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书架上的书,你读完了一半没有?
我喜书,读书,藏书,甚至有一些古籍摆在自家的书架上。老婆开玩笑说,“你那些,都是为了满足你的虚荣心,摆了撑门面的。你问问你自己,你读了几本?”
于是,我花了我宝贵的数小时又数分钟数秒钟,前前后后、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思考了这个简单的问题。
得出了结论:
专业类书籍,精读了的有四分之一。
文史类书籍,粗读了的有三分之一。
杂类书籍,翻看了的有二分之一。
收藏的书籍,一本没看。
总的来说,还没达到一半。
朋友,你呢? 我买的书是先看在放在书柜。工具书就基本是落尘了,哈哈。书要借着读。借书读好处多啊。一来一往就熟了,感情也就深了。。。。。。。。。。。。。还落个好名声。好学!111 楼组的书多了要不完的话,可以送人啊。。。。。。
一本书换100财富。。。。肯定有人要。。。 我的书其实不多,还不到八百本呢!
哈哈 汗颜....................一半不到。 很多是工具书,不看,查查东西用用! 书到查时方恨少。
书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查的。 没有,不过一定全读。 引用第7楼倪步清于2006-11-13 21:37发表的“”:
没有,不过一定全读。
朋友要么年轻,或者说是幼稚,要么没几本书。
一定全读?
如果你跟踪本帖,就会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另外,读书要讲方法,有的书翻翻即可,有的翻烂还得再买来翻。不要见书就读,古话“书多误人”并非完全荒谬。
醉鬼酒话,切莫介意! 引用第6楼krttg于2006-11-13 20:02发表的“”:
书到查时方恨少。
书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查的。
哈, 这可有误导之嫌.
读书就象是在脑子里埋线,做检索. 不埋线索, 怎么会知道去查? 到哪里查?
或许应该说,
工具书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查的
教科书与工具书的区别是.........
醉鬼酒话.....俺的理解, 有的人是不该读太多书的. 正象有的人是不该喝太多酒的. 书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查的。
但我现在觉得,有些书还是尽量去记,记在脑子里,才能说是自己的.否则不就等于去建家庭图书馆了吗? 嗯,我自己书架上的书都是自己读过起码一遍的,很多书度过之后隔一两年又拿出来读读。倒是从图书馆借书,常常不好好看,到期了又还回去。唉,不知道是什么毛病。 不是吹,自个买的7/8千本书,90%看过,10%是因为看不下去才不看;主要问题是,看的高兴,却记不住;另外对钱钟书读书很佩服;据杨绛在钱钟书手稿集里讲钱看书过3遍,做笔记又比看书的时间长;在其它资料里,我们可知钱进行不断强化记忆训练,不时抽出笔记对照记忆是否符合,得意时还讲给杨听 引用第12楼agun672于2006-11-15 15:21发表的“”:
不是吹,自个买的7/8千本书,90%看过,10%是因为看不下去才不看;
试问agun672朋友,这个看过,指看到什么程度,每本书平均花多长时间? 愚见:
(看的高兴,却记不住)约等于(翻过)
(看的高兴,却记不住)大于等于(没看过)
(看的高兴,却记不住)远小于(读过)
哈哈,开个玩笑 回醉乡常客:
1.钱钟书的管锥篇,化了3年业余时间看完,现在是时不时看一两篇感兴趣的;现在主要啃他的手稿集/宋诗纪事(应该也算他的手稿,因为买的是影印版),不知要化多长时间,对我而言,有难度
2.李敖的,一晚起码2-3部(18-24PM)
3.商务的汉译名著开始比较慢,一般一个星期看完一部;中华书局文言文的也慢,加上很多时候要查故训汇纂;三联的只要不涉及古文,哲学,外语类,一般都飞快,一晚一部
至于看到什么程度,不好说;反正不是古人说得读书---读通抽,仔细研究的意思. 引用第15楼agun672于2006-11-15 20:09发表的“”:
钱钟书的管锥篇————编
哈,羡慕你的博学和阅读速度。 "小学"基础差,错别字难免 "商务的汉译名著开始比较慢,一般一个星期看完一部"??
ag兄的水平真的佩服啊,我看名著就算是非常连续的看(每天都看一个小时以上)起码都要有20多天以上,这还是短的篇幅,长的恐怕远不止于此。 "商务的汉译名著开始比较慢,一般一个星期看完一部"??
我也是非常佩服,我就看了不几部,还不是精读,(近5年内),看得熟的只有《法律的概念》和《犯罪与刑罚》,这两本都不算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