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赋》的写作特点*多元化的人物性格述写
一般小说,为了使故事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眼球,务必使故事性更为强烈,情节更为曲折,便赋予人物性格鲜明的个性,往往采取二元(非正即反)的方式进行述写,给人物以脸谱化,让读者一看便知好人坏人。《黄花赋》在这方面作了新的偿试,虽然其他的作书人也在人物多元化述写时作过类似的尝试,如贾平凹的《废都》,我们很难体会小说人物中的好与坏,这是因为他对人物进行了深层次的多元化述写的结果,使每个读者,总能感受到那些似曾相似的事。那么,对人物的喜好全凭读者自己的选择了。
然,《黄花赋》毕竟是历史小说,他的前提是,必需尊重历史,忠实历史,而参与这些历史舞台的人物,怎能用贾平凹的这种方式呢?即便用了,这个尺度又如何把握呢?要知道,一不小心就会在小说里,渗杂个人对历史人物的好恶了,就像《三国演义》的作者受忠君思想的影响,将“狭天子以令诸候”的曹操,视作反面人物。失去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对于历史人物的好坏的划分,好象只有一句名言来界定的,那就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了,
但是,小说总得有个正反人物,以突出故事情节的矛盾性吧。《黄花赋》很巧妙地避开了这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对历史人物在完全忠实于历史的前提下,进行浅层次的多元化的述写,这是《黄花赋》在写作上的重要特征之一。
且看,书中重要人物也是着墨最多的国父孙中山是如何的出场的,“这人祖籍广东香山,姓孙名文,字逸仙,时年二十九岁,长得英风飒爽,气度不凡。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先在澳门,后又到广州,开西医诊所为业。”聊聊数句便将一个无论在那部作品中都是高大全形象的历史伟人介绍完了。作者把他的这种形象全隐藏的文字的背后。
黄兴,这个有着大将之才的人物,小说没有喧染他如何的叱咤风云,相反倒着重描写了,由他发起的广州起义失败后,这个黄兴“仍沉浸在黄花岗之役失败的悲愤里,组织了暗杀团要杀张鸣岐、李准为黄花旧侣报仇,接了谭、宋之信,虽大表赞成支持,自己却坚决不肯北上。徐佩萱因一直在医院照料侍候黄兴,日夕接触,由敬而爱,此刻已与黄兴结为夫妇,两人决意在未报黄花岗大仇之前,绝不轻言革命。”由国恨变为私仇!以至于在武汉起义伊始,他错过了发挥他作用的最佳时机,这说明他在国事与私事之间,孰轻孰重,没有理清楚。
赵声,这是我最喜爱的一个人物,如果说,以上两个人物还不能表达作者在处理这些历史人物,给予他们普通人的一般心里来进行多元化的述写的话,那么这个人物,就再典型、再普通不过了。这是个侠肝义胆,重情重义的人!一个快意恩仇的人!一个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你看他惊闻,广州起义失败后,痛失他的战友时,一口鲜血喷涌而去。对于无可奈何的已去的大势,整日沉浸在对亡友哀悼中,茶饭不进,唯醉而已,终于,一条铁打的汉子,追随他的战友而去,这那像个真正的革命党人?
对于已经被历史定位了的反面人物的述写,亦是如此。有前文《〈黄花赋〉中之慈禧》,此文就不赘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