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居士 发表于 2006-6-24 05:40:07

佛学随笔(+2)

你没有理由不去感恩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我们的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我们的一切都跟别人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的一切都属于我们。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需要对别人表示感谢。通常我们对于别人给我们所造成的伤害都会念念不忘,每天都要在心里背诵几遍,我们在这方面总是表现的非常精进,我们都是很好的仇恨传承持有者。我们非常容易忘记谁对我们有恩,却从来没有忘记过我们的仇人是谁。不过即使我们是非常伟大的人也不能说我们的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跟别人没有任何关系,根据佛教的原理,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任何可以不依其他因缘而独立存在的事物。所以认为自己很独立的人其实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很多时候,我们感觉不到生活中其他人的存在,但是假如这些人消失的话,那么我们立即就会感觉到我们的生活出现了麻烦,我们的生活依赖于很多人的努力,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觉察不到他们的存在。但是假如有一天他们罢工的话,我们的生活就会立即乱套,你会发现你的灯打不开,你的电脑联不上网,你家的垃圾在门口堆成山都无人问津,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察到这些似乎并不重要的人的重要性,你就会开始思念他们。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完全不能没有他们。假如没有他们你就必需自己去发电,自己去制造一个互联网,自己去倒垃圾,自己去种大米,很难想像你还有时间去维护世界和平或者去做比尔 盖茨或者李嘉城。所以你的成功依赖于很多人的努力,你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感激他们,不过通常我们总是对那些穿的不如我们好皮肤没有我们白很有乡土特色的人非常的不友好。我们忘了假如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楼房可住,我们也不会有现在这么方便的生活。但是我们却从来不知道感恩,或者说我们的感恩方式比较奇特,通常我们都对着这些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们表示轻蔑,似乎我们花了钱就具备了呵斥他们的权力。其实哪怕我们喝的一口农夫山泉,都是依赖于很多人的努力,他要经过生产,加工,装瓶,货运,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假如不复存在,我们都无法买到农夫山泉,而他的每个环节又都依赖于很多的其他因素。每个工人都需要食物来延续自己的生命以便继续工作,而这些食物则来自于另外一些人的努力。农夫山泉在运送的过程中必要有畅通的公路,而这必需由警察来保证,所以我们生活里的每件事物彼此之间都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假如我们细心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个人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有资格说我跟别的事物全无任何关系。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独立于这个世界,不过我们很习惯于把那些并不独立的事物当做独立的事物,当我们拿着一个杯子的时候很少想到他是由诸多因缘集合,我们基本上不会认为他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我们习惯于认为他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好像从一开始就存在。而佛教并不认为这是事实。
当你在喝水的时候,你必需知道你可以喝到水,那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有的人为你提供杯子,有的人为你提供水,有的人为你提供安全保障,这可以保证你在喝水的时候不被恐怖分子切成两半。还有的人为你提供照明,否则你很容易把水喝到鼻子里。即使是喝一杯水我们都不可能离开别人的努力,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感恩。
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常识,在佛教里并不只是感激一下就完事了,感激结束并不是说你就可以去睡觉了,你还有更重要的事去做,感激只是第一步。让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依托才存在,你就不会觉得自己不需要别人了不会觉得自己跟别人毫无关系。这样你就会更加关注别人而不会觉得那都是跟我毫无关联的人,走在大街上,你看见每个人都不会觉得很陌生,也许这个人就是为你提供每天饮用水的人,那个人是为你提供衣服的人,这个时候你就会更加关注别人,而关注别人是发展菩提心的第一步。
15:25 2006-6-14

灵山居士 发表于 2006-6-24 05:40:43

夺回我们的心灵指挥权

很多时候我们都试图通过外境的改善来改变我们的心情,当我们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或者我们对一个地方已经产生了厌倦的情绪,我们会选择去一个新的地方让那些新的事物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从而起到改善心情的作用,这样的尝试在最初总是会起到一点作用,但是最终你会很遗憾的发现,尽管换了很多地方,从慕尼黑到北京,从北京到曼哈顿,你的心情转了一圈之后最终还是会和最初一样,你又回到了起点。当所有的事物对你来说已经不再新鲜,他就会失去转移你注意力的力量。通常我们总是迷信某些外在的改变可以改变我们的内心,(比如我们经常更换自己的外衣和发型甚至女朋友,并且认为这些可以起到改变我们心情的作用。)却经常忽视内在的改变。这是因为外在的改变通常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有时候你仅仅需要支付一张飞机票和一些时间,然后你就可以改变你的外境。而内在的改变要复杂的多,他非常不容易做到,通常我们都不具备控制自己的能力,这导致我们不能随心所欲。这里所说的控制自己的能力指的是完全的操纵自己而不是只操纵一部分,虽然我们都固执的认为这个身体这个心都属于我们,但是我们却经常对它无能为力,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和内心。所以我们就经常体验到一种叫做痛苦的东西。假如我们可以完全地控制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心,我们就不会有任何痛苦产生。正是由于改变自己的内心所需要花费的时间非常巨大,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通常会选择买一张飞机票而不是买一张佛法的入场卷。不过很显然这并不能收到我们预想的效果,外境能吸引我们的时间并不具备可持续性。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仍旧处于痛苦的包围下,这个时候,我们的飞机票政策遭到失败,我们的外在改变内在的计划也宣告破产。唯一能改变我们的只有我们的内在,很多人不停的更换住所,不停的更换所住的城市,不停的更换老婆老公,不停的更换自己的电脑或者自己的内裤甚至茶杯的形状,他们非常希望倚靠这些外在的改变起到改变内心的作用,不过很明显,他们在这方面并不是成功人士,否则他们也就无需继续更换。在更换了几个老婆之后,他会发现自己的麻烦比以前更多而不是更少。这个时候他需要检讨自己的飞机票政策,承认自己的失败并且作一些调整,那就是完全改变计划内容,把外在改变内在的政策完全掉过头来。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获得对自己内心的控制能力,因为只有在我们获得自己内心的指挥权之后,我们才可以通过他改变我们的一切。通常我们并不具备针对内心的控制权,我们的内心非常反叛,经常去做那些完全违背我们意愿的事情,比如很多时候,我们很想睡觉,不过我们的心却让我们根本无法入睡。这个时候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很笨的方法比如安眠药或者数绵羊之类的东西来获得我们想要的睡眠。但是假如我们获得了我们内心的指挥权,那么我们的心就会向我们表示臣服,并且唯我们的命是从,当我们想睡觉的时候,它决不会在一边唱反调。而是会很安静的闭上嘴。还有些时候,我们因为很怕流眼泪而被别人笑话,但是由于我们并没有获得我们身体的指挥权,结果我们的眼泪并没有理睬我们的意愿,他并不听从我们的指挥。更多的时候,我们明知道一件事是错误的并且会导致我们获得不幸,但是我们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去作那件错事,丝毫没有阻止的能力。这些事都说明了我们只是个傀儡政权,我们对自己的身心并不具备实权,我们在很多事情上都无法左右我们的身心。这导致我们非常郁闷。在我们获得对自心的控制权之前,我们的内心一直处于叛逆期,他几乎是我们的反对党,在任何事情上都跟我们对着干。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摆平。
佛教的方法就是让你一步一步的夺回本来属于你的指挥权,(当然这个方法因人而异,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阿司匹林)让你可以自由的指挥自己的身心而不是被他所指挥。这需要长期的练习。你的心会被练的非常柔软,可以被塑造成任何形状。他也可以包容一切,你可以把天空装进去,也可以把地球装进去。当你获得了对自己身心的指挥权,你也就获得了对这个世界的指挥权,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可以去当美国总统,那时候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指挥你,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导致你非常悲伤,(现在很多事物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让你变的非常悲伤,你在很多事物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而你可以指挥任何事物,因为你们之间并没有彼此。
19:53 2006-6-10

