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韦小宝
我眼中的韦小宝我眼中的韦小宝
——发点自己的感想
金庸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武侠小说创作的集大成者,其小说包罗万象,历史、天文、地理、医学、音律无不信手拈来,在曲折迷离、回肠荡气的武侠故事之后,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因而他的小说妙趣横生,令人百读不厌。金先生用一幅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概括自己的小说,其中几部大部头被多次搬上荧屏,可谓“流毒甚广”!然而,近年来不断有人对其小说提出质疑。众多小说中,尤以《鹿鼎记》争议最大,韦小宝更成为“众矢之的”。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最长的一部作品。曾有人提到:“这里蕴涵了对中国社会体制和国民性的深刻批判,其深度或不及《阿Q正传》,而广度则有过之。从文化价值上看,韦小宝是20世纪中国文学里仅次于阿Q的典型形象。”〔2〕这种评价是十分精当的。或者说,就整部小说来看,它的文学价值绝不比鲁迅的《阿Q正传》逊色。如果稍做研究,我们就会发现,阿Q和韦小宝惊人的相似,真可谓是“孪生兄弟”。
自鲁迅先生之后,阿Q的精神胜利法成了国民劣根性的代名词,这些现象在韦小宝身上同样可以找到集中的体现:阿Q总是自居“先前阔,见识高”、“真能做”,被人打了之后还自我安慰“我总算被儿子打了”。韦小宝亦是“你爷爷个雄的,儿子打老子”,以获得畸形的心理满足;阿Q自轻自贱,打不过别人时就高喊,“我是虫豸,我是虫豸,好不好?”韦小宝在遇到强敌高手时,也会咒骂自己是龟儿子;阿Q心理变态,神经“过敏”,因为额头生癞,就忌讳别人说癞,进而推广到灯、光、亮。韦小宝生于妓院,对“小杂种”一词同样心存障碍,当茅十八骂他“小杂种”时,他会反唇相讥道:“乌龟王八蛋,你管我从哪里学来的?你这臭王八,死不透的老甲鱼……”;阿Q想女人,非礼小尼姑,并向吴妈求婚,其实质只是动物性行为。而韦小宝生于妓院,“爱情于我是根本不懂的”,在他眼里只有妓女和嫖客,爱情机能也丧失殆尽;韦小宝和阿Q一样,自夸自大,化丑为美,健忘麻木,把失败幻想成胜利,在精神胜利中逃避失败的痛苦,却不思改变失败的现实…
然而,韦小宝和阿Q还有一个天大的不同:阿Q最终失败了,作为一个人他失去了生存了的权利。而韦小宝成功了,还娶了七个如花似玉的老婆。这样的结局绝对不是偶然的,而有着深刻的根源。韦小宝有三样大法宝,无数小法宝,因而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上至皇宫朝廷,下到江湖绿林),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首先,韦小宝最善于溜须拍马,而且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难怪有诗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溜须拍马之风大有滋生的土壤。皇帝和官员之间,官员和官员之间,无不互相吹捧恭维,上行下效,会溜须拍马的总比仗义执言的受欢迎,吃得开,玩得转。韦小宝出身于市井,穿梭于烟花之地,耳濡目染。见惯了嫖客和妓女之间的逢场作戏,见风使舵,尔虞我诈,溜须拍马——人生上了重要一课。他进入皇宫,第一感觉就是这里比丽春院大多了,拿妓院比皇宫,真是天大的讽刺,但不得不承认,二者之间有相通之处。宫廷的本质就是一个大的豪华的妓院。这里,有着罪恶的交易与最阴险的手腕,还有最淫荡的黑幕。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各式各样的欲望而产生的。所以韦小宝的“妓院哲学”屡试不爽。
在康熙面前,他嘴边就挂着“鸟生鱼汤”之类的话语。对于帝王来说,最高荣誉莫过于效法先贤,尧舜禹汤是中国古代先贤的典型代表,如此之高的赞誉,难怪康熙这样的英明君主也会心旷神怡了;遇见洪安通,他就高呼“洪教主仙福永享,寿于天齐”。像神龙教这样的旁门左道,哪里会有坦诚真言?无耻谰言盛行,也在情理之中;当韦小宝遇到当时大美人陈圆圆时,溜须拍马之功简直发挥到了极致。他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依我看,如果我是吴王,也会喜欢你(陈圆圆)而不是西施。大家都知道,西施是绍兴人,说话咿咿呀呀的,哪有你苏州人的吴侬软语好听,夫差是苏州人,自然喜欢你。”陈圆圆当然也不逊色,对着大字不失一箩筐的韦小宝直夸他是大才子,会做文章只是小才(暗指吴梅村),有担当做大事才是真正才子。如此看来,想要获得生存,不溜须拍马都不行啊!
