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utao2004 发表于 2006-6-4 02:19:20

当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改变国籍的时候

当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改变国籍的时候
署名:陈晓涛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心情是相当沉重的。
上个月,妄为人师的我在给学生讲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课文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在讲鲁迅的名作《社戏》的时候,我的学生昏昏欲睡,站在讲台上的我开始大发雷霆:“你们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不愿意学,学不好,你们算是中国人吗!”
“我们都没看过社戏,再说鲁迅写的这些都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十万八千里,一点意思都没有!”我的一个学生开始顶嘴。
“就是啊,老师你知道鲁迅看的是什么戏吗,演的是哪一出啊?”
……
我曾自信能回答学生所有的语文问题,然而这次面对他们的问题的时候,我却哑口无言了。80后的我除了对话剧还有一丝印象之外,对于传统戏剧除了知道几个诸如“京剧”、“昆曲”、“黄梅戏”之类的名词外,其他的的确确是一无所知,何况是90后的他们?
蓦然间,觉得自己陷入了一场荒谬的教育!随之而来的还有内心深处一丝永远的愧疚。
我小的时候,奶奶特别爱看戏,电视上一有戏曲之类的节目,她就会很专注地坐在电视机旁边,可是不知世事的我却马上嚷着要换台。有一次,奶奶有点不情愿,我便立刻又哭又闹,妈妈闻声跑过来就吼了奶奶几句——我现在都能清晰记得奶奶眼角混浊的泪花。奶奶一直对我很好,可就在我上小学的那年去世了,长大以后,我眼前总是浮现出奶奶眼角含泪的那一幕,我这辈子都永远无法补偿了!
心情平静下来之后,我开始细心研读第三单元的课文!
第一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社戏》,不要说我的学生没看过社戏,就是作为老师的我,也根本没见过社戏——更不会对社戏感兴趣——我们现在喜欢的是欧美的影视大片,韩国的超级电视剧,估计鲁迅的家乡现在演社戏也不会有什么人看了,电视机、影碟机的普及早已经把传统的戏剧赶到了一边。
第二篇课文是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我觉得刘的语言太具朱自清的滥清和杨朔的矫情。我找来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放给的学生看,可我的学生告诉我,他们音乐课上刚欣赏了《非洲黑人音乐》,那可有意思多了,不像安塞腰鼓,就那几件整齐统一的衣服、几个整齐统一的腰鼓、几出整齐统一的动作、几段整齐统一的乐调……又吵又闹,一点意思都没有!没有一点音乐细胞的我觉得学生们讲得很有道理,找音乐老师借了张光盘,看了几段非洲黑人音乐的画面,果然是变化多端!
第三课是冰心的《观舞记》,我一向鄙视现代作家建国后的垃圾作品,冰心的也不例外!虽然我反感《观舞记》是冰心建国后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谄媚之词,但我还是找了些印度舞蹈和中国的《孔雀舞》、《千手观音》之类的影视资料跟学生们一道欣赏。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印度女孩原来是这么的妩媚多姿,她们的服装、她们的饰品是那么的绚烂多姿,更重要的是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印度的女人,这是印度的女装。而中国的舞蹈家不可能穿旗袍,更不可能穿和服来跳舞。孔雀舞的服装很华美,可那是孔雀的,《千手观音》左看右看倒像是印度的。我的学生居然发现印度女孩跳舞的时候面部表情十分丰富(《观舞记》这一点写得不错),而跳孔雀舞的杨丽萍却是脸若冰霜,而《千手观音》的演员都是邰丽华一般的模子和表情。
第四课是《口技》,我的学生一口咬定文章是虚构的,我也不相信有人能表演出这么神奇的东西,至少我这辈子没见过!越是虚假的东西越有吸引力,但是这些东西吸引了愚蠢的编者,吸引不了我和我的学生。有学生问我,古人请客的时候为什么要安排表演,我才想起,如今请客吃饭是不需要文艺演出的,但需要一张自动麻将桌!包括现在的小姐已经不会像百年之前的青楼女子一样会脸红了,也不会有一丝娇羞,更不会弹弄丝竹、吟诗作对!我还查到一些资料,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兴致勃勃地聆听口技表演呢——原来《口技》的前文是模仿夫妻床第之欢的声音,怪不得那些伪君子们要把它删改成一篇索然无味的课文!
单元综合性学习是《戏曲大舞台》,我没给学生讲什么,我只是告诉他们在几十之前,像他们这么大的孩子很多是热衷于话剧表演的,那时候出了很多的好剧本,也出了很多的好演员,更出了很多的好学生!前几天,有位老师鼓励孩子们演了一出话剧,周围的一些“专家”却说语文课是语言文字的学习,不适宜用来表演话剧,我深感震撼:庸师教书比不教书更可怕!
讲完这单元的课文的时候,快过端午节了,我告诉我的学生不要给我送粽子——我从小就不喜欢吃粽子。我的学生深表同感:我们逢年过节更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豪客来……
其实,我早就知道韩国已抢注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而我们的政府仍在努力干的却是禁止春节燃放烟花爆竹!
去年春节期间,在家看央视八套的韩剧《百万朵玫瑰》时,恰好剧情中有男主人公贤奎一家过春节的一幕。看他们祭祀祖先,家人围炉团圆,再喝年糕汤的故事,我才明白这就是我春节期间苦苦寻觅而不得的“年味”!我们太多的人已经习惯在酒楼吃年夜饭,我的父母再也不会像我小时候那样忙着去做这做那,我的家里贴的是印刷机生产的春联,我的亲朋好友在春节的麻将桌上连夜鏖战,我的子侄辈们叫嚷着要爆机……
我告诉我的学生:一个曾是中国附属国的民族叫朝鲜,后来朝鲜分裂成两个国家,一个叫仍朝鲜,现在的朝鲜人穷得连大米都吃不上——2000年12月01日的《环球时报》头版头条刊载着:《全国推广百种吃法 朝鲜掀起土豆革命》;还有一个韩国:三星、LG、现代、大宇、《蓝色生死恋》、《大长今》、金喜善、张东健、针灸、美容、药膳、端午节、印刷术、首尔……我讲这些的时候,我的眼角湿润了,我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将在我们这一代手上成为文化的沙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将在我们这一代身上被埋葬得一干二净!
我的学生这次听得很认真,没有人说话,显得很深沉!
                                    