灵山居士 发表于 2006-6-24 05:41:43

不要在需要钳子的时候提供油条

假如我们明白,佛陀所说的很多话,都有具体的对象,是在特殊条件下的特殊开示,那么我们就不会对着那些看似水火不容的话语感到困惑。佛陀是个非常好的老师,他具有观察弟子根器的能力,也可以及时提供给弟子他所需要的东西。而我们现在很多人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的失败,通常我们并不观察对方的需要,只把我们想给对方的东西塞给对方,然后我们就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伟业,然后我们就沾沾自喜。我们经常在别人需要食物来对付自己饥肠辘辘的肚子的时候告诉他们短跑运动的好处。我们以自己的眼光来衡量对方,我们不认为对方需要的和我们需要的有任何差别。但是佛陀就不会这样,佛陀决不会在对方还没吃饱肚子的时候就大谈加入健身俱乐部的好处。他总是先提供面包,先中止饥饿。绝对不会象我们那样,在对方需要钳子的时候递过去一根油条。当然这和我们目前不是佛陀有关,我们不能奢望所有的人张嘴之前都对对方的根器了如指掌。但是适当的观察并不需要太多时间。当我们供货的时候至少需要知道对方需要些什么。否则我们的货就很有被对方退回来的危险。佛陀是一个非常好的供求关系协调员,他永远知道你的需要。而且他会制造需求,他会告诉你,你要知道轮回是非常苦的。然后你就感到自己需要一个涅槃。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需要一大堆耗材,比如上师,大礼拜,法本,本尊,供养之类的。但是佛陀不会制造一些无关解脱的需求。比如他不会告诉你你需要减肥或者你的胸部需要看上去更大。他只会告诉你你需要减少恶业。因此你必需金刚萨埵来帮助你。由于佛陀完全知道对方需要什么,他会为你提供你最想要的和最需要的东西,由于我们每个人的喜好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我们不能要求佛陀为每个人所提供的东西都和别人一样。即使是同一个款式的衣服,也还有大中小号之分。假如佛陀只提供一个款式的服装,那么我们大多数人将无法获得解脱。因为指望所有的人都适合一件衣服显然是过于理想主义的一件事。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认为佛陀的衣服款式太多,其实佛陀提供这些衣服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明白所有的衣服都一样。不过我们却经常把佛陀提供的了义牌服装与不了义牌服装进行对比,然后得出很荒谬的结论,那就是所有的人都应该穿了义牌的服装。穿不了义服装的人或者提供不了义服装的人都应该受到打屁股的责罚。显然这是非常不合情理的。我们都知道,了义要好于不了义,无论是从做工还是产品包装都远远优于那些不了义牌服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或者说,并非所有的人都具有买得起了义牌服装的能力,佛法上存在着非常多的阶级,比如很多初学者都是佛法的无产阶级。指望这些佛法的无产阶级选购了义牌服装显然是脑袋被门挤过之后才会产生的想法。那些应该是佛法的中产阶级们的选购目标。无产阶级暂时只需要不了义的服装,那是他们的经济能力所决定的。所以佛法的中产阶级们并不能觉得有必要关闭不了义服装的市场,虽然你们觉得自己不需要,但是需要的人并不在少数。而且佛法的无产阶级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大多数,忽视他们的需求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这也从反面证明某些佛法的中产阶级并不关心无产阶级的生活,虽然他们偶尔也会下乡送温暖。不过大多数时候他们沉醉于自己的梦中,认为自己不需要的就不具备存在的理由。这样的中产阶级很有蜕变为无耻阶级的危险。
佛陀从未忽视过佛法上弱势群体的需求,所以也就有了不了义经的存在。因为佛陀非常清楚多数人的需求,所以佛陀提供各种各样消费阶层的产品,在佛陀的商店里,你找得到最珍贵的非洲大钻石,也找的到刷牙用的塑料杯。佛陀不会因为塑料杯属于不了义就拒绝提供这种货源,因为他知道假如你没有刷牙的话,那么即使带上钻石也不会很美。你一张嘴就会产生让所有人倾倒的化学武器效应。
假如我们明白佛陀是在为很多不同的人供货的话,那么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佛陀会为同一个问题提供不同的答案,理由是因为问问题的人不同,比如一个陌生人走过来问你:你爱我吗。你肯定会迅速的诊断出这个人患有神经病。你会回答他:神经病。但是你老婆问你:你爱我吗。你的回答就会完全的不同。如果你的情人问你:你爱我吗?你就会先观察对方的动机,假如对方接下来想问你:既然爱我为什么不跟你老婆离婚?那么你的回答就会非常谨慎。即不想得罪你的情人又不能给她说这话的机会。在佛法上,佛陀就是这么观察你的根器,然后根据你的根器提供给你你所需要的药。就象你在回答你爱我吗之前也要观察对方是谁,你不会用回答你老婆的话去回答陌生人。
由于佛陀智慧的复杂性,很多人在没有彻底明白佛法之前都会拿着佛陀的一种说法刁难另一种说法。他们不明白每个说法都是必要的,没有哪个说法是多余的需要进行切除手术的。不过通常我们不会明白,我们看到不了义的说法就会按奈不住心中的欲望,我们很有用了义纠正不了义的冲动,这一切都不是为了别人,只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不想失去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假如我们是真正的菩萨,那么我们就会先考虑一下对方的消费能力,然后才告诉他你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商品。而不是一上来就把他领到中产阶级消费区。把一个无产阶级领到中产阶级消费区并不能让他变成中产阶级。最多只能让他产生幻觉,误以为自己是中产阶级,不过通常这个幻觉并不能持久。他会很快的破碎。
所以我们最好学一下佛陀的智慧,下一次当别人需要扳手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提供油条了。
2:09 2006-6-2

灵山居士 发表于 2006-6-24 05:41:56

套着马桶去约会

通常我们都不喜欢被别人洗脑,因为毕竟脑子不是袜子,假如有人试图为我们洗袜子,我们会非常高兴,但是脑子就不同了,假如有人试图对我们进行洗脑,我们就会非常生气,不过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知道我们正在被某人洗脑,不过假如你接受洗脑的时候很清楚自己正在被洗脑,那么这个为你洗脑的人可以说活的很失败,洗脑的效果也非常值得怀疑。通常一个人要洗你的脑并不是很容易,不过很多时候,我们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被洗脑了,这种洗脑是广义的洗脑,他可以包括一切对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乃至咖啡加糖好喝还是不加糖好喝之类的小事产生影响的事物,我们通常觉察不到我们很多时候都处于别人的影响之下,比如我们一看见陈水扁就会很冲动,但是生活在海峡另一边的人就不会如此,这就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陈水扁是大都是经过报纸和央视的眼光来看,而他们对于陈水扁一般并没有过高的评价。所以我们就成了这种影响力下的牺牲品,我们看见陈水扁就很冲动也就成了理所当然。我们看待其他事物也都是如此,我们一直受到各种各样影响力的影响,所以我们才会觉得,我们应该去听某个歌,或者去看某个电影,我们对某个电影不屑一顾往往也是因为某人曾经发表过这个电影不值一看的言论而恰好我们非常在意这个人,我们的各种看法也都来自于他人,我们的喜欢某个明星往往只是因为大家都喜欢他,假如我们独持异议,那么很可能被赶出群体。我们就是被这些影响力所覆盖,看不到我们的本来面目。比如我们的社会都觉得假如我们吃饭的时候坐在饭桌上是非常不能接受的行为,我们受到这种影响的结果就是,我们只能老老实实的坐在椅子上吃饭。而从来不敢旁若无人的坐在桌子上吃饭。假如有一个人,从小就被抛弃到一个无人的海岛,他没有受过任何现代社会的染污,那么有一天他来到这个社会,他会作些什么,很可能他会坐在桌子上吃饭,很可能他会把裤子套在头上,把鞋子吃掉。因为没有人告诉过他,哪些可以作,哪些不能作,你应该怎么作,不应该怎么作。你应该把这条裤子穿在下面而不是上面等等。没有人告诉过他这些,他就是一个染污比较少的人。他所受到的约束相对我们就少的多。而他离自由的距离也就比我们更近。假如我们修行佛法,我们要作的事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把我们所有执著的观念一一破除,我们要很费劲的把我们习以为常的种种观念打破,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以后就要把裤子套在头上出去逛街。我们要打破的是裤子只能套在头上的错误观念,假如我们看见我们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把裤子套在头上跑来见我们,我们就会非常的歇斯底里。但是假如我们打破了这个观念,那么即使我们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把美洲狮套在头上来见我们我们也不会感到惊讶。佛教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那就是即使你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头上套着一个马桶来跟你约会,你也不会激动的从沙发上跳起来大叫。
很讽刺的是,假如我们要达到这种状态,首先必需接受某些佛教式的洗脑。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一下子接受自己的女朋友套着马桶出现在约会地点,这需要时间,佛教的洗脑就是用一些相对正确的东西逐步取代你脑子里那些错误的东西,最后打破你所有的束缚。因为我们通常所接受的洗脑跟佛教的观念并不是很一致,所以要重新洗脑是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很不幸我们的业力让我们生在一个大众普遍对佛教持怀疑态度的地方,所以我们再接受佛教洗脑之前往往会对佛教洗脑的内容提出质疑,往往我们会在这上面花费非常多的时间来证明我们是否应该接受洗脑,不过好在佛教并不畏惧你的质疑,通常你会在质疑了一段时间之后接受佛教的洗脑。因为每个有理性的人都会如此。大乘佛教的洗脑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因乘,一种是果乘,因乘的方式是告诉你你应该怎么作才可以逐步成佛,果乘则比较直接,通常他会告诉你你就是佛,禅宗和金刚乘都属于果乘。他们的洗脑方法是告诉你你就是佛,你周围就是净土,然后还有一整套方法让你觉得自己就是佛,你住的破破烂烂的出租房就是莲师净土,当你真正这么认为的时候,你也就成佛了,因为事物的本质为空性,你认为是不净的东西在实相上并没有净秽之分。因为他毫无自性,所以可以转化为任何事物。你的出租房从实相上来说与莲花生大士的净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有区别的是你和莲花生大士,假如你和他之间的区别消失了,那么你的出租房就会变成莲师净土。
这属于比较直接的洗脑方式,直接从果上修,也可以说是用已经成佛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因乘的洗脑就比较复杂,首先你必需明白你是非常糟糕的,因此你需要一套很好的方法来帮助你摆脱这些糟糕的生活。果乘则不认为有什么糟糕的生活。因乘认为你和佛之间的距离是非常遥远的,所以你和佛见面所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果乘则比较近,金刚乘里最初是把佛当成近距离的上师,金刚乘里的佛都是便携式的,因乘里的佛只存在于寺庙,你从寺庙出来就把佛留在寺庙里了,金刚乘则是随身携带,你要时时刻刻观想莲花生大士在你脑袋上,吃饭的时候一起吃,睡觉的时候一起睡,然后过不了多久你们的关系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融入了你的身体,他就是你你就是他,禅宗更彻底,从一开始就没拿佛当外人。金刚乘里还绕了一个小弯子。禅宗则是直接把佛拉下宝座,然后自己坐上去。
不管是因乘还是果乘,最终的目标都是让你成佛,成佛之后你不会对任何事物感到惊讶,你的女朋友套着马桶出现甚至她把你的沙发当面包吃了你也会安之若素不会感到惊奇。但是假如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需按佛教的方式来洗自己的脑,最基础的洗脑方式是人生无常,因果不虚之类的,虽然我们听到这些话的几率并不比听张惠妹要少,但是从我们的行为来看,似乎这些东西并没有融入我们的心,否则我们不会还是如此糟糕。我们往往会非常轻视这些基础洗脑法,不过假如没有这些基础的洗脑法,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成佛。
9:26 2006-5-27