金先生对这种作风是持批判的态度的。早在创作《天龙八部》时就将其讽刺了一番。星宿派从上到下都会这一招,包不同就曾精辟地指出,这门功夫需要三位一体,才能练就,那就是“溜须、法螺和厚颜”,被骂的人不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不是贬弃的态度吗?韦小宝的功底比星宿派高明多了,因而讽刺的力度更大,鞭策的力度更深。
其次,韦小宝的撒谎神功更是天下第一。每每遇险,韦小宝就使出看家本领,弥天大谎撒个透顶,更难为他总是能自圆其说,抓住主要矛盾,一针见血。韦小宝不学无术,办起事情来却颇有哲学基础作支撑,当真十分好笑!海公公害他,他假扮太监小桂子;太后要杀他,他不是抬出顺治皇帝,就是搬出《四十二章经》;他撒谎麻痹吴三桂;在康熙面前充当忠臣义士;在天地会众英雄面前又撒谎扮演反清复明的地下卧底的角色。撒谎不眨眼,犹如家常便饭,这也难为韦小宝了。
溜须和撒谎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在应用时亦是互相补充,他们一同构成了韦小宝的形象——彻头彻尾的小流氓。至于韦小宝身上所表现出的义气,其实是狭隘的。他根本不明大义,他的少得可怜的知识都是从说书人那里学来的,而他也只是盲目地遵从。当义气与他的利益发生矛盾,他会毫不犹豫地舍弃大义。多隆与他是好兄弟,可为了逃跑,他不惜刺杀他,口中还念念有词:“牺牲你一个总比牺牲我那么多兄弟好。”其实质是牺牲小你,完成大我。好在多隆的心脏长偏了,不然到死了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第三,韦小宝最得意也最为江湖人耻笑的事——下蒙汗药,撒石灰粉,躲在桌子底下砍人脚板,含沙射影。这些下三滥的手段也每每帮助韦小宝渡过难关。他曾经对茅十八说:“用刀杀人是杀,用石灰杀人也是杀,又有什么上流下流了?要不是我这小鬼用这下流手段救你,你这老鬼早就做了上流鬼啦。你的大腿可不是受了伤么?人家用刀子剁你大腿,我用刀子剁人家脚板,大腿跟脚板,都是下身的东西,又有什么分别?”纯粹的实惠主义、功利主义,只要能救命,哪管他上流下流光荣卑鄙。从进化论的角度讲,韦小宝和阿Q又不谋而合,我相信金;阿Q不适应社会,所以最终被历史的洪流淹没了,淘汰了。
当然,韦小宝总是化险为夷,也离不开金庸先生的偏爱。韦小宝不管怎么说,身上总是还有点可爱之处,在金先生的帮助下,在几乎所有人眼中,他的缺点顽劣被仅有的小义掩盖住了,成了无所不能的大英雄。
有人说,金庸先生的创作遵循了这样一条路子:儒侠(以《射雕英雄传》的郭靖为代表)——墨侠(以《雪山飞狐》的胡斐为代表)——佛侠(以《天龙八部》的三位主人公为代表)——无侠(以《连城诀》的狄云为代表)——反侠(以《鹿鼎记》的韦小宝为代表)。金庸先生作品令人百读不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以史为鉴,或者说借助武侠小说针砭时弊。他在创作《笑傲江湖》时,没有年代限制,但小说中的岳不群谙与权谋之术,醉心功名权力,具有明显的讽刺效果。
金庸先生提高了通俗小说的品位,使武侠进入大雅之堂,一枝独秀,独领风骚。自《鹿鼎记》之后,金庸先生封笔,这不禁让金迷们颇感遗憾。但从金庸先生的创作历程看,这又是必然的。《鹿鼎记》标志着他的小说达到颠峰,那么他还有必要继续写作吗?我仅希望,读者在品读金庸先生小说时,不要仅仅把它当作休闲娱乐通俗文学,而应深入小说内核,从而真正走进金庸先生的内心世界。 很显然余毒尚未肃清 不太象原创,写得还可以! 有人说,金庸先生的创作遵循了这样一条路子:儒侠(以《射雕英雄传》的郭靖为代表)——墨侠(以《雪山飞狐》的胡斐为代表)——佛侠(以《天龙八部》的三位主人公为代表)——无侠(以《连城诀》的狄云为代表)——反侠(以《鹿鼎记》的韦小宝为代表)。金庸先生作品令人百读不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以史为鉴,或者说借助武侠小说针砭时弊。他在创作《笑傲江湖》时,没有年代限制,但小说中的岳不群谙与权谋之术,醉心功名权力,具有明显的讽刺效果。
我怎么看着都象是同一个人:金庸.
以俺的看法, 这诸多的角色有机的爱到一起就是金庸他自己. 些的不错
支持一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