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er 发表于 2006-10-18 13:03:30

对历朝中国政治的一点看法

对历朝中国政治的一点看法
一:政治结构
历朝中国政治结构如下:皇帝-官僚-百姓
皇帝拥有最高的权力,官僚可视为皇帝的代理人,下面是受统治的百姓。
根据\"集权必然腐败,集权本身就是一种暴政\"的原理,皇帝的腐败和昏庸是必然的。人性易变恶,特别是在权力的催化下。就算是唐太宗,也不可避免的有这个毛病(他一怒之下杀了提意见的官员,后来又后悔了一下),世上没有绝对英明的领袖。
下面的官僚由于只需向皇帝负责,肯定就会投皇帝所好,以图自身的好处。百姓的死活是不用管的,这是因为官僚并非由百姓选举,而是靠皇帝恩赐权力过活的。官僚政治由此形成。在这个集权系统中,清官注定被淘汰,或者保留几个清廉的官僚,也是皇帝用来装点门面糊弄老百姓的,用不着的时候就踢到远处去。以海瑞为例,辛苦一生,忠君一生,皇帝有用于他时倒对他客气,后来看他不顺眼就把他贬了,死时只得一条被子覆身。
二:政治上的集权
皇帝确实不容易,为坐稳龙庭他需对付以下两种势力。一是他的血缘亲戚势力,要提防皇后,小叔子,子女等人夺权。二是对付野心大的臣子,防止太阿倒持。因此杀掉功臣是常有的事。
与集权相对应的为强化集权的一系列制度也相继建立:废宰相,设立大学士制度,锦衣卫等,皆属此列。
三;文化上的集权
在文化思想上,则宣扬君王权力无上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很多时候,它会以多种形式伪装,拿一些有点正确的道理做遮羞布,所以识别的难度就更大了。
把孔子尊为“圣人”不是由于他的学问有多好,而是他的学说能为君王专权起到遮羞布的作用。孔子宣扬君权无上,允许民众有一些权力,但由于百姓很笨,所以君王的“教导”是必不可少的,君王关爱天下百姓,是民之父母,逆君比轼父杀母还严重。
秦始皇是拿“法家”做遮羞布的,由于效果不好,汉朝改用董仲舒的“儒家”套在“法家”上,这样的“外儒内法”一套就是两千多年。
孔子和韩非子的学说用现代眼光看,根本不符民主法治的要求,倒是大肆吹捧君王的作用。但当时提出这些学说的他们,目的倒是为了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可惜他们的学说的基点就错了。
由于孔子的学说被尊为是“永远正确之真理”,不允许人们反思它。所以后来的思想家虽然反对君主,但对集权始终无异议,包括黄宗羲在内,始终在孔子学说的“改良”上做文章,注定徒劳无功。从这个意义上讲,孔子的学说已经成为束缚人的枷锁。
科举考试则以“尊君”为主题,虽然有时会谈“治国,修身,爱人”,但目的还是为了“尊君”。
四:经济上的集权
表现为重农抑商,自由经济是君主专权的大敌。只有把百姓的经济命脉抓在君王手里,百姓就不得不听话。儒家还给了一个很好听的名词:安贫乐道,骗倒一大堆人,包括他自己在内。
五:人才上的专权
帝王眼里的人才就是:听话的,会做点事的。听话是前提,为此,君王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思想教育体系,从小孩子开始,到成年人为止,设立“童试,乡试”等多道考试程序,教育内容无需多谈,中心即是把君王视为真理的化身,由于真理是正确的,所以君王也是正确的,这个推理确实严密。
同时限制人往其他行业发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保证人才都为君王服务,就算不想服务也被教育成要为君王服务。这里的推理是:君王是为百姓考虑的,是天下人的父亲,为君王服务就是为百姓服务。

六:集权结构的维持与崩溃与重建
开始集权结构由于刚建立,百姓还负担的起,由于集权是官僚主义的温床,随着腐败的盛行,社会不堪重负,集权体制即告崩溃。此时兵荒马乱,百姓即进入了“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发出\"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的感叹.
由于起义者脑子里没有“民主法治”的概念,就算有也不想去实行,因为做皇帝实在太舒服了,老百姓也很好骗。为了名正言顺的做皇帝,还提出“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口号,提出做皇帝要搞自由竞争,胜者为王.
新皇帝上台,意味着大兴土木,选太监秀女,收税。老百姓即进入了“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从中能看到现在和未来。
以上看法,可能对历史人物要求过高,仅属个人之见,博方家一笑。

robertchrs 发表于 2006-10-19 01:22:42

看了看楼主的文章,对楼主产生了些许好奇,带着这份好奇检索了扫描了一下楼主,楼主是不是多人共用一个ID?如果不是那楼主真是爱好广泛,从计算机、艺术、小说、历史到诗词,楼主各有所长,希望楼主能在发贴后多与大家交流一下,祝兄在这里过得愉快。
ps:兄这篇文章小R粗略的看了一番,觉得挺有戏说的成分,有些过程太粗,愿兄能更细化一些,我对兄的东西很感兴趣,哈哈,可能是兄太多才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历朝中国政治的一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