灵山居士 发表于 2006-6-24 05:42:10

坐着苹果去飞行

我们总是被种种概念所束缚,这些概念有些来自先天,有些来自后天,假如我们把这些概念全部打破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成佛。佛就是一个没有任何概念束缚的人。比如我们都会认为我们应该坐在椅子上休息而不是坐在电视机上休息。假如我们回家之后不坐在椅子上而坐在电视机上就会有被我们的家人送往精神病院的危险。因为我们都认为坐在椅子上是很正常的,而坐在电视机上是非常不正常的一件事,我们看见一个人坐在电视机上就会感到非常震惊,但是对于佛来说,椅子跟电视机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所以佛有可能坐在电视机上休息而不是坐在椅子上,不过通常成佛的人都是很低调的,除非有必要(破除你的某种执著),他们并不想搞的过于惊世骇俗。因为你要一个人接受佛法,首先就要取得他的信任,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没法对一个坐在电视机上休息的人表示信任。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应该接受这样的概念:那就是坐在椅子上是对的,坐在电视机上是错的。假如我们接受这样的概念,就代表我们失去了一部分的自由。当然,不接受这样的概念并不代表我们从明天起就应该坐在电视机上休息。除非我们是猫。否则还是以人类所能接受的心理底线为准的好。当然,特殊情况例外。当我们看到一个苹果的时候,我们会认为它就是一种可以吃的水果,我们的观念把它变的非常有限,其实苹果的实相是无限的,它完全可以是观世音菩萨,也完全可以是烤面包。只是我们把它观想成苹果,并且认为它是实有的。假如我们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我们命名为苹果,组成苹果的水分完全可以被组合成另一种东西,假如它具有自性的话,那么它就只能是苹果而绝不能成为其它东西,事实却正好相反,我们看到了一个苹果,然后我们开始啃它,然后它就成了我们的一部分,假如“我”是个独立存在的实体,那么我们并不需要吃苹果,甚至不需要吃饭,假如苹果是个独立存在的实体,那么它就无法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所以一切事物都是没有任何自性,也就是说我们无法为他命名,他们只存在于我们的幻想中,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事物。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事物都是空性,所谓的大小,美丑,好坏,全是我们的心强加上去的,跟事物本身并无关系,我在这里说“他无自性”,“它不存在”其实也是一种标签,也很有必要把它清理出去。因为一切都是空性,所以也就无所谓存在不存在,说存在说不存在都是多余之举。因为我们认为苹果是苹果,所以它就变的非常有限,他就不能成为其他东西,我们的概念让他只能安于做一个水果。同样的道理,我们认为我们是某一类人,所以我们要成为其他人就很困难。要我们逛街的时候不穿裤子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惊世骇俗。其实这可以打破你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束缚,有的时候,佛教的老师会采取比较极端的方式来打破你的束缚,比如你很有洁癖,那么要打破洁癖对你的束缚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踢到粪坑里待一下午,我想你从粪坑里体验生活结束之后就不会还有太多的洁癖。佛教的修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打破我们所有的概念束缚。假如我们打破了石头很硬,手很软的观念,(或者说,打破了石头与手是毫不相关两件事物的概念)那么我们的手指就有可能穿过石头。假如我们明白一切都是空性,虚空跟石头没有任何区别,那么我们就可以坐在空中。
因为我们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非常有限的人,所以我们就只能成为人。假如我们打破这种有限,就可以成佛。因为我们所认为的“我们是人”并非实相,我们是佛才是实相。更确切的说,我们既不是人也不是佛。如果说是人,就被人所束缚,说是佛,就被佛所束缚。所以我们必需把他们俩都炒鱿鱼。
从实相上来说,苹果与飞行器是不二的,没有任何的不同。我们也就没有任何理由不能坐着苹果飞行。当然,这一切都要实证。光是嘴上说说肯定不能产生坐着苹果飞行的奇观。但是首先我们必需明白,世界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样,它并非我们一直所认为的那样,很多时候,我们被层层概念所束缚,几乎让我们透不过气来,我们从小就被告诉,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能做什么,我们不能做什么,我们应该每天洗几次脸,我们见到女孩应该如何等等。我们被这些条条框框限制为某种人,这导致我们不可能不穿裤子就出去逛街,我们非常认可这种限制,这让我们觉得我们只能是这种人而不可能是其他。这让我们离我们的本来面目越来越远,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被这些标签,概念挡的严严实实。让我们几乎无法看到它。但是假如我们要开始修行佛法,那就意味着我们必需去和本来面目见个面,我们就必需打破种种束缚,比如我们以前认为很严重的事,现在我们可以一笑置之,这本身就是对概念束缚的一种抛弃。比如我们的女朋友晚到了一个小时,要是以前,我们可能会对她大发雷霆,或者扭过脸去不看她。但是现在,因为我们学佛,我们就不觉的这件事很严重了。(不过很遗憾的是,很多人学佛之后好像束缚更多了,假如初一十五没去庙里,就觉得佛不会生我的气吧)我们就应该从这些小事开始,一点一点的打破我们的种种束缚,一直到最后,我们打破了苹果是苹果的概念,那么它就可能成为香蕉,甚至可以成为飞行器。到那个时候,我们不会认为墙是不可穿越的东西(我们根本不会认为有什么墙,也不会认为有什么墙我之分,更不会认为有个人要穿越墙),也不会认为在水上走路遥不可及,甚至我们可以把虚空当沙发,躺在空中睡觉,这没什么不可以,因为虚空与沙发本身就都是我们制造出来的幻象,从实相上来说,他们完全一样,既然我们可以躺在沙发上睡觉,那么躺在空中也没什么不行。当然,这一切都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实证空性。不是光听听理论就可以了,必需真正的感受到虚空与沙发并不存在任何区别,所谓的区别全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假如到了那一天,其实你并不需要苹果作为飞行器。你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束缚,没有时间,所以你同时存在于过去未来现在,没有空间,你可以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比如你要去美国的时候并不需要坐飞机,你会觉得坐飞机太慢了,由于没有空间的概念,所以美国与中国之间并不存在任何距离。你甚至在那里打坐就可以周游世界。据说过去的禅师就有很多人就可以这样。他们之所以可以这样,就是因为没有空间的束缚。
那个时候你已经完全的无我,也没有你我的概念,也可以说,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所以你可以洞彻他人的心意,因为他就是你。不过在此之前,我们仍然要一步一步的走,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我们修行并不是要获得这些看上去很不错的神通,也不是为了省下去美国的飞机票,或者获得大家的崇拜,我们的修行永远是为了帮助他人成佛。因为他人就是你。
12:34 2006-5-19

灵山居士 发表于 2006-6-24 05:42:31

佛法的表述与世俗逻辑

最近听到这么一种观点,那就是认为佛法是不可以用世俗的逻辑来表述的。不可否认这种观点在某些时候也不是完全的错误。比如佛法的胜义谛,就完全无法用世俗的逻辑来表述。我们目前用语言所描述的胜义谛只是真正的胜义谛的拙劣仿制品而已,他跟真正的胜义谛的区别就象是真名牌和假名牌的区别。我们目前称之为佛法的东西并非只有胜义谛,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都处于世俗谛的修学之中。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胜义谛遥远的就象是天边的那朵云。当然这么说并非表示我们不需要胜义谛,只是说我们对胜义谛的需要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么迫切。世俗谛永远是胜义谛的基础。我们不能指望一下子就跳到月亮上去。我们想要胜义谛也并非希望可以很快成佛,我们只是认为胜义谛里较少束缚,甚至不修行都可以成就。这比较符合我们的偷懒心态。我们都不认为自己是根器很差的人,我们也都不希望付出太多,我们希望像那些似乎什么也不作每天只是吃饭睡觉的禅师那样修行。我们觉得这种方式才适合我们。我们这个时代是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多东西都是速食式的,以前我们吃方便面,现在连米饭都有方便的了,因此很多人想要速食的佛法也不是很难理解。基本上这是一种很符合潮流的想法。但是即使是速食也不代表你拿过来就可以吃,最起码你也要撕开包装,然后泡上水,然后再等几分钟。不过很多人似乎是非常饥饿,(我很怀疑他们是从朝鲜来的)他们把方便面拿到手里连包装都不撕开就企图进食。结果只能是咬了一嘴的塑料纸。上面提到的那位“认为佛法不可以用世俗的逻辑来表述”观点持有者就是这类人。通常我们都觉得金刚乘是速食式的佛法,禅宗好像也属于非常速食的那种(很多人这么觉得)。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需清楚,即使是速食,也不代表我们可以不去除包装就可以吃到嘴。虽然去除包装跟支起锅下面条比起来仍旧属于高效率。
那位观点持有者似乎认为佛法只有胜义谛,(这在某些时候是对的,比如师傅和弟子都是证悟非常高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的对话很可能就不需要世俗谛)其实真正的胜义谛里连佛法也不存在。佛法有世俗谛胜义谛之分,真正的胜义谛超越文字名相,我们无法用语言的方式来让它现身。但是世俗谛完全依赖于文字譬喻和世俗逻辑才可以传达。胜义谛是已经见道的登地菩萨才可以谈论的境界,可以说是他们的专用品。假如我们没到那个层次,说胜义谛的话属于自欺欺人。假如一个资粮道,加行道的学人,试图模仿已经见道的菩萨的言行则属于非常不自量力的行为。基本上,可以称之为佛法上的意淫,他在意淫自己已经开悟,试图与祖师们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南泉可以斩猫,丹霞可以烧佛,德山宣鉴可以呵佛骂祖。但是假如我们也试图这么做,后果就会很不美妙。
释迦牟尼佛在讲述佛法的世俗谛的时候也全是用的世俗逻辑,比如“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三界火宅”这都是用世俗事物来作比喻让人明白佛法。假如不用世俗逻辑来表述,很难想像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
一般来说,一个真正明白佛法的菩萨决不会不分青红皂白的把自己所知道的最高见解告诉每一个人,他会根据对方的根器,给予适当的教法。决不会对着一个刚入佛门的凡夫说他目前并不需要的胜义谛。假如一个人对着每个人都说着同样的话(这些话是他从禅书上看来的),而且这些话都在显示着他的见解很高,那么我们最好还是远离这种人。
虽然释迦牟尼佛在最初曾经说过我法妙难言,这似乎可以作为支持“佛法不可以用世俗的逻辑来表述”的论据。但我们要明白的是,这里佛陀所说的是胜义谛。他觉得要用语言来说明白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但是最后他还是说了。而且是非常技巧性的说法。佛陀并没有一上来就大谈禅宗之类的胜义谛,而是从最基础的东西谈起,用世俗的语言世俗的逻辑,慢慢引我们入道,慢慢带领我们接近真理。
基本上,胜义谛属于佛法上的高档消费场所,作为佛法上的的穷人,我们目前并没有太多的金钱可以供我们去那里挥霍,假如我们只是为了摆阔,只是为了显示自己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消费能力跑到那里消费,那么我们以后的日子就会过的很惨。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很多人似乎非常喜欢假装自己很有钱,基本上,在佛法上充阔是非常不值得提倡的一件事。因为当你买单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兜里的钱并不足以支付账单。这个时候,你就会感到脸红。
9:45 2006-4-3

