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 大 的 悲 剧——茨威格自杀心路解析
伟 大 的 悲 剧——茨威格自杀心路解析
署名:陈晓涛
他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整整六十四年了:茨威格,一战中的和平战士,二战中举足轻重的流亡作家,却在法西斯最猖獗的时刻选择了自杀!
他有一种力量,逼迫你面对自己的内心,日本人称他为“打开了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他生前,已经是世界上“被翻译出版得最多的作家”。这个“格外焦急不耐的人”已经先我们而去了,而我们还活着,我们的灵魂将时时感受到震撼……
他太爱这个世界了,几经劫难也坚持不变。当他看到世界正被法西斯政权一一吞噬的时候,不忍目睹惨状,毅然自杀。茨威格在死之前是极不自由的,他时刻为这个充满杀戮的世界忧心忡忡。于是,不能生如夏花,他选择死如秋叶。也许茨威格坚信未来会是无限光明的,只不过他再也忍受不了那段黎明前的黑暗。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33年里,茨威格生活在和平、自由、高雅的环境中。他出生于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的维也纳,那里是古老的皇家城市,也是现代艺术的中心,更是每一位艺术与生活鉴赏家的最理想的天堂。
茨威格出生于奥地利的名门贵族:父亲是垄断了整个奥地利纺织行业的巨富,母亲出身于银行世家。青少年时代的他更是命运的宠儿,轻松愉快的生活伴随着他成长。他接受的是整个欧洲最好的教育:在维也纳大学,在柏林大学,才华横溢的他丝毫不曾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流离失所。他说:“我当时身为一个犹太人,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在大学和文学界,都没有遭到一丁点儿麻烦和歧视。”
茨威格家族的几代人都在一直寻求和欧洲文化的融合,年少轻狂的茨威格似乎早已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犹太人,他在文化和宗教上的犹太意识是非常淡漠的,甚至可以说他已经丧失了一个犹太人的自我意识。在他的思想意识里,他一直是一个标准、体面的欧洲人!然而,希特勒粉碎了犹太人渴望融入欧洲社会的梦想。
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后,纳粹在欧洲推行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排犹政策,对犹太人进行疯狂地迫害。目睹了犹太民族深重灾难的茨威格终于醒悟过来:自己不是一个欧洲人,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犹太人——这种身份不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纳粹种种惨绝人寰的罪行逼迫茨威格对自己犹太身份的一次自我确认。这种重新的自我确认对茨威格来说是极其痛苦的,因为它意味着茨威格被迫从欧洲人的价值观念向犹太人的价值观念回归,接受卑下、屈辱、被迫害的社会现实和身份!
犹太身份的自我重新确认与犹太价值的回归迫使茨威格以一个犹太人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和思索人生。
残酷的现实,让茨威格开始了彻底的绝望。1935年9月纳粹德国通过了反犹政策最为完备的法案《纽伦堡法》,用法律的形式剥夺了犹太人的各种基本生存权力。正是这些完备的反犹法案和种族隔离政策的实施,使反犹宣传和反犹暴行不断升级并引发了早期迫害犹太人最酷烈的歇斯底里的反犹事件。1938年11月9日,纳粹党徒利用犹太青年暗杀德国驻巴黎公使这一事件,掀起了大规模的排犹行动:火烧犹太人的教堂,砸碎、涂抹犹太人公墓里的墓碑来羞辱他们,袭击了七千多家犹太人开办的商店……当晚就有两万五千余犹太人被关进监狱,犹太人死伤上千人。
在继续剥夺犹太人生存权利的同时,还出现了将犹太人驱逐出德国的计划,不过战争的严峻形势使这一计划也难以实现。在以驱逐和迁徙方法来“纯洁”雅利安民族的生存空间的尝试无法实现后,几乎整个欧洲的犹太人开始面临最为凄惨而黑暗的命运了:从肉体上消灭犹太人开始提上了纳粹对犹政策的议事日程,以迁徙和驱逐犹太人为主的排犹政策迅速向灭绝犹太人的政策过渡。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以及沉重的民族命运感,完全超越了茨威格的忍耐极限,从而导致他对自己的未来感到绝望。
在对现实与未来深感绝望的同时,茨威格也对自己的事业感到了绝望。长期以来,茨威格的作品的影响非常大,尤其在德语国家拥有许多的读者。据一份统计材料证明,他当时是世界上作品被翻译得最多的作家之一。但是当他确认了自己的犹太人的身份后,他的事业也就随之完结了,因为在纳粹统治时期,犹太人是没有创作自由可言的,更不会有一个犹太作家的生存空间的。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茨威格被剥夺公民权,著作被焚烧并禁止出售,家产完全被没收。他的名字在德语国家不再被人提起,在所有希特勒的占领地区,几乎整个欧洲,他的名字已被人们逐渐忘却。他昔日辉煌的事业已遭受彻底的毁灭,茨威格的精神几乎崩溃,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在自己尸体后面行走的人”,心中生出死灰一般的绝望。
由于茨威格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犹太人命运的悲剧性,因此对自我身份认定的悲戚,对战争与暴力的恐惧以及对犹太人命运的彻底绝望,最终导致他选择自杀。
自从茨威格重新确认了自己的犹太人的身份后,他不能不时刻从犹太民族的命运去认识战争,思考社会,把握命运。希特勒上台以来,他排犹的根本目的是要彻底灭绝整个犹太种族。纳粹对待犹太人的一切做法都是在执行希特勒这一意志。二战结束时,纳粹总共杀害了600多万犹太人,约占世界犹太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德国首都柏林犹太人无一幸存。希特勒对犹太人不分国别、不分等级、不分贫富一律消灭的政策使茨威格看到了犹太人的凄惨的命运,而他自己也终日生活在极端的恐怖之中。
在英国对德宣战后,茨威格不得不流亡巴西。他的被迫流亡使自己更深刻地理解了犹太人作为一个民族的凄惨。茨威格当时拥有英国护照,但这并不能改变他的犹太身份。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从各自的居住国被驱逐,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合法的身份,而仅仅因为他们是犹太人!茨威格深深懂得,他永远不可能脱离他的犹太民族而存在,他的命运是同犹太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对于整个犹太民族命运,茨威格当时的看法也是相当悲观的。当看到日本法西斯几乎侵占了整个亚洲的时候,茨威格认为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最黑暗的时期。他对世界战场形势的判断极度悲观,这使他更加无法看到犹太民族的前途。对自己民族彻底绝望的他,再也找不到一丝活下去的勇气,于是,1942年2月22日,茨威格和妻子夏洛特•阿尔特曼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大凡自杀,多半缘于对社会和人生的绝望。对于身怀忧患意识而又无力同命运抗争的文人尤其如此。就某种意义而言,人类执着的精神于飞蛾扑火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专注于自己所追逐的目标,甚至不惜以自我毁灭的方式——正是这种方式,二十世纪才诞生了那么多悲剧性的伟大人物!茨威格无疑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这个时代的弃儿,最终以自杀抗议屠杀,以此作为与那个世纪最后一搏,在充满血腥与罪恶的二十世纪奏出了一曲绝响,留给后人的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哀惋! 请问楼主是陈晓涛? ^_^,知道了,兄就是晓涛。 我可是小弟啊,1983.6.17
今天,噢错了,是昨天请全校老师吃饭,兄弟姐妹们捧场,坐了五桌,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