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篇好看的小小说
应《新课程报 语文导刊》高三版面约稿而作小小说——高考作文出奇制胜的法宝
署名:陈晓涛
近几年来,高考以小小说体裁赢得阅卷老师青睐、获得高分的考生不在少数。但是也有不少考生对小小说的文体特点和写作要求不甚明了,选写了小小说却又未能写好。笔者以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作文试题为例,谈谈高考作文如何以小小说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例题一:上海市2006年高考作文题: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法宝一:重复叙述,感人肺腑。
例文一:《爱之无价》
爱 之 无 价
陈晓涛
事情来得很突然,母亲正牵着孩子的手从人行道上穿过去,到对面的商场去给孩子买东西。一辆出租车直奔他俩冲过来。母亲下意识地使劲把孩子拽到了自己的左边,出租车在离母亲只有半米处停下了。司机下车后一个劲地赔不是,说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冷不防穿马路,他只好紧急躲开,没想到惊吓了你们。母亲惊魂未定,没有责怪司机,紧握着孩子的手走了。
孩子已经不小了,十六七岁了,可是在母亲眼里永远是孩子。尽管如此,他被母亲一拽,居然差点摔倒。他没想到体弱多病的母亲有如此大的力气。在那一刻,孩子的心灵被震撼了:如果车真的撞上了,第一个倒下的是母亲。而母亲却出于一种本能用身体挡住了自己的孩子。
事情来得很突然,男孩正牵着女孩的手从人行道上穿过去,到对面的商场去给女孩买东西。一辆出租车直奔他俩冲过来。男孩下意识地使劲把女孩拽到了自己的左边,出租车在离男孩只有半米处停下了。司机下车后一个劲地赔不是,说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冷不防穿马路,他只好紧急躲开,没想到惊吓了你们。男孩惊魂未定,没有责怪司机,紧握着女孩的手走了。
女孩二十岁了,身体发育得很健康,可是在男孩眼里永远是弱不禁风。尽管如此,她被男孩一拽,居然差点摔倒。她没想到满脸书生气的男友竟有如此大的力气。在那一刻,女孩的心灵被震撼了:如果车真的撞上了,第一个倒下的是男孩。而男孩却出于一种本能用身体挡住了自己的女友。
后来,孩子长大成家了,新娘是他当初握着手过马路的女孩。每次过马路的时候,男孩还想握住母亲的手,可惜他再也没有机会了。妻子又提到了那天过马路的事,孩子没有说什么。孩子每年都带着妻子到母亲的坟前跪上一阵子,紧握着她的手,然后给她讲那天过马路的事。他告诉妻子,世界上最伟大的莫过于母爱,因为这种爱没有任何一点功利性,没有任何一点私心杂念,更因为这种爱朴实无华。 (首发《武汉》晚报,《妙语》、《少年读者》转载)
[简评]
上海市今年高考的作文试题是有相当难度的,开放颇大。动笔之先,要想清楚这几个关键问题:“你”是谁,写一个 “你”,还是写几个 “你”?为什么要握住你的手,即握手的背后是什么?《爱之无价》的亮点不仅在于写身边人物、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写美好纯真的爱情,更在于作者极其巧妙的“重复叙述”。笔者带女友过马路的时候适逢发生了以上一幕,遂想起上大学之前母亲带自己过马路的情景,潸然泪下,很想动笔,但无从下手。后笔者读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读到七个证人对竹林中杀人事件的证言以告白的形式表现的时候,突发灵感,写下了开头两段;三、四两段几乎与开头两段一样,只是更换了人物而已,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便充斥全文。貌似平淡的重复叙述,却充满了感人肺腑的力量。
例题二:广东省2005年高考作文题:以纪念为题作文。
法宝二:一个画面、一个细节、一组对比、一瞬之中,捕捉住生活,捕捉住感动。
例文二: 《芬香永存》
芬香永存
广东考生
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妈,你走后我变乖了。为了纪念您,我变得勤快多了,把屋子扫得干干净净;把物品。
放得整整齐齐;把家具擦得闪闪发亮。一切都像您从前为家里做的一样,就像您从未离开;以前您爱唠叨我乱放东西,说女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坏习惯,得改掉。每次我总是向你嘟起嘴巴,撒娇说有妈在我怕什么。您在世的时候怎么也没办法改掉这坏习惯,总爱依赖您,现在您走了,我居然就把这坏习惯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变得这么乖,该有多高兴啊,是吗,妈?我真的很希望您能听到,为了纪念您我改掉了。