灵山居士 发表于 2006-6-24 05:42:46

我们的麻烦制造者

通常我们都认为别人是我们的麻烦制造者,就象中国大陆认为陈水扁是麻烦制造者,陈水扁则认为中国大陆才是麻烦制造者,美国则认为你们俩都是麻烦制造者。每个人都不认为自己才是麻烦制造者。有个很有名的人说过:他人是你的地狱。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所有的麻烦都来自于他人,自己所有的痛苦都是他人造成的。自己对此没有一点责任。可以说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说法,因为假如没有你过去种下的恶因,别人人是无法伤害你的。过去有位王子希望得到龙树菩萨的头,用尽各种方法都无法砍掉龙树菩萨的脑袋,龙树菩萨告诉他,自己过去生已经清净了所有刀砍剑刺的业障,只有用一种特殊的草才可以割掉我的脑袋,因为他过去生曾经用这种草害死过虫子,他的这个业障还没清净。王子用这种方式轻而易举地得到了龙树菩萨的脑袋。由此可见,假如我们没有造这个恶因,我们就不可能受到这个伤害。假如我们造了这个恶因,那么我们得到一个叫恶果的水果也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对这种水果表现出深恶痛绝的样子。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的制造着这个水果的种子,并且不断地播撒。那么到了适当的时候,这种水果也就不可避免的生长出来了,它可不管我们喜不喜欢它。假如我们非常不希望得到这种水果,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播下这个水果的种子。通常我们会播下各种种子,一种是导致善果的种子,还有一种是会导致恶果的种子,还有一种是非善非恶的无记种子。通常我们都对播下会导致善果的种子表现的很没有诚意,而对播下会导致恶果的种子却乐此不疲,而且我们还抱着非常不切实际的希望,我们非常希望得到善果,但是我们却一直在种恶因。显然,我们的希望很难实现。我们一直在抱怨别人,抱怨每个我们觉得应该对我们更好的人,而很少抱怨自己。我们觉得我们的不幸都是他人造成的,我们自己对此不需要负一点责任。所有的过错都是长在别人身上的东西,我们自己身上是绝对找不到的。这些都是因为我们不懂因果造成的,当然,并不是我们懂了因果然后我们就会去实践因果,我见过很多可以对因果律说出一大堆见解的人,可是行事的时候却丝毫不考虑因果,一个人是否深信因果可以从他的行动上看出来,假如一个人一边对你说着邪淫的果报,一边去找小姐,你就很有理由对他宣称自己深信因果表示怀疑。因果并不是拿来信的,而是用来约束你的行为,假如你没有用因果约束你行为的想法,那么很难说你深信因果。比如你知道假如自己跳进一锅开水,那么你就会变成一锅涮羊肉。所以你不会往开水里跳。这是短时间内就可以看到结果的例子,而其他事情则未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观察到他所导致结果。就算有了结果,我们通常也不会联想到这个结果和我们很久以前所种下的那个恶因有关,我们只会认为这完全是别人造成的,其实别人也只是这个游戏中的一个棋子,你的业力把他推到你的面前,然后对你进行伤害。但是你只会去抱怨他,只会去对着他生气,只会恨他。你不会去抱怨业力。因为你并不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假如你知道这一切都是业力使然,你就会顺藤摸瓜的找到根源,你会发现,你之所以受到伤害是因为这个业力,而这个恶业这是你自己在很久很久之前种下的。也许是你这辈子,也许是你过去生的某个时刻。但是我敢肯定,他决不是空穴来风。假如你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自己过去的错误行为所导致,那么要根本性的解决你的痛苦就是修正你现在的行为。
修正现在的行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继续那种会导致你将来痛苦的行为。也许某些行为可以带给你你想要的某些快乐,但是由于这些行为本身的性质,他决定了你会以非常大的代价来为现在的错误行为偿还贷款。所以假如你很聪明的话,就不会选择这条路。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麻烦制造者。我们所有的所有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从更深入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我”才是我们最大的麻烦制造者,为了这个“我”,我们要不停的工作,不停的索取,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取悦这个“我”。为了“我”的满足,我们可以去伤害他人,我们可以不顾别人的感受,为了“我”不受伤害,我们就会去伤害他人,我们每天不是在为老板工作,我们是在为“我”工作。也可以说,佛教认为,为了“我”所做的一切都会导致很不好的结果,哪怕他看上去很像善行。而在“无我”的情况下所做的一切都是善行,哪怕他看上去很像恶行。当然,这很不容易分辨,毕竟我们没有他心通。假如我们所做的一切善业都是在“我”的驱使下,那么他只是世间善法。如果我们想避免所有的麻烦,最好的方式是把这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我”消灭掉。当然,这很不容易变成现实。甚至听上去很恐怖,很多人会想假如“我”没了,那还怎么存在。佛教有一套完整的方法来向你证明“我”根本不存在,认为“我”存在是我们所有的错误中最大的错误,这个错误导致我们一直身陷轮回。因此假如我们希望真正的避免所有的麻烦,那么就要把“我”驱逐出境。
首先我们必需知道这个“我”在佛教里是“不受欢迎的人”,我们必需在自己的王国里宣布“我”为不受欢迎的人,并且时刻提醒自己,他是我们的麻烦制造者,是导致我们所有痛苦的根源。不过我们经常不这么做,我们把“我”当成我们最重要的上师,我们一切唯他命是从,假如他认为我们应该伤害别人,那么我们通常都是毫不犹豫的执行他的命令。任何对“我”的伤害都让我们感到不可容忍。我们对“我”的忠诚度非常像是红卫兵对毛泽东。我们每天都在为“我”跳着忠字舞,向它表忠心。这就是我们的现状,作为佛教徒,本来我们应该把“我”驱逐出境,不过我们却把他当成了国王,对他的话言听计从。当然,把他驱逐出境并非那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事,毕竟“我”这个昏君已经在王位上占据了太久的时间,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他是伟大领袖,甚至连想都没想过要把他驱逐出境。因此我们要发动对于“我”的政变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通常对“我”的政变总是以失败告终。因此我们不能指望用喝杯啤酒的时间就把“我”从王位上拉下来。首先我们必需明白,“我”是个昏君,由他执政只会继续我们的痛苦,这一点要让所有的国民都清楚。其次我们要明白,“我”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要驱逐他的唯一方法就是请来空性,空性是让“我”感到最畏惧的东西,空性就象是一团火,“我”就象是雪人,假如他来到“我”的面前,那个雪人就会迅速的熔化。假如这个雪人熔化之后,我们也就获得了解脱,我们的麻烦制造者不存在了。
我们要打这样一场针对“我”的解放战争并非很容易的事,我们必需依循正道。一步一步打赢这场战争。但是战争开始前的前期宣传也不是不重要,我们必需要明白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否则我们就会敌友不分,很容易误伤友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明白,我们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别人,我们的最大敌人就是我们的“我”。
3:21 2006-4-14

