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粤语歌曲响起时
夜里,熄了灯,我喜欢拉开窗帘,默看落地窗外。那深蓝色的夜空,有白天不可能有的一种神奇。逢到此时,心就很静,再放一张粤语歌碟来听,气氛就更加安静。我是在纯粹北方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对别人说起我喜欢粤语歌,有人会很惊奇。其实,这是我十多年前在深圳打工留下的“痕迹”之一。
初到深圳那时,听所谓的粤语流行歌,完全不能接受。感觉歌手多半像五音不全。但有声媒体上几乎是天天轰炸,耳朵里灌满了都是呜哩哇啦的吼叫,我只能忍受,只当是到了蛮荒世界。一位北方来的年轻同事说:“粤语歌,你要慢慢去习惯。习惯了,就好听了。”我听了他的话,就尽量去习惯。这习惯,带了探究的性质,日久天长,终于有所获。
粤语流行歌曲,发源于60年代初,早期有浓厚的粤语小调元素,后来掺进了欧美、日本流行歌曲风格,越来越与时俱进。以我的分类法,它可分为“快歌”和“慢歌”两种。快歌就是那种声嘶力竭的,五音确乎有些不全,到末了我也没习惯。慢歌就不同了,很有韵味。我尤其喜欢男声中浑厚一类的,普通话歌手里,没有那样唱法的。代表人物有三:欧瑞强、蔡国权、黄凯芹。其中《昨夜的渡轮上》、《问》、《不装饰你的梦》、《情深缘浅》,都堪为经典。
这三人的歌,体现中年男性的温文与宽厚,听来如沐春风。那旋律也极优美,能渗进你肺腑中的沟沟坎坎里去。那时,我初进商界,又是独自在异乡漂荡,有诸多的苦闷。听他们的歌,是一种安慰。当然,如果心情好的时候听,那就更好,觉得阳光都要更明亮些。那时候,我已经不算年轻,但为了听歌,“老夫聊发少年狂”,西装革履的,也带个耳塞。出去办事坐车、等人,都要见缝插针地听。有年轻的同事笑我:“哪有穿西装听耳塞机的?”我不管,照旧,听得痴迷不悟。
后来离开了深圳,却并未与粤语歌曲疏远,相反,因为怀念深圳的缘故,每每听到粤语歌,都倍感亲切,能令我瞬间回到往日情景中,重新沐浴在亚热带的阳光下。粤语歌能排遣寂寞、平伏创伤、牵动旧情,这些作用,我先前是万想不到的。
由于常听粤语歌,对广东话也熟悉起来。因为常听歌,听力长进很快,慢慢地就可以听新闻了。离开深圳后,因为听粤语歌的习惯没丢掉,听力继续在长进,后来再偶尔到广州,发觉自己居然可以听懂广播里的所有内容了。细细地听了几天,才体会出,广东方言的表达方式真是相当活泼。用普通话来讲话,是决不可能达到这般效果的。广东话,犹如好书,令人不忍释卷。
这时候才想到,过去对广东话真是有太多的偏见,总以为是一种粗野的语言。电视小品里演广东人的,又故意口齿不清,就越发加深了这种偏见。其实,如果“读懂”了广东话,就会发现,它很精致、很幽默,又很阳光。这是我的感觉,不好进行学术化的评价,只能这么说了。
从对粤语歌的由疏到亲,我想到,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轻易宣布别人的“文化”如何不好。文化之所以是文化,总有它如此形成的道理。你看不惯它,或觉得它可笑,那是你的问题。世界上最好听的语言,可能是牛津英语;中国最好听的语言,可能是北京话。但我以为,最好听的语言,应该是“母语”,就是人们故乡的方言。那种表达上的微妙,外乡人怎么能听得懂?
扯得远了,还是回到粤语歌。如果没有当年那位同事的提醒,我可能要对它一直拒绝下去,终生都会以为粤语歌是一种粗野的歌曲。幸亏这种误读没有发生。我南下的收获之一,是知道了粤语歌是一种能够“曲尽其妙”的音乐。亚热带的生活,有很多标记,比如棕榈树,比如大排档,比如生猛海鲜。如果要选其中一个最令人感到温暖的,那我就要选粤语歌了。就算这是一种偏见吧,但总还可以说,这不过是个善意的偏见。
首发处: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qingqiuzi 拉杂补充一二:
1.广东话包括粤语(俗称白话),客家话,潮汕话,海南话(海南省未分出前)等几大语系;估计再强一些,"德语"就要提出来;德语,顺德语也.
2.楼主所谓的粤语流行歌主要指香港的;粤语说得圆韵好听得,也指港人.要是听上个世纪90年代前的广州本地电台及本地的土语,从小到大上课只准讲普通话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也会厌烦,大都会买个短波听港台.
3.上世纪90年代,香港歌手喜欢一首歌不同演绎;千千阙歌,陈姓/梅姓女歌手各自演绎过,一位历来不喜粤语流行歌也听不懂粤语的河南同学突然告诉我们他喜欢梅姓女歌手,因为她的声音很有磁性,让我们诧异不已;一位偏偏是数学女老师一天上课中突然要表演一段苏州吴语,可惜当大家从吃惊-狂喜中清醒过后要求来段"吴歌"而不得;这是本人听过最美妙的中国话.听粤语流行歌最有"体感"的是张学友,疙瘩/背脊冰凉不是形容歌唱的差,而是说张唱的歌给本人最多的肤感---皮肤感觉,也是本人最爱的听流行歌体验.