妈,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为了纪念您,我对妹妹就像您从前待她那样温柔,我时常检查妹妹的作业、考勤情况等,您放心好了,妹妹也很听话,我们都长大了,不会像以前那样总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吵嘴惹您心烦,也许您不知道,连邻家的九大娘都四处夸我们两姐妹听话懂事,还说要她的二狗娃以我俩为榜样别再老跟他小弟打架。妈,您听到了吗?为了纪念您,我变得更像姐姐。
妈,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为纪念您,从不留长发的我———您那假小子似的女儿决定把头发留长,留得长长的,像您当年一样。走在村里,他们都说这孩子越看越像她妈呀。妈,以前您总怪我把头发剪得那么短,说一点儿女孩子的味都没有,叫我把头发留长,我死活不肯,总说往后一点再说。现在我的头发长了,真的很长了,而妈妈您却不再在身边,您却看不到了。妈,我多想您能看到。为了纪念您,我把头发留长。
妈妈,您走了,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陌生,我无所适从。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样,妈妈您知道吗,是为了更好地纪念您。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谈举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儿的心上。我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那样,妈妈您就会知道女儿用了这些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您。
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愿妈妈安息。
[简评]
这是一封发往天堂的信,同时也是一篇催人泪下的小小说。作者淡化处理了情节,但是作者通过一个个画面、一个个细节、一组组对比、一瞬之中,捕捉住生活,捕捉住感动。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听到了作者的心碎裂的声音,也看到了一个在经历失恃之痛后突然长大了的坚强的主人公形象。作者撷取三个小材料勾勒成文,如泣如诉,令人肝肠寸断。母亲走了,作者生活中赖以依靠的那棵树倒了,于是自己便长成了一棵树。文贵情真,细节动人,这篇作文为此提供了一个范例。
例题三: 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法宝四:层层设悬、一波三折、与时俱进。
例文三:《抛弃妻子之谜》
抛妻弃子之谜
江苏考生
离端午节还有两天了,宝贵村的人们都在忙碌着。
这宝贵村,虽然名为宝贵,但其实是一片山坳坳里的穷乡僻壤,偶尔飞出一两个金凤凰,箫顺就是一个。去年刚刚医科大学毕业的他正在城里医院里履行着天职。家里有一老母,还有一个快要生娃的媳妇,她们并不知道箫顺的工作单位在哪里,因为这山村实在太闭塞了,唯一与外界的联系就是那一月才来一次的邮差。往年,箫顺都会在端午节前一个月寄钱回家,这样,婆媳俩就会在端午节前收到他的信,为他将要回家作准备。可是今年有些反常,离端午节只有两天了,他的信还没到,婆媳俩倒没怎么担心,心想也许他忙,就忘了写信,反正过节一定会回来,按往年一样准备就是了。
端午节转眼就到了,村长按惯例用挨家挨户集来的钱买了一串长长的鞭炮,放得震天响。按他们那里的风俗,每户男丁都要跪在离鞭炮4米的圈子里,然后祈福。可人们发现,箫顺不来,于是村长又派人去请。……然后,全村的男丁都知道了,箫顺没回来。然后,全村的女人都知道了,箫顺端午节没回家!
在这个没什么新闻的穷山村里,女人们开始用她们独特的传播方式,生动地演绎着这个“号外”。现在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箫顺这个假冒的孝子,抛妻弃子,在城里一个人风流快活,还包养了一个二奶!
箫家婆媳整日闭门不出。媳妇本来挺相信丈夫的,可听传言说得那么有板有眼,就挺着个大肚子,整日以泪洗面。她将信将疑,只有箫顺的妈始终坚信儿子不会如此,她始终以坚定的口吻劝慰媳妇:“顺子不会的,他不会的!”
一日,婆婆听到门外又有村妇在谈论自己的儿子,她不顾媳妇的劝阻,毅然拄着拐杖,一步步挪到门口,打开门,只说了一句话:“不会的,不会的!”话音未落,箫顺就站在了老母的面前!
原来,奋战在抗“非”一线的箫顺刚刚结束任务,又在宾馆被隔离了一个多星期,才匆匆往家赶,所以耽搁了。
于是,女人们开始说:“箫顺很孝顺!”
媳妇开始说:“他是我丈夫。”
婆婆仍然说:“他不会做那种事!”