灵山居士 发表于 2006-6-24 05:43:03

佛教与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者通常都认为人的自由是外在的条件所决定,假如一个自由主义者被空投到一个拥有着非常多的条条框框的国家(比如塔利班政权),那么他很容易觉得自己的自由受到了侵犯,他就会非常容易生气,他觉得自己的自由就是可以很随便的骂骂国王或者国家领导人而不被关进监狱享受免费午餐。不能说这不是一种自由,但是假如你觉得当你缺少这种自由的时候,你会感到非常不自在,那么其实你首先要攻击的不是不自由的体制,而是你所谓的自由,因为你被自由框住了,你成了他的玩物,被他控制了,也可以说,你对它上瘾了,这些外在的自由形式限制了你的想像力,让你无法得到真正的自由。当然,我这么说全部出自于佛教的观点。佛教不认为自由是可以由别人赐予你的。也不认为宽松的体制可以造就真正的自由,美国的体制应该是非常宽松了,但美国人并没有觉得自己获得了彻底的自由,自由分为两种,一种是相对自由,一种是绝对自由。前者可以经由体制获得,后者则永远决定于你自己。假如一个体制,允许你可以随便开最高领导人的玩笑而不必承受任何心理负担,不必担心天还没亮就被人揪起来扔进监狱,那么这样的体制就可以为你提供相对的自由,但是由于人类永远想要更多的自由,所以相对的自由对某些人来说已经不足以填报自己的肚子,不过对另外一部分人来说,这样的相对自由仍然像月球那样遥不可及。目前地球上流行的自由主义所追求的范围全部属于相对自由,依照佛教的习惯性说法,我们可以称之为世俗的自由主义,佛教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自由主义,不过与世俗的自由主义非常不同。世俗的自由主义只提供相对自由的获取方式,佛教的自由主义则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在佛教的自由主义里,你会很惊奇的发现,佛教不但拥有所有的相对自由,还提供外面绝对买不到的绝对自由。通常佛教的绝对自由也是由相对自由而来,假如不具备相对自由,佛教的绝对自由也就无从谈起,首先要获得绝对自由你必需具备暇满人身,这是一个非常必要的相对自由,当然暇满人身并不是说你不缺胳膊少腿就叫暇满人身,他还包括很多其他内容,其中之一就是充裕的修行时间,这个时代每个人都似乎很忙,所以具备这个条件的人不是很多。假如你每天忙的像美国总统,那么连相对自由都不具备,那么绝对自由的获得更加无从谈起。美国总统确实不具备相对自由,比如他没法随心所欲的说自己想说的话,而只能说大家想听的话。我们要获得绝对自由,相对自由的条件必不可少,假如我们具备了暇满人身,又有了出离心和菩提心作为护驾,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打破种种过去的观念束缚,这会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相对自由,比如我们必需纠正过去很多错误的看法,比如我们一直把椅子叫椅子,为什么我们不把他叫兔子呢?假如我把椅子叫兔子,你会觉得很不舒服,似乎我是个疯子,其实我们之所以把椅子叫椅子,是因为很多年以前,椅子出现的时候,第一个为他命名的人把他叫椅子,所以你把他叫椅子,假如第一个人把他叫兔子,那么今天我叫他兔子你就不会觉得有必要送我去不正常人研究中心。这样你就可以打破第一个束缚,那就是你认为椅子是椅子,其实他完全可以不是椅子,完全可以是兔子,也许另一个星球的人管它叫克林顿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假如你明白椅子也完全可以叫兔子,那么你就不会对着把椅子叫兔子的人生气。这样你的执著就少了很多,以前有位朋友告诉我,她和她的同屋是金刚兄弟,我说:干吗不叫金刚姐妹?她说:好像没这个说法哦。我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我们叫金刚姐妹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甚至金刚乘我们也完全可以不叫它金刚乘,叫不锈钢乘又有什么不可以。假如我把金刚乘叫不锈钢乘让你很生气,那么可以说你对“金刚乘”这个虚幻的称谓非常执著。这是痛苦的根源。假如你听到我叫他不锈钢乘甚至蛋黄乘,你都无所谓的话,那么可以说你已经达到了初步的平等。平等离空性总是非常的近。
然后我们继续观察,我们会发现所谓的“椅子”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椅子是由木头,钉子,油漆,有人想坐的欲望,和有人想通过卖椅子而挣钱交电话费的欲望,以及运输等诸多的因缘和合而成。假如你把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拿掉,他就不存在了。也可以说,他毫无自性,说的简单点就是我们无法把椅子这个称呼送给他,因为我们会发现这个称呼放在任何一处都不合适。也许你会说,我们可以把这个整体命名为椅子,可是问题是他们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整体过。整体只是我们的幻想。
这样我们就打破第二个束缚,那就是认为椅子真实存在,是个独立个体,独立到我们甚至可以送他一个名字作为礼物。其实这完全是错误的,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不依其他因缘独立存在,也可以说,所有的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说的更远一点,所有的事物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而没有什么“所有的事物”。因为我们有分别心,所以我们才看到“所有的事物”。
我们把椅子的例子推广到其他领域,我们会发现所有的事物都不存在独立的自性。这样我们就可以减少很多贪欲,比如一颗钻石,我们认为它很珍贵,其实这个珍贵,完全是我们的投射,假如在一个遥远的星球上,钻石随处可得,而石头却非常稀有,那么这个星球的人就会认为石头很珍贵,他们结婚的时候必需带石头戒指,假如新郎送给新娘一颗钻戒,新娘就会很生气。
以上所说的的都是破除人我执的范围,必需破除的还有法我执。假如我要获得绝对自由,仅仅是把人我执破除并不足以达到目的。只破除人我执会导致我们滞留在小乘佛教里。
通常我们都会对着别人的攻击表现的很生气,比如别人如果告诉我们,你很笨,那么你就会很生气。其实这件事完全无自性。首先你认为你是真实存在,其次你认为“很笨”这个词代表着一种侮辱。根据佛教的说法,“我”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而“很笨”这个词又是什么呢?假如一个不懂中文的人来看“很笨”这两个字,他只会觉得这只是两个无意义的符号,假如一个外星人来看,他只会觉的这是几个莫名奇妙的笔画,他们决不会对着这俩字生气。假如很笨这个词有自性的话,那么所有的人都会对着他生气,包括外国人外星人都应该参与进来一起生气。现在情况并非如此,只是你一个人对着他生气。所以,你被侮辱这件事,完全是你自己想像出来的,这件事本身并不存在,你就是这样被你自己想像出来的东西气的半死。假如你明白这一点,就离绝对自由比较近了。通常我们都认为“我在吃饭”“我在跑步”“我在遭受侮辱”其实既然没有任何事物有自性,那么我就不存在,既然我不存在,那么也就没有人在吃饭,没有人在跑步。当然我这么说并不代表你以后就不要吃饭不要跑步去了,我只是说他们毫无自性。在相对层面上,一切都有显现,再绝对层面上,一切都是空性。禅宗祖师说:终日吃饭未曾咬到一粒米。就是这个意思。
佛教的绝对自由到最后还包括对绝对自由的放弃,假如不放弃的话,他就很有成长为你的新的束缚的趋势。佛教的绝对自由就是打破你所有的束缚,但在此之前,有些束缚还是有必要的,比如戒律,很多时候佛教是先给你点束缚,然后再给你松绑。现在似乎有很多试图一步登天的人非常希望可以一下子打破所有束缚,包括戒律,不过这样的结果往往非常不好。对佛法的离弃是最后的事,假如你还没接近彼岸,就试图放弃佛法之舟,那么结果只能淹死,至少也是喝一肚子水。不过目前这类人似乎并不在少数,所以佛陀把我们的时代叫做末法时代也不算冤枉。
13:57 2006-4-21

灵山居士 发表于 2006-6-24 05:43:34

一个对自己的动机无需掩饰的人

一个人对自己动机的诚实程度,决定着一个人是虚伪还是真诚。一般来说,我们都非常善于掩饰自己的动机,这是因为我们的动机大都是非常羞于见人的那种,掩饰自己的动机几乎成为我们的一种本能(本能也可以称之为一种与生俱来非常顽固的习气)。比如有的时候我们接触一个女孩,我们会告诉这个女孩,我们之所以与她接触是因为有着无数的非接触不可的理由,而事实却是,我们想和她上床。这是我们最大的动机。不过我们都非常清楚假如把这个动机告诉别人对方会有何等反应,所以我们通常都把他掩盖的很好。一般来说,我们会给自己找出许多理由来骗自己说我应该和她上床,最常见的理由就是爱情。我们骗自己说我爱上了她,不过这个爱情往往会在我们和她上床之后消失。这就证明了他仅仅是一个借口,它的使用期非常有限,通常我们在得到我们想得到的东西之后,我们就会把它抛弃。我们一般都对自己的动机非常清楚,动机决定着我们的行为,假如我们非常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动机,那么可以说我们是个真诚的人,虚伪的人一般都会选择那些看上去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作为自己的动机,比如我。我写这些东西的动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名利,不过我却经常告诉自己和别人我在普度众生我在弘法。因为我们的真实动机往往非常的拿不出手,非常的不上台面。我们很担心这类动机被别人所洞悉,那会让我们觉得自己非常丢脸,让我们名声扫地。所以佛教里菩萨的修行就是让自己在每一件事上都有着可以拿出手的动机,这样的好处是你不必虚伪,不必心口不一,不必拿出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充当自己的动机。你可以直接把自己的真实动机告诉别人而不必担心会遭到别人的耻笑。菩萨就是一个真诚的人。一个对自己的动机无需掩饰的人。
一般来说。良好的动机会导致良好的结果,不好的动机会导致不好的结果,不过有时候情况却有点复杂,比如一个坏人,出于娱乐自己的动机把一个盲人一脚踢下楼,这个时候他的动机毫无疑问是非常的坏,所导致的结果也是非常不好,盲人在被踢下楼的过程中会感受到身体和水泥地碰撞所产生的痛苦,不过事情还没完,这个盲人因为被踢下楼的原因而重新获得了光明,他再一次看到了这个世界。这个结果肯定让那位坏人大失所望。因为他并没有看到想看到的东西,他的不良行为导致了一个很好的结局。我们是不是因此而应该感谢这位坏人。我认为大可不必。根据佛教的法义,大乘菩萨的动机直接决定了他所做的是善还是恶,因此不管那个坏人的行为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他最初的动机是坏的,因此他在这个行为中所获得的也只是恶业。我们通常总是从结果去判断一件事的正确与否,不过这相当危险,假如一个坏人做了某些坏事却意外的产生了很好的结果,那么他也可以获得嘉奖。作为佛教的修行人,保持自己动机的透明度非常必要,这让我们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自己所做的是善还是恶,这对我们止恶行善非常有用,假如我们不清楚自己的动机,也就无从判断我们的行为是否符合佛法。从大乘的观点来看,一个人所做所为是善还是恶完全取决于他的动机。假如是动机是为自己,那么就算修再多的善法也不是菩萨的行为,如果动机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其他众生,哪怕是非常小的善行也会收获巨大的心灵效益。
有些行为,虽然客观上确实利益了一部分众生,但是由于这些行为并非是在利益他人的动机下所发生,所以这些行为对于修行者本人并不会产生好处。假如作这些行为的是一些不修佛的人,那么我们无需在意,但是如果佛教徒以结果而不是动机来判断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否,那就很不值得提倡了,因为有些动机不纯的行为也可能获得好的结果。每个人都应该坦诚面对自己的动机,即使不能对别人,也要对自己做到这一点。
为了表示诚意,首先说说我最初学佛的动机,其实最初我并不打算成为一个好人,更不打算成为一个菩萨,我小的时候身体非常瘦弱,这样就使得很多身体强壮的孩子觉得欺负我是一件非常安全和快乐的事情,所以我就经常被大家欺负。根据佛教的原则,每个人都希望离苦得乐,那时候的我也是抱着这样的希望,不过离苦得乐就得在避免别人的欺负的基础上欺负别人,我看到那些欺负人的家伙都很快乐,因此也就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不过由于身体实在瘦弱,我欺负别人离苦得乐的梦想一直不能得以实现,一直到上初中见识了黑社会我才茅塞顿开。我觉得做一个黑社会里的坏人应该就可以获得欺负别人的权力,因此我立誓要作一个最好的坏人。不过现实往往是非常残酷的,我的资质太差,所有的坏人都认为我不具备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坏人的必要零部件,其中一个坏人给我出了个考题,假如我通过的话,那么我就有希望加入坏人的阵营。不过他的考题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他居然叫我去街上对女孩子耍流氓给他看看。并且告诉我这是成为一个坏人的不共前行,也是坏人界的五加行之一。我硬着头皮去了半天,回来告诉他:不行,我作不到,耍流氓这种高难度动作实在不是我目前做得到的,有没有简单点的?那个坏人摇摇头,耸耸肩,对此深表遗憾。我也就因此被淘汰出了坏人的世界。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现在还能在这里看到我的原因。我在坏人界惨遭淘汰,因此也就转向往好人界发展,所以慢慢就混到佛教里了。当然,目前我的动机已经远非如此了,不过我目前的动机还是很多高尚的动机和自私的动机掺杂在一起的混合物,我目前的修行就是把那些不那么高尚的动机一一淘汰,只剩下高尚的动机。那个时候,我也无需掩盖自己的动机,可以把它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但愿那一天早点到来。
15:30 2006-3-21