4.欧洲有个公式,即一方有优越感的时候,往往说本国语是世界上最好听/动听/美妙的人语,其他国的一二三说得是鸟语;伏尔泰说过,黑格尔说过,英国一个大作家也说过(名字忘了). 引用第1楼agun672于2006-11-10 22:23发表的“”:
.......
3.上世纪90年代,香港歌手喜欢一首歌不同演绎;千千阙歌,陈姓/梅姓女歌手各自演绎过,一位历来不喜粤语流行歌也听不懂粤语的河南同学突然告诉我们他喜欢梅姓女歌手,因为她的声音很有磁性,让我们诧异不已;
.......
“梅姓”女歌手演绎的名字叫作《夕阳之歌》,乃是《英雄本色III》的插曲。若是看了她生前最后一场演唱会的最后一首歌(正是此歌),相信也会觉得她这首歌要比“陈姓”女歌手的《千千阙歌》唱得更加打动人。毕竟前者只是暂别歌坛这个小舞台前的留连调,而后者则是永别人生这个大舞台时的谢幕曲……
小小慨叹一下,转个演唱会的实况帖,纪念那个粤语流行的黄金岁月,也纪念一下占据当时每个男人心灵的霞玉芳红四大名旦。
========================================
http://www.people.cornell.edu/pages/kx25/anita/myf8.jpg
"这些星光都是我给你们的,我把这20多年的青春都献给了你们。"
"演唱会之前有很多风风雨雨,很多人猜测我今晚能不能在这里演唱,今天我站在这证明我做到了。只要有信心,很多事一定能做到,今晚在很多地方也许还有不足,但我会尽我的全力,不足的地方请大家原谅。其实今晚看衣服就够了。"
“为了这场演唱会很多朋友都表示会随时准备帮忙,那时让我觉得我在这个圈里20多年赢得最多的不是名利而是友情。歌迷的支持,朋友的鼓励,唯一遗憾的就是40多岁了还没能嫁出去,但这种事不能强求,我想我要放弃了。生命很无常,我也相信命运,只希望大家能够抱紧眼前人。”
“我是一个歌手,同时也是一个演员,穿婚纱不是我第一次,但没有一次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相信在真实生活中我没有机会穿了。这是我一生的遗憾,不过有你们的爱,我又将这个遗憾填补上了。真的很想有一次机会,一次就够了,我能够穿婚纱给大家看,于是就决定在我这场演唱会中穿给大家看。希望大家考虑一下我,其实我都不错的。”
“活到今天,我惟一的遗憾就是,40岁了还没有结婚。所以我想说的是,请大家把握眼前人,一定要珍惜。”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相信命运。黄昏好靓,夕阳好靓,但眨眼都会过去。送给大家最后一首歌《夕阳之歌》,这首歌的每一句话都是我想说的。”
夕阳之歌(梅艳芳)
曲:kohji makaino 词:陈少琪
斜阳无限无奈只一息间灿烂
随云霞渐散逝去的光彩不复还
迟迟年月难耐这一生的变幻
如浮云聚散缠结这沧桑的倦颜
漫长路骤觉光阴退减
欢欣总短暂未再返
哪个看透我梦想是平淡
曾遇上几多风雨翻
编织我交错梦幻
曾遇你真心的臂弯
伴我走过患难
奔波中心灰意淡
路上纷扰波折再一弯
一天想到归去但已晚
啊天生孤单的我心暗淡
路上风霜哭笑再一弯
一天想想到归去但已晚
http://cnc.cukou.com/yueyu/rm/143.rm 广东话包括粤语(俗称白话),客家话,潮汕话,海南话(海南省未分出前)等几大语系,汗。
可惜都听不懂,汗。 我听粤语歌是大学开始的。
自认为张国荣(复出以前的)、张学友、罗大佑、陈慧娴(复出以前的)、陈百强、谭咏麟等均有不少优秀作品。
还有些仅数首传世,也有经典,如叶丽仪等。 多谢woi55补充;
"小小慨叹一下,转个演唱会的实况帖,纪念那个粤语流行的黄金岁月,也纪念一下占据当时每个男人心灵的霞玉芳红四大名旦。"也是本人原意 我错了,天天听阿姐的歌却忘了罗列
窃以为,如果梅与张结婚,两个人都不会在40就去。 喜欢听粤语歌,也喜欢唱。每次和同学去k歌的时候,总是会点。尤其是楼上提到的那首《千千阙歌》(刚好现在也在听……)
。喜欢的理由,或许很多吧,音乐的旋律,歌词的感动,当然还有粤语的独特韵味。
呵呵,从小生长在北方的我,之于南音,尚无法很是适应。但却对粤语偏爱有加, 味道很特别呢。 引用第7楼幽忧雨巷于2006-11-12 18:21发表的“”:
……
推理结论,25岁以上 汗 难道广州话和香港话还不一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