         2006年6月4日2:17分于深圳大鹏华侨中学七年级办公室

ccnutao2004 发表于 2006-6-4 02:28:30

全国推广百种吃法 朝鲜掀起土豆革命
  土豆,这种在我国北方极为常见的农作物,如今正逐渐成为朝鲜老百姓餐桌上的主食。
  近年来,朝鲜由于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严重。从1998年开始,土豆这种成熟期短、产量高的农作物,由于其具有耐寒、抗旱涝、易种植且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逐渐受到了朝鲜黨和政府的重视,并得到大范围的推广种植。朝鲜政府希望通过土豆来代替大米和玉米,短期内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难题,以渡过粮食短缺危机。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更是提出了“土豆如同大米”的口号,号召人民栽培并食用这种食品。朝鲜各部门纷纷响应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豆革命”。
  大米不够,还有土豆
  朝鲜城市居民的正常粮食供应标准是:成人每天700克(军队和特种部队最高可达800到900克左右),国家供应粮每公斤约朝币8分钱(官方比价1朝元约合人民币3.9元,1朝元等于100朝分);另外每天还有30克食油、20克酱油和20克盐等供应,基本上由国家有关部门通过粮店和副食品商店提供。但由于近几年粮食不足,这种正常供应已经不能保证。为此,朝鲜放宽了对城市农贸市场的管制,默许老百姓自由买卖粮食,解决吃饭问题,并鼓励贸易公司、工矿企业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为职工发放大米、白面等粮食。
  今年上半年,朝鲜粮食紧张状况依然很严重,断粮现象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9月份,平壤市才开始恢复粮食供应。因为粮食供应有了保证,平壤的农贸市场从9月份开始又重新禁止粮食买卖,如果被发现将以违法论处。虽然粮食买卖被暂时禁止,但禁而不绝,市场上仍有人偷偷出售粮食,不过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50多朝元降到了35朝元左右。
  在粮食供应紧张时期,朝鲜的一些粮店纷纷向老百姓提供土豆和红薯,以代替大米和玉米,各地的蔬菜商店、农贸市场也出售土豆。于是土豆在朝鲜得到了迅速的推广。
  金正日点燃“土豆种植革命的火炬”
  土豆是朝鲜北部山区、半山区以及高原地带栽种的主要农作物,其中,位于白头高原上的两江道大红丹郡综合农场在土豆栽培生产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1998年10月,金正日视察了大红丹郡,对它依靠自己的力量,增加土豆生产,解决郡内人民吃饭问题大加赞扬,称赞大红丹郡是“社會主義农村的样板”,号召全国都来学习大红丹、支援大红丹,并呼吁朝鲜青年来这里实现青春理想。朝鲜《劳动新闻》等媒体称金正日的讲话点燃了“土豆种植革命的火炬”。
  1999年3月,1000多名复员军人和平壤、开城等城市的400多名年轻姑娘先后响应金正日的号召,来到大红丹,落户农村,参加土豆生产劳动。为此,朝鲜还专门拍摄了故事片《对人生的选择》,讴歌城市青年到农村开辟新天地的壮举。去年,一对落户大红丹郡农场的夫妇给金正日写信,请他为即将诞生的婴儿起个名字。金正日回信说,如果是男孩儿就叫“大红”,女孩儿就叫“红丹”,好让“大红丹”这个名字永远流传。
  在黨和政府的号召下,朝鲜人民种植土豆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朝鲜今年土豆栽培面积达20万町步(1町步约合1公顷),如果按照每町步单产20吨计算的话,今年朝鲜的土豆产量将达到400万吨左右。朝鲜有关方面介绍,朝北部慈江道长江郡有一位叫朴玉姬的农民,积极开展科学种田,平均每町步收获了45吨土豆。朝鲜农业省一位局长透露,朝2001年还将再增加20万町步的土豆种植面积,这样土豆种植面积将达到40万町步,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6,朝鲜因此有可能成为世界上土豆栽培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最高的国家。
  土豆食品物美价廉,应有尽有
  在朝鲜,由国家作为替代粮供应的土豆价格非常便宜,每公斤不到10朝分,但限量供应;农贸市场上出售的土豆每公斤约为30到40朝元,购买1公斤土豆要用掉一个普通工人月工资的1/3;在外汇商店里也卖土豆,不过价格更高,每公斤1美元,销售对象基本上都是常驻当地的外国人。由于农贸市场只对朝鲜人开放,不准外国人进入,所以包括记者在内的驻朝外国人只能到外汇商店里买土豆和其他日用品。
  今年以来,朝鲜的电视、报纸、广播都被发动起来,宣传土豆的营养价值和食用的种种好处。新闻单位拍摄了科教影片,介绍土豆的栽培、贮存、烹调技术,有关部门还专门组织专家研究土豆食品的开发。据报道,迄今为止,朝鲜研究出的土豆食用方法已达到100多种,包括煮食、煎食、制作土豆泥或直接提炼淀粉制成粉丝等等。平壤的一些路边饮食店也开始出售“土豆馅饼”、用土豆粉制作的冷面等土豆食品。记者曾亲口尝过用土豆粉和面粉按一定比例混合炸成的麻花,味道还真不错。今年夏天,有关部门还专门在平壤市召开了一次土豆菜肴成果展示会,朝鲜各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10月份,朝鲜中央电视台放映了一部反映科研人员努力研究土豆食品新花样的故事片《我们的炊事员》,在老百姓当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土豆这种食品如今已经逐渐被朝鲜老百姓所接受。
  平壤市的一些老百姓在与记者闲聊时说,国家想得真周到,开发出那么多土豆食用方法,解决了粮食不足的问题,很了不起。当被问到由吃大米白面改吃土豆是否习惯时,不少人都说,“我从小就是吃土豆长大的,没什么不习惯”,不过也有人说,土豆毕竟是替代食品,当主食吃时间长了不行,吃多了胃胀而且不太禁饿。还有一些市民表示:“现在吃土豆,是为了将来生活更幸福。目前国家有困难,我们不能为国分忧,有土豆吃,就已经很知足了。”“记者同志您也看到了,我们国家的情况正一天天好转。”“只要美国不与我们作对,日本对过去犯下的罪行进行道歉和赔偿,我们国家就会集中全部精力进行经济建设,那时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们相信金正日将军一定能领导他们走出困境,过上顿顿白米饭、天天喝肉汤的日子。坚强而淳朴的朝鲜人民在困难面前表现出高度的理解和宽容,令人感动。 (本报驻朝鲜特派记者 张兴华)
  《环球时报》(2000年12月01日第一版)

