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梦游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 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是庄子的文章中的精华,有人说这篇文章反映了庄子逃避现实、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是消极的、唯心的。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对这篇文章却有相反的看法,我认为这篇文章是教人如何做人的,是关于个人修养的古典精华著作,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
首先,文章举出鲲鹏两种巨物,其问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大鹏展翅是大志的象征,是施展个人抱负的象征。如今人们依然用“大展宏图”来比喻志气、理想远大,并得以实现。有了志气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在理想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庄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人不能没有志气,要志气远大,犹如大鹏一般。后面的文章又说
:“且夫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缪,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1这就是说大志须有坚实的基础支撑,一个人如果有了大鹏般的志向,但才力不够,如杯水一般,则才能之水不能载动鸿鹄大志之舟。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根据理想准备好物质条件。不然就是志大才疏,终究会一事无成,做事情必须有基础,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是不存在的,眼睛盯在天上,脚走在地上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可是人与人的理想是不一样的,志向有大有小,所以他们要实现理想所具备的条件就不一样。如蜩、学鸠和大鹏的比较,又如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三者所需要的粮食就有很大的差别,拿现实来说,一个人创办一个公司和开一个小卖部所准备的物质条件是不一样的。庄子在这里启示我们远大的志向要以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支柱,要想实现理想,就得做好充分的准备。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说了个人知识的重要性,有了知识才能一步步登高,站在知识垒架起来的高楼上,才能拨云见物,看的明白、看的清楚、看的透彻。一个人的知识才干越丰富,那他知道的事情也就越多,庄子早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这比世界其他的国家不知道要领先多少年。文章又说:“今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又在启示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夜郎自大,谦虚谨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文章在最后写了个人修养的极境——无我,庄子看来,君主、官员犹如斥鹌一样目光短浅,宋荣子是贤人,然其只是“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而列子是庄子所景仰的,他也是仅仅御风而行。最高境界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这是一种境界的抽象概括,而不应该是人能做的到的,它应该是一个目标,一个追求的理想境界 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全篇的题眼,概括了庄子表达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是古人苦苦追求的,当然在今天也有人在追求,可是已经少的很了,很少有人能理解这种境界。李小龙创立截拳道,其宗旨就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这就是庄子这种思想的展现,许多外国人无法理解这话的意思,李小龙告诉他们说:“这是中国的哲学,你们外国人不懂 1中国的武术和哲学有着极深厚的渊源,似乎在思想上达到了某种境界,在武术上才会有质的飞跃,才会有不凡的进展。王安石说:“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说的其实就是“无己,无功”的境界,晋朝人最崇尚老庄之学,如谢安在淝水之战时与人下棋,听到捷报也不动声色,那也是追求“无己”的境界。再拿到官场上来说,宰相的气度是要求喜怒不形于色,内心狂波巨澜,脸上一潭静水,这也是庄子“无己”境界的显现。
“无己、无功、无名”是人追求的至高境界,许多人不理解就说庄子是唯心消极,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显然是不正确的。
《逍遥游》整篇论述了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立志——打基础——博学——修养极境,到博学阶段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出仕了,出仕则用的是儒家学说,但个人修养方面要到达极境尚需六重境界,宋荣子——列子——庄子——无己——无功——无名。
《逍遥游》集中概括了中国哲学中人一生修养的全部过程,是备受人关注的,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是见仁见智,我仔细读遍全文,却没有一丝颓唐的辞色。
水击三千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