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之不可及
今日读钱钟书《诗可以怨》(载《七缀集》)一文,痛快淋漓,直欲撕去自己所写“最是愁人最奇崛”一节,钱先生通达古今中外,旁征博引,文风毫无书袋气,有才有学,真是一个学术上的标杆,如果以他的文章以标准,那么目前所见学者所写的东西,就显得很肤浅可笑了!今天有诸如GOOGLE、国学宝典、读秀一类的学术搜索工具,方便于学者堆积资料,然发现问题的理论眼光,比如发现诗言志和文以明道,根本就不是对文学本质的两种解释,而是对于文体范围的说明。又如不平则鸣,韩愈是愁苦和欢愉都以为不平的,后人却误以为只有愁苦才是不平。司马迁才是真正认为只有愁苦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这种眼光如果今天的学人尚能勉强具有的话,那么,钱先生对西学的通透的学术功力(他能以英文写论文),却是今天的学者学不来的。今天的学者通英文者不能通古文,通古文者不能通英文。正是“半中不西,半洋不古”(钱钟书《七缀集·序》)的文章,今人难以达到。就算有个别学者两者皆通(目前这样的大家尚没有听说),也没有钱先生的才气、家学。中国的学者难以超越钱先生!今天不会有,以后可能也不会有(至少国学氛围不可能回归到钱先生的时代),钱先生是属于那个时代的高峰,我以为宗白华在厚重通透上亦不可及钱先生。 欢迎楼主来此地发表自己观点,望大家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可以各抒己见,得到好评的可以适当加分哦。 今天论文答辩通过,甚是高兴!今后会有时间更多参与妙笔生花版。请斑主多支持。钱钟书是否可以被超越,我想这是一个有意味的话题,也是当下文科学人建构自己的学术路径时,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楼上文章权当抛砖引玉。 不为了超越而超越,当自己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的时候,我想终究有人会走的更远吧,欢迎楼主多多参与读书区的讨论。 钱钟书的博闻强识天下闻名,在我辈面前肯定是高山仰止。如果要说前无古人,在掌握外语方面可能是这样,因为乾嘉诸子号称最博学的钱大昕肯定不懂英语;但是,在国学方面,他有无叫板钱大昕的可能性?恐怕连赵翼他都不敢对阵吧?更何况,他的谈艺录、管锥编也还是学术性的笔记体,跟祖宗们比,也就多了一串外文。另外,他最得意的这两部著作,其体例好像是陈寅恪所反对的,这可以从陈先生的《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中清楚地看出来。由此我们可以说,钱氏的做法,在陈先生那,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联系到后来钱氏暴得大名后对陈先生的种种非议,恐怕其中并非毫无隐情。 钱钟书继续继承了中国学院派 超级博闻强识 的特点语言上的天赋真是让人想往,钱老还能熟练运用拉丁文与西方学人交谈,很是让人羡慕
不过他在思想体系上就不太强了,有无与熊十力《新唯识论》的比肩者?那么钱老又是不是百科全书派的?好像也不是。
毕竟是为文而文,不是为思而文 我看过钱钟书的书.感觉是用中文翻写国外的文章,用外语翻写中国的文章,双方都认为好,但其实是用一国语言来写另一国早已有的文章和观点
拿围城来说,用中国的故事来阐述一个法国的名言,这不能说是不好,但要说是有魅力,是时代的高峰 则太过了. 钱老获得现代国内学人的尊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我们处在一个 “零大师”的时代,这个零不仅在国学上,西学也同样是 其实想起另一个问题
钱是不是大师[前提是,大师称号的不轻易授予]
钱的确不可及
但是不可及不等于大师
所以,对很多动辄称某某为国学大师的,实在心理存疑 我很怀疑,钱暴得大师之名,他的一个姓胡的同学居功最伟。 引用第9楼aieshu于2006-06-07 00:22发表的“”:
我很怀疑,钱暴得大师之名,他的一个姓胡的同学居功至伟。
如果真的错了
是因为我们太盲从
钱,本来挺低调的
我们非要炒人家
打扰人家看书
不对、不好 引用第10楼彳亍于2006-06-07 00:35发表的“”:
钱,本来挺低调的.......
钱,本来挺不低调的,从他在30年代对他的老师言论及在西南联大的遭遇看,他都不是那样的人。至于从50年代起为什么会给人这种印象,我不知道。但是,至少80年代后,他又恢复了本来面目。这可以从他对诺贝尔文学奖及马悦然(?)的批评言论中看出来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