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产部:打破网络垄断 逼宽带降价
信产部:打破网络垄断 逼宽带降价--------------------------------------------------------------------------------
本报记者 高剑巍
一份名为《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的文件》被起草人士提升到“打破互联网领域垄断”的战略高度
10月底,当一份名为《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文件悄悄出现在信息产业部网站的时候,几乎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样一份文件对于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将产生何种影响,对于推动中国宽带更廉价地普及有何重大意义。
“这是互联网领域‘打破垄断,保护竞争’原则的重要体现,特别是能够扶植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以及推动整个互联网事业的发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人士这样评价“办法”的出台。
互联网隐形垄断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互联网大国,网民数量超过1亿。
随着网民越来越多,许多人发现在一些网络应用时,越来越麻烦。同样访问国内的网站,有些速度很快,有些却非常慢;要下载一个软件,网站可能提供数个甚至数十个地址让网民选择,从网通、电信、铁通、联通、移动到广电、长宽各式各样的地址都可能有,有的网民就得一个个去试,到底哪个地址下载速度更快。
有心人士会发现,如果你在北方使用网通的宽带,要访问一个网站,而这个网站只把服务器设立在南方的电信公司,速度可能就不令人满意;反之也是如此。
这样的烦恼不仅网民有,连提供互联网服务的网站们也对此敢怒不敢言,一肚子委屈和郁闷在心头。
最近在上地开信息类服务网站的网络公司CEO童军(化名)很烦恼,随着网站的注册用户越来越多,原本设立在北京的服务器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现在给他只有两个选择,要嘛选择一些专业公司在南方等地帮忙设立服务器,缓解从南方的宽带用户带来的流量压力;要嘛就是自己去和南方的电信部门谈判,在那边托管服务器。前者的费用相对较高,后者则要耗费许多精力。
“原来只有一个中国电信的时候,只要在北京就能搞定许多事情,现在虽然托管服务器和流量的费用降低了,但加上跑来跑去的维护成本,其实也没有省心多少。”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童军这样对《财经时报》抱怨。
其实不仅是这些刚在发展中的互联网公司苦不堪言,就连已经成规模的大的互联网公司也倍受煎熬,甚至一些海外上市的门户更是有苦难言。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一家国内网络公司,当其要宣布一个新游戏上市时,就有刁钻的投资经理拿着报表质问,“你为什么需要在电信和网通分别设立服务器,这其中的成本会增加多少?”
回溯到“办法”的出台,这一份文件为何会被起草人士提升到“打破互联网领域垄断”的战略高度呢?
信产部降价吸引客户
这个“办法”的核心其实只有一条,将一些中小规模的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通过信产部指定的互联网交换中心(以下简称交换中心,业内一般称为NAP点)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互联的结算价格,下调15%。
目前,全国大约有10家被称为“国家互联网骨干网经营单位”的企业,包括6家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通、中国卫通,以及几家非盈利型的机构,如教育网等。
这些企业的用户要访问其他企业的内容时,就必需与其他企业发生联系,而建立联系的方式,信产部规定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信产部设立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交换中心进行连接交换,采用“办法”规定的价格;另一种是两个企业之间自己连接,信产部不监管双方连接的价格,但其他企业要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连接时,是单方面付费给这两家企业,价格一般情况下比通过信产部的交换中心便宜。
这好比一个人要搭乘A地公司的公共汽车去往电信或者网通“势力范围”的B地,你可能向A地公司交纳的是月票也可能是按次收费,其他的就不用操心了。
但A地去往B的时候,如果A地不是电信或者网通这两个重量级企业管辖的范围,那么A地到B地时,就要掏出这中间路程的过路费,从B地回到A地时也要掏出一定的过路费;但B地的公共汽车不论来往任何一个点,都是不需要付费的。
既然A地的汽车去往B地都要交钱,那么为什么还有另一种办法,需要信产部设立“交换中心”呢?这是因为,如果哪天B地看A地不爽了,原来4个车道就留1个车道走,那么钱还是一样教,但堵车就不可避免了,而信产部建设的另一条路就不会出现上述不公平的状况了,只是价格也稍微高一些。
但令人尴尬的是,尽管信产部的交换中心能够保障信息高速公路的畅通,价格也并非高得离谱,但全国信息高速公上的信息只有2%的“车流量”通过这条高速公路。
根据《财经时报》独家获得的消息,9月8日,信产部奚国华副部长主持部内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关于“互联网骨干网网间瓶颈的阶段性解决方案”时,就提出下调NAP点结算价格15%,吸引流量,以此间接实现直联价格的下调。
也就是说,信产部意识到运营商之间信息公路各种人为或者非人为的“堵车”,已经成为一个“既有必要性又有紧迫性解决”的难题了。按照测算,信产部目前三个交换中心的容量“足够用个两三年没有问题”,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鲁阳表示。
按照信产部有关官员透露,如果这个阶段性方案调整到位,可以吸引超过中国互联网20%的流量。
显然,信产部不愿意看到,8月间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大张旗鼓宣布退出网吧市场的事件越演越烈。
谁在侵犯消费者
尽管信产部决心巨大,但这个调价方案依然被许多中小规模的骨干网经营企业认为是个过渡方案,还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中国铁通一位人士对《财经时报》表示,直联价格不纳入信产部监管范围,依然不能触动垄断者的神经,这位人士将矛头直指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垄断国内的网络接入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互联网的接入90%集中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手里,而其他3家电信运营商(卫通有资格但不经营)只占5%市场份额,剩下则是一些更小的盈利或非盈利机构。
但中国电信对于垄断的说法不以为然,他们辩称这种市场地位是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的,并非天然垄断。
只是,除了在新建小区,电信和网通还能够相互博奕一番,在已经成规模的社区里,除了当地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你还会选择谁来为你接入宽带?
在过去几年,不论是其他电信运营商的宽带、有线宽带还是电力宽带,只要给消费者的价格低于电信或者网通的太多,那么很快消费者就会发现自己在访问一些服务器在电信或网通的网站时,速度越来越慢。这其中的内情颇令人耐人寻味。
知情权,这是消费者最为关注也经常最为烦恼的地方,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
据央视2005年在西单街头做的一次随机调查,有超过70%的人听说过“互联互通”这个名词,相信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几年前,如果你要用移动的电话拨打联通的电话或者小灵通,会发现非常难打甚至打不通,这就是因为当时运营商之间因为利益等各种原因,造成的互联互通难题,经过几年时间的整顿,这个现象已经大幅度减少,至少现在许多人发现电话不好打的时候,不会一味地认为就是信号不好或者电话质量不好,而可能会认为是不是有人在“搞鬼”了。
但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使用网络不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电脑配置,小区环境等等客观问题,因此即使是运营商之间互相“掐架”,用户基本不能发现,就是发现也无可奈何。这无疑,已经极大损害了用户的消费权利和知情权利。
回顾中国联通退出网吧市场这一事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联通被单向结算的政策带来的高额成本压得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经营。在联通网吧上网的用户,每访问一个电信或者网通的网站,联通都要为此付费,如果是用BT下载软件,那么一个小时两元的上网价可能都不够联通支付给电信或者网通的流量费的零头。
试想,规模化的网吧下场都如此悲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还敢将无线上网卡的包月价格压得更低吗?
数据显示,尽管现在大部分城市的ADSL包月价格已经降到100元以下,与大部分发达国家地区的资费水平差不多,但比较我们的工资收入与互联网费用支出,中国网民所承受的无疑还是太过于昂贵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