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生 发表于 2006-10-31 12:28:38

【原创】读书随感:与杜威相遇

1.
    按照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的说法,“约翰•杜威(John Dewey),一般公认他是美国现存的首屈一指的哲学家。他不仅在哲学家中间,而且对研究教育学的人、研究美学的人以及研究政治理论的人,都有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这样一个无论在哲学还是教育学以及其他领域都有着不俗成绩的“巨人”,想要真正意义上走进(而不只是走近)他的思想,领悟(而不只是读懂)他的著作,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在开始阅读他的名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及《我们怎样思维》之前,我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我想这种心理准备不是负担,不是畏惧,而是一种心态的调整。我要告诉自己,现在,我将要和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心灵的对话。(尽管这种对话会由于我自身的理论涵养不足多少显得有点浅显,甚至幼稚,但它毕竟是可贵的,是无畏的。)
    因为,在我看来,伟人之所以是伟人,他首先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仰天俯地的情操。这是做人的境界,当然也是思想的境界。真正伟大的思想从来不应是曲高和寡,当然也不是一味流俗。它应该既可以以“阳春白雪”的面目游弋于文化阶层,也可以以“下里巴人”的姿态走向普通大众。一句话,真正的思想可以在高深于浅显之间游刃有余,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作用。(比如,佛教思想,它上可是形而上的哲学,下可百姓的普通信仰,这是何等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啊。)
   由此,如果杜威的思想真正称得上是伟大的思想,那么,它也不会拒绝哲学功底一贫如洗的我努力去走近(进)它,哪怕我会走过了一条弯路。它应该以它应有的面目出现在我面前。
但那会是怎样的面目呢?不得而知。因为,阅读的过程,用我很喜欢用的一个词来说,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它不是预先的“存在”。所以,杜威的思想在我面前呈现出动态变化也是不足奇怪的。我的阅读,有时可能接近它,甚至走进它;而有时可能远离它,甚至与它南辕北辙,都是可能的,也是无法避免的。
2.
   记得大一读海德格尔的传记的时候,曾经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读大师的传记无疑是走近大师的一条捷径。”现在看来,这句话多少有点功利色彩,但是细究起来,还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
   所以,我特地借到了中华书局出版的世界思想家译从丛书《杜威》。
   现在我觉得,读一个人的思想著作,重要的是感受其思想逐步变化的历程,而记住他的思想观念反而成为其次。因为,按照怀特海过程哲学的观点来看,所有的事件都是过程的,不完善的。所以,哪怕是伟人,他的思想还是不完善的。他之所以能够被称为伟人,只是因为,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他比起其他人距离真理走得更近些。但从本质上讲,他也还只是走在通往真理的途中,他还没有真正到达真理的目的地。这可以通俗地用西方的一句谚语来表达——“我们之所以会把站立的侏儒看成巨人是因为我们一直匍匐在地上。”
   严格说来,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记,而是关于杜威哲学思想的一种介绍和阐释。之所以说这是一种阐释是因为,作者罗伯特.B.TALISSE在对杜威的哲学思想进行介绍的过程中,融入了很多他自己对杜威思想的解读。我不知道这会不会是杜威本人的原意,但是它至少勾起了我的思索,让我思索着并且快乐着。
   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在探讨杜威的哲学思想。那么,作为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杜威对于哲学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谈谈杜威对这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杜威在《经验与自然》中这样写到:“人们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或然性世界之中。从坏处说,他的存在包括着一场赌博。世界是一个冒险场,它是不确定的,不稳定的......”世界为什么是一个冒险场?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特定条件的环境里,而这一个环境本身就是由各种互动的力量形成的动态组合,它们随时可能失去稳定,带来的危险是无规则的,不持续的,无法根据时期或季节作出判断的。然而我们的生存必须依赖这样易变的环境,因此,这个或然性的世界环境呼唤人类的行动和回应。否则,我们的生命就要死亡。正是这个意义上说,杜威认为,哲学的产生是一种回应,一种对生命在或然性世界这一处境的回应。这是杜威作为哲学家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一种创造性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因为人们通常认为,哲学是一种冷静孤立的思考,而杜威把哲学投入到了火热的生存努力之中。这也许就是杜威被划入实用主义派别的最大原因吧。

不三不四 发表于 2007-2-21 22:42:27

而杜威把哲学投入到了火热的生存努力之中。这也许就是杜威被划入实用主义派别的最大原因吧。
这样说好像杜威倒象生存论哲学了,哪里象实用主义啊。小弟不才,乱说,呵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读书随感:与杜威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