灵山居士 发表于 2006-6-24 05:43:48

发言人与代言人

在佛法的修学过程当中,我们非常需要一位真正的领路人。从一个凡夫到成佛的过程,其中的复杂程度丝毫不比你在海底寻找一根针更加容易,因此假如没有一个领路人,我们很可能在海底待上一辈子,每天欣赏海底世界。在目前这个时代,很多人自称可以为我们领路,可以带我们去我们想去的地方,不过一般来说,我们很难相信他。比如你想去一个你从没去过的地方,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找一辆出租车,开车的司机还必须是知道或者去过这个地方。在找车的时候你必需看一下他是否属于黑车,因为坐错了车只能增加无谓的麻烦,一般来说,你坐上这俩黑车之后假如发现这不是你要坐的车而试图下车,那么黑车司机一般就会非常不友好,甚至你还会受到来自黑车司机的攻击。因此在上车之前就必须毫不犹豫的检查开车者的资格。比如他是不是属于正规的出租车公司,这一般从外面就可以一目了然。不过目前的情况似乎有点复杂。在我们这个时代,有时候黑车打扮的跟正规的出租车并无二致。这导致我们非常不容易分辨,往往我们坐在一辆黑车里,还自以为马上就要到家了。
释迦牟尼佛很清楚末法时代的这种状况,因此他给我们留下了一整套的检验方法。还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在我们坐车之前,一定要先检查对方的资格,假如我们稀里糊涂的上了一辆车,比如我们受到了舆论的蛊惑,我们其实是非常容易受操纵的,比如广告上说这个洗发水非常好,可以保证你用了之后就没有头屑烦恼,然后我们就傻呼呼的去买这种洗发水。我们就是这样被广告商操纵了。假如所有的舆论都说这是一辆还不错的车,我们受到这种宣传的影响,有时候就会把释迦牟尼佛的警告抛到脑后去了,我们会产生一种很安全的错觉,我们没去检查开车者的资格,我们认为没有必要怀疑大众的眼光。我们上了他的车。
这种状况正在佛教里大面积的发生,一般来说,我们倾向于相信那些名气较大的佛教徒,不可否认的是,名气较大的佛教徒里面确实存在着非常多的值得我们信赖和依止的人。但我们同时必需清楚,他们之间也混杂了一些徒有虚名的人。以名气来判断一个人说的正确与否是佛陀非常不鼓励的一种行为。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说要依法不依人,还告诉我们即使是对佛陀本人的话,,我们也要彻底验证它的正确性之后再接受。佛陀本人尚且如此自觉的接受安全检查,后人也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安检,假如说你不希望被检查,那么很可能是由于你随身携带炸弹。我认为我们应该对所有的说法者实施安检政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我们的安全。
基本上,我们不鼓励佛法上的创新,我们都是佛教的保守主义者,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不会被某人骗。佛法上最好的老师就是把释迦牟尼佛的本意表达的最清楚最完整的老师,也可以说,最好的老师都是在充当佛陀的传声筒,他们的责任就是把佛陀的真实意图完整而不加删改的传递给我们。由于佛陀已经把真理圆满究竟的表达了出来,他已经彻底根绝了后世任何佛法上创新的可能,我们经常发现某些创新的“佛法”与佛陀的教法比起来是多么的荒谬无知和可笑。因此作为佛陀的传声筒,我们每说一句话,都必须要有经论依据,经论依据倒不一定非要有一模一样的原话,但是你必需要找到佛陀曾经表达过这个意思。充当佛陀的发言人不是不可以,但是前提是不能随意发挥,不能把佛陀根本没有说过话没有表达过的意思当成佛法灌输给大众,那样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也很没有职业道德。作为佛陀的发言人,所要作的就是向大众清楚的表达出来佛陀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比如佛陀对伊拉克战争持何种观点?对禽流感有何看法之类的。不过有些发言人说着说着就忘了自己只是发言人这件事,把自己当成了佛陀的代言人,所表达的观点也都不属于佛陀而来自于他自己。这就非常让人不赞叹了。佛陀并没有授权你代他思考。你的责任只是表达佛陀的观点。更可怕的是,由于这个人一向是充当佛陀的发言人,以前也都做的不错,那么谁也不会怀疑这次他所表达的并非佛陀的观点。大家都会不加思索的认为:哦,这就是佛陀对这件事的看法。那就非常悲哀了。像六祖大师的坛经所表达的都是佛陀曾经表达过的东西,只是换了一种说法方式而已,里面没有一句话是六祖大师自己一拍脑门子想出来的。六祖大师是个非常好的佛教发言人。
在佛教里,说法的方式可以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不使用文言文说法,不使用那些对我们的祖先来说或许更为合适的语言,我们可以用现代人听得懂并且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说法,但这一切都是在不改变佛法本质的前提下进行的。我们看到的是,从释迦牟尼佛到我们今天住世的大菩萨,他们说来说去,万变不离其宗,都是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的东西。没有哪位真正的大菩萨会试图给佛法加点自己的东西。假如有哪位觉得佛法还不是很圆满,还需要自己给释迦牟尼佛作些补充加点自己的佐料,那只能说他压根儿不懂佛法,也不是很清楚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斤两。至于那些被加了佐料的“佛法”,最好的办法就是躲的远远的,如果你还想在这辈子有所成就的话。
6:13 2006-3-7

灵山居士 发表于 2006-6-24 05:44:02

暂时安乐与究竟安乐

佛教徒所追求的有两种安乐,一种是暂时的安乐,一种是究竟的安乐,不过我们通常对后者的兴趣并不比对跑过我们身边的一条狗更多。我们对后者非常缺乏兴趣,对前者却是兴致勃勃。我认为这是由于我们对究竟安乐缺乏了解的必然结果。毕竟究竟的安乐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个遥远的像非洲一样的东西。一般来说,我们都对暂时的安乐有着切身的体验,比如我们感到累了困了,躺在床上睡一会,这个时候我们就获得了暂时的安乐。我们买到了我们很久以前就想拥有的数码相机,这也会让我们获得暂时的安乐,不过这个安乐通常非常短暂,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所拥有的相机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好,我们发现别人手上的相机似乎更为时尚,于是我们就会非常生气,我们的暂时安乐就此宣告结束。不过即使暂时安乐都像崇祯那么短寿,也并不妨碍我们对它的追求。仔细检查一下你的动机,你会发现你每天忙忙碌碌的目的几乎全是为了这些短暂的快乐。除非我们是受虐狂,否则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导致自己获得暂时的安乐。但是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可以持续很久的快乐,一般来说,我们只要试图持续一种快乐,他就会变成不快乐。比如我们非常爱吃一种食物,在我们刚开始吃的时候还是快乐的,不过我们假如一直不停的吃,我们就很难感受到快乐了。快乐就会离开我们。
究竟的安乐很少有人体验到,一般来说,只有彻底的证悟者才会体验到究竟的安乐。不过这是我们的长远目标,它听起来就象是埃塞俄比亚那么遥远。大多数的佛教徒都认为存在着那么一个究竟的安乐,但是那似乎跟我们无关。我们也很少想到有生之年体验一下什么叫作究竟的安乐,就象我们很少想到有生之年要当一次美国总统。我们并不认为自己具备这个资格。我们对自己的修行抱着非常宽容的态度,假如我们很累,我们就会批准自己去睡觉而不是去念仪轨。我们对自己要求非常的不严格。我们认为严格是应该赐予别人的礼物。我们自己用不着。我们对究竟的安乐抱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其中自然有自己信心不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普遍对究竟的安乐存在着一种致命的误解。我们对成佛之后要干什么感到迷惘,我们也对自我的消失感到恐惧,我们的潜意识里甚至认为成佛是可怕的。因为我们对成佛一无所知,无知导致恐惧的产生。我们认为成佛就是没了自我,虽然作为佛教徒我们并不否认成佛是件好事,不过我们仍然对成佛保持着这种不可知的态度。造成这个状态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没成佛,也对成佛并不是很了解。我们对暂时的安乐有着非常多的切身体验,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体验暂时的安乐。而究竟的安乐,由于我们的缺乏了解,被远远的放置在一个叫未来的地方。当我们进入未来,它又跑的更远了。
我们并不反对体验暂时的安乐,但我们不应该认为生活里只有暂时的安乐而把究竟的安乐驱逐出自己的生活。要知道,暂时的安乐就象是手里的泥鳅,我们抓住了他,但是很快它就会从我们指缝里滑走。这个时候我们只剩下一手的鱼腥味。基本上,我们的生活就是如此,我们抓住一条又一条泥鳅,然后看着它们从我们手里滑走。第一只泥鳅从我们手里滑走的时候或许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伤心和震撼,不过后来我们慢慢习惯了,也就麻木了,我们总是想抓住点什么东西。不让我们就会感觉自己很空虚,没有人认为这种感觉很美好。
佛教的修行者有两种目标,一种是为了获得暂时的安乐,一种则是为了获得究竟的安乐,假如我们学佛只是为了让自己这辈子过的更好或者下辈子过的更好,那么我们所追求的也就是暂时的安乐。根据因果的原理,这样的动机并不能让我们获得究竟的安乐。即使我们当上了比美国总统还牛掰的大梵天,也仍然逃不出死亡的追索。我们会发现一切都很短暂,即使是大梵天这么牛掰的人物,最后也会死的很惨。不过有的时候暂时的安乐与究竟的安乐之间并不是那么容易区分,有时候我们会以为自己已经获得了究竟的安乐,其实我们只是获得了暂时的安乐而已。
这并不表示我们要把暂时的安乐抛的远远的,我们总是表现的很极端,不是把究竟的安乐拒之门外就是把暂时的安乐抛到脑后。暂时的安乐是究竟的安乐的基础,很难想像我们在一个缺乏暂时安乐的环境下还有心思追求究竟的安乐。追求究竟的安乐并不妨碍我们追求暂时的安乐。我们不能找借口说我们要给予众生的是究竟的安乐,而不是暂时的安乐,然后就对作那些可以给予众生暂时安乐的行为予以拒绝。我们目前并不具备给予众生究竟安乐的能力,因为我们并没有成为佛陀。即使是佛陀,也不可能把究竟的安乐装在盒子里当圣诞节礼物送给你,也要你自己去慢慢学。就算佛陀把究竟的安乐装在盒子里送给你,你也要打开盒子才能看得到,你和究竟的安乐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个打开的过程,至于打开盒子的速度,则取决于你的资质和精进程度。目前我们能拿的出手的也就是暂时的安乐。假如我们说了一句话,让对方明白了一点道理,而这些道理会对他产生非常好的影响比如让他不再喜欢到处去看没穿衣服的异性身体不再做那些即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的事,或者让他解开了某个心结,那就是给予他暂时的安乐,同样的,我们所有利益他人的举动也都属于这个范畴。比如我们去放生,那就是给予众生暂时的安乐,不过由于我们佛教徒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暂时的安乐,我们不能认为能救下它的命之后自己该做的事已经做完了,所以我们还要给被放的众生洒甘露水,为他们作三皈依。这样做当然也不是立即就可以让它们获得究竟的安乐,但是却种下了非常好的因。它们今生的寿命结束之后,会借此因缘转生为与佛有缘的人。那个时候它就可以自己走上通往究竟的安乐之路了。
基本上,暂时的安乐可以作为我们的短期目标,而究竟的安乐则是我们的长远目标。暂时的安乐可以作为获得究竟安乐的靠垫,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靠垫太舒服了就拒绝起来。那就违背了佛陀给你这个靠垫的初衷。
18:59 2006-3-13

