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无所不为
拿起这个题目,一下感觉很沉重,就这个命题的讨论似乎从古到今就一直存在,自从有了道家和儒家,对于这个命题的争执就一直延续着。虽然自汉武帝以来,经过董方舒的废黜百术,独尊儒家以后,儒家思想开始统治着中华大地,甚至是整个东南亚地区。但是我个人觉得,这只是外在的一个表象,实质上道家的思想也一直盘根着,一直躲在儒家思想的背后发挥着自己的力量。很多中国历史上的名人都是在两者之间左右,当自己得志的时候,一个个都是按照儒家的思想来行动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个人都恨不得马上建立一番丰功伟业来报效国家。想当年李白在接到唐明皇的召见后,那气势是何等的豪放,“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高人”,满怀着一生的希望来到了长安,结果得来的是却给皇帝写诗弄词,而且还因为得罪了高力士而遭贬,再后来又由于投奔错了人,最终一生不得志,醉落江上,一代豪放诗人就这样消亡了。李白一生很想报效国家,得到赏识,而且也处处表现出自己的欲望和才华,可结局却是想为而无所为。
像李白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儒家思想让他们个个摩拳擦掌,成为有为青年,但是当他们的梦想破灭的时候,他们又转而投奔了道家思想,一个个又无为起来。最典型的就要算陶渊明了,晚年他的隐居也是迫不得已的,其实他也是有一番抱负的,学富五车的人谁愿意真的天天“采菊东篱下,悠然南山中”,但是命运的安排让他也只能走上无为之路了。
那到底无为真的比有为强嘛?难道我们一开始就应该无为嘛?我不这么认为。无为只是一种心态,告诫你要克制,不要太张扬和突出,无为的最高境界在于佛教中的:争既是不争,不争又是争。可惜虽然我知道,但是我还是做不到,个性要强和张扬的我,基本上是处处咄咄逼人,我要干的就一定要干,也不管是对是错,我不想做的就是皇帝老子也别想让我去做。在实验室里面,我的这种表现最为突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是在一个公安部的项目中为了一个细节的实现问题我和合作单位的一个同志拍了桌子,估计这个也要算是软件学院的第一例吧,^_^。
也许是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即使自己有再远大的雄心,也应该有一种务实的精神,无为的心态,因为有些东西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切按照一个平常心来处理,也许所得到的结果会是让你意想不到的吧。厚积勃发,无为而无所不为,我的座右铭。
小R感觉楼主有点“竹林七贤”的味道了,哀莫大于心死。有韧劲很好,关键看如何去使用它,就像一个剑客闯荡江湖,如果您身怀绝技自认为天下无敌,但是一旦您挑战江湖秩序,那后果可想而知,要么你改变它(一般不太可能),要么秩序改变你(一般都这样)。倘若您投入江湖后立刻适应其中并左右逢源,那么您很有可能成为江湖中的另一神话呢。 不好意思,这篇文章是我在前段日子,很失意的时候写的,所有点消极的感觉,^_^。这个是旧作,^_^ 厚积勃发????
座右铭可不应该出错!
苏东坡曾经说过贾谊不能用汉文,这个观点用在李白身上也颇合适。大凡恃才傲物者不能专于外物,但多为外物所滞。试想李氏太白一旦为官为相,亦是后主之流。 我很欣赏无为而治!!!!!!!!!!! 可惜啊,真正能做到无为的人很少啊,似乎从古到今就没有一个,^_^,也许是我的偏见啊 好贴。顶之!!! 李白和陶渊明有文学才华,但可能是毫无政治才华。李白的品性根本不是一个政治家所具有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才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国人中对李白的政治抱负充满同情。其实大可不必。李、陶仅一介自娱自乐的文人而已。于国,于民,没有多少作用。 高——————————————————-蒿
现在的孩子们哦,光知道鞥利索 无为而无所不为? 土一以为, 这里的关键是:
度.
就是对于时机的判断. 无为就是时机的等待. 无不为就是对显露出的机会的把握. 所以, 其实, '无为而无所不为'实际是'道'的另一中解释与描述. 我很同意9楼的意见,度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其实你讲的就是中庸了,这个我觉得还是周总理的度把握的最好。没有想到大家这么捧我的场啊,
谢谢了!
页:
[1]