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人艳 发表于 2006-7-18 22:41:11

书的发行量和书名有着很大的关系。建议再版的时候,把书名改为《花开如梦情非梦》

dspcan 发表于 2006-7-19 14:37:42

引用第4楼kkkyyy于2006-07-05 23:28发表的“”:


俺不这样看。孙大炮短命鬼,一点也不负责!!推翻满清,二次革命,结果是什么?他一命呜呼,国家是几十年军阀混战,特别是倭鬼占东北,再后全面侵华。

早知如此,不如立宪!
.......
国民党有愧中华民族???您的话有点过了吧,他提出三民主义为中国革命铺石垫路,是有功的!

xinhuo 发表于 2006-7-19 19:23:07

引用第9楼borhes于2006-07-06 17:52发表的“”:
石之轩兄书里有一段话我颇同意:“这件事(指写历史著作),历史学家干不来,他们太严谨;文学家干不来,他们太浪漫;教授专家们干不来,他们嫌写近代史,要担许多不必要的风险。所以,这件事,只能由草野之人,没有心机之辈,半瓶子醋的我辈来完成。”不过我的理由稍有不同,石兄说历史学家干不来这件事是因为太严谨,我认为更主要的是历史学家的写作方式,他们言必有据,必须引经据典才能说服自己,这样就极大的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这不是严谨,而是拘泥。我的一个研究明史的朋友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里面每件事都有根有据,但小说味却丝毫没有。至于文学家干不来这事,也不是因为“太浪漫”,而是因为太缺乏历史学识,因而没有了合理想象的基础。但是既有历史学识又有文学技巧,能否就干好这件事呢?写历史小说是一件极难成功的事,我的眼光比较挑剔,认为写得好的历史小说屈指可数,西方只有福楼拜的《萨朗波》和乔万里奥尼的《斯巴达克思》;中国目前还没有让我很满意的作品,唐浩明的《曾国藩》算是出众的了,但也有很多败笔。至于二月河之类,只算得是通俗小说了。


未必吧。非常地未必。

正面的说,历史学家不乏丰富的想象;不是早就有大胆假设的口号么?是其一。再者,当代中国史上历史学家发挥想象的恐怖例子还少吗?尽管那些已经不仅仅是学问的问题,但想象力是真的。

话出题外。楼主 谅。

xinhuo 发表于 2006-7-19 19:30:16

引用第21楼dspcan于2006-07-19 14:37发表的“”:

国民党有愧中华民族???您的话有点过了吧,他提出三民主义为中国革命铺石垫路,是有功的!



支持。

草民一丁 发表于 2006-7-25 12:49:07

有人发贴是心理现象. 有人发贴是生理现象. 俺发贴....两者都是.这回, 为的就是把有关"黄花"的讨论继续顶出来..

按理说, 俺怎么也该读过一遍才好来品品,评评. 可是......不知道那得是猴年马月里的事了. 书是一定会读的, 只是现在不能. 那也不妨碍俺打个鼓, 敲声锣, 或是放个炮啥的, 凑凑热闹, 说好听点, 为加强文学版乃至园地的读书交流冒一回热气.

题是一定会跑的, 因为, 俺连个准考证还没领到呢. 不能谈某一个人物, 那俺就谈点儿别的. 其实, 应该说, 是看人家贴, 凑些感想来应景.

谈自杀.

俺在妙笔区看到一帖.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fid=88&tid=191093&toread=1
自杀与归隐. 那位说了, 怎么跟"黄花"联上的?

就在这个'杀'上.
那谭嗣同六君子不就是自杀的? 还有500黄花岗烈士?

《乌江自刎》...自杀是一种保持尊严的方式,这种“轻生死,重承诺”(或忠诚)的概念在中国的历史中逐渐消亡。(因为同时讲的还有《苏武牧羊》)但这种精神却没有消亡,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日本人的身上可以看到。日本人把中国人具有过的这种品质学习过去并发展到极致,才形成了他们的坚韧的民族性格,他们不怕死,他们认为自杀是一种追求人生价值的最高形式,关键是不要失去尊严。在日本人的认识中,美的极致就是为自己的忠诚奉献生命,这样的人是成为“圣人”的表现。


什么人能不受这动物本性的束缚? 或者说, 什么人有能力在精神的领域找到比生命来得更有意义的东西?
当一个人把自己放到一个大环境中, 把自己当作一个大的.....意志的一部分, 那他/她是不是更容易用生命的主动终结体现其价值?

那些敢于献身的人是英雄. 且不论什么英不英雄, 起码, 这些人是有力的, 强大的, 或者是可怕的. 因为他们的意志=物质力量

事实上, 这些人是人群中更自由的一类.

至于诗人的自杀, 俺到更相信是他们对自由无限追求的结果. 当一个个体敏锐到一定程度, 他们就与'灵,鬼,魔'界相通了, 从而开始被其控制....异度空间......

在雪融的贴子里, 俺是坚决的反对用死来抗争的. 以为, 死就是个体的完结. 句号. 什么也没有了. 结束了. 可是, 看了上面提到的贴, 俺好象突然开窍了.


........待续.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闲读《黄花赋》,笑谈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