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与展示故事——《红楼》的诗意浅析
红楼、三国、西游、水浒,四大名著虽然风格各异、题材不同,但都写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故事之间又相互联络形成一个更大的故事,通过故事将某种想法、感慨或者理念传输给读者。其实不光是四大名著,所有的小说恐怕都是这样,没有故事的小说是不可想象的。只不过好小说的故事精彩一些,滥小说的故事不太精彩,如此而已。中国的四大名著,其故事没有一个不精彩的,这四本书能在中国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并逾久而不衰,那不是靠侥幸就能达到的。但是,这四本书里,《红楼梦》很明显的和其他三本不同,其他三本书的故事是讲出来的,可以复述,比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关云长水淹七军等等,这些故事可以绘声绘色的夕阳里的老树下大讲特讲,在渔翁樵夫的口中辗转相传,但是《红楼梦》的故事不是讲出来的,是展露出来的,林黛玉葬花、薛宝钗扑蝶、呆香菱做诗、憨湘云醉卧石凳,等等等等,这些故事不能说不精彩,但它们不能讲、无法讲,只能看,只能细品,或者正是这一点使得《红楼》与三国水浒等话本小说截然不同。
“林黛玉葬花”——在中国,不知道这个故事的人恐怕不多,但是,如果不看《红楼梦》的文字,把这个故事仅仅当一个故事讲给别人,那真的太难讲了,情节太简单了,没有什么悬念,没有惊险的情节,也没有多少离奇曲折的过程。虽然这个故事很动人,但只能自己看自己体味,无法拿它当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同样的道理,“群芳夜宴大观园”,“访妙玉乞红梅”,“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等等故事,也是只能看不能讲,即便勉强讲给别人,也绝对无法讲出书中的味道。《红楼梦》很难被改编成评书一类东西,或许正式因为这个原因。
精彩绝伦的故事却没办法讲,虽然遗憾却并不奇怪。白居易的《长恨歌》也描绘出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很难讲,即便十分高明的说书人,能将白居易《长恨歌》的那种味道讲出来吗?《孔雀东南飞》、《关雎》、《西洲曲》、《日出东南隅》等,每首诗里都有一个美妙感人的故事,可这些故事也统统难以讲述,离开了原来的语言,那故事的味道立刻就变了,就变得琐碎平庸,没有什么意思了。
特定的诗意只能用特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文字的奇妙是可以想象,巧妙地组合便可以造出很多供人想象的空间,所以可以用文字将很多诗意摹写出来,这一点香菱在书中讲得很透彻,只不过以特定的语言将之摹写出来之后,要再变一种语言,那原来的诗意也就不复存在了,至少是支离破碎了。因此,诗是无法翻译的,唐诗宋词的意境也无法用现代的白话完整无遗的复制出来,同样的道理,《红楼梦》的故事也无法用口语讲述。
《红楼梦》中的故事,大部分类似于诗歌中描述的故事,特别是大观园内发生的故事,几乎每一个都可以看作一首诗。这些故事的特点是情节十分简单,但其中蕴含着各种诗的意境。曹雪芹的高明之处就是用散文化的笔调将过去只能用韵语描述的诗味描述了出来。
唐诗宋词的意境,往往是因字词的组合、错落、断续而制造出想象的空间,当然,这种错落断续的组合有很多规律,研究这种规律或者能对人类的联想、情感的刺激以及对空间和色彩的想象有很多助益。曹雪芹或者没有刻意研究过这些,但他以他的天才以他对诗意的精湛感悟用散文将唐诗宋词的意境写了出来。
细查红楼中诗味浓郁故事的文字,可以看出叙事时的简略,这种简略或许就是诗词里断续的移植。《红楼梦》在叙述故事时似乎故意留下一些供人想象的空间。“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一节,石榴裙的红色,手中所拿草的绿色,再加上丫鬟们憨笑时的神态动感,有此三样,一首唐人绝句所需要的意境基本上就有了,剩下来的很多细节读者完全就可以凭想象来补充完成了,曹雪芹在这三样之外,略加点缀,看似极随意的笔法、疏朗的文字,但一个带诗意的故事就这样诞生了。“黛玉葬花”、“大观园夜宴”等似乎也是同一个道理。
用这个思路反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待续) 欢迎石头开办“写作培训班”~~ 引用第1楼reader于2006-11-01 08:33发表的“”:
欢迎石头开办“写作培训班”~~
恩,我第一个报名,还交“作业”,你也别偷懒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