草民一丁 发表于 2006-6-4 07:42:18

引用第0楼ccnutao2004于2006-06-04 02:19发表的“当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改变国籍的时候”:
当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改变国籍的时候
署名:陈晓涛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心情是相当沉重的。
上个月,妄为人师的我在给学生讲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课文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在讲鲁迅的名作《社戏》的时候,我的学生昏昏欲睡,站在讲台上的我开始大发雷霆:“你们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不愿意学,学不好,你们算是中国人吗!”
.......

就冲楼主这份热诚俺也要顶.

做人难, 做个有用的人更难. 做个能培养教育出有用人的人就更加的难. 兄弟的职业对人的要求是高了点儿, 如果每一个为人师者都能为人表. 那是学生的大福气, 也是社会的大福气.

向那些胸怀锦绣, 有担当, 有抱负的人师们致敬!

枫子轩 发表于 2006-6-4 13:58:24

我的中国心

aimeng 发表于 2006-6-4 19:47:45

端午节那天看了电视上报导各少数民族及日本和韩国等地过端午节的情形,都说日本和韩国的端午节源来是来自中国的,可他们那天有假期,有节日气氛,过得象模象样,我们却没有。
又比如说我们中国的重阳节,现在也很少有人会记得了。而人家老外过的什么情人节、愚人节等却越来越成气候了。
我们咱就那么贱呢?把人家好的、坏的都当成宝贝,而自家好的东西却都当成垃圾了

Diva 发表于 2006-6-5 03:10:29

幸虧中國還有一國兩制。偶很慶幸在香港,這裡的端午節是公共假期,重陽節也是公共假期。佛誕節也是公共假期。中秋節也是公共假期。還有冬至,放半天假。這都是中國傳統的節令。在偶的老家,還有中元節,雖然不是公共假期,但比公共假期還隆重。不知道中國內地的朋友還有幾人懂得「中元節」的。

孔子所說的「禮失而求諸野」,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redtomato 发表于 2006-6-5 07:01:41

有些东西是一定会消失的,除非它改变。
改变了你还喜欢吗?
如果你认为它很优秀,那么你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
也许只有你才真正懂得它的价值。
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你、他的共同努力,来传承、来弘扬、来振兴。

fenglong88 发表于 2006-6-6 16:55:41

顶一下

好象我们在谈同样的问题。


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异变现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改变国籍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