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太痴 发表于 2006-7-14 22:27:24

河东狮吼

有两段台词曾经成为姑娘们择偶的标准,其一便为《河东狮吼》中张柏芝演的柳月娥与古天乐演的陈季常的对白:“现在开始你只疼我一个人,宠我爱我,不会骗我,答应我的每一件事情你都会做到,对我讲的每一句话都是真话,不许欺负我骂我要相信我,有人欺负我,你要第一时间出来帮我,我开心的时候你会陪着我开心,我不开心你哄我开心。永远觉得我是最漂亮的,做梦都要梦见我。在你的心里只有我。”



这部电影不过是爆米花作品,看完后只有两点印象比较深刻,一是这段台词,马伟豪对女性心理还是把握极准的,这些都是每个女人希望自己喜欢的男人能做到的,哪位男性如果希冀得到意中人芳心,这段台词实在值得仔细斟酌、认真体悟,身体力行之后,结合胡适之的新三从四德说,向太太早请示晚汇报,当成丈夫模范;二就是大嗓门“总督察黄启法”演的整天引诱陈季常吃喝嫖赌的苏东坡。没必要深究电影与史实有多少符合之处,史实细节究竟如何,不过是极少数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为评职称而不得不做的工作,咱老百姓唯一关心的,就是电影是否足够娱乐。



但还是颇为陈季常叫屈的,好端端一个大侠般的人物,最终竟成了如此形象。想想也真没办法,谁让陈季常摊上苏东坡这么一个中国文学史上顶尖的才子作为故交呢,因此苏东坡赠给他的一首戏谑之作,最终让陈季常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惧内的典型。根据苏轼《方山子传》,陈季常“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士”,而且,还是个神箭手及上进青年,“游西山,鹊起于前,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老年陈季常则更有古士之风,陈家本来“世有勋阀”,因此,如果陈季常入仕途的话,“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可是陈季常却选择了“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同样可敬的是陈季常的家人,虽然由于陈季常放弃富贵生活,导致“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境界之超然,堪比颜回!



行文至此,回想起电影里的陈季常失足后被柳月娥扶在怀中的文弱书生样,实在啼笑皆非。苏东坡那首《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传诵千古,好端端的把陈季常的形象全部给毁了:“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老婆一声吼,吓得不但手中拐杖落手,还失去了思维能力,惧内程度可见一般。虽然这首打油诗明显是知交之间的戏谑之作,明眼人一看即知当不得真,却实在太过形象了,让读过的人想不记住都难。不过,责任也不能全部由苏东坡来承担,真正让这个故事流传开去妇孺皆知的,还是明代徽州休宁人汪廷讷的责任。汪廷讷从洪迈《容斋随笔》之说,编成有趣的杂剧《狮吼记》,剧中将洪迈的陈季常“惧内”之说添油加醋,编得煞是好看,经昆曲等数个剧种传播,这惧内的“千古美名”更是就深入人心了。



狮吼一词经苏东坡这么一折腾,也已与原来的意思相差甚远了。我国本无狮子,东汉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今伊朗)国王阿萨息斯一世派商队沿丝绸之路把狮子作为礼物送给章帝传入中国,中国人才初识狮子的样貌。被称为“兽中之王”的狮子具有威猛的外表,它传入中国后动摇了我国民间中虎的威信,渐被人们奉为辟邪瑞兽。狮是梵语Simha的省略音译,在佛经中一律写成“师子”,如佛陀即被称为“人中师子”,《大智度论》卷八说:“又如师子,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外道中,一切降服,故名人师子。”狮子吼一说源于佛祖诞生时,《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谓:“太子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大师子吼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何等气概!)。后高僧说法,亦称狮子吼,如刘禹锡《送鸿举游江南》:“与师相见便谈空,想得高斋师子吼。”



中国男人有一个很奇怪的逻辑,即惧内的人没有男子气概。万幸,现在有一种新的逻辑已经出来了,就是真正的男人在外颐气指使,回家后在自己的女人面前就跟猫一样乖;反而是那些不中用的男人,在外面到处受气,只好回家对自己的女人发泄。后种观点的出现,证明了千年之后,中国男人也总算清醒了一点儿。

hong 发表于 2006-7-15 18:09:58

何兄似乎是见过的,呵呵~~~新来的偶,请多多关照!
这个题目,偶有点看法,等有空来说说,请多多指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东狮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