[简评]
这篇小小说优点有四:一是层层设悬,谜团丛生,情节一波三折,直至文末才亮出谜底,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构思艺术。二是多用对比和照应手法演绎文旨,萧顺妈坚信“儿子不会的”,媳妇的“将信将疑”,这种对流言的不同认识,与感情的深浅当然不无关系;而结尾处写事后“女人们”、“媳妇”的评价性语言与前文形成反差,也凸现出“认知事物”与“感情亲疏”的微妙关系。三是将“抛妻弃子”的原因与抗“非典”联系在一起,显示出鲜亮的时代色彩,提升了文章的境界。四是语言朴实,颇具乡土气息和民俗韵味。
例题四: 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一个年轻人,在漫漫人生路上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一个渡口的时候,他身上已经有了七个背囊:美貌、金钱、荣誉、诚信、机敏、健康、才学。渡船开出的时候风平浪静,过了不知道多久,风起浪涌,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老艄工对年轻人说:“船小,负载重,客官你必须丢掉一个背囊,才可安全到达。”看年轻人不肯丢掉任何一个,老艄工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想了想,把“诚信”丢到了水里。 “诚信”被丢掉了,引发你想到了什么?请以“诚信”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是自己的经验、体会、经历,或信念、看法,也可以编寓言、故事。”
法宝四:对现实伸出尖锐的笔。
例文四:《狼来了》
狼 来 了
陈晓涛
李老师快步走进二年级(3)班的教室,照例的上课、起立、问好之后,面带微笑的开始讲课:“同学们,请把课本翻到第23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狼来了》。”
李老师刚想点学生起来朗读课文的时候,刘校长匆匆忙忙地闯进了教室。
“李老师,省教育督导室的领导到我们学校来视察学生的减负工作,点名要到你们班了解一些情况,有些事情要马上强调一下。”
教室里很静,学生们平时倒不是很怕李老师,倒是很畏惧校长。校长开始强调:“各位同学,大家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都长大了,应该知道那些话能说,那些话不能说了。”学生们有点茫然,很多人都要摇摇小脑袋。校长向李老师使了一个眼色,“来,李老师,我问大家几个问题,你教大家怎么回答。”李老师点了点头,说:“同学们请认真回答,答得好的同学今天每人奖励一朵小红花。”
“同学们,我们周六补不补课啊?”
学生们没有想到问题会是这么简单,异口同声地答道:“补!”
校长的脸色有些难看。
李老师忙说:“大家听好了,等会儿有老师问大家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说我们周末从来不补课,要是哪位同学答错了,不仅要扣一朵小红花,而且今天放学后还要留下抄课文!”
校长点了点头,说:“来,同学们再回答一遍”。校长问问题的声音依然是那么洪亮,但学生这次的回答却没有上次整齐响亮。
校长又开始问诸如“老师有没有收钱给大家买学习资料?”之类的问题,李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纠正,很多学生也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怎么回答题。
校长满意地离开了教室,李老师又开始帮学生们复习答案。
下课铃声响起来的时候,刘校长带着一群穿着高雅的教育专家来到了二(3)班,专家们开始问小男孩刚才校长问过的问题。小男孩有些腼腆,考虑了好一会儿才说,我们周末是要补课的,为了交补课费,每天放学后,他都要和妈妈去街上捡饮料瓶卖,一个才五分钱。校长的脸色特别难看。
在问了小男孩一些问题后,上课铃声响了,教育专家们有些意外,在校长的陪同下离开了教室。
教室里没有了平时上课前的嬉闹声——同学们发现班主任李老师今天的脸色今天特别难看。
“王小明,你给我站起来!刚才怎么教你回答问题的?你猪脑子啊!你今天给我想好了再坐下去!”小男孩很委屈地站了起来,低着头,眼角含着泪水。
“同学们,请把课本翻到第23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狼来了》……”(笔者2001年参加高考的高分作文)
[简评]
2001年,作为一个高考生的笔者已经多年目睹了中国“诚信”教育的荒谬,适逢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笔者便想起了学校申报省重点期间弄虚作假的一幕幕。联想到学过的《皇帝的新装》一文,笔者也模仿安徒生用一个小男孩揭穿谎言,获得了成功。王晓明在《上海文学》(2006.1)发文指出:“正是这个现实的压迫和挑战,给了文学取之不竭的活力,刺激我们的作家瞪大眼睛直面人世,用自己的笔狠狠地戳破这现实。”找到独特的切入点,对现实伸出尖锐的笔,你的作文将更能够发人深思。
有许多同学喜欢写小小说却总是写不好,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往往还是出在构思与技巧上。要想自己的思路流畅,视野开阔,就得多读读《百花园》、《微刑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等杂志。借鉴一下别人的构思,学习一些小小说创作的独特技巧,多阅读,多思考,多动笔。不阅读,闭门造车,是不会有巧思妙文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