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历史的学问
二十世纪之前怎样我不知道,但二十世纪以来的史家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划分年代,否则一切工作都有无法进行下去了。历史必须被分成几块,并冠上简单易记的名称,这一点谁也没有异议;总是是怎样划分以及怎样称呼每一个年代。尽管这项工作十分紧要,但我不敢说史家们已做得很好了。恰恰相反,在我看来,这项工作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尤其体现在某些专门史上,例如文学史。
中国人将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称为古代,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称为近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为现代,此后,则为当代。这种方法是以我们所处的时代为座标的。我想说的是,倘若时间从此停滞不前,那么这样划分并称呼历史,自然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时间一秒都没有停止过,如果今天人们,称自己所处的时代为“当代”,那么五十年后,2050年代的人们该称自己的时代为什么?显然不能叫“未来”,那只有科幻小说才干得出来;甚至也不能叫“后当代”,这是一个自相矛盾而十分可笑的词。2050年的人们必然要称自己的时代为“当代”,那么,史家将会发现,整个“当代”竟然长达一百年之久,自圆其说将变得十分困难。2050年的史家只有一个选择:忍痛将“当代”的一部分划归“现代”管辖;而“现代”起源于130多年前,这肯定也不太合适,只能将它转移到“近代”了;二百年的近代无疑已经和古代一样古老了。如此这般,2050年的史家终于松了一口气:总算把年代划分问题给理顺了,不愧做了一场历史学家。不过,他又禁不住为3000年的历史学家而担心,那时候的人们将而临多么棘手的问题啊。
至于文学史,情况更加糟糕。文学史家们的自我本位主义比任何人都严重,他们顽固地把自己当成一块界标,根本不考虑后人的麻烦。他们已经在大量使用“后……主义”“后……时代”的术语了,好象一切时代都必须以他们的时代为准。很难想象数百年后,人们都在使用“后后后……主义”或“后后后……时代”和旗号。即使那时的人们已经想出了解决办法,我们还是很难想象:五百年后的一位老教授正在对学生们耐心地解释,为什么在五百年前的古代,有一种文学流派竟然叫做“后现代主义”。 楼主真是无知无畏啊. 不敢不敢,有travis兄在此,在下怎能僭称无知,此等美誉自然是兄先请,在下有个“后无知”之称号足矣。至于无畏,兄也胜在下太多,在下只敢对自己觉得奇怪的事作些怯生生的调侃,兄却敢对路人作当头棒喝,且一击之后也不打话,便飘然远引,颇有古刺客之风,兄之胆识,在下真是佩服佩服! 中国人将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称为古代,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称为近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为现代,此后,则为当代。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应该索引词,是相对概念。我们读《周易》大传,中间有“中古”概念,现在没有人说那是指隋唐。就像“今天”,每天在用,没有人会说这不行,今天的今天和昨天的今天和后天的今天会发生混淆,以后要注意,不要用这概念。
我想到所谓的现代化、近代化概念,中西方有差别,仁兄不妨考察一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