灵山居士 发表于 2006-6-24 05:44:15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

我们身处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发明了很多的信息传播方式,信息以过去人们认为只会发生在神话里的速度飞速传播。这样的结果是,布什这边刚说完要打伊拉克,萨达姆那边就已经开始准备跑路了。对于公众人物来说,身处这样的时代并非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因为很可能你的偷情还在进行中,你偷情的照片已经在互联网上被世界人民所欣赏了。所以公众人物一般都会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他们知道也许一句话说的不对就会导致自己的声望彻底完蛋。因此,约束自己的言行也就成了大多数公众人物的戒律。不过很多公众人物显然对这样的时代的到来毫无准备,陈凯歌最近被大家口诛笔伐显然就是没准备的结果。作为佛教徒,我们注重自己的言行也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
假如一个佛教的公众人物,说出一些毫无经论依据的话,那么试想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比如我最近听到一个奇怪的观点,据说是出自一位佛教的公众人物之口,这个观点认为,我们这个时代,也就是佛教所说的末法时代,最容易获得成就的是在家女众,也就是女居士,其次是在家男众,也就是男居士,再其次是出家女众,也就是尼师,最不容易获得成就的也是最可怜的就是出家男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僧人,俗称和尚。我不知道这个观点有何依据,我不记得自己曾经在佛经里发现过类似的观点。我曾经希望提供这个观点的那位朋友可以提供这个观点的经论出处。不过很遗憾,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出他能提供依据的迹象。有观点认为,这只是一种随机说法。因此就算找不到经论依据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个观点的持有者认为,这是为了巩固在家女众的信心而说。我认为这个观点的持有者忽视了这些话的作用。有一点要明确的是,我们目前并不是生活在唐朝。作为一个佛教公众人物,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很快的传遍全球。所有的佛弟子都有可能看到这句话,这句话虽然会让在家女众产生非常舒服的感觉,让她们产生高人一等的感觉。(其实这句话对在家女众产生的最大效果恐怕就是让她们沾沾自喜,我见过一位女居士,非常自豪的告诉我,末法时代,居士最容易成就,出家最不容易成就)不过对于出家男众却是非常不利。并不是所有的出家男众都对佛法了如指掌。假如有一位对佛法了解不多的出家男众看到这句话,出于对这位公众人物的信心,他并不怀疑这句话有没有依据。而是非常自然的接受了这句话。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很可能他会还俗,最好的结果也是信心顿失。这就是这句话产生的效果之一。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我们表达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正确与否,是否会对他人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都是一个佛教徒应该考虑到的问题。很可能,我们是在表达一种无知,不过我们自己却并不这么认为。我们认为自己是在度人。我们的话所产生的作用将会直接影响我们,比如我们在网上说佛教怎么怎么不好,那么其他人听到了,很可能也会跟着说,那么他谤佛的罪业你也不是没有份儿。你们会坐着同一趟车去地狱观光。还有一种是宣传自己似是而非的观点,这种观点看似有道理,其实是牛奶里掺着毒药,喝起来味道似乎还不错,不过结果却非常不美妙。
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接受大众的检验,当然了,我们一般会比较倾向于相信名气较大的佛教徒,对这些大名鼎鼎的佛教徒我们经常会网开一面,对他们实行免检政策。我并不认为这是好事。一位真正的大菩萨并不会对检验产生恐惧的情绪,他们的智慧经得起任何考验,他们会坦然的接受检验,假如你忘记了检验,他们还会提醒你,告诉你一定要先检验再依止。假如我们对所有名气较大的佛教徒都实行免检政策,那么很可能会放走一些顶着高僧大德的帽子说着相似法的人。这种人的存在确定无疑,佛陀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给我们预警了。在佛陀和名气较大的佛教徒之间,我们毫无疑问要选择佛陀。假如我们因为某人名气较大就对他的一些明显违背佛教说法的言论放任自流,那么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有可能欣赏到佛法的灭亡这一千古奇观。佛陀也会非常遗憾,因为他所说的依法不依人并没有得到后世弟子的贯彻实行。很多人更加认可依人不依法。也许这就是末法时代的必然,政令不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佛教徒之外的人如此,佛教徒更是应该如此。我们所说的每句话都会有因果,假如我们所说的话导致很多人获得解脱或者至少产生让她不杀生的作用,那么这个因果就是好的,我们也会获得非常好的果报,假如我们所说的话让对方对佛法失去信心,那这个因果也必需由我们承担,即使我们不想承担。因此我们说话之前必需想一下后果,因为毕竟我们不是面对一个人,而是面对全世界。
3:11 2006-3-5

