\"打砸\"行为,这个好象已经偏离了\"爱国\"的轨道,事实上已经违反了法律,这个我们也不要把它和\"爱国\"联系在一起.
\"理性的爱国\"是正确的,但是在\"理性\"之余,更要有\"血性\",\"中华民族的血性\",警告一切妄图抑制我中华崛起的势力,理性并不代表懦弱,沉默的火山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 胡说八道,爱国怎么是与生俱来的?恐怕只有亲情才是与生俱来的吧
文中引述的历史大多来自某D的奴化宣传文字,与史实相差极远 [转贴]国不知有民,民也不知有国
文章提交者:1256134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1840年鸦片战争中当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争斗。英军官兵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伊拉克的情景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军一路猛进,如入无人之境。沿途路不破,桥不炸,雷不埋,有些地方甚至欢迎美军。我们的军事专家一再期待在伊拉克出现人民战争。人民战争固然好听,但它的前提是人民愿意为战争作出牺牲。现在很难说有几个伊拉克人民愿意为保卫萨达姆政权而战、而死。人民战争是指人心背向,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概念。得民心者才能得人(和)民战争。失民心者只能进行个人战争。萨达姆就是进行的一场个人战争。两伊战争如此,入侵科威特如此,两次海湾战争亦如此。野心家把人民驱入战争。战争最终又毁了野心家。
鸦片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事实告诉我们:凡是专制政府和贪官政府,一定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人民不知情时,民心士气尚可一用。人民一旦知情,加上外敌入侵,必定土崩瓦解。美国的心理战就是让伊拉克人民较早地知道了萨达姆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复兴党是个什么样的货色。贪官体制必然造成本国百姓的不满,所以贪官政府的最大任务必然是压制国内的反抗,根本没有对外用兵的余力。从历史上看,贪官政府对外用兵也从来没有取胜的先例。我有过一句话请你记住: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国不知有民,则民不知有国”。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这句话,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心豁然开朗了,很多困扰我的问题我知道了答案.
这句话的份量有多重,只怕也是少有人了解。在我看来,这句话足可以让一个国家亡国,也足可以让一个国家的政府土崩瓦解。我的眼前就有两个活生生的例子,实实在在地印证了这句话的重要意义。
一个就是苏联。严格来说苏联也许并不能称之为亡国,但以“苏联”为名的国家是不复存在了,她何以走到这个地步,历史给了我们答案。
先说对待在二战中被俘的苏联战俘的问题。战前的清洗已经严重打击了苏联的国防力量,所以德军在进攻苏联的前期,苏军是兵败如山倒,整建制的集团军群被包团,最终全部被俘。又有多少人知道二战期间苏联被德军俘虏的有多少士兵?答案是超过500万。500万啊,一个国家在一场战争中被俘的人数能有那么多也算是个“奇迹”了。那时苏联的政策是不在战场上被敌人打死,回过头就被自己人打死。我很为那500万人没有被敌人打死而高兴,但那500万被俘人员在二战结束回国后所遭受的待遇却让我想起来就倍感沉重。在战场上国家没有尊重他们,战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却早已经被自己的祖国所遗弃。那500万战俘的绝大部分都在战后被流放到了苏联的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要么被囚禁,要么被劳改,所处的环境只怕比纳粹的集中营好不了多少。他们成为了苏联的“耻辱”,就此了度残生。
反过头,我们再来看看美国是怎么做的!《拯救大兵瑞恩》看过吗?为什么会出现为了救一个人而失掉一个小队的人?这样做值得吗?在我看来是值得的,绝对值得的,那显出了一个国家对一个普通的士兵、对自己人民的关心,在乎,和爱,那说明了国家的心里是有人民的。看过《黑鹰坠落》吗?一架黑鹰直升飞机坠毁后飞行员被困在某处,这时他听到的是另一架黑鹰冒着危险在空中用扩音器说:“某某某,我们不会放弃你的,国家不会放弃你的。”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被感动了。一个国家可以这样对待自己的国民,国民自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国家。(如果你认为我举的例子都是电影故事的话,那你就浅薄了)另附一点,有不少人在嘲笑美军的战争零伤亡政策或理念,并以此得出结论美国兵怕死,打不了硬仗。这样的人实在是无知,美军的零伤亡想法再次体现了一个国家对他的人民,对他的士兵生命的尊重。因此当国家有难的时候,她的士兵定然会为了国家而奋不顾身。
美国等西方国家,他们的战俘回国后受到的却是英雄般的待遇,没有人会以他们为耻,嘲笑他们。这两厢的对比已经看出来了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其国家的地位了。战争中被俘并不是可耻的,国家那样对待战俘才是真的可耻。
“国不知有民,则民不知有国”,国家的心里没有了人民,根本不尊重人民,那么人民的心中为什么还要有国家?一个国家没有了人民做基础,那么她存在的基石已经没有了,当然也就无法长久。苏联的历史就是一个样板。
“国不知有民,则民不知有国”,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star=4&replyid=14255444&id=1358164&skin=0&page=1 这个话题不好讨论下去的,建议版主就此打住. 为了避免走火,大家继续心理活动,但不要再往这贴打字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