灵山居士 发表于 2006-6-24 05:44:34

倒水之前先看看杯子是不是满的

基本上,作为佛教的狂热崇拜,身体力行和实际受益者,我们都非常希望可以跟别人分享我们通过学佛所带来的的快乐和经验。这是我们善良本质所决定的,我们自己吃了一块糖,觉得这块糖非常好吃,那么我们也就很难抑制把他和我们所爱的人分享的欲望。所以,在我们获得了佛法的好处之后,我们也非常希望我们所爱的人可以和我们一起共享。遗憾的是,我们往往并没有发现,我们所爱的人的杯子是满的。
假如我们向一个不是很熟悉的人(这里说的不是很熟悉所指的是熟人,但不是熟悉到可以同床共枕的人)推荐佛法,那么对方出于对你的尊重或者至少出于不想得罪你他也许不会对你所说的表示非常明确的反对。他们会假装认真听你说话,一边听一边注意着下班时间是不是快到了。他们会说:嗯,佛法确实不错。不过说完这话之后,他们就扭过头继续专心干自己的事了,丝毫看不出他有学佛的迹象。我们的努力白费了。这让我们很是生气。虽然对方并没有对我们的佛法表示明确的反对,但也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兴趣。他们认为这样就已经非常对得起我们了。不过我们显然希望得到的并不止是这些。虽然我们对他们向我们感激涕零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不过至少他们应该表现出非常有兴趣的样子。不过他们还是让我们的希望落了空。
这样的事情我们经常遇见,一般我们遇到一个看上去比较顺眼的人,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向他宣传佛法的好处,假如恰好对方最近正在为老公在外面包二奶而睡不着觉,那么他很有可能会听听我们要说些什么。假如对方觉得自己过的非常好,一切都还不错,自己对佛法的需求并不是那么迫切,那么他很可能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那种人。下次再遇见这个人,我们对他的态度就会淡了许多。我们从心里认为他不配学习佛法,因此我们再也不跟他提起与佛法有关的事。我们觉得那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一件事,跟对着牛弹钢琴是同一性质。
由于对方在我们心中的分量并非很重要,所以这件事对我们宣扬佛法的热情所形成的打击也是很有限的。很快我们就忘了以前的不快经历。我们很快就锁定了新的目标。这次我们的目标是我们的老公或者老婆。我们对此觉得非常有把握,因为我们的老公或者老婆从来都是跟我们拥有同样的价值观。我们并不认为在这件事上他们会例外。不过宣传的结果却非常出乎我们的想像,我们的老公或者老婆向我们明确表示,自己对我们的那一套毫无兴趣而且在一百年之内也不太可能有兴趣。这让我们非常震惊。我们开始重新打量我们的老公或者老婆,第一次觉得他们很陌生。然后就觉得自己很受伤。我们最亲近的人居然和我们拥有完全不同的想法。这让我们开始重新考虑我们是不是找错了人。然后,我们就开始了争吵,再然后,很可能我们就选择再找另一个人。
这些问题的出现责任完全在我们,我们在往一个杯子里倒水之前至少要先确定这个杯子没水即使有水至少也要水比较少,我们要倒的水才有进入的可能。完全没水的杯子存在的几率非常之小,即使是刚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些婴儿,有很多杯子里也有些微的水。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亲友老师,新闻联播,报纸杂志电影电视都在往这个杯子里倒水,因此当你遇见他的时候,很可能他的杯子里已经非常满了。假如你是他的女朋友,而他又正在试图把你发展成他的老婆,那么你往他杯子里倒些佛法的水,他很可能会掩盖自己的杯子已经满了的事实,假装自己很有兼容性,其实你倒在他杯子里的水都被他偷偷倒掉了。当你成为他的老婆的时候,这个时候他觉得再向你隐瞒自己杯子已经满了的事实已经非常不必要了。而且他觉得夫妻之间根本没有必要互相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但他的真实想法还是让你非常震惊。你觉得自己似乎上当了。你的脑子里出现了离婚这个词。
基本上,如果我们要往一个杯子里倒水,那么首先我们必需先观察这个杯子,不是所有的水都可以倒进一个杯子。不同的杯子所需要的水也不同。假如这个杯子还有四分之一的容量可供我们倒水,那么我们就要掌握好倒水的角度,既不要太满,也不要太少。更不要让杯里原来的水和现在的水产生冲突而导致水的外流。不过我们通常对观察杯子毫无兴趣,只要看到是杯子我们就会产生往里倒水的欲望。所以我们往往会很受伤。假如对方是无神论唯物论的传承持有者,那么我们并不需要急着往他的杯子里倒水,因为这个时候他杯子里的水通常都是满的,我们需要耐心的等待,我们可以和他聊聊今天天气真不错之类的话题,等着太阳把他杯子里的水蒸发掉一部分再说。
不过佛教界内部也有很多人非常热衷于往别人已经有水的杯子里倒水,他们觉得别人杯子里的水都非常不好,喝了会对健康产生相当不好的影响。因此他们会试图用自己的水换掉别人杯子里的水,不过很少有成功的先例。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坚持要换掉对方杯子里的水,另一个则坚持自己并不需要对方的水,坚持的同时还试图往对方杯子里倒点自己的水。在这种情况下,冲突的产生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
很多时候我们往对方杯子里倒水并不是为了让对方解脱,而只是为了显示我们的水优于对方。或者说,我们优于对方。
我见过一位非常具有安利人精神的佛教徒,她每天最热衷的事情就是向别人宣传佛教,当然她的出发点我们不能说不好。不过我们仍然要注意任何事情都不要过头。假如一个人即使在厕所里遇见你也会告诉你:信佛吧,信佛你就不便秘了。那么我想任何人都受不了。结果并不难想像,每个人都像躲非典病人一样躲着她。我们很难认为这是适当的弘法方式。希望大家都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19:17 2006-2-25

灵山居士 发表于 2006-6-24 05:44:52

上座部与大乘的差别

佛陀是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他拥有着无数的伟大之处,其中之一就是他不会对着小孩说大人才有资格听的话,也不会对着大人说小孩关心的话题。他会给予小孩小孩的教法,给予大人大人的教法。这样的结果是,大人小孩都获得了满足。
正因为如此,佛陀分别给予了上座部教法和大乘教法(金刚乘也可以包括在大乘内,假如禅宗算大乘的话。)就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有一部分人更关心自己的解脱,他们虽然并非没有爱心,但是对于行菩萨道却有着非常大的恐惧,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具备普度众生的这个能力。佛陀针对他们的根器和愿望给予了上座部的教法。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显然拥有比前者更多的勇气和智慧,他们并不畏惧生生世世行菩萨道,佛陀也给予了这类人一种教法。这类人,后来被我们称为菩萨。作为中国人,我们提到菩萨这个词,想到的最多的就是观音菩萨,我们认为菩萨必需站在空中,拿着一个白瓶子,脑袋上还戴着个圆圆的光环,像电灯泡一样会发光,总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就象新闻联播里经常报道的先进典型共产党员。假如我们跟别人说,我们是菩萨,我们获得的赞许肯定远远少于嘲笑。这会让我们非常灰心。不过我们不要为此而伤心,假如我们因此就觉得做一个菩萨好难,那么我们获得嘲笑也是理所当然。因为我们对于扮演菩萨的角色心生倦意。
从大乘的角度来看,前者与后者的第一个区别在于发心,上座部的修行更加注重个人的解脱,他们修行的目的就是为自己。当然大乘非常不欣赏这种发心,大乘对上座部这类发心的批评并非是为了否定上座部,而是为了让他们加入菩萨道负担起更多的责任。一般来说,大乘的修行确实比上座部困难的多。首先,大乘的修行时间就是个让人看了就晕的数字,修行方式更是非常危险。上座部佛教一般来说要容易的多。
当然我们并不能以修的是南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来鉴定一个人所修的是大乘还是小乘,很多号称自己是大乘行者的人做的并不比小乘要好,许多人其实连小乘的发心都尚未具备。仔细检查一下我们每天念经咒的动机,很多人都会非常震惊的发现,原来自己并非想获得解脱,我们每天念经只是为了今生今世能过的非常好,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好老婆,为了事事顺利,为了能度过目前的难关,为了让别人认为我们是个好人是个值得信任的人,是为了学习更多的佛教知识以显示自己非常富于智慧。我们会发现,我们连小乘行者都不算,我们并没有出离心,我们没觉得做人有什么不好,也对来生转生其他五道并不恐惧。我们听六道轮回的时候并不觉得那是真实存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内心深入甚至认为那是神话故事。我们甚至认为假如做人作累了作作其他生命也不是个坏主意。我们把转生其他五道想像成一次远方的旅行,对于活的很累的我们来说,我们甚至有点渴望转生别的道,当然最好不是地狱,天道或许是个不错的度假胜地。
这些都是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种种,平时就象尼斯湖怪兽一样难以见到,我们很多人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修大乘,我们对外宣称自己是大乘弟子,然后用非常鄙视的眼光来呵斥上座部的佛教徒。其实对于真正的上座部佛教徒来说,我们应该非常感到羞愧才对。因为我们所修的并非佛法,只是世间法。虽然他被巧妙的冠以大乘的幌子。
当然,真正拥有出离心菩提心的大乘行者还是非常多的,否则汉藏佛教早就像恐龙一样消失了。不过拥有不良动机的伪大乘佛教徒也不是少到我们可以忽略不计安枕无忧。或许我们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动机,做个适当的调整,那么我们在对外宣称自己是大乘佛教徒的时候基本上可以问心无愧。假如我们还是延续自己的不良动机,那么来生我们很可能真的就去其他几道旅行去了,而且我可以保证,去三恶道旅行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上座部佛教的信徒一般来说较为低调,比较少见他们给自己的教法打广告,当然他们也同样具备人性的弱点。我们不难发现,最近有上座部佛教的朋友宣传上座部,当然作为大乘弟子我们并不反对上座部给自己做广告,因为毕竟大乘不是每个人都想要的,比较理性的人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应该成为上座部弟子还是大乘弟子,而不是为了比较好听而选择自己无力承担的责任。所以做广告是非常好的手段,可以让大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我们大乘也是经常在给自己作广告。但是有些上座部弟子在做广告的时候似乎很有贬低大乘的倾向,甚至比较公开的表示大乘不是正法。这种举动就非常让人不赞叹了。即使从商业角度来说,宣传自己的时候贬低别人甚至把别人形容的一无是处也是一种非常不道德非常糟糕的行为。作为佛教徒,更是有谤法的嫌疑,因为上座部与大乘同属于一座塔,你在这座塔的上面炸开几个洞是伤害这座塔,在下面炸开几个洞也属于同一性质的行为,都会让这座塔觉得自己很受伤。毁谤任何佛法的行为都会导致毁谤者本身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因此我们希望大家在打广告的时候不要互相伤害。更不要对自己目前根本不可能了解的的圣者的行为指手画脚。基本上,我不认为仅仅给圣者泼点脏水就可以获得否定圣者的效果,一般来说,当你试图用一桶脏水来污染天空,那么泼出去的水基本上都会落到你自己身上。
大乘菩萨与阿罗汉还有个区别就是菩萨拥有较多的选择空间,在菩提心和智慧抉择的护驾下,只要是对于众生有益的行为,大乘菩萨并不畏惧去做,哪怕它会导致自己身陷地狱。假如和戒律有冲突的话,那么菩萨一般会选择放弃戒律而保持正见。而不会为了维护戒律而放弃正见,这就是为自己和为他人的差别。阿罗汉为自己考虑,戒律是决对不可以放弃的。而对于菩萨来说,众生的重要程度远大于自己,为了众生的安乐牺牲自己乃至自己的戒律属于理所当然。当然这并非给你一张可以随意违背戒律的护照,一般情况下,做的最好的菩萨总是把戒律和正见两者兼顾,除非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在你别无选择的时候,确定这样做对大家有益的时候,才可以放弃戒律来维护正见。很多人不要因此而觉得自己的选择空间大了很多,为自私的目的违背戒律的后果是非常不美妙的,你的动机只有自己知道,因此自己不要骗自己说我是为大家而实际却是为自己。这样就等于收到了地狱的邀请函,那可是你没法拒绝的晚餐。不过你必需亲自扮演烤鸭的角色。
6:55 2006-2-26

灵山居士 发表于 2006-6-24 05:45:04

文章出自:燃灯指路-灵山居士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19470373

kkkyyy 发表于 2006-6-24 05:52:17

佛在心